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禦駕親征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2      字數:3363
  劉梟占據長安,據有司隸之地,下轄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七郡之地。相比於江東六郡,聽起來齊郡還更多,但實際上,七郡之地的占地麵積並不廣闊。

  尤其經曆董卓之亂後的司隸,即使劉梟恢複生產,發展農商,正快速的恢複元氣,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興盛起來。

  最關鍵的,是人口不足。

  各路諸侯稱帝後,對人丁很是重視,紛紛在邊境設立關卡,禁止百姓出境。全靠自給自足的發展,需要很長的周期才能增加人口。

  尤其是,司隸北麵是並州,東北是冀州,東麵是兗州,東南是豫州,南麵是荊州,西麵又有涼州,西南有益州,雖然各處都有關卡守護,但暫時來說,劉梟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

  對劉梟來說,涼州是最佳後方。

  隻要拿下了涼州,在涼州的廣袤土地上,不論是戰馬,亦或是人口,都可以解決。有了涼州,有了穩定的後方,劉梟才有東出天下的底氣。到那時,劉梟才算是真正有了和天下諸侯爭雄的機會。現在的劉梟名義上,是大漢朝的皇帝,也得到朝臣擁戴,但真正論起來,就是一個小諸侯。

  一州之地,終究太小。

  劉梟開門見山的點出涼州之戰,便看向郭嘉,詢問道:“奉孝,參謀部一直在研究軍略,研究下一步的戰事。前線各地的消息,參謀部也有一份。涼州一戰,參謀部有什麽意見?”

  如今的參謀部,人很少。

  郭嘉作為參謀部的主事,他為了撐起參謀部,是把賈詡、田豐暫時拉入參謀部出謀劃策,除此外,郭嘉也招攬了一些賢士進入參謀部。僅僅是靠他一個人,畢竟力有未逮。

  郭嘉回答道:“陛下,關於和涼州的戰事,參謀部有所考慮,有三點考慮。”

  “說!”

  劉梟吩咐道。

  郭嘉不急不緩的說道:“第一,李傕使用離間計,利用韓遂殺死馬騰。不論是韓遂,亦或是李傕,都是馬家的敵人。臣曾專門收集了馬騰此人的消息,馬騰在西涼有威望,深得羌人、氐人的擁戴,是頗為厲害的一人。”

  “但馬家除了馬騰外,實際上還有一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便是馬騰的兒子馬超。馬超年不滿二十,挺年輕的,但他十三歲就開始上陣廝殺,已經是征戰多年的老兵了。”

  “馬超的威望,是在和羌人、氐人的交戰中打出來的。羌人、氐人崇尚強者,馬超雖然曾經征討這些異族,但在這些人中,馬超便如同天神一般的存在。”

  郭嘉說道:“故而臣的第一個建議,派人潛入涼州,尋找馬超,以拉攏馬超。隻要馬超組織其了力量,伺機在李傕後方反攻,對我們幫助極大。”

  劉梟頷首點頭。

  郭嘉的這一建議,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西北部族中,以羌人、氐人最多,而馬超有足夠的震懾力和威望,是值得拉攏的對象。

  郭嘉繼續道:“第二,李傕遭到我們的進攻,不會單獨迎戰,極有可能求助於人。卑職認為,李傕最大的可能是求助郭汜。不過郭汜位於並州,而黃忠將軍鎮守河內,足以遏製郭汜,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要注意的,是毗鄰涼州的漢中張魯。劉焉在益州稱帝,但張魯卻是割據漢中,雖未稱帝,卻是一郡的諸侯,相當於土皇帝。”

  “張魯憑借漢中之地,阻攔劉焉,可見其實力不凡。有張魯的軍隊在漢中,劉焉是不可能北上支持李傕的。但張魯卻是極有可能的,一旦張魯北上大散關,攻打陳倉,就可以威脅長安。”

  “所以出兵之前,先傳令徐晃,讓他從陳倉調兵,加強對大散關的兵力,以遏製張魯北上大散關的可能,確保陳倉和長安的安全。”

  郭嘉再度提出建議。

  劉梟讚許道:“陳倉是戰略要地,不容丟失。一旦討伐李傕,陳倉便是後方的糧倉。”

  郭嘉繼續又道:“第三,派遣探子到涼州,宣傳陛下討伐涼州一事,爭取涼州的民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李傕掌控涼州期間,不事生產,不發展農業,百姓貧苦久矣。陛下安排人傳出討伐李傕的消息,便是順天應人,能令無數百姓歸附。”

  頓了頓,郭嘉又道:“三管齊下,再有大軍的進攻,攻打涼州必然大勝。”

  劉梟說道:“就依你的計策。”

  郭嘉說道:“陛下,臣還有一個請求。”

  劉梟道:“但說無妨!”

