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佛家六神通
作者:門中馬      更新:2021-11-29 22:19      字數:3178
  葉楓回憶了一下,突然想起:

  自己師父霽塵子,做這種類似普度眾生大會的時候,也是這樣的調調。

  看上去老不正經,但是句句都帶著道理。

  同樣的,這德宏大師,句句當中都帶著佛理,看似懟人不倦,但是卻機鋒無限。

  眾人依舊有人提問,德宏大師依舊是口吐蓮花,將所有問題都一一按照這種解答的方式回答完畢。

  大概一柱香的時候,德宏大師看了看人群當中末尾的葉楓等人,便是擺了擺手,對旁邊的武僧說道:“不想講了,你把姓關那小子還有他的朋友一起帶到我的禪房來。”

  旁邊的兩個武僧恭敬的點點頭,隨後便是抬起德宏大師身下的一個擔架,將德宏大師送回禪房之內,同時另外一位武僧過來,請五人過去。

  底下的信眾有序離場,麵對德宏大師的突然離開沒有一個抱怨的人,看來這些人還是挺遵守規矩的。

  到底是佛門大宗。

  五人走到那禪房之內,但是夏詩涵和裴煙兒卻是被外麵的武僧攔下了:“兩位女施主留步。”

  佛門講究不近女色,所以兩位被攔下自然是常理,夏詩涵和裴煙兒也沒有什麽反感的情緒。

  但是裏麵的德宏大師卻是發話了:“佛門萬物是空,講究那規矩幹什麽?

  她們都是這兩個小子的朋友,請進來吧。”

  那兩個武僧麵麵相覷,便是請她們走了進去。

  德宏大師依舊是裹著紅色袈裟坐在床上,旁邊有一個小沙彌伺候著眾人,為五人看茶,隨後便是站立在了一旁,不再說話。

  “禮數不周,還望見諒。阿彌陀佛。”那德宏大師淡淡的說著。

  但是即便是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德宏大師也沒有將手伸出來雙手合十。

  葉楓感覺也有些不對勁,但是這德宏大師卻是自己解釋了起來:

  “年輕時候碰到了一些事,所以我這四肢全都被廢了,在床上坐了整整八十年,倒也習慣了,幾位道門同僚不要見怪才好。”

  葉楓這才驚悟,德宏大師為什麽不去親自平定那中龍脈之亂了。

  因為他連基本的活動都成為了問題,即便是佛法再高,也不可能隔空施法平定了。

  “敢問德宏大師,為何不找五台山同僚,反倒是找了我們道門中人呢?”

  既然這德宏大師也是個“老不正經”,葉楓也不想跟他做什麽彎彎繞,便是直言問道。

  “楓微子想必對我們少林寺的起源,也略知一二。”德宏大師看著葉楓問道。

  葉楓沉默不語,不知道他到底想說什麽。

  “我們嵩山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是屬於十方選賢住持寺院,曾有佛教禪宗的臨濟、溈仰、法眼、雲門、曹洞等五大宗派僧侶同住和修;

  元初,雪庭福裕禪師住持少林寺以後,將原有的五大宗派僧侶統一尊立曹洞宗為正宗,創立了少林寺曹洞正宗派別,並撰寫了子孫輩訣,此後曆代少林寺弟子均照此取名,自此嵩山少林寺稱為子孫推賢住持寺院。

  也就是說,想當年那些五台山上的某些門派,都是被我們少林合並的。”德宏大師笑吟吟的說道:“你說我舍下這張老臉去求他們合適點,還是去求你們合適點?”

  葉楓愣了愣,“這也算是陳年舊事,佛家講究萬物是空,何足掛齒?”

  “的確不足掛齒,但是事實就是這樣,誰也沒辦法改變。”德宏大師道:“即便是我舍老臉,整個少林也舍不下老臉。”

  這話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少林因為中龍脈的事情去求五台山,那就是從另外一個層麵證明他們少林曹洞宗根本不如溈仰宗這類的宗門,這是讓整個少林都蒙羞的事情。

  佛門再講究萬物為空,但是也沒到拿著自己本宗名譽開玩笑的地步。

  葉楓點點頭,算是把自己的問題都問完了。

  “德宏大師,現在你讓我等的也等到了,可以說一下到底這中龍脈首尾封鎖,龍身部分發生什麽事情了嗎?”

