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蔡邕的提議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0      字數:2364
  翌日,清晨。

  劉梟起床晨練後,吃過早飯,換上官服,便準備出門。正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劉梟換上官服後,氣質更是出眾。

  唯一的缺憾,是劉梟沒有蓄須,頜下光溜溜的。因為這一情況,導致他看上去很年輕,削弱了身上的威嚴和氣度。

  他準備出門時,士兵進來稟報道:“大人,蔡邕求見。”

  劉梟吩咐道:“請!”

  士兵去傳令,劉梟則轉身回到大廳。不用猜測,劉梟清楚蔡邕的來意,必定是道謝來的。恰好,劉梟得讓蔡邕請辭,一並把事情說了。

  然後,他再去覲見皇帝。

  不一會兒,蔡邕進入廳中,他向劉梟揖首行禮道:“下官蔡邕,拜見劉太尉。”

  論官職,蔡邕更低。

  他出獄後,便恢複了官職,依舊是朝廷命官,以朝廷官職向劉梟行禮。

  劉梟道:“蔡先生請坐。”

  “謝太尉。”

  蔡邕道了聲謝,便撩起衣袍坐下。他開門見山的說道:“承蒙劉太尉襄助,蔡邕脫離牢獄,邕感激不盡。老夫此來,是履行約定。自今日始,老夫自當為劉太尉效力。”

  劉梟輕笑,說道:“蔡先生謙謙君子,我相信蔡先生。”

  蔡邕道:“劉太尉謬讚。”

  劉梟話鋒一轉,順勢道:“既然蔡先生為本官效力,聽從本官的安排。接下來,蔡先生上表請辭,專心修撰漢史吧。”

  蔡邕花白的眉頭揚起,很是錯愕。劉梟一開口,竟來了句這樣的話,令他很詫異。

  劉梟道:“蔡先生不願意嗎?”

  蔡邕道:“為什麽呢?”

  他沒有回答為什麽不願意,而是詢問劉梟的意圖是什麽,因為劉梟的安排太突兀了。

  劉梟說道:“蔡先生在廷尉府裏麵,為了能修撰漢史,曾上表向王允致歉,並願意接受刑法處置,以保全性命修撰史書。如今,怎麽不願意了?”

  蔡邕說道:“權勢於我如浮雲,如果劉太尉讓老夫辭官,自然沒問題,隻是理由呢?”

  劉梟歎息一聲,解釋道:“蔡先生,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你是性情中人,醉心於學術,不懂官場手段。你這樣的性子,適合像家師一樣,安安靜靜的做學問。”

  蔡邕問道:“令師是?”

  劉梟的情況,蔡邕具體不知曉,他倒是好奇,誰能教導出劉梟這樣的人。

  劉梟道:“家師鄭玄!”

  “竟是康成公?”蔡邕大驚,看向劉梟的眼神,也瞬間有了變化。鄭玄在經學上的造詣極深,是經學的集大成者。

  縱然是蔡邕,也佩服無比。

  尤其鄭玄年長於蔡邕,在鄭玄麵前,蔡邕雖然名滿天下,但畢竟小了一輩。

  蔡邕感慨道:“沒想到,劉太尉竟是康成公的弟子。”

  劉梟又道:“蔡先生,朝中的局勢,起起伏伏,相互算計,相互聯合,太過於陰暗,不適合你。本官之前就說過,我要你效忠,不圖其他,隻是借助你的人脈。你在朝中為官,容易陷入困境。與其如此,不如靜下來著書立說。”

  “唉……”

  聽了劉梟的話,蔡邕歎息一聲,頗為落寞。

  不過,蔡邕也是灑脫之人。

  而且他的誌向,也不是治國平天下。他落寞過後,很快就恢複了平靜,灑脫說道:“老夫聽從劉太尉的安排,回去後便上表請辭。”

  “如此最好。”

  劉梟鬆了口氣。

  蔡邕話鋒一轉,說道:“老夫來此,還有一事。”

  劉梟道:“什麽事?”

