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龍象軍大殺羌騎,黃蠻兒單騎赴險(2)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7      字數:2765
  今天三千龍象騎軍是師傅,羌騎是學生,老師教會了學生這個道理。

  可惜學費太過高昂,得用命來換。

  王靈寶在心中計算著羌騎的撤退速度,和南朝邊境線上的地勢以及駐軍分布,以及另外兩支龍象騎軍的支援速度,考慮是不是幹脆一路殺入姑塞州,然後長途奔襲到柳珪那老家夥的後頭,用鐵矛往這個南朝大將軍的屁股上狠狠捅一下。在北涼邊軍中,對什麽老南院大王黃宋濮或者是楊元讚都沒啥感覺,唯獨柳珪是人人都想砍下腦袋的。理由很簡單,北蠻子天天嚷著那句“柳珪可當半個徐驍”,王靈寶不能忍,整個北涼邊軍都不能忍!

  王靈寶作為身經百戰的邊關猛將,自然也有自己的心思。兩個念頭都不是什麽私心:一個是殺掉柳珪,再一個就是用自家的龍象鐵騎跟那兩支王帳重騎來一場酣暢大戰。

  在蕩氣回腸的戰爭史上,始終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輕騎與重甲鐵騎的對決。哪怕是盛產戰馬並且馬政卓越的涼莽雙方,在二十來年的對峙中,同樣更多還是利用輕騎的機動性去展開突襲和追殺。

  在涼莽邊境這個未來注定會流血千裏的恢宏戰場上,雙方擁有最優良的戰馬、最鋒利的戰刀、最驍勇的騎卒,加上最廣袤平坦的戰場,也許某天就會爆發出戰爭史上第一次重騎與重騎的巔峰對決。

  北涼鐵騎中的鐵騎,除了老涼王的親軍大雪龍騎,接下來就是舊龍象軍中接近六千的重騎。而大雪龍騎是北涼軍最關鍵的家底,輕易不會出動,所以王靈寶堅信自己極有希望讓整個天下見識見識什麽叫重騎之戰,以後百年千年,都會有人對此念念不忘。都不會忘了有一支軍隊,叫北涼鐵騎。

  王靈寶從沒有什麽為國為民的大義,對於北涼死守西北卻要被離陽朝廷百般算計,被中原百姓當成狼心狗肺的蠻子,他沒有怨氣?有,而且大了去了!

  但是史書可以忘記他王靈寶這種死了便死了的小人物,唯獨不可以忘記大將軍一輩子的心血——北涼軍!

  王靈寶突然看到主帥朝自己招了招手,趕緊快馬上前。

  徐龍象平靜說道:“你領兵追殺三十裏,能殺多少是多少,然後返回青蒼城。”

  王靈寶雖然滿腹狐疑,但依然沒有任何質疑。

  然後這位龍象軍副將就看到少年露出一個罕見的猙獰笑容,躍至黑虎北上,一路狂奔,直接躍過了大隊羌騎,獨自往北而去。

  難不成有落單的大魚在前頭?

  王靈寶對戰功這種好東西當然是多多益善,要是能去姑塞州耀武揚威一番是更好,不過他也不是不知輕重的莽夫,所有八千羌騎加起來的戰功也比不上一個徐龍象。

  能讓年輕主帥動心的人物,肯定不是易與之輩的小魚小蝦。王靈寶立即有了決定,喊來幾名校尉後沉聲下令道:“三十裏內,做掉所有羌騎,漏掉幾騎,便抵去幾騎的軍功。如果功不夠抵罪,什麽下場,按照龍象軍的老規矩來,你們比我清楚。這趟三十裏路程,準許你們放開了手腳隨便殺。”

  夕陽西下。

  比騎虎北衝的少年更北百餘裏外的地方,兩人並未騎馬,幾乎是淩空飛渡,一路南下。

  那位中年青衫劍客,懸佩有北莽朝第一名劍“定風波”。

  風姿如劍仙。

  而他身邊人物的身高讓人瞠目結舌,足有江南女子的兩個那麽高,並且渾身金黃色,麵目肅穆,像是一尊降臨凡間的天庭神將。

  他們身後又百裏處,有一騎疾馳。騎士戴黑鬥笠,籠罩於寬大黑袍之中,似乎有些怕見陽光。

  他握著馬韁繩的手指一直在微微顫抖,不光是手指和胳膊如此,他整個人都是如此,嘴唇牙齒都不例外。

  這就是借屍還魂必須付出的代價。

  正因為他付出了這種不見天日的慘痛代價,才得以苟延殘喘,所以他比誰都更渴望讓姓徐的那對兄弟去死,而且務必死得比他更慘!

