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東吳的謀略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1      字數:2373
  讓我們把視線暫時從魏蜀挪開,來看看三國的另一主角——東吳。

  長江自衝出三峽之後,以排山倒海之勢,奔騰呼嘯一瀉千裏,洶湧澎拜地流入江淮平原,然後在這裏轉個了近乎直角的大彎,浩浩蕩蕩地撲進了大海的環抱。東吳的國都建業,就坐落在這長江的轉彎之處。

  建業(今南京)古稱金陵、秣陵,北有坦蕩遼闊的江淮大平原,東有富庶秀麗的長江三角洲,南有煙波浩淼的太湖,西有岡巒起伏的山嶺。它外有滔滔的江流環繞,內有錯落的山丘環抱,秦淮河像一條玉帶橫穿城中,玄武湖像一塊明鏡擺放正在城邊。城內山地、丘陵、平原、河渠和湖沼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雄偉多姿,昔日諸葛亮赤壁之戰出使東吳時,也不由地驚歎:“龍蟠虎踞,真是帝王之宅!”

  建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形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自古以來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這座重鎮的主人便是東吳大皇帝孫權。

  孫權,字仲謀,東吳帝業開創者。

  孫權繼承父兄之基業,勵精圖治,獨霸江東。尤其是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孫權的地盤大為擴展,根基更加穩固。

  為了爭奪天下,孫權審時度勢,將國家治所(都城)遷到秣陵,在石頭山上修築了“石頭城”,並將秣陵改名為建業,以示他建功立業、稱霸天下的雄心壯誌。

  此後,孫權為了和劉備爭奪荊州,曾一度把都城西遷至武昌,抵近前線督戰。

  後呂蒙白衣渡江大敗關羽、陸遜火燒連營擊潰劉備,荊州的形勢得以穩定,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建立大吳,並把國都再次遷回建業。

  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已經形成,吳國占有三峽以東、長江以南的廣東地區,根基牢固,孫權便開始興修都城。新築的建業城周長二十餘裏,左有鍾山之險,右有石城之固,雄壯一時,成為了可與魏國洛陽、蜀漢成都相比的天下大都會。

  說起孫權,論用兵,不如曹操,論仁德,不如劉備,但是要說屈身忍辱,審機察變,孫權有過之而無不及。

  先結劉備以抗曹操,後悖義負漢,忍勾踐之辱,屈身事曹,稱臣於魏,後又再結援於漢,左右搖擺,唯利是圖。

  孫權有勾踐之誌,也有英傑之氣。

  孫權有雄才,禮賢下士,知人善用。授周瑜於危難,納魯肅於凡品,拔呂蒙於行伍,任陸遜於無名。

  當此之時,孫權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武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等,文有江東之望張昭、諸葛瑾、顧雍、步騭、潘俊、呂範等重臣。

  於是破操赤壁,禽羽荊州,敗備夷陵,此三者都是當世雄傑,皆摧其鋒,遂成鼎立之勢,就帝王霸業。

  但是孫權性格多猜忌,果於殺戮,又勇而好鬥,曹操既死,丕、叡繼世,孫權以為中原有可圖之機,便屢屢北伐。

  但是孫權的名將已死喪殆盡,東吳又多水軍,不擅陸戰。所以前後數次攻魏,都無功而返。

  此次魏蜀洛陽大戰,雙方都遣使通好孫吳,邀其夾擊。兩國使者到來後,孫權便緊急召集文武商議此事。

  東吳都城建業太初宮中

  孫權抖了抖手中兩封使者書信,巡視著台下眾人,問道:“如今魏蜀兩國都來求援,前線諸眾將紛紛上書請戰,眾卿以為如何?”

  台下一時議論紛紛,此時東吳朝廷,雖然失去周瑜、魯肅、程普、韓當、甘寧等文武重臣,但仍有一批賢臣良將。

  文臣之首為江東之望、輔吳將軍張昭、另有丞相顧雍、大將軍諸葛瑾、驃騎將軍步騭、太常潘俊、衛尉嚴畯、侍中闞澤、太子太傅吾粲、尚書仆射薛綜等。

  武將之首當屬上大將軍、昭侯陸遜,另有車騎將軍朱然、衛將軍全琮、前將軍朱桓、左將軍朱據、鎮北將軍孫韶、安南將軍呂岱、平南將軍丁奉、奮威將軍張承、撫越將軍諸葛恪等。

  時人說吳國以張昭以為腹心,有陸遜、諸葛瑾、步騭等以為股肱,有朱然、朱桓等以為爪牙,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所以戰少敗而江南安。

  丞相顧雍率先說道:“臣聞兵法戒於小利,諸將求戰,都是想邀功名而為其身,不是為國家著想,陛下不應該聽從。”

  顧雍,字元歎,是大名士蔡邕的弟子,才思敏捷,勤奮好學。顧雍沉默寡言,舉動得當,又正直不屈。孫權對他十分敬重和信任,讓他繼任吳國丞相,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孫權聽後沉默不語,過了一會轉頭望向張昭,問道:“張公有何見教?”

  張昭,字子布,是吳國元老重臣,在江東素有名聲,號稱江東之望。

  孫策臨死前托付張昭輔佐孫權,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這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主降,後雖然赤壁大勝,孫權也沒怪罪張昭。

  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經常毫不忌諱地直言頂撞孫權,氣的孫權有時拔刀相向。

  因為張昭政治能力很強,加上名望甚高,孫權才一再容忍。但是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都棄之不用,先後用孫邵、顧雍。

  張昭一臉嚴肅地說:“臣以為,蜀國與我國簽有盟約,對其所請不便加以拒絕,以免失信於天下;但是魏國此次傾國之兵,強大難惹,我們不可得罪,免得引火燒身,魏國秋後算賬。以臣之見,陛下可召見兩國來使,假意都答允所請,推托說調動兵馬需要時間,讓他們先回國複命,但實際上我們都不出兵,靜觀其變便好。”

  孫權聽了微微點頭,抬頭看見諸葛瑾默不作聲,笑著問道:“子瑜怎麽不說話?”

  諸葛瑾,字子瑜,蜀漢丞相諸葛亮胞兄,吳國重臣。

  諸葛瑾胸懷寬廣,儀表堂堂又溫文大方。與張昭截然不同的是,諸葛瑾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隻是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因此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

  諸葛瑾與顧雍之子顧邵、張昭之子張承、步騭、嚴畯並稱“五君”,為人們所敬佩。

  孫權對他也十分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征詢他的意見。雖然諸葛瑾不如弟弟諸葛亮一樣擅長軍事,孫權稱帝後,仍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可見恩寵之至。

  諸葛瑾作揖一拜,說道:“臣惶恐,蒙陛下生身養命之福,眼見蜀國節節勝利,臣卻不能為陛下開疆擴土,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臣認罪尚來不及,確實不敢說什麽。陛下英明神武,自有聖斷,臣唯陛下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