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成都朝議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2160
  成都皇宮中

  漢主劉禪正在用膳,忽聽近臣報道:“陛下!陛下!司空楊儀求見,稱丞相有緊急軍情稟報!”

  “楊儀?他在前線相父身邊效力,怎麽會突然返回成都?必是軍情緊急,相父派他當麵奏報。國事要緊,讓楊儀在正殿稍候,立刻派人去召喚大司馬蔣琬、太尉董允、司徒鄧芝、太仆郭攸之、鎮軍大將軍向寵、虎賁軍統領麋威麋照父子、尚書令陳震、尚書左仆射李福、尚書右仆射姚伷等人入宮議事!”劉禪忙令人撤去餐食,入室更衣。

  此時的劉禪,年紀二十七八,在近侍大臣董允、蔣琬、郭攸之的循循教導下,變得性情溫良、知人善用。劉禪個人才能雖不高,然而他豁達從容,氣量如海,秉承了父親昭烈皇帝劉備的恢弘大氣。對於諸葛亮,劉禪可以說是孝順如子,事若親父,始終如一,完全沒有曆史上很多皇帝那種忌憚權臣的本能,對於諸葛亮完全信任,因此才能讓蜀漢舉國一心,不生異同和間隙。

  過了一會兒,眾臣齊聚於殿內,望見楊儀,都大惑不解。

  漢主劉禪從內殿轉出,坐定後問道:“楊司空,相父身體可好?”

  楊儀跪拜回答:“臣拜見陛下,吾皇萬萬歲。丞相自五丈原得神醫救治以來,身體日益康健,已無大礙,望陛下寬心!”

  劉禪點了點頭,笑著說:“楊司空請平身。相父雖然智絕天下,畢竟年邁。為興大漢,常年領兵在外,未嚐享一日清福,朕每次想到這就常常愧疚。自從聽聞相父染病,朕日夜不寧,每日焚香禱告,恨不能親臨前線探望。如今幸好相父得以康複,這是天佑大漢。希望回告相父,請他珍重身體,切莫再讓朕擔心!”

  “陛下對丞相,關切之深,令人動容,臣必將陳情轉達。陛下,丞相此次派臣前來,是有緊急軍情!”楊儀趕緊轉入正題。

  劉禪眉頭一緊,問道:“到底是何緊急軍情,快快道來!”

  楊儀不緊不慢地說:“魏主曹睿,舉傾國之兵,親率大軍圍攻洛陽。丞相命臣傳話,請陛下延緩遷都事宜,並派兵增援。”

  劉禪聞言大驚,“魏軍此來陣勢如何?”

  楊儀依舊悠悠地說道:“魏軍兵分五路,號稱百萬,夾攻洛陽。

  第一路,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司馬望父子由鄴城起兵,攻打洛陽北麵孟津關渡口;

  第二路,魏將呂虔、劉邵由宛城起兵,攻打洛陽南麵伊闕關;

  第三路,魏帝曹睿親率大軍,拜滿寵為大都督;田豫、朱靈為前軍左右都督;孫禮為中軍都督;曹爽、曹肇、夏侯霸、夏侯威、夏侯和、夏侯惠等曹魏親貴統領虎賁士護衛中軍曹睿;陳群之子陳泰、陳矯之子陳騫為後軍左右都督,另有劉曄為軍師都督,賈逵之子賈充為參軍。此路征河北、許昌、陳留各地步騎,聲勢浩大,想直取洛陽東麵屏障虎牢關。

  第四路,魏軍擬趁我軍正麵拒敵之際,由魏將秦朗、典滿、楊阜自晉陽起兵,直撲蒲津渡口,威脅長安關中。

  第五路,上庸太守申儀,自上庸起兵西攻漢中,欲截斷我軍退路。”

  眾臣聞言都大駭不已,隻有大司馬蔣琬鎮定自若。

  話說蔣琬,字公琰,是蜀漢自諸葛亮之下頭號重臣,與諸葛亮、董允、費禕被後世合稱“蜀漢四名相”。蔣琬年少時便好學,聰明過人,儀態軒昂,氣度不凡,青年時與表弟劉敏因才學而知名,是荊楚一帶的奇才,受到諸葛亮的格外關注和悉心培養。諸葛亮駐守漢中,北伐曹魏,蔣琬便留守後方成都統丞相府的一切事務。

  諸葛亮每次征伐,蔣琬常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諸葛亮常說:“蔣琬讬誌忠雅,當與我共讚王業。”又秘密上表對劉禪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諸葛亮上表提拔他為大司馬,儼然把蔣琬作為後繼者。蔣琬感激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十分盡心稱職,與大將軍費禕一南一北,一內一外,共同輔助諸葛亮。

  劉禪望見蔣琬之狀,於是問道:“大司馬如此鎮定,難道已有破敵良策?”

  “臣不才,實無良策。但是臣知丞相派楊司空回朝,必定已有對策可當麵奏報。”蔣琬鎮定地答道。

  楊儀大笑著說:“知丞相者,大司馬也。丞相的確早有對策:

  第一,魏國後方未平,北有公孫淵,南有孫權,魏軍想速戰速決,而我軍可以逸待勞,遣使邀二國共擊魏軍。

  第二,魏軍可戰之兵非西北、荊揚、幽州莫屬,這都是邊境久戰之兵。如今西北已失,荊揚、幽州為防孫權、公孫淵必不肯輕動。因此,魏軍雖然號稱百萬,所將之兵,不過二十五六萬,且多是中原屯田、新募之兵,而我軍也有十數萬,都是久戰之士,加上連戰連勝,士氣旺盛,可以一敵三。由此可見,魏軍其數雖多,不足懼。

  第三,魏軍五路並進,如我軍各路分兵拒守,怕被各個擊破。如果我軍集中兵力於緊要關隘,挫敵於城下,待敵士氣消弭,糧草不濟,可一戰而勝。五路當中,東麵虎牢關與後方蒲津渡口最為緊要。虎牢關已派大都督魏延、鎮西將軍關興、安西將軍關索等領兵二萬鎮守,蒲津渡口已派安南將軍霍弋、平北將軍黃崇領兵一萬駐守。”

  劉禪聽罷,又驚又喜,笑著說:“相父真是神人啊,頃刻間即可退敵五路大軍,有相父在,朕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隻是......”楊儀欲言又止。

  劉禪見狀問道:“可是相父還有何見教?楊司空但說無妨。”

  楊儀再次跪拜說:“丞相有言,蒲津渡連接關中,關中重鎮非長安莫屬。今長安新得,民心未附,怕被魏軍煽動,郡縣有反叛之誌。如果長安有失,則我軍失去西北根基,全盤皆輸。因此,長安絕不可失。而長安之事,非.....”楊儀頓了頓,抬頭正色說道:“非得陛下禦駕親臨,令將士皆效死命,那麽西北才能鎮服。不如此,不足以定長安!”

  楊儀又將諸葛亮人員部署一一道出。

  眾臣一聽都大驚失色,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