第二十四章鬼吹燈與鬼
作者:九幽白      更新:2021-12-25 10:06      字數:3059
  大雷這話,又把氣氛打回了尷尬,這真是前有絕壁,後有山崖,不知該如何是好。

  “先吃東西再說吧!”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幾人直接席地而坐,把電筒關上,從包裏拿出一根蠟燭點上,這是為了節約電筒的電池,也監測一下隧洞中的空氣質量。

  這時候,大雷開口問道:“話說在開棺槨摸金時,為啥要點根蠟燭。”

  反正現在也沒事,我一邊吃罐頭一邊給大雷解釋為何摸金要點燭。

  鬼吹燈這一說法最早來自盜墓者中流傳的一句諺語——人點燭,鬼吹燈。

  民間傳說,每個人生來身上便有三盞凡人看不到的燈,一盞在頭頂上,兩盞在肩膀上,這三盞燈點明的是人身上的陽火。

  人在夜深人靜的荒郊野外時,如果有人叫他的名字,那麽千萬不能應聲,也不要東張西望。

  叫名字的並不是人,而是漂泊無歸的野鬼,來招路人的魂魄,人身上亮著三盞有陽氣的燈,能夠震懾野鬼,可一旦身上的三盞燈熄滅了,野鬼便沒有了忌憚,然後毫不猶豫地將路人的魂魄勾走。

  盜墓者與所盜墓葬的鬼之間也有一個關於燈的約定。盜墓者掘開墓葬,進入墓室時,要在墓葬的東南角放上一盞燈,如果這盞燈長明不滅,則說明這墓中的鬼魂默認了盜墓者的偷盜行為,不會加以幹涉,那麽盜墓者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將墓內隨葬品席卷一空。

  可一旦東南角的燈滅了,那麽盜墓者就要立即離開。從此再不能覬覦這座墓葬,否則性命堪虞。因為那盞燈是墓中的鬼吹滅的,鬼吹燈的目的是為了警告盜墓者,這座墓葬不允許他染指。

  當然,這僅僅是傳說中的無稽之談,相信很少會有人信以為真。

  但盜墓本身是一種背離道德的偷竊行為,盜墓者內心難免自責和恐慌,更何況盜墓是二種與死人打交道的營生。

  在素來信奉神鬼的古代,盜墓者進入墓葬,直麵死者時的內心恐懼可想而知。所以,也許是一種心理暗示,大多數盜墓者都願意相信。

  “鬼吹燈”事件在盜墓過程中也屢有發生,這便給這一奇特的盜墓現象渲染了神秘的色彩。

  那麽“鬼吹燈”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我是個唯物主義者,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魂存在,何以會出現“鬼吹燈”現象?

  其實“鬼吹燈”隻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古代,燈一般以鬆油為原料。

  近代的盜墓者一般會用蠟燭照明,無論是油燈還是蠟燭,都是利用火來起到照明作用。

  眾所周知,物體燃燒的必備條件就是可燃物、達到燃點的溫度以及氧氣。

  古墓埋藏地下數百甚至上千年,嚴絲合縫、密不透風,空氣自然無法流通,而一般的小型墓葬都要埋藏在地下兩米左右、大型貴族墓葬往往深入地表可達十幾米至二十米。

  在這樣一個深度,不能通風的地方,顯然缺少氧氣,盜墓者開啟塵封的古墓,隻是在墓定鑿開一個僅容身體穿過的小洞,短時間內進入墓葬的空氣有限。

  因此,墓葬中缺氧是普遍的現象。所以,當盜墓者將燈放入墓葬的某一角落,燈很快就因墓室內氧氣不足而熄滅,這便是被後人傳得詭異無比的“鬼吹燈”現象。

  一旦出現“鬼吹燈”盜墓者必須盡快離開墓葬,這並非是鬼魂阻撓,而是墓中缺氧,人長時間停留在缺氧環境中,很容易發生危險。

  這便是那些遇到“鬼吹燈”繼續盜墓的盜墓者門命喪原因。

  燈可以片報警墓內缺氧,另外,透風掘墓這種不見得人的勾當都是發生在夜間,燈也會起到照明作用。因此,對於盜墓者而言,一盞燈是必不可少的。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著《喻世明言》中的《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一篇中,講述了一個盜墓世家子弟朱真盜墓的故事。

  在朱家世代相傳的盜墓工具中,有一件叫做“皮燈盞”的油燈,其作用便是在盜墓時照明。

  朱真在盜掘周勝仙墓的時候,點亮了這盞皮燈盞。由於周勝仙墓是一座新墳,墓葬被盜時墓內空氣流通尚好,皮燈盞未滅,朱真便順利地盜空周勝仙墓。

  不僅如此,先前假死的周勝仙還因此複活,這說明墓葬中有充足的氧氣。

  “鬼吹燈”並非神鬼作怪,而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隻是因盜墓的神秘詭異而被人們傳說得玄乎其玄。

  大雷哧溜一聲喝掉罐頭底說:“那咱上次在白石岩還點蠟燭了,龍哥你都知道是物理現象,還點它幹雞毛啊!”