  郭嘉道:“如今的參謀部內,雖然是臣在主持,也請了賈大人、田大人從旁協助。不過,光靠我們幾個人也不行,臣招募了一些有才之士,但依舊略顯單薄。”

  “故而,臣暫時培養了兩個小青年,作為未來參謀部的主力。”

  “其一是楊修。”

  “此子是楊彪老大人的兒子,天資聰穎,能舉一反三,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其二是徐盛,他此前一直跟在陛下的身邊學習,也隨太史慈學兵法,也隨典韋學武,後來在廣縣書院讀書,如今長大了,也算有所成就。”

  “不論是楊修,亦或是徐盛,暫時還達不到卑職的要求,還需要繼續學習。不過學習時,也不能閉門造車,要增長見識,要磨礪性情。”

  “此次攻打涼州,臣希望這兩人能入軍中磨礪。他們不需要參與出謀劃策,隻是多看、多聽,以便於增長見聞,為將來打基礎。”

  郭嘉說道:“如果參謀部的人,連戰場沒有去過,連戰鬥都不清楚,那就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到實處。”

  劉梟倒是有些驚訝,郭嘉竟把楊修都拐出來了。他自是希望能培養年輕一輩,因為這些人是大漢的未來,他說道:“你的請求朕準了。”

  “謝陛下!”

  郭嘉拱手,便又坐下。

  事實上幾人商議,也隻是議定大方向的政策,敲定一個大的走向,再根據這一走向進行布局開戰。因為眼下的情況,沒有親臨戰場,不可能製定了詳細的攻打涼州的安排。具體的戰鬥安排,得等抵達前線後,再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製定。

  劉梟問道:“賈先生怎麽看?”

  賈詡道:“郭大人的分析,已經很完善了,臣沒有異議。”

  郭嘉補充道:“陛下,剛才微臣提及的,恰恰是臣和賈大人、田大人平日裏推演商議的,不是臣一個人的建議。”

  劉梟點了點頭,便不再詢問了。

  當即,劉梟派人將楊彪、馬日磾、黃琬、太史慈等人請到大殿內,宣布了攻打涼州一戰的安排。

  攻打涼州,馬日磾、楊彪等人自是讚同。因為不論是楊彪,亦或是馬日磾等人,他們都心心念念著,希望能早日一統天下,再興大漢。

  出兵一事,很快定下。

  帶兵的主帥,自是太史慈無疑。

  楊彪表示讚同,心念轉動,卻又說道:“陛下,攻打涼州李傕這一戰,老臣建議,由太史慈將軍全權負責。陛下為九五至尊,理應坐鎮中樞,不應當去前線冒險。”

  劉梟笑了笑,說道:“涼州一戰,關係大漢的未來。拿下涼州,大漢就有了東出天下的根基。如果拿不下涼州,隻是困於長安。這一戰至關重要,朕必須禦駕親征。至於朝中的事情,有諸公協助,朕不擔心會發生問題。”

  他可不願意一直呆在皇宮,尤其朝中的一切,都已經上了正軌,交給楊彪等人處理,劉梟能夠放心。他禦駕親征,以太史慈為主將,反而覺得自在。

  對太史慈擊敗李傕一事,劉梟倒是不擔心。

  拿下涼州不難,難在涼州的治理。涼州不是弘農郡,不是河內郡,更不是京兆尹,因為這些地方幾乎都是漢人百姓。但涼州境內,雖然以漢人為主,但還有許多的外族,諸如羌人、氐人等。

  這些人治理起來,便不似漢人那麽簡單。

  所以,劉梟要親自去。

  楊彪一聽劉梟又要禦駕親征,頓時覺得心塞。曆代的君王,哪有這樣每次都往前線跑的,偏偏劉梟還樂此不彼,還大談道理。隻是想到劉梟的決定,楊彪心中歎息,他知道勸說不了了劉梟,隻能提醒道:“陛下禦駕親征,請保重龍體,不可犯險。”

  劉梟道:“楊卿放心,朕隻是坐鎮中軍,不會親上前線。打仗的事情,自有太史慈負責。”

  楊彪便不再說話了。

  劉梟下了詔令,由太史慈調遣兩萬精兵出征,而郭嘉、楊修和徐盛隨行。至於賈詡和田豐身兼朝中的政務,兩人是脫不開身的,必須留在長安。

  大軍誓師出征,並發檄文討伐李傕。

  劉梟討伐李傕的消息,很快開始傳開。這消息對中原各地的諸侯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各地的諸侯帝王都忙著兼並其他人的事情,都忙著開戰,沒有閑工夫管劉梟。

  隻要劉梟不是兵出函穀關,不攙和中原的戰事,他們懶得搭理。然而,但這一消息再往西,傳到涼州境內時,李傕一接到送上來的信函,頓時就緊張了起來。

  劉梟敗匈奴,滅樊稠,如今要來對付他了。

  皇宮,大殿內。

  李傕看著傳遞上來的消息,覺得手中的消息無比燙手。他剛剛擊敗了馬騰和韓遂,還沒有消化掉手中的力量,而劉梟就來了,這令他很是棘手。

  如果劉梟早一點兵發涼州,李傕不會殺韓遂,會聯合韓遂後一起抵抗劉梟的進攻。如果劉梟我晚一些時候發兵,李傕消化吞並了的力量,也能抵擋劉梟。問題是,現在時間很尷尬,他剛剛滅掉馬騰、韓遂,實力還沒有來得及消化,不容易抵擋。

  “來人,召丞相入宮。”

  李傕思慮一番後,決定找丞相李鉞入宮,商量接下來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