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紙上的吳蜀聯盟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1      字數:2177
  孫權微笑著正想回答諸葛瑾,忽聽宦官進殿通報:“啟奏陛下,衛將軍全琮,前將軍朱桓,左將軍朱據求見。”

  衛將軍全琮,字子璜,是吳國名將,娶孫權之女孫魯班。

  全琮很有謀略,曾參與多場重要戰役的謀劃,自父親全柔起便是孫氏宿將。全琮為將甚勇決,當敵臨難,奮不顧身。作督帥,養威持重,禦軍有方。內討山越,外敗曹休,可謂功勳卓著。

  前將軍朱桓,字休穆,也是吳國名將,豪勇堪稱“吳國魏延”。

  朱桓勇而有謀,設計大敗曹魏元老曹仁,並斬其先鋒,使曹仁慚恨而死。

  又隨上大將軍陸遜於石亭大破曹魏大司馬曹休,並獻計阻塞曹休退路,進圖壽春,但陸遜認為不可行,於是沒有實施。

  朱桓性格高傲,恥於被人驅使,常常希望獨自領兵,而陸遜屢屢不準,所以朱桓也時常埋怨激憤。

  左將軍朱據,字子範,朱桓從弟。朱據儀表堂堂,體格健壯,又善於論辯詰難。孫權考慮到朱據文武兼備,可以繼任呂蒙的事業,便任命他為左將軍,並將幼女孫魯育嫁給他。

  這三人,全琮與朱據同娶孫權之女,屬於姻親,朱桓與朱據又是同族,三人一起到來,必是有要事商議後上報。

  “快請!”孫權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妙,急切地說。

  為首的衛將軍全琮開門見山地說:“臣等剛剛得知,魏國發動五路大軍,號稱百萬,圍攻洛陽。

  第一路,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司馬望父子由鄴城起兵,攻打洛陽北麵孟津關渡口;

  第二路,魏將呂虔、劉邵由宛城起兵,攻打洛陽南麵伊闕關;

  第三路,魏帝曹睿親率大軍,拜滿寵為大都督;田豫、朱靈為前軍左右都督;孫禮為中軍都督;曹爽、曹肇、夏侯霸、夏侯威、夏侯和、夏侯惠等曹魏親貴統領虎賁士護衛中軍曹睿;陳群之子陳泰、陳矯之子陳騫為後軍左右都督,另有劉曄為軍師都督,賈逵之子賈充為參軍。此路征河北、許昌、陳留各地步騎,想直取洛陽東麵屏障虎牢關。

  第四路,由魏將秦朗、典滿、楊阜自晉陽起兵,直撲蒲津渡口,威脅長安關中。

  第五路,由新城太守州泰、樓船將軍申儀起兵兩萬西攻漢中,想截斷蜀軍退回蜀中之路。

  此次魏國聲勢浩大,魏帝親征,出傾國之兵,又有智勇上將統帥,蜀國怕是難以抵擋了。”

  孫權聞言大驚,低頭沉思。好方略啊,洛陽關隘眾多,而滿寵、田豫、朱靈等都是魏之名將,又有劉曄等智謀之士作參謀。如此多路攻打,諸葛亮兵力分散必難以堅守,如果瞻前顧後、顧此失彼,怕是要被各個擊破。看來魏軍此戰勢在必得啊。

  正在大家都在驚歎魏軍如此勢大時,前將軍朱桓上前說道:“更可怕的是,臣剛剛得知,曹睿大軍已經迅速攻占洛陽屏障虎牢關,蜀國大將魏延敗逃、關興戰死。魏軍已逼近洛陽,諸葛亮此時兵力尚未集結,洛陽怕是已經亂成一團了。”

  “啊!”孫權禁不住叫了一聲,詫異地說:“魏軍這麽神速?蜀國前陣子連連勝利,怎麽會如此不堪一擊!這樣看來,諸葛亮危險了,蜀國大軍可能要全軍覆沒啊!”

  “蜀國大軍先前屢戰屢勝,兵鋒正盛,魏國避其鋒芒,接連後撤。時間一久,蜀軍征戰數月,兵力分散,糧草不足,此時已是強弩之末,魏軍抓住時機,乘勢反攻,所以蜀軍一擊即潰。”左將軍朱據分析道:“此時蜀國大軍滅亡已在旦夕之見,我們即使想去救援怕也是來不及。因此,陛下應該早作部署!”

  “作何部署?”孫權疑惑地問。

  朱據和朱桓、全琮交換了一下眼神,全琮出列說道:“陛下,我軍可以援助蜀國之名,增兵蜀吳邊境西陵。

  如果蜀軍敗退,能守住漢中,我們則出兵漢中與蜀軍同擊魏軍。

  如果蜀軍守不住漢中,魏軍乘勢入蜀,我軍則派兵溯江而上,搶占蜀國巴東地區,堵住三峽之西口,將長江攔腰截斷。

  隻要我軍能占據巴東地區,魏軍即使滅蜀之後,也無法順江而下,長江天險仍可為我所有,我國仍可憑此天險,與魏國對峙。

  我軍站穩之後,還能見機與魏軍爭奪蜀地。這是千載良機,請陛下不要遲疑!”

  “這......”孫權一時心裏犯難,別看東吳和蜀漢已有盟約,其實孫權內心時刻都想吞並蜀漢,與魏國形成南北對抗,隻是時機未到。如今時機看似不錯,可是難免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嫌,傳揚出去,怕是要落下背信棄義、被天下人恥笑的罵名。

  “全將軍此言差矣!”張昭麵色嚴峻,義正言辭地反駁道:“聖人雲,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我國既然與蜀國簽約了正式盟約,此事天下人皆知,又怎能背信棄義,趁火打劫,攻占盟國之地。我們絕不能出兵蜀國,失信於天下,被世人恥笑,使陛下蒙羞啊!”

  “張公此言真是迂腐書生之見。”朱桓聞言冷笑道,“亂世之中,隻講仁義如何生存?自古以來,凡結盟者,都是為了自身安全和利益。

  當初陛下與蜀主劉備結盟,是為了抵禦曹操,保衛江東。

  可是當關羽雄踞荊州、威脅江東時,此盟約便不再有效,我們便出兵奪下荊州。

  後來陛下摒棄前嫌,再次和蜀國結盟,還是為了兩國聯合,與魏國抗衡。可見陛下何其英明!

  此間厲害,都是以國家為重,當結盟時則結盟,該毀約時就毀約,隻有如此,才能安邦定國,使我大吳一直搶占先機,永遠利於不敗之地。

  如今,蜀軍朝不保夕,魏軍隨時可能擊敗蜀軍,趁勢入蜀,順流而下威脅我國。陛下怎可被已變得毫無用處的盟約束縛住手腳,置國家安全利益於不顧!陛下三思!”

  張昭又氣又急,臉色變得煞白,一時也說不出來話。

  孫權其實對張昭和全琮、朱桓等人提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策都不滿意,認為一個過軟,一個過硬,都不便實施。但是為了不影響君臣關係,孫權也不好直接予以否定。於是孫權連忙安撫,眾人一時無言,宮殿陷入了安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