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李傕求和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2      字數:2785
  李鉞作為涼國的丞相,在馬騰被殺,韓遂兵敗後,李鉞手中的權勢得到極大的增強。每天都有人來跑官,李鉞也是來者不拒,該收的全部收下,不該收的也照樣收下。

  擔任丞相不過半年多的時間,李鉞的家資已經數之不盡,和昔年處境有了大變化。得到李傕的召見,李鉞扔下手中的事情,快速進宮。

  站在殿內,他九十度鞠躬,鄭重行禮道:“臣李鉞,拜見陛下。”

  李傕擺手道:“坐!”

  “謝陛下。”

  李鉞道謝後落座。

  李傕的臉色有些凝重,道:“朕剛得到消息,劉梟自長安發兵,往涼州殺來了。為了理直氣壯的攻打涼州,劉梟讓人起草了檄文聲討朕。”

  李鉞的臉色驟然大變。

  劉梟可是猛人,帶兵殺來,要如何抵擋?

  李鉞收斂心神,稟報道:“陛下,劉梟帶兵殺來,不足為懼。卑職建議,立刻整頓軍隊,調集全國的兵力,傾力和劉梟一戰。”

  其實李鉞,是很怵劉梟的。

  想當初,劉梟在漆縣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滅掉了匈奴兩萬多騎兵,又輕而易舉的斬殺樊稠。這樣的戰績,著實恐怖。甚至在李鉞看來,西涼想擋住劉梟的大軍,難度相當大。隻是當著李傕的麵,李鉞不可能說出這些話。

  就算擋不住,他也得建議一戰,不能弱了自身的威風。

  李傕冷哼了一聲,嗬斥道:“李鉞,劉梟的實力,朕的實力,你難道不清楚嗎?劉梟在長安整頓後,作用司隸七郡,實力強大。而我們剛剛和韓遂結束了廝殺,兵馬疲憊,士兵受損,以現在的兵力和戰鬥力,要和劉梟一戰相當的艱難。”

  李鉞聽到李傕的話,琢磨出了李傕的心思。

  很顯然,李傕是畏戰的。

  有了這一基礎,李鉞嚐試著說道:“陛下,劉梟氣勢洶洶的殺來。而正如陛下所言,我們剛剛經曆了大戰,戰鬥力不足,需要時間來休整。”

  “依照卑職看,如果再有一年半載,等我們恢複了戰鬥力,必然能擊敗劉梟。如今既然無法和劉梟一戰,不如暫且向劉梟求和,讓劉梟退走。”

  “隻要劉梟退走,我們就有了喘息的機會。等明年大軍恢複戰鬥力,陛下再親自帶兵,蕩平劉梟,報今日之仇。”

  李傕聽後,捋著頜下的胡須,頷首道:“你的這個建議,還算不錯,是老成之謀。”

  李鉞心中放心了,便更進一步的說道:“陛下,臣立刻就安排使臣,去向劉梟求和。不過卑職認為除了求和外,還得最好最壞的打算。”

  李傕明白了李鉞的意思,說道:“你的意思是,劉梟可能會不接受求和。哼,朕已經屈尊向他求和,他還敢拒絕不成?”

  李鉞訕訕笑了笑,勸慰道:“陛下,劉梟年少得誌,這時候的劉梟,很是猖狂,更是目中無人。陛下主動求和,給了劉梟臉麵,但劉梟也可能不會接受。故而臣建議,除派人求和外,再安排人去並州向郭汜求助,請他發兵到並州邊境震懾劉梟。不求郭汜攻打劉梟,隻需震懾足矣。”

  李傕笑了起來,頷首道:“丞相之謀,很是不錯。”

  頓了頓,李傕再度道:“既然要求助,一個也是求,兩個也是求。除了求助郭汜外,你再安排人去漢中拜見張魯,請張魯出兵相助。”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需要張魯真正的攻打劉梟。而且讓張魯攻打劉梟,估摸著他也不敢。所以隻需張魯屯兵大散關,震懾劉梟即可。”

  “有郭汜和張魯出兵,劉梟腹背受敵,便不敢輕舉妄動。”

  李傕說道:“我們和郭汜是盟友關係,請他出兵相助,代價不大。不過要說服張魯,倒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你安排去遊說張魯的人,可以允諾一定的戰馬和錢財。”

  “臣遵旨!”

  李鉞答應後,鄭重說道:“陛下,劉梟已經帶兵進犯,備戰是肯定的,得做好迎戰的準備。劉梟到了邊境,陛下要親自領軍壓陣嗎?”