  蔡邕眼中有期待,問道:“劉太尉昨天見到了昭姬,你看小女怎麽樣?”

  劉梟心中一動。

  不過,他臉上的神情卻是古井不波,微笑道:“蔡姑娘花容月貌,才智高絕。尤其蔡先生入獄期間,蔡姑娘四處奔走,孝心可鑒,她是個蕙質蘭心的女子。”

  蔡邕聽著劉梟的誇讚,老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女兒得到誇讚,他作為父親的,與有榮焉。蔡邕坐直了身體,迫不及待的問道:“劉太尉,可願納小女為妾?”

  蔡琰的婚事,蔡邕也發愁。

  衛仲道病逝後,蔡琰在衛家過得不好,和衛家斷了關係,便直接回到家中。蔡琰畢竟嫁過人,再想找個門當戶對的,有些困難。

  如果找其他的小門小戶,以蔡琰的出身,自然能得到正妻的位置。然而,蔡邕卻不願意,他不希望蔡琰受苦。

  他和劉梟接觸不多,但劉梟有手段,也有身份,是個年輕俊傑。而且,他本身就綁在劉梟的船上。如果蔡琰嫁給劉梟,倒也不辱沒了蔡琰。

  女大不中留。

  蔡琰是大姑娘了,而且也嫁過人,一直留在家中,會讓人說閑話。

  早些解決蔡琰的婚事,也算是了了一件大事。

  劉梟對此,並不抵觸。

  尤其是,想到昨天晚上,蔡琰當著他的麵,說的那些話,更覺得有趣。一轉眼,蔡邕當著他的麵,竟然推銷女兒,著實是因緣際會。

  劉梟說道:“蔡先生,如果蔡姑娘願意,我沒有意見。”

  蔡邕大喜。

  劉梟同意,蔡琰的婚事就敲定了。雖說蔡琰嫁給了劉梟,是做妾,但寧為英雄妾,不為貧賤妻,他希望女兒過的好。

  蔡邕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老夫定了便是。擇日不如撞日,老夫回府後,便會告知昭姬,讓她做好準備。”

  如今的蔡琰,不是第一次出嫁。再想風光的擺宴,再想讓劉梟迎娶,便是不可能,會少許多的程序。

  劉梟道:“婚事上的事情,我不怎麽懂,便勞煩蔡先生費心了。”

  “不費心,不費心。”

  蔡邕捋著頜下的胡須,笑著應下。

  劉梟說道:“蔡先生,我要入宮覲見天子,便不久留蔡先生了。”

  蔡邕道:“國事為重。”

  他和劉梟一道出了太尉府,然後目送劉梟離去。眼看著劉梟離去,他喜笑顏開。如今他脫得牢獄之災,能靜心修撰史書。又解決了女兒的婚事,可謂是一身輕鬆。

  劉梟乘坐馬車,直奔皇宮。

  馬車在皇宮外停下,由士兵通報後,劉梟在士兵引導下,進入皇城內。走了一段距離,來到了未央宮中。進入殿內,劉梟靜靜等待。

  這座宮殿,有些老舊了。

  雖然翻新過,但依舊能看出陳舊的痕跡。畢竟,此前的都城在洛陽。遷都到長安後,董卓把心思都花在修建郿塢上,沒有整飭宮殿。

  不一會兒,腳步聲響起。

  劉梟循聲看去,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青年,頭戴冕冠,身著十二紋章冕服,大步進入殿中。

  這便是劉協。

  劉梟打量了一眼。眼前的劉協,雖然年輕,卻不顯稚嫩,反而是早熟。在劉協看到劉梟時,眼中流露出一抹激動的神色。

  劉梟是宗親,劉協見到了漢室宗親,便自認為找到了自己人。

  劉梟雙手合攏,拱手道:“微臣劉梟,拜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