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孤掌難鳴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65
  隻聽鞏永固高喊一聲,“斬!”跟著便是人頭落地的聲音,京營士兵大多是官宦子弟,有些還是勳貴出身,南京戰事不多,一直過著太平的日子,幾時見過這種震撼的場麵,一時無人說話,隻有軍棍打在人身上發出啪啪的聲音。

  趙君虎雖調開了目光,但一股濃重的血腥氣直往鼻子裏鑽,擋都擋不住,好在經過數次血戰,已適應了許多,胃部僅有輕微的不適,厲聲道:“朕已令駙馬掌管京營,再有敢違抗軍令的,這便是下場。”

  一眾士兵站得筆直,不敢稍有異動。

  想起湯國祚剛才的表現,又道:“湯國祚出力頗多,朕令你協助駙馬處理京營軍務。”

  湯國祚大喜,他這個侯爺雖比劉孔昭爵位還高一級,但並無實權,跪地道:“末將自當盡心盡力,聽從陛下和駙馬號令。”

  趙君虎又下令鞏永固將犯人的頭顱掛在京營中示眾三日,劉孔昭的頭則掛到正陽門上,反正人都死了,如果能作為反麵教材警示眾人,也算死得有點價值。

  更重要的是,又可以名正言順的抄家了,他對劉孔昭的家產充滿了期待,這可是自己拿命換來的,怎麽樣也得弄個一百多萬兩銀子,要不然虧大了。

  出京營的時候,他又碰見了那名阻攔他的小兵,身上兩道血印清晰可見,那人已成了驚弓之鳥,一見到他便下跪行禮。

  殺人後的自責感異常強烈,趙君虎叫住了他,準備給他封個小官,那人誤以為大禍臨頭,哭叫道:“小人不該阻攔陛下,求陛下饒命。”

  趙君虎一愣,原來那人還記著這事,微笑道:“你執行軍規,朕怎會殺你?不過你要記住,這軍規對朕是唯一的例外。”

  他才不會相信軍中不可縱馬的典故,身為皇帝,如果還要像平常百姓一般受各種法令的製約,這皇帝就算富可敵國,又有什麽意思?

  想來漢文帝並不是聖人,應該沒有那麽高的政治覺悟,會主動將權力關進籠子,所以他一直覺得這是漢文帝和大將周亞夫為了約束軍紀故意演的一場雙簧,要麽就是漢文帝當時不得不倚重周亞夫,不好直接翻臉,事後再找周亞夫算賬。

  在他看來,一個沒有特權的皇帝便如閹割之後的太監一樣可憐,他絕不會這麽幹,有些穿越者掌權後主動搞民主改革更是匪夷所思,因為正常人不會痛恨特權,大家痛恨的是有特權的那個人不是自己而已。

  那人聽得似懂非懂,連連點頭,不過能保住性命總是好的。

  趙君虎又賞了他一個總旗,那人更加意外,高興得眉開眼笑,雖隻是七品小官,已經是許多人一輩子都難以達到的成就,挨的這兩鞭怎麽看都很劃算。

  張鵬翼一直守候在京營外,隱隱約約聽見裏麵有些動靜,更是心急如焚,幾次想帶人衝進去,又不敢擅自做主,急得團團轉,直到看見皇帝出來才放下心來,連忙上去迎接,“幸好陛下平安無事,萬一有什麽不測,末將萬死難辭其咎。”

  他越想越怕,憤憤道:“末將本應殺進去護駕才對。”

  “張將軍的苦心,朕是知道的,但關寧鐵騎和京營都是大明的軍隊,豈有自相殘殺的道理?朕的苦心,各位愛卿也要成全才是。”趙君虎說得冠冕堂皇,其實也後怕不已。

  單刀赴會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固然有不希望同室操戈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自己手上滿打滿算就兩萬多人馬,萬一真的引發衝突,南京的局麵便控製不住,馬士英的三萬人馬敵友難辨,江北四鎮更是在一旁虎視眈眈,還不說遠一點的左良玉那二十萬大軍。

  “陛下聖明,臣等自當謹記於心!”一眾人哪想得到皇帝心裏的小九九,隻道皇帝為了平息紛爭寧願犧牲自己,立馬覺得皇帝的形象又高大了許多,史可法和高弘圖激動得老淚縱橫,身為東林黨人,總是希望自己輔佐的是明君。

  “不過剛才實在險極,為了天下百姓,還望陛下愛惜龍體。”張鵬翼佩服得五體投地,這麽大一場危機,被皇帝輕而易舉化解。

  “跳梁小醜,徒增笑耳。”趙君虎講完道理,正好展示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超然風範,

  隨即讓張鵬翼護送高弘圖等人去找傅青主療傷,自己帶著王承恩回了宮,還有一大堆奏折等著他呢!

