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興師問罪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64
  唐宋忍不住想,如果能像張煌言這麽優秀,通過考核便可拿到二兩銀子了,母親和妹妹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正想得出神,啪的一下,被一名軍官踢了一腳,唐宋跌跌撞撞險些摔倒,不敢多言,想著那二兩銀子,拚命往前衝。

  高宗亮看在眼裏,忍不住直歎氣,這都是什麽人啊?才這麽點訓練強度就搞成這樣,以後怎麽辦?也不知皇帝怎麽把東林士子也弄來了,一群軟腳蟹,也就是前麵那幾個人還不錯,尤其是張煌言,隱隱然有幾分首領的氣質。

  他忽然發現了皇帝的身影一閃而過,連忙上前迎接。

  趙君虎笑眯眯地問道:“訓練得如何?”

  這不是明擺著的嗎?高宗亮暗暗嘀咕,回道:“回陛下,所有新人都在刻苦訓練,希望早日成為大明的士兵。”

  趙君虎點點頭,忽然指了指其中一人道:“這個人叫什麽?”

  高宗亮回頭看了看,氣不打一處來,原來唐宋見本隊人全部跑完,心急了些,摔了一跤,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叫唐宋。”高宗亮強忍住怒火,心中默念,就當是做慈善好了。

  隻見唐宋很艱難地爬起來,又拚命往前跑,趙君虎勉勵道:“好好練,這些都是大明未來的棟梁之才,說不定其中還有將星。”

  將星?能當個普通士兵就不錯了。

  高宗亮十分懷疑皇帝所言,還是恭恭敬敬道:“末將自當盡力。”心裏卻十分羨慕易海峰和張鵬翼,兩人帶的虎賁衛和龍驤衛都是精英,自己卻要和這些廢人整日為伍。

  張煌言一訓練完便被叫了過來,趙君虎斥退左右,聽他說那日分別後的情況。

  那日趙君虎被呂一飛抓走後,他們三人苦尋無果,無奈放棄。

  張煌言計劃留在當地,聚集一支義軍抗清。

  謝婉儀執意和伍鵬程一起帶鄭天寵的人頭,回潼關拜祭師父師娘。

  金無恨卻是牢牢記著皇帝臨走前的囑托,打算保護好謝婉儀,和她一起去潼關。

  三人爭執不下,隻好分道揚鑣。

  臨走前,金無恨硬要張煌言和他演一出戲,騙伍鵬程早點滾蛋。

  張煌言也不知道他的用意,本不想幫,無奈金無恨好說歹說,隻有勉強答應。

  “不知金無恨演的什麽戲?”趙君虎聽得饒有興致,他當然知道金無恨的想法,這是他吩咐的,不能直接殺了伍鵬程,隻好用計。

  “金捕頭說鏢銀藏在鄭天寵山西大同的家裏,又故意讓伍鵬程聽見,後來謝姑娘等了很久,也沒看見伍鵬程,想必他信以為真,自己去了大同。”張煌言想起這事總覺不大光彩,對金無恨的雕蟲小技也有些不屑。

  之後,謝婉儀謝絕金無恨的護衛,獨自去了潼關,金無恨將皇帝還活著的消息放出去後也不辭而別。

  張煌言自己在青州住了幾日,發現青州守備李士元到處搜捕他,隻好逃來南京。

  趙君虎聽完有些感歎,人性千奇百怪,在緊要關口更是暴露無遺。

  張煌言胸懷大計,金無恨一心記著皇帝的每一句話,隻想討皇帝歡心,掙個前程,想來他不辭而別,一定是暗中護送謝婉儀。

  不過他並不反感金無恨,相反對這人還有幾分好感,不管黑貓白貓,能幫他辦事的就是好貓。

  隻是謝婉儀孤身一人,他有些擔心,轉念一想,金無恨不辭而別一定是暗中護衛謝婉儀,而且自己已在南京即位,金無恨為了榮華富貴,就算曆經千辛萬苦,也會想辦法將謝婉儀帶回來,也不必太過於擔心。

  問完話,張煌言自去進行接下來的操練,趙君虎一動不動坐著,看得津津有味,似乎打算不走了。

  高宗亮大奇,也不敢問,一直陪在旁邊,又讓手下吩咐軍官眼睛放亮點,倒是一群新人知道皇帝在看著他們,練起來格外用心。

  到太陽快下山,一天的操練全部結束,趙君虎方才起身,又在軍營四處轉悠一番才不情不願回了宮,他知道議和之事此時已經傳遍全城。

  果然還沒到暖閣,小安子便匆匆忙忙迎了出來,“陛下,首輔大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趙君虎歎了一口氣,這馬士英也是執著,閉門羹都不管用。

  不過隻有他一人也好應付,趙君虎硬著頭皮走進暖閣,頓時倒抽一口涼氣。

  何止是馬士英?還有六部尚書和徐弘基,而史可法和鞏永固為了演戲也來了,就連被皇帝搞得毫無存在感的左都禦史王鐸、右都禦史徐石麟也到了,一群大臣將小小的暖閣擠得水泄不通。

  眼見朝中的實權人物悉數到場,趙君虎又喜又憂,喜的是群臣都知道了韃子的狼子野心,憂的是怎麽打發他們回去。

  徐弘基當先發難,“傳聞陛下有意與韃子議和,不知是真是假?”