  他確實已經死過了,而且還是某人活活撕裂的。

  但是插柳可成蔭。

  他一截柳——

  已經靠著大秦王朝失傳已久的秘術死而複生。

  夕陽西墜之際,如垂垂老矣的遲暮老人,不堪就此沉寂,回光返照,大幅大幅的火燒雲簇擁在西方天空,燃燒得絢爛無比。

  俗語說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裏。

  那麽明天肯定會有人再沒有機會遠行了。

  霞光萬丈,映照得大漠上的那襲青衣劍客仿佛披上了一件黃金戰甲。中年劍客在千裏黃沙數尺之上淩波微步,抬頭望了眼西天雲霞,左手拇指按住劍柄,鞘中古劍將出未出。原本以他的清高,怎麽都不會與人聯手針對某個人,隻不過人在宗門身不由己,既然是女帝陛下和太平令的共同授意,那他劍氣近也就隻能違心行事。

  按照西京那口蟄眠大缸透露的征兆,徐龍象應該就身在附近,不過能否撞上然後截殺還需要一點運氣,畢竟邊境黃沙千裏,尋找一支萬人騎軍尚且不易,何況是尋覓一個人?這無異於大海撈針。若是徐龍象已經躋身可與天地共鳴的天象境界,黃青倒是勉強能夠與之天人感應,不過根據朱魍機密諜報顯示,這個生而金剛境的少年始終有意無意地滯留在指玄境門檻上,沒有選擇勢如破竹地一路破境。

  黃青突然停下身形,雙腳輕輕落在沙地上,拇指加重幾分力道按住劍柄,瞬間六七縷劍氣縈繞“定風波”劍鞘。

  在棋劍樂府中比府主太平令還要高出一個輩分的銅人師祖,也隨之停下腳步,神情古井不波。

  黃青望向前方,輕聲笑道:“師祖,這趟差事還是交由我來解決吧?”

  劍氣近的腦袋甚至不到金黃巨人的肩膀,這位在北莽極少露麵的武道大宗師點頭平淡道:“你先來便是。”

  師祖的言下之意很淺顯,在他看來一個劍氣近未必能拿下徐龍象。

  黃青對此一笑置之,並無怨言。

  他對這位師伯祖恭敬有加,不光是因為輩分上的差距,事實上師祖的證道之路,這位師祖跟王仙芝就像是考據考察上的“同年”,比北莽武神拓跋菩薩和離陽境內的軒轅大磐還要更早去以身驗證“自開天門”的可行性。儒釋道三教聖人的證道長生,那無非是跟天地借門而過,銅人師祖這些人卻是直接選擇破門而入。

  已經逝世的李淳罡之所以被譽為呂祖之後第一人,在於這位劍神更為難得,力求以手中劍自建天門。李淳罡的劍道,獨辟蹊徑,幾近天道。

  這是各自腳下所走道路之爭,跟武評排名高低沒有絕對關係。但是若說王仙芝曾經是離陽甲子江湖的磨刀石,那麽黃青身畔的銅人師祖就是北莽江湖的另一方磨刀石。從拓跋菩薩到慕容寶鼎和第五貉,再到洪敬岩,無一例外都與銅人師祖切磋過。不同於武帝城王老怪六十年數百場的全勝戰績,銅人師祖既沒有如此恐怖的廝殺次數,也沒有碾軋哪位頂尖高手的駭人傳聞,隻是他不論對上誰,都是不敗,隻求一個不輸也不贏。

  太平令曾有言,銅人師伯與人鬥,不敗即可,隻有最後那場與天鬥,勝之即可。

  銅人師祖輕聲提醒道:“此子曾經在青蒼城內破去慕容寶鼎的金剛不敗,你小心些,不貼身肉搏是最好。”

  黃青氣勢已起,劍意盎然,緩緩推劍出鞘兩寸,嗯了一聲,然後笑道:“師伯祖,那黃青先行一步。”

  銅人師祖木然點頭道:“我且先盯著那個不肯安分的孩子。”

  黃青輕輕呼出一口氣,向南方一掠而逝,劍鞘外的那幾縷劍氣在黃青奔跑途中逐漸粗如陸地青虹。

  劍氣近!

  蔚為壯觀。

  由北往南的那一騎在看到金黃巨人後並未放緩速度,衝到銅人師祖身側,本想一鼓作氣擦肩而過,隻是戰馬竟然如撞一堵無形南牆,猛然停下馬蹄,甚至往後撤退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