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龍象軍大殺羌騎,黃蠻兒單騎赴險(1)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7      字數:5060
  徐龍象握緊雙拳,在胸前重重一擊。千裏黃沙之上仿佛響起一聲撞鍾巨響。以他為圓心,無數黃沙向外迅猛滾動散開。與此同時,青虹未至劍氣至。

  被譽為離陽東南小廟堂的春雪樓建於獅子崖上。春雪樓所在的瘦綠山莊,前身是大楚王朝的避暑勝地,被春秋戰火殃及毀於一旦,經過廣陵王趙毅二十餘年不遺餘力地大肆擴建,搜羅了無數名花奇石“養在閨中”,其中有一塊由廣陵水師和藩王驃騎聯手搬運至山莊的春神湖巨石,形如珍珠,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石魁,更是蘊藉風水的壓勝寶物。

  瘦綠山莊南臨廣陵江,獅子崖一帶原本經常有江南士子登高覽勝作賦,成為趙毅這位皇帝胞弟的藩王禁臠後,便隻有廣陵道有資格進入春雪樓議政那一小撮權貴人物的獨到福利。獅子崖又稱聚寶山,大奉王朝末年曾有得道高僧在此降獅說法,引來天上落花如雨的瑰麗異象,落花墜地即成石,色彩絢爛,方圓百裏,不計其數。自大奉末年至永徽元年,每逢戰亂,這些陷入無主境地的石子便不斷被旅人、遊人、采石人揀拾得十不存一,進入尋常百姓家。趙毅封王就藩之後,或強取豪奪,或高價購買,圍繞著春神湖巨石隨意灑落開去,逐漸鋪滿了獅子崖。

  崖上春雪樓,樓下有口井。

  江南頭場小雪姍姍而至,卻又驟然消散,隻不過廣陵道的戰火實在讓人提心吊膽,對於下雪與否,降雪大小,都不痛不癢。冬雪消融,正午時分,獅子崖上風景旖旎,一個臃腫胖子獨自坐在樓底下的井口上。這口小井曆來無水,不知為何而挖,自古便是謎。胖子身穿一襲圈金絨繡的明黃色大蟒袍。離陽諸位藩王中,也隻有這頭肥豬有此殊榮,哪怕當年功無可封的北涼王徐驍,也不過是一件藍大緞蟒袍而已。燕剌王趙炳無論是龍姿還是蟒水,較之這位,都要遜色一籌,至於更實質性的就藩之地,常年瘴氣橫生的南疆,自然更是無法跟天下賦稅半出於此的廣陵相提並論。離陽朝野上下對於這個藩王中最有無功受祿嫌疑的廣陵王,向來惡評如潮,言官禦史直接間接死在廣陵王手上的數目,更是讓人咋舌。

  時下終於遭受報應被架在火堆上烤的胖子,似乎並沒有外界想象那般倉皇失措,而是安靜坐在井口上,沒有什麽戾氣,也無頹喪神色。

  每當趙毅坐井發呆的時候,便是春雪樓的嫡係心腹也不敢打攪。

  遠處,世子殿下趙驃畢恭畢敬站著,剛從前線返回的西線主將宋笠與其並肩而立。

  崖外廣陵江,江麵上停有密密麻麻的水師戰船,雖然對外聲稱廣陵水師被西楚奪走一半,但那僅是數量上的失利,絕大部分樓船巨艦都牢牢握在廣陵軍手中。

  趙驃跟宋笠關係莫逆,多年來一直稱兄道弟。世人皆知在廣陵道境內隻有成為宋笠的女人,才能真正逃過世子殿下的魔爪,否則任你有個當刺史的爹,也稱不上有保命符。此時趙驃壓低聲音氣哼哼道:“當年都說西楚太傅逃至此處,不願接受徐家鐵騎的招降,抱著那亡國公主毅然決然跳崖赴死,狗屁!徐瘸子分明是擺了朝廷一道,就該給徐驍一個更能惡心人的惡諡!”