  “其實隻是一件小事,但是通過我的宿命通來看,這件小事的背後,牽扯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我沒有你們道家奇門遁甲的神通,所以也隻能是看個大概而已,不知到底對不對。

  而且宿命通告訴我,道家全宗幾乎都應該在為這件事做著努力,所以,我便是通知關邪後讓他等,沒想到等來的是霽塵子的高徒。

  看來因果輪回,終是得報,阿彌陀佛。”

  佛家有六神通,又作六通。指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之力。即:

  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之能力。

  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

  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

  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這六神通本是道家詞。如《莊子·人間世》曰:“夫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

  後本詞傳至西域、印度,被佛家使用。

  如漏盡通在道家意為長生久視、長生不老,也就是代表著道家境界中的羽化境,修真境界中的脫胎,得玄珠,赴瑤池。

  "漏"為中國古代用的記時器,意為時間,"漏盡"意為無時間限製,意為長生、永生、超生。

  後本詞傳至西域,印度。被佛家使用,變意為煩惱盡除、得解脫。

  雖然是道家之詞,但是佛家神通也不能完全與道家的境界進行轉化,畢竟佛道兩家修習的東西和信仰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前五神通,即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到達境界之後,獲得的能力是與道家完全不同的。

  神境通,也就是凡事都能隨心所欲,諸如鑽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都不成問題。

  這有些誇張,其實換算到道家境界,也就是擁有了一定的道法能力。

  天眼通是指修得與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論遠近內外晝夜,都能得見;

  天耳通是指修得與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一切聲音都可以聽得到;

  他心通是能夠知道他人一切心想的神通,有了他心通的人,便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

  宿命通就是能夠知道自己在六道之中的過去生死,並知道六道眾生在六道之中的過去生死,有了宿命通的人,過去生中的事,都能回憶,了如指掌;

  而漏盡通,便是如道家羽化境一般,佛門中人,幾千年來也很少有人達到。

  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惑業,永離生死輪回之神通,即證得漏盡智,斷盡一切有漏煩惱,依止靜慮而示現威德具足。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若智生,有漏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世自證知成就行: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複還有。是名漏盡智證通。

  另依俱舍論卷二十七載,六通中之前五通於異生之凡夫亦可證得,而漏盡通唯聖者能證得。

  又大智度論卷二十八載,漏盡通可分漏習俱盡及漏盡而習未盡二種,前者指佛,後者指菩薩之所證。

  所以宿命通如果硬要對應道家之詞的話,應該就相當於轉通境了,而且看這德宏大師身散佛光的模樣,應該就相當於到了道家當中的十品轉通了,這樣的五神通大能看到的東西,自然是可信度極高。

  不過葉楓關注的倒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另外一件事。

  “您也認識我的師父霽塵子?”葉楓愣了愣,“難道你也是我師父當年囑托的人?”

  “那倒是沒有,不過他是我的恩師,也是當年的一句話,才讓我一直活到現在。

  當時他見我的時候,應該就是在你這個年紀吧。”

  葉楓內心簡直是排山倒海,自己師父這麽牛逼的嗎?

  “在我師父這個年紀,您都應該四十多歲了吧?他能當您的師父?”葉楓驚訝道。

  “自然,教誨與人,不論年紀大小,都可稱之為師。”德宏大師笑了笑,“我這老不正經的姿態,恐怕就是和那霽塵子所學。”

  葉楓心說怪不得剛才感覺那麽像!

  “當年的時候,我佛家神通,其實也隻是開了神境通,隨後便是遭此大劫,四肢盡廢,成為了一個廢人。

  此後二十年,我無時無刻都隻有一個念頭,那便是死。

  當時就想,死了好啊,死了一切都解脫了,省的少林上下諸位師兄師弟還要照顧我這個廢人。

  可是我沒有機會,因為我的師兄師弟們為了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幾乎是二十四小時照顧著我。

  我當時就想,等他們真的放棄我的時候,我就找個機會咬舌自盡掉好了。

  可是這麽一想,就是二十年,卻不曾有一位師兄或者師弟放棄於我,我也就一直未能以死解脫。

  也就是在那年,霽塵子上山,才真正的讓我得到了解脫,同時讓我的修為,在這六十年裏麵,到達了宿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