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再議出兵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2      字數:2662
  劉梟想了想,又詢問道:“既然研製出新紙,如果原料足夠,能大批量生產嗎?”

  “能!”

  韋黯恭敬的回答道:“回稟陛下,我們匠作坊造紙的工序和技藝,都已經成熟。隻要有充足的原料,以及足夠的匠人,進行大量造紙是沒問題的。”

  劉梟臉上露出笑容,造紙成功,也就又推進一步,而且這也是他的財源之一。劉梟目光一轉,看向糜竺,吩咐道:“糜卿,依照朕給他們的允諾,給他們升官。”

  “喏!:

  糜竺恭敬應下。

  韋黯和曹辛聽到劉梟的話,也是連忙口頭謝恩。

  劉梟話鋒一轉,繼續道:“接下來,造紙必須要擴大生產。光是長安城內少府的匠作坊,肯定是無法滿足的。城外有許多的荒地,你派人重新選址,專門開設造紙的作坊。製造出來的紙,要像醉仙酒一樣打開銷路,風行天下。”

  糜竺道:“陛下吩咐,臣定會辦妥的。不過這兩種紙都不錯,但沒有統一的名字。為便於宣傳,請陛下命名。”

  劉梟心思轉動,想到了後世的宣紙。雖然以秸稈和桑皮紙製作的紙張產自長安,但他對宣紙的印象,早已深入心中,便說道:“不論是秸稈製作的新紙,亦或是桑皮紙,都以‘宣紙’為名。宣紙造出來後,朝中供應、書院和太學方麵,以成本價格出售。其他售賣,你參考市價執行。”

  對於宣紙販賣,劉梟是打算掙錢的。

  朝廷要采購,自然有朝廷開始的預算,不能無條件拿宣紙使用。以成本價計算,已經考慮了朝廷使用的量大。在劉梟的定位中,這就等於是國企一般。

  “喏!”

  糜竺拱手應下。

  劉梟道:“宣紙留下,你們忙去吧。”

  糜竺帶著韋黯和曹辛退下,而劉梟又安排人去太學和廣縣書院,分別將胡昭和鄭玄請來。兩人幾乎同一時間抵達宮外。

  相互見麵,胡昭主動上前行禮,恭敬道:“晚輩胡昭,見過康成公。”

  胡昭的年齡,遠比鄭玄小。

  不僅如此,鄭玄更是名揚天下的大儒,是經學領袖。不論是鄭玄的才學,亦或是鄭玄的身份地位,還是鄭玄的德操品行,都令胡昭發自內心的欽佩。

  鄭玄微笑著打了招呼,兩人聯袂往宮內行去。

  胡昭一邊走,一邊道:“康成公,晚輩調查過廣縣書院的情況,對廣縣書院開設的六大學院很是好奇。晚輩可否帶太學的博士,前往廣縣書院交流學習。”

  對廣縣書院的情況,胡昭越是了解,越欽佩鄭玄的決斷和魄力。廣縣書院一改風格,不拘泥於經典,開設多種門類的教學,可謂百花齊放。

  而太學士子,一個個都是苦心鑽營,一門心思想做官,真正做學問的人很少。胡昭的心中,更希望太學士子,要先有做學問的心,要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再尋求做官。

  胡昭是個極為傳統的儒士。

  他的精神理念,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士子,首先能修身齊家,再考慮其他。如果連自身的修養都不夠,自身都沒有磨礪好,如何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呢?

  這也是胡昭改革的方向。

  鄭玄笑了笑,道:“祭酒願意帶著一眾太學博士來廣縣書院,老夫求之不得。”

  太學雖然落寞了,但地位依舊尊崇。如果胡昭帶著太學的一眾博士,到廣縣書院交流,不論是對廣縣書院的名望,亦或是對廣縣書院的士子都有好處。

  胡昭道:“既如此,事情就定了。晚輩返回太學後,就著手安排此事。”

  鄭玄說道:“這件事倒也不急於一時,祭酒什麽時候來,老夫都掃榻相迎。但老夫可曾聽說了,太學中的許多大儒,看不起廣縣書院,私下裏更是鄙夷。”

  “如果廣縣書院沒有老夫坐鎮,如果陛下不曾為廣縣書院題字,恐怕都有太學的大儒打上門來,要讓老夫建立的廣縣書院搬出長安了。”