  宋笠笑著沒有附和,轉頭瞥了眼滾滾東流的江麵。

  楚亡之後無春秋,高崖之後無中原。

  當初大楚覆滅,可仍有南唐、西蜀兩國負隅頑抗,但在文壇士林中就已經有這種說法了。

  趙驃打著哈欠,神遊萬裏。突然被宋笠撞了一下胳膊,趙驃這才發現父王在朝他們招手,趙驃趕忙上前,跟宋笠一同走到井畔。

  趙毅看向宋笠笑問道:“那寇江淮當真辭官隱居了?”

  宋笠點頭道:“一開始末將也以為是曹長卿的障眼法,如今看來寇江淮突兀的撂擔子,應該八九不離十。”

  趙毅給了這員福將一個鼓勵眼神,宋笠醞釀了一下措辭,這才繼續說道:“西線戰局本已支離破碎,寇江淮若是繼續擴大戰果,若想擋下此子的步伐,王爺的數萬驃騎少不得折損一半,方可擋下寇江淮的推進。且不說寇江淮的離去是傳聞中與曹長卿政見不合,還是西楚朝堂上有人不願他坐大,才給他下了絆子,反正對王爺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入春前,西線都不會有大的動靜。一鼓作氣再而衰,曹長卿答應寇江淮離去,很是無理。也許日後史家評價此事,會看作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體型異常龐大的趙毅嗯了一聲,有些艱難地彎腰撿起一顆石子,握在手心,感受著涼意,問道:“不說以後,我們隻談眼下。宋笠,你覺得接下來是曹長卿親自領軍,還是會讓謝西陲補上寇江淮的空缺?不管是誰主持西線,似乎都不是什麽好消息啊。”

  宋笠毫不猶豫說道:“謝西陲領軍的可能性更大,曹長卿多半依舊退居幕後運籌帷幄。”

  趙毅自嘲道:“也對,他曹長卿哪裏瞧得上本王和盧升象,他眼中隻有顧劍棠罷了。顧劍棠一天不從兩遼邊線南下,曹長卿就一天都不出麵主事。”

  宋笠點頭道:“看似自負,何嚐不是長遠考量。曹長卿太過鋒芒畢露,他隻有絲毫不插手具體的兵馬調度,才能給謝西陲和寇江淮這兩個年輕人足夠的機會去成長。”

  趙毅突然笑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趙驃有些茫然,清楚所謂的“豎子”是謝西陲、寇江淮之流,可不明白父王所謂的“英雄”又是誰。

  趙毅感慨道:“當年徐瘸子輕輕一腳,就是神州陸沉。”

  趙毅臉上流露出濃重譏諷,“這回藩王靖難,雷聲大得不行,不說什麽雨點小,那根本就是沒有。除了趙炳老匹夫的那個兒子心懷叵測,其餘都是一群酒囊飯袋。如果徐瘸子沒死,隨便從北涼拉出五萬精騎,曹長卿和他的西楚就完全不用蹦躂了。至於趙炳嘛,若是真願意出死力,與本王聯手,也能解決這個麻煩,隻不過趙炳這家夥,心機跟那被徐驍調侃為‘婦人’的趙衡差不多深厚,不過扮癡裝糊塗的本事,趙衡就差了十萬八千裏。曹長卿和那小女孩還沒揭竿立旗的時候,就故意連續三封六百裏加急奏章傳給太安城,說什麽南疆動亂,這不前不久還上了一封請罪的折子?說南蠻十六族勾連西楚餘孽,導致他親自出馬的前線連續大敗了三場,死了好幾萬人馬。好幾萬?我幹你娘的!好幾百人才對吧,你兒子當年不過十幾歲的小崽子就能去南疆腹地砍人頭築京觀,你趙炳一去,反而吃了敗仗,而且一吃就是三場?號稱可‘彈指破城,揮袖滅國’的納蘭右慈幹啥去了?一個大男人,總不會是給你趙炳折騰得懷孕生娃去了吧?”

