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百無一用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43
  錢謙益聽到亡國兩字,大受刺激,朗聲道:“各位放心,真到了那一天,我東林之士絕不會坐視不理,就算是死,也要勸諫聖上做一代明君。”

  其中一人道:“到那一天就晚了,如今之計,唯有錢大人召集東林諸人一起勸諫聖上收回成命才是。到時錢大人必定聲名大噪,被天下人傳頌。”

  東林黨人最重聲名,錢謙益更是如此,正要謙虛兩句,陳銘揚卻急忙喝道:“別說了,錢大人,聽老夫一句勸,這事不能聽他的,惹怒聖上後果不堪設想。”

  那疤臉人大大咧咧道:“陳老爺放心,我等也隻是說說,錢大人官運亨通,更是美人相伴,絕不會做出這等蠢事。”

  錢謙益拍案而起,“混賬,為了江山社稷,如何能算是蠢事?”

  那疤臉人一臉委屈道:“我隻是擔心錢大人會落個和令弟一樣的下場。”

  錢謙益更是憤怒,“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死有何可怕?”

  大家被錢謙益說得啞口無言,陳銘揚率先反應過來,端起一杯酒道:“難怪錢大人能領袖東林,如此鐵骨錚錚,實在讓老夫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三人也連忙站起來恭維錢謙益一番,什麽“天資聰穎”、“忠義兩全”、“青史留名”全用上了。

  錢謙益聽得極為受用,又喝了幾杯,酒精上頭,大喊道:“明日就看本官的本事。”

  陳銘揚一副擔憂的樣子,“可是……”

  “沒什麽可是,告辭!”錢謙益沉浸在壯士一去不複返的悲壯氣氛中,一飲而盡,徑直去了東林書院。

  一桌人沉默地看著他越走越遠,忽然放聲大笑。

  那疤臉人甚是不屑,“什麽東林領袖,不過是個百無一用的書生。”

  其中一人笑道:“那也要陳老爺手段高明,將錢謙益玩得團團轉。”

  第三人道:“東林黨這麽一鬧,崇禎必定大開殺戒,從此成為天下讀書人的公敵,看他這皇位還坐不坐得穩?”

  陳銘揚悠然自得喝了口小酒,“明天就等著看好戲吧!”

  第二天,錢謙益果然沒有讓人失望,帶著一群東林士子走上街頭,喊著各種口號。

  “聖上當以民生為念,切不可經營銀行,行與民爭利之事。”

  “治國當行正道,聖上勿聽信奸邪、遠離賢臣。”

  “錦衣衛乃國之重器,豈能私用?”

  ……

  不時有人加入遊行的隊伍中,這其中一部分是商人,趙君虎成立的糧食公司和銀行,讓他們吃了大虧,早已心生不滿,便跟著應和,就算不能勸阻皇帝,至少也出一口惡氣。

  當然大家都是權衡過的,有東林黨出頭,性命大可無憂。從以往的經驗看,皇帝一向都很忌憚東林黨,何況有這麽多人,法不責眾嘛!

  還有一些人卻是街上閑漢,無事可幹,便湊湊熱鬧。

  錢謙益身穿官服,躊躇滿誌地走在最前麵,看見隊伍越來越龐大,心道自己這次為民請命是做對了。

  走了一陣,他漸漸有些失望,遊行並非他想象的那樣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更多的人得知他們要求皇帝關閉銀行後,卻是避之不及。更有甚者,還有一小部分遊行的人被自己的妻兒老小揪回去了。

  還沒到皇宮,遊行的隊伍被林睿帶著一隊錦衣衛攔住。

  幾名錦衣衛便要動手,卻被錢謙益瞪住,畢竟他是禮部侍郎,誰也不敢造次。

  林睿上前道:“錢大人,聖上待你不薄,何故如此?”

  錢謙益淡淡道:“今日本官隻談公道,不談私事。”

  “不知錢大人要談什麽公道?”林睿也有些緊張,真要衝突起來,難免要大開殺戒,萬一血流成河,激起民憤,不知道皇帝會不會把他當替罪羊,上次皇帝已經教訓過自己一頓了,隻好施以緩兵之計,等著皇帝來處理。

  “請聖上即刻下旨關閉銀行,以仁德治天下。”錢謙益也沒完全聽陳銘揚的,他也覺得糧食公司很有必要。

  林睿也不知道仁德和銀行有什麽關係,隻好亂扯一通,“末將以為這銀行存款取款純屬自願,而且存錢還有利息,老百姓也高興,不也是仁德嗎?”

  錢謙益痛心疾首,“糊塗啊糊塗,為小利拋棄正道,林將軍簡直無藥可救。上至堯舜,下到唐太宗宋太祖,這些明君無一不是重德治、興禮儀,愛民如子,哪有開銀行的?”

  林睿自然辯不過錢謙益,正打算怎麽再扯扯蛋,錢謙益已往前衝了過來。

  林睿顧不上其他,“攔住他們!”