  “絕無此事。不知徐愛卿從哪裏聽說?”趙君虎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撒起謊來仍然有點不自然。

  也難怪,一眾人都緊緊盯著他,這其中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整個南京傳得沸沸揚揚,都在說議和。所謂無風不起浪,莫非陛下真的有什麽事情瞞著微臣?”徐弘基不依不饒。

  趙君虎有些心虛,本能地想躲開徐弘基的視線,不過還是強迫自己緊緊盯著徐弘基,刻意放緩語調,“徐愛卿多慮了,朕有事一定會召集各位愛卿。”

  “不知道陛下召見阮大铖所為何事?”馬士英半信半疑,他知道阮大铖被皇帝召見後就不見了。

  趙君虎有些猝不及防,這個問題在他的計劃之外,正在思考間,史可法恰如其分插了一句嘴,“陛下召見過阮大铖?”

  這一問為趙君虎爭取了寶貴的幾秒鍾,他點頭道:“朕打算在軍中取消跪拜之禮,不知道合不合禮法,便召見阮愛卿商議。”

  馬士英懷疑地看著皇帝,“在軍中取消跪拜之禮?”

  趙君虎語速流暢,“正是,朕有意進行軍事改革,取消跪拜之禮便是其中的一項,明日上午朕會在大都督府與眾位將軍商議此事,馬愛卿和徐愛卿務必要來。”

  一眾臣子如墜霧中,本來認為議和確有其事,此刻見皇帝否認得斬釘截鐵,而且軍事改革說得有鼻子有眼,看來不像是假的,一時之間也難以判斷。

  史可法趁機道:“原來是微臣誤會了,請陛下恕罪。”

  “眾位愛卿也是心係大明,何罪之有?”趙君虎覺得史可法有些上路了,演技大有長進,相形之下自己撒謊的水平還差得遠,差點讓馬士英看穿。

  一眾人連聲道謝,不好再問,告退散去,史可法和鞏永固以軍事改革為由留了下來。

  “就算陛下極力否認,待阮大铖到了京城,議和一樣會被揭穿,到時恐怕有損陛下聲譽。”史可法剛剛猜到阮大铖出使滿清。

  “還有幾天,到時再看。”趙君虎隻能先忽悠著,議和的真相是萬萬不能說的,但是目前打死也不能承認議和,否則好不容易凝聚的士氣便毀於一旦。

  鞏永固覺得皇帝有些信口開河,“馬士英的軍隊和京營才接收不久,此刻進行軍事改革隻怕軍心不穩。”

  史可法也不看好,“駙馬之言甚是,不如明日隻是商議,先拖一拖。”

  “朕可不是開玩笑,軍事改革必須馬上進行,如果有趁機搗亂的,朕會親手送他上西天。”趙君虎已恢複常態。

  史可法和鞏永固內心一凜,暗中盼望軍事改革不要鬧出什麽亂子才好。

  因為五軍都督府已經合並,中軍都督府便改為了大都督府,又根據皇帝的意思,做了一番改建。

  正廳的帥座和左右一字排開的椅子全部撤走,被改成了官員辦公的地方,案幾上堆著各種文書。左右各有一間靜室分別供史可法和鞏永固辦公之用。

  改動最大的當屬二樓,正中最大的一間房間改成了會議室,裏麵放著一張長長的桌子,桌子兩端分別立著兩座神像,一座是嶽飛,上麵寫精忠報國;對麵是諸葛亮,上麵寫著神機妙算。

  正對門的影壁上被紫紅色的幕布蓋上,看不見裏麵的內容。

  史可法和鞏永固雖來過大都督府,但這間會議室一直大門緊閉,他們第一次見到這種格局,覺得十分新奇,也不知道該怎麽坐,隻好站著欣賞一番。

  九點一到,趙君虎帶著易海峰和小安子走進會議室,四名虎賁衛即刻關上大門,守在門口。

  一眾人便要行禮,被皇帝止住,“從今日起,軍中無須跪拜,改為敬禮。”

  沒有人知道怎麽敬禮,趙君虎也不解釋,徑直到諸葛亮那端的椅子坐下,大家才明白過來,按照職位高低就座。

  讓一眾人更為驚奇的是,參會的都是正三品以上的武將,文官隻有馬士英和王家彥參會,徐弘基勳貴出身,雖未在軍中任職,理論上也算是武將。

  大明一向以文製武,打仗也是由文官說了算,這一次算是頭一遭。

  不少武將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以文製武的傳統怕是要改了,內心激動不已。

  趙君虎宣布會議開始,史可法事先也不知道內情,“不知這軍事改革要改什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