  趙毅歎了口氣,“在所有藩王裏頭,一蹶不振的老靖安王趙衡怨氣最大局限也最大,淮南王趙英則是才氣最高本事最小,膠東王趙睢性子最軟,從頭到尾皆是最無氣候。至於本王,眼界最小,爭不來天下第一的鐵騎名頭,爭個天下第一的水師就很知足了。野心最小,從不覬覦那張椅子,從小就是這樣,甚至為了我哥能一屁股坐上去,當年還特意跑到徐瘸子跟前差點下跪。所以這些年,外人都說本王凶名赫赫,徐驍這個北涼王才是威風八麵。要說本王最厭惡誰,其實還是趙炳,見風轉舵,過河拆橋,口蜜腹劍,都是一把好手。隻可惜啊,皇兄一直全心全意防範西北,不管本王這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怎麽勸說,始終不肯對南疆有所動作。”

  趙毅慘然一笑,抬頭看著兒子趙驃,自嘲道:“那年徐鳳年來廣陵江,你跟他結下死仇,本王故意示弱徐驍,從你身上剜下一塊肉送往北涼,然後在這種時候,給皇兄送去一封密折。不是說什麽北涼徐驍的壞話,而是說趙炳此獠萬萬不可任其積蓄勢力。結果呢,皇兄還是不上心。要是從本王身上剁下幾斤肉就能換來皇兄的回心轉意,本王真會去做的。既然皇兄不願做惡人,那麽本王來便是了,所以這小半年以來,本王讓人暗中刺殺了那燕剌王世子四次,全部無功而返。”

  宋笠默不作聲。

  頭一回聽聞此事的趙驃張大嘴巴,一臉震驚。

  趙毅丟出那顆被手心焐熱的石子,“後來陳芝豹入京擔任兵部尚書,本王知道此人肯定會封王就藩,於是再次遞交密折,向皇兄提議陳芝豹就藩於廣陵道和南疆道之間。若是陳芝豹嫌棄藩地太小,本王甚至可以多讓出一個州。結果如何,你們兩個現在也知道了。”

  趙毅哈哈笑道:“驃兒,為父不過是想讓你世襲罔替,都已經不奢望孫子當親王了,將來肯定是去太安城做個享樂郡王的命。可那趙炳當爹當得就要霸氣多了。”

  然後趙毅深深呼出一口氣,有些疲憊地揮揮手,欲言又止的趙驃和一直沉默的宋笠一起退下。

  趙毅繼續坐在井口上,望著天空。

  像個坐井觀天的傻瓜。

  戰場就是一座熔爐,把所有跟“自以為是”沾邊的東西都踐踏碾碎。

  北涼邊軍中除了極少數高層將領會使用標配以外的兵器,例如寧峨眉的長短雙戟,以及李陌蕃這座不能以常理看待的移動武庫外,還有寥寥幾位擁有自己的槊,此外幾乎所有邊軍將士都不攜帶任何有沉重或者奇巧嫌疑的玩意兒。至於騎軍的對戰,絕對不像很多百姓想象中那種展開衝鋒撞在一起後,便減速停馬糾纏互砍,這種不堪入目的畫麵能讓內行的騎將感到崩潰,那真是把寶貴騎軍當成步卒的暴殄天物了。實上就如江湖人切磋技擊的兩把兵器,一觸即散,然後尋找下一個戰機。

  眼下這支以三千騎攆著七千羌騎跑的龍象軍,如果在先前那波跟柯扼部羌騎的衝鋒中沒能取得戰果,那就會在拉伸出一段間距後,王靈寶會轉頭觀察敵方騎軍的動向,來決定是以直接停馬掉頭還是緩速繞弧的方式來展開第二輪集體衝擊。假若第二波對撞仍然沒有分出清晰的勝負跡象,王靈寶就要依照己方騎兵的損傷,來選擇麾下哪一部應當放棄沉重鐵槍換上更為輕便的涼刀,以及哪一部應當繼續使用鐵槍衝鋒或是輕弩齊射。戰事膠著的沙場上,一個微小優勢可以擴大優勢,但是一個漏洞卻足以葬送全軍。從“大將軍”徐驍到“將軍”陳芝豹,曾經在北涼鐵騎刻下最深刻烙印的兩個人,都堅信一點:徐家鐵騎真正強大的地方在於,有足夠的耐心和實力去等待敵方主動犯錯。