  一群錦衣衛死死擋在前麵,卻是不敢動刀,隻是衝上去用刀鞘驅趕眾人。

  奈何遊行隊伍人多勢眾,錦衣衛的反擊又點燃了眾人的怒火,眼看錦衣衛就要支持不住,林睿一咬牙,拔出了繡春刀,忽然聽到皇帝的聲音,“住手!”

  趙君虎在易海峰等虎賁衛的保護下走了過來。

  “末將參見陛下!”林睿放下心,額頭已滲出冷汗。

  “有敢不聽號令者,殺無赦!”趙君虎一揮手,虎賁衛齊齊拔刀,隻聽刷的一聲,竟是同一個聲音。

  眾人心頭一凜,這氣勢不知道比錦衣衛強了多少倍。

  偏偏有人不信邪,大喊一聲,“為正道而死,死得其所,上!”

  便有四人衝出,隻見血光一閃,立馬多了四具屍體。

  錦衣衛見狀,也定了心,拔出鋼刀,將遊行隊伍圍了起來。

  東林諸人哪裏想象得到皇帝真的敢動手,又驚又怒,以前朗朗上口的道德文章硬是一個字也記不起來,想罵更是不敢,現場一片沉默。

  在這種沉默的壓力下,不少人越想越怕,起初的那份勇氣早已不見了,要不是礙於鋼刀,早已跪地求饒。

  趙君虎一字一頓道:“錢謙益,朕倒是小看你了。”

  錢謙益看著那四人的屍體,知道事情鬧大了,摘下官帽,沉聲道:“罪臣知道罪無可赦,但開辦銀行終究不是聖人之道,隻求陛下能收回成命,效法堯舜成為千古明君。”

  趙君虎像看怪物一樣,“誰說朕要做明君?朕想做個昏君,不行嗎?”

  錢謙益呆住了,他已下決心效仿文天祥和於謙,以死相諫,千古流芳,他還準備了一百條理由勸說皇帝,這下卻啞口無言了。

  這就好像人家已經承認自己是壞人,你再去論證對方是個壞人,就顯得有點蠢了。

  一眾人也有些反應不過來,第一次見到有皇帝公開宣布自己要當昏君,不按常理出牌啊!

  趙君虎一點慚愧的意思也沒有,“你等士人本應報效朝廷,卻不辨黑白,聚眾鬧事,枉費朝廷一片苦心,全部抓回詔獄!”

  一眾人立馬渾身癱軟,詔獄可不是人呆的地方,錢謙益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麵無懼色。

  另有一人大聲鼓勵道:“不要怕,我等讀的是聖賢之書,立誌治國平天下,此番為民請命,就算死在詔獄,自有浩然正氣長存天地間。”

  他一番話,卻讓不少人精神為之一振,暗暗叫好。

  趙君虎看去,原來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便反駁道:“不是空談兩句道德聖賢,就有浩然正氣的。”

  那少年一臉不服氣,趙君虎不想和東林黨打嘴仗,冷冷道:“是不是空談很簡單,新軍軍營就在城外,各位想治國平天下,大可去試試。”

  少年有些遲疑,畢竟讀書和打仗是兩碼事。

  “不過如此,全部抓回去。”趙君虎大失所望,再也不看他們。

  “去就去,我死都不怕,還怕軍營?”少年看見皇帝臉上不屑的表情,大受刺激,脾氣上來了。

  趙君虎點點頭,“總算還有膽識,還有誰願意去?”

  眾人異口同聲答應下來,雖說軍營日子不好過,比起詔獄那可是天堂。

  趙君虎正要命令林睿將這些人帶去軍營,便聽見驚叫兩聲,遊行隊伍中出現了騷動。

  易海峰指揮虎賁衛將皇帝圍得密不透風,厲聲道:“何方鼠輩?還不快快現身?”

  人群分開,一名書生抓著兩人走了上來,手上還拿著一把匕首,遠遠道:“草民張煌言參見陛下!”

  趙君虎大為驚喜,那日他被呂一飛抓走,便與張煌言等人失散了,不想在這裏遇見,但是他看了看,卻沒有發現金無恨和謝婉儀,心裏有些納悶,此時卻不便詢問,示意易海峰放張煌言過來,“這兩人是?”

  “草民剛到南京,便發現這兩人鬼鬼祟祟,形跡可疑。草民跟著他們混入士子之中,見他們掏出匕首,即刻製住了他們。”張煌言將匕首呈了上去。

  李正陽接過匕首,趙君虎見其中一人肚子上插著一把匕首,已經沒氣了,想來是被張煌言所殺,另一人隻是手臂折斷。

  趙君虎對這種把戲不陌生,伺機製造混亂好渾水摸魚,他也幹過。但是看錢謙益的樣子卻不像主謀,難道又是那幕後黑手的主使?

  他低聲和李正陽說了一句,然後大聲道:“你受何人指使,還不快快招來?”

  隻見兩道白光帶著風聲閃過,李正陽揮刀擋開,跟著匕首飛了出去,隻聽一聲慘叫,遠處牆上跌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