  我搖搖頭道:“有的東西看穿勿點穿,雖說知道其原理,但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一些信仰規矩,該守的還得守,有的事就算是用唯物主義來說,也是解釋不清的。”

  大雷又開了一個罐頭說:“盜墓流傳幾千年,到底有沒有前輩遇到過鬼呢?”

  在祖父的筆記中還真有提過,於是我又開始給大雷說故事。

  俗話說,夜路走多了,難免會撞到鬼。

  在古代,無論稗官野史,還是傳奇逸聞,都記錄了許多關於盜墓賊撞鬼的奇聞怪談。

  有時,盜墓者打開一座墳墓,墓主人竟然死而複生。有時,入土數百年的屍體竟然麵目如生。

  自古以來,國人迷信鬼神,所謂的鬼,就是人死後的另一種形態。

  人死入殮,安安靜靜地躺在墓中,慢慢腐爛是正常情況,如果死後複生,或是千年不腐、那便是人們常說的鬧鬼或者詐屍。

  在神鬼傳說中、鬼都是夜間出沒,而盜墓活動一般也是在夜裏展開,因此,盜墓賊撞鬼也並非奇事。

  關於盜墓賊遇到死而複生之鬼的最早史料記載,可見於《後漢書》中李娥複生的故事。

  漢末,武陵婦人李娥六十歲時病死,葬在城外。半個月後,李娥的鄰居蔡仲知道李娥家富有,便偷偷發掘了李娥的墳墓。

  他用利斧劈開棺槨的時候,棺中竟然傳出李娥的聲音:“蔡仲,別砍我的頭。”

  蔡仲本就做賊心虛,此時碰到鬼,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立刻逃走,結果還是被官府抓到。李娥的兒子聽說母親活了過來,便將母親從墓中迎了回來。

  筆記小說中的記載未必可信,但其他正史中也有關於盜墓撞鬼的事記載。

  《晉書》和《宋書》中記載了三國時期的一樁盜墓撞到人死而複生之事。

  事情發生在曹魏明帝時期,當時盜墓猖獗,發人墳塚之事比比可見。

  一次,一個盜墓賊盜掘了西漢貴胄的墓葬,墓中有一個殉葬的女子麵貌如生,之後過了幾天,這個墓中女子竟然蘇醒過來。

  當朝郭太後聽說這件事之後,覺得奇怪奇,將這名女子召到宮中。

  這個女子活過來之後幾個月不能說話,可郭太後卻對她寵愛有加。

  盜墓時碰到死而複生之鬼的不僅僅隻一般盜墓賊,也竊國的大盜。

  誌怪筆記《神異錄》中有一個關於隋末農民起義首領竇建德盜墓撞鬼的故事,還因此而演繹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隋朝末年,戰亂四起,各地農民不堪隋煬帝的殘暴統治,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河北地區最強大的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因軍餉開支困難,采用了亂世軍閥常用的生財之道——盜墓。

  河北鄴城是北朝政冶、經濟文化的中心,又是曹魏時期的五京之一,東魏和北齊兩朝相繼以此為都,這裏埋葬了無數帝王將相。竇建德將目光投向鄴城的大墓。

  竇建德盜掘曹魏帝陵時、發掘了魏文帝曹丕陵附葬的一個宮女墓。

  開啟這座墓葬時,竇建德驚訝地發現,墓中的女子完好如生,而且容貌豔美,年紀隻有二十餘歲。

  正在竇建德驚訝之時,這女子竟然悠悠轉醒,過不多時便白了氣息。

  在墓中埋了三百多年的人居然死而複生,竇建德大感驚奇,便將這位女子帶回軍中調養。

  據據這位女子自述,他是服侍魏文帝曹丕妻子甄氏的宮女。

  竇建德十分喜愛這位三百年前的宮女,將她納為妾。

  後來竇建德為李世民所敗,李世民見到這位身世傳奇的宮女,竟然也生出愛慕之心,而這位宮女卻心念竇建德,她對李世民說:“我在地下被埋了300年,如果不是竇公、便不能重見天日,如今我能做的隻有一死。”之後便真的飲恨而亡。

  人死後屍體會在一定時間內腐爛,因此,一般發掘而出的墓主人都隻剩下一具骷髏白骨。新疆地區氣候幹燥,屍體長期埋藏地下容易形成幹屍;而長江流域由於特珠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古人高明的防腐技術、時而會下了濕屍出土。

  然而,無論是幹屍還是濕屍,屍體一般都幹癟變形,墓中屍體一旦麵目如生,那便真的是活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