  遇上如此無懈可擊的敵人,那群羌騎無疑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

  這支羌騎本以為是狼入羊群,不但可以在流州“飽餐”一頓,甚至有望在將來去富饒的中原大肆燒殺劫掠。所有騎兵都年複一年聽人說著中原的美好,那裏有數不盡的良田,白花花的銀子堆積成山,而且那裏的女子環肥燕瘦,最重要的是她們的肌膚比草原上風吹日曬的女子要好太多太多,摸上去就跟撫摸上等綢緞一般。可事實上是還未天黑,美夢就破碎了。

  三千龍象騎殺得他們像是一群喪家犬。若非羌騎獨有的迅捷,在這種兵敗如山倒的潰逃中,在龍象騎兵極富效率的追殺下,這幫潰騎根本堅持不到半個時辰。

  在先前衝鋒中被雪藏起來的涼弩,終於逐漸發揮出令人發指的殺傷力。羌騎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速度,連不熟悉的槍矛都主動舍棄,至於所披甲胄隻是北莽尋常輕騎的標配,比起南朝那些大將軍麾下嫡係輕騎輕巧卻結實的昂貴戰甲,相差懸殊。要知道涼弩可是成功結合了曆史上秦弩、奉弩兩大名弩優點的怪胎,組裝拆卸都極為簡便,經過北涼兩代大匠良弓的改進,各種涼弩皆擁有了幾近完美的平衡點。除了射速,大弩的射程、貫穿力和精準度都要勝出長弓,在無數場中原王朝跟北方遊牧的戰爭中,以步戰騎,踏弩、床弩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威勢。

  故而有人說,千百年來,中原王朝是用兩樣東西死死擋下了北方遊牧的馬蹄。

  一樣是巍峨的城池,再就是勁弩。

  其中,對弩的使用,堪稱爐火純青的北涼若是自稱第二,無人膽敢自稱第一。

  北莽南朝對北涼短弩的認知再熟悉不過,可謂深惡痛絕。南院大王黃宋濮曾經致力於大規模推廣類似的短弩,隻是出於各種複雜原因被多方阻撓,成效甚微。

  戰馬腳力最佳騎術最上乘的那撥龍象騎軍負責阻截,滯緩羌騎的逃竄,不斷射出一支支弩箭,隻要造成殺傷,不論羌騎生死都不去管,哪怕有羌騎墜馬,唾手可得的軍功也絕對不去多看一眼,一切都交由後邊並未持弩的袍澤去補上一矛刺死捅殺。

  如此分工明確,自然異常狠辣血腥。

  對這些狼狽羌騎來說,不幸中的萬幸就是那個一上來就丟擲黑虎玩耍的少年,經過初期的一通大開殺戒後,之後便重新上馬不再展開殺戮。

  羌騎起先不是沒想過以鳥獸散的姿態往四處逃離,避免被龍象鐵騎一路銜尾追殺,隻是才出現這個苗頭,龍象騎軍在那名主將模樣的魁梧漢子指揮調度下,就立即有了應對之法。除去與羌騎糾纏不休的龍騎弩騎,兩千龍象槍騎迅速拉伸鋪開鋒線,然後猛然加速衝鋒,清一色舉起臂弩,差點就跟前方弩騎配合,形成一個口袋陣形,一股腦兜住所有羌騎。等到羌騎放棄這個念頭,繼續簇擁在一起往北方瘋狂撤退時,那些龍象騎兵又開始漸次放緩速度,在馬背上進行休整。這種相比弓弩射殺更為隱蔽的戰力,更讓羌騎感到頭皮發麻、脊骨生寒。

  北方遊牧民族天生便是馬背上的民族,因為生於憂患,所以不得不英勇善戰,但是天蒼蒼地茫茫天大地大的土壤,也養育出草原騎士那種深入骨髓的散漫不羈,他們可以做到悍不畏死,以奔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狂野的衝鋒,但是他們那種雜亂的鋒線落在中原用兵大家眼中,實在是不值一提。那種大聲嘶吼揮舞戰刀,甚至讓屁股抬離馬背的彪悍姿態,在紀律森嚴的北涼邊軍中都是必須磨掉的棱角。北涼騎軍最重整體性,從不推崇單槍匹馬一味單幹的陷陣英雄。

  黃宋濮、柳珪和楊元讚能夠在北莽脫穎而出,與他們保存北莽自身優勢和汲取中原兵法精髓的同時,壓製北莽劣根性有重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