  李傕回答道:“先等求和的結果,再做決定。如果劉梟同意化解幹戈,朕便不需要去。如果劉梟不同意,朕禦駕親征,迎戰劉梟。”

  “臣遵旨。”

  李鉞躬身告退,便立刻去安排。

  他一連安排了三撥使臣,一波是往並州去,一波是往漢中去,最後一波才是出了涼州往陳倉縣的方向趕去。

  李傕的使臣進入陳倉縣境內,沒有隱藏行跡,反而是大張旗鼓的趕路。一路上,他還專門安排人宣傳自己是李傕的使臣。以至於陳倉縣的徐晃,很快就得了消息。

  劉梟還在趕來的路上,徐晃安排了人往長安的方向行進,前往向劉梟稟報消息。當徐晃安排的士兵遇到劉梟的大軍,來到劉梟的麵前,稟報道:“陛下,徐將軍收到消息,李傕安排了使臣進入陳倉縣,正往陳倉縣趕。為避免李傕的使臣和陛下錯開,徐將軍會把李傕的使臣留在陳倉,等候陛下前往處置。”

  劉梟道:“朕知道了。”

  士兵退下,隊伍繼續趕路。

  郭嘉在劉梟的身旁,聽到這一則消息後,看向劉梟,笑說道:“陛下,依臣看,必然是李傕得了消息,怕了陛下,所以不敢開戰。李傕的使臣,怕是來求和的。”

  劉梟說道:“此戰不破涼州,誓不還師。李傕想要求和,絕不可能。”

  他話語強勢,沒有絲毫周轉餘地。

  對於涼州,劉梟勢在必得。

  如果不能拿下涼州,意味著劉梟沒有安穩的後方。隻有拿下了涼州,劉梟的基業才有戰略縱深,才有了大後方。別說是李傕請和,就算是李傕願意稱臣,劉梟也不可能接受。

  劉梟要的,是占據涼州。

  隊伍一路急趕,抵達陳倉縣後,劉梟沒有借著接見李傕的使臣,而是先接見徐晃,詢問了陳倉縣的駐防,以及軍隊的情況,才安排人將李傕的使臣帶來。

  李傕的使臣,是個三十出頭的文士。

  此人名叫韓滕,涼州姑臧人。

  韓滕在涼州也算有頭有臉的名士,是有身份的人。他代表李傕而來,見到劉梟後,略微躬身行禮,鄭重說道:“涼國韓滕,拜見大漢皇帝。”

  劉梟聽到韓滕的語氣,見到韓滕的姿態,尤其韓滕自稱涼國的人,劉梟心中不喜。他沒有承認李傕稱帝的地位,在劉梟看來,李傕就是個草頭皇帝。

  劉梟道:“李傕派遣你作甚?”

  韓滕回答道:“我大涼皇帝陛下希望,大涼和大漢和平共處,請大漢皇帝率軍撤回長安。為表示誠意,我大涼國願意每年贈送大漢皇帝三千匹戰馬。”

  劉梟大袖一拂,強勢道:“朕要的不是三千匹戰馬,是整個涼州的戰馬。”

  韓滕冷聲說道:“大漢皇帝,你想得太多了,你想要整個涼州,絕不可能。如果你真的要進攻涼州,我大涼上下,必定死戰到底。”

  “就算大漢皇帝能夠取勝,也是慘勝,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更何況大漢周邊,還有趙國、楚漢、蜀漢等過虎視眈眈。一旦大漢皇帝沒了可戰之兵,到時候,你大漢難以長久。”

  “雙方合則兩利,各自安好。”

  “一旦雙方拚殺,隻能是兩敗俱傷,讓人撿了便宜。”

  韓滕勸說道:“請大漢皇帝三思,不要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

  劉梟強勢說道:“你高估了李傕的戰鬥力,在朕的麵前,李傕的軍隊不堪一擊。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朕不殺你,回去告訴李傕,投降可以保全性命。”

  韓滕麵色一僵。

  劉梟太強勢,令他難以說服劉梟。

  韓滕再一次道:“劉皇帝,你真要和涼國開戰不成?”

  劉梟哼了聲,說道:“莫非你認為,朕帶著數萬大軍來,是故意嚇唬李傕的?朕不平涼州,誓不罷休。告訴李傕,他要死戰到底,就洗幹淨脖子準備等死。”

  韓滕道:“在下會上奏的,告辭!”

  韓滕吃了閉門羹,無法說服劉梟,就不再逗留,急匆匆的離開營帳,然後快速離開陳倉縣,往涼州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