  “祭酒願意,下麵的人未必情願。”

  鄭玄說道:“依老夫看,祭酒還得回到太學商量一番。”

  胡昭灑然一笑,很強勢的道:“這不是問題,如今太學內,都以晚輩的意見為主。雖說太學中許多人說晚輩專橫霸道,但晚輩不是金山銀山,無法博得所有人的擁戴。隻要有陛下支持,有太學士子的擁戴,足矣!至於敢阻攔的人,晚輩有陛下賜予的龍淵劍,大可一劍斬之。”

  鄭玄道:“祭酒好魄力。”

  胡昭在太學的強勢,鄭玄也聽過,他也佩服胡昭的決斷和魄力。因為如今的太學,都是些酒囊飯袋。胡昭敢大刀闊斧的改革,必須有大勇氣和大智慧。

  兩人進入宣室殿,向劉梟行禮。

  劉梟把兩人喊到麵前,指著案桌上的宣紙,說道:“朕請你們來,是給你們展示剛製造成功的新紙。有了新紙後,不論是太學,亦或是廣縣書院,甚至朝臣的奏章,都可以省去竹簡,以紙張為主。製作出來的新紙,朕命名為宣紙。”

  鄭玄打量著宣紙,更是忍不住親自下筆。他看著幹涸後的字跡,一張滄桑的臉上,卻是露出猶如孩童般純真的笑容。

  這一刻,鄭玄激動無比。

  鄭玄拿起一張紙,細細摩挲著,感慨道:“宣紙問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天下間因為紙張的缺乏,學問難以傳播。陛下造出宣紙,百姓將獲益無窮。”

  胡昭眼珠子轉動,立即道:“陛下,太學內每天都要消耗無數的竹簡,請陛下足額供應太學的消耗。畢竟太學的士子,需要大量的宣紙。”

  劉梟笑了笑,道:“不論是太學、亦或是廣縣書院,都不可能無條件的供應。宣紙的製造,以少府為主。你們回去後,可以安排人和糜竺聯絡,和他商榷購買宣紙一事。朝中的奏折等等,也即將全部轉換為宣紙,不再使用竹簡了。”

  胡昭和鄭玄聽後,心中都琢磨著,怎麽能多買一些。

  宣紙實在太好了。

  如果是竹簡,需要不斷的製作。可竹簡的製作,耗時耗力,而且一捆竹簡也寫不了多少字。就算是廢舊的竹簡,用小刀掛掉竹簡上的字跡,也是挺麻煩的。

  胡昭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去找糜竺,微笑道:“陛下,臣這便去找糜竺。”

  鄭玄也主動請辭。

  劉梟看著兩人迫切的神情,卻沒有馬上讓兩人離開,而是詢問了太學和廣縣書院的情況,才讓兩人離開。在兩人離開後,劉梟召集了朝中的三公九卿,把宣紙的事情安排下去,要準備竹簡的裁掉竹簡,開始大規模使用宣紙。

  這一情況,得到眾臣讚同。一篇數千字的奏折,需要大量的竹簡,也不利於搬運。如今有了宣紙後,能節省很多的麻煩。

  進入八月底,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造紙。宣紙在長安盛行開來後,開始往其他各州蔓延。

  司隸境內,秋收也在進行。

  劉梟收到各郡送上來的秋收情況,看著各郡豐收的數據,心中也頗為欣喜。百姓手中有了餘糧,就能過上安穩的日子。秋收結束後,府庫存儲了新糧,劉梟接到了涼州傳來的消息。

  李傕采用離間計,收買韓遂後,讓韓遂擊殺了馬騰,險些滅掉馬家一門。馬家實力削弱,馬騰的兒子馬超等人往西逃去了。馬騰兵敗後,李傕攻打韓遂,已經連續擊敗韓遂,大有徹底剿滅韓遂,掌控整個涼州的趨勢。

  劉梟得到這一情報,立刻派人將郭嘉、賈詡和田豐召集到宣室殿內。

  劉梟沉聲沉聲道:“秋收結束,府庫中有了糧食。而涼州方麵,也傳來了消息。李傕擊敗馬騰和韓遂,即將一統涼州。如今,是解決涼州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