  回宮後,趙君虎也顧不上休息,坐在桌子前做愁眉苦臉狀,這幾天他一直抽不開身便是忙著批改奏折。

  剛開始他還覺得很新鮮,興致勃勃,讓王承恩備好筆墨,大有不實現海晏河清不休息的架勢,準備指點江山,做一個敬業的明君,半天之後便偃旗息鼓,隻因批改奏折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原來古代奏折都是從上往下寫,然後從右往左延伸,和現代的書寫格式截然不同,當中還有不少繁體隻能連猜帶蒙,光看懂就費了不少功夫。

  還有些大臣上的奏折洋洋灑灑,從聖人之道談起,看了大半天才發現全是廢話,一點正事也沒說。

  另有一部分如錢糧重要的事情,他得先吩咐王承恩講清楚來龍去脈,聽明白後才小心翼翼批上幾句,生怕一不小心弄出笑話,畢竟皇帝金口玉言,不能亂說話。

  幸好王承恩派了兩個小太監提前將奏折分了類,比如慶賀之類等不重要的先扔到一邊,減輕了不少工作量。而多爾袞忙著和李自成打仗,也沒什麽特別重大的軍情,要不然他就算不睡覺也批不完,縱然如此,他還是忙到上燈時分,擱下毛筆,太陽穴已是隱隱作疼。

  他終於理解了為什麽好多皇帝不理朝政,致使大權旁落,除了朱元璋這種工作狂有過人的精力,能親力親為之外,沒有哪個皇帝受得了天天過這種日子。

  他也不例外,沒有首輔太不方便了,隻是首輔該選誰來當呢?

  倪元璐和王永吉做個尚書還可以,做首輔有些不合適,其實他很欣賞李岩,本身才智過人,道德水準極高,要不然也不會授予他先斬後奏的權力,他百分之百相信李岩不會濫殺無辜,其他人就不敢打包票了。

  可惜李岩出身李闖,讓他當官就費了一番力氣,當首輔更無法服眾,而且首輔需要臉厚心黑,自己本來就心慈手軟,再加上李岩也是個謙謙君子,到時誰來唱黑臉?

  史可法忠心有餘,此番自己登基他也出力不少,給個首輔本來是最合適的,可能力見識稍嫌不足,在原本的曆史上,他無論是前期擁立新君,還是後期在揚州獨守孤城都表現得不盡如人意,間接影響了南明的抗清大計,讓人無法放心。

  馬士英與史可法正好相反,聰明異常,自己說的事情他一點就通,而且手段極為高明,軟禁倪元璐等人不殺便是在自己和福王身上兩邊下注,留條後路,絕不把事情做死,比趙之龍的水平明顯高出一籌。如果自己那日失敗,想來馬士英會第一個殺掉倪元璐等人,向朱由崧表示忠心。

  他不是不知道馬士英打的算盤,本來想殺了一了百了事,隻是當時聽見史可法之言,忽然想起馬士英是閹黨,與東林黨不對付,便留下他的性命來,同時也擔心馬士英那三萬大軍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亂子,這種老奸巨猾的人當了首輔豈不是天天都要擔心他反水?

  趙君虎這幾日想起這個問題便有些頭疼,一直擱置,不過離下次朝會隻有兩天,不能再拖了,再說有了京營三萬大軍,底氣也足了很多,他略一思索,喊來王承恩,“即刻傳召馬士英!”

  馬士英來到暖閣時夜色已深,他一臉憂慮,絕口不問皇帝為何召見自己。

  趙君虎賜了座,隨口問道:“馬愛卿似乎有什麽煩心事?”

  “聽說陛下今日在京營遇險,微臣十分擔心,可惜微臣當時不在,要不然怎會讓劉孔昭驚擾聖駕?”馬士英義憤填膺。

  “哦,如果是你,你會怎麽辦?”趙君虎兜了個大圈子,這不是買東西,可以直接開價,就算生意不成還有仁義在,這種微妙情形能不翻臉還是不翻臉的好。

  “如果微臣做主,必定先將劉孔昭騙出京營以防萬一,再派軍隊接管,絕不會讓今日的事情發生,陷陛下於危境。”

  “你早就不相信劉孔昭?”趙君虎不得不佩服馬士英思慮周全,繼續追問。

  “事實上,微臣不相信任何人,”馬士英恭恭敬敬補了一句,“除了陛下。”

  果真是條老狐狸,恐怕連朕你也不會信,趙君虎暗暗嘀咕,決定說正題,“馬愛卿對首輔人選有什麽看法?”

  “首輔一職舉足輕重,微臣以為當下無人能勝任。”馬士英語出驚人。

  趙君虎奇道:“滿朝文武,人才濟濟,就沒一個你看得上的?”

  馬士英歎道:“文臣武將雖多,可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人再多也於事無補。”

  “史可法擔任南京兵部尚書多年,熟悉江南軍務;薊遼總督王永吉德高望重,與韃子作戰經驗豐富,朕以為都是合適的人選。”趙君虎準備開底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