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黃氏賢內助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3224
  洛陽城中丞相府

  這天夜裏,諸葛亮正獨坐在案桌前,望著桌上的地圖出神,連黃月英進門也未察覺。

  隻見黃月英手裏拿著衣裳,在門口一連喊了數聲也不見諸葛亮應答,便心存疑慮靠近身來,隻見諸葛亮正緊盯著地圖,麵色沉重,黃月英隨口說道:“夫君所思何事?”

  諸葛亮這才抬起來來,見是黃月英,愁容稍展,笑了笑,“剛剛看圖一時失了神,沒留心夫人進來。”

  黃月英輕輕地把衣服給諸葛亮加上,“夜深天寒,多穿點衣服,小心著涼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讓夫人費心了,這麽晚了,夫人當早點休息才是。”

  黃月英歎了一口氣,“你還說我呢,你自己怎麽不早點休息?上次吳神醫可是千叮萬囑的,傳授的五禽戲你可有好好練習?好不容易上天庇佑病好了,你還不知珍惜。你要是身子又垮了,談什麽複興大漢,留下我們一家孤兒寡母.....”說到後麵聲音越來越低,諸葛亮抬頭一看,見黃月英竟然有些抽泣。

  “哎呀,這是怎麽了,老夫老妻了,怎麽還哭上了。”諸葛亮連忙打趣的說道。其實他心中知道黃月英的辛苦,自己出征在外,又不蓄餘財,黃月英獨自照料一家子人,日子過得很不易,完全沒有一個丞相夫人該享受的福氣。尤其是之前五丈原病危,估計把一家人嚇得失魂落魄了。

  想著想著,諸葛亮伸手握住黃月英的手,輕輕地拍了拍,“真是苦了你了,都是我不好,一直讓夫人擔心,我給夫人賠不是了。前陣子為夫差點在五丈原一病不起,事後也再三反思,正如夫人所言,我要是身體垮了,談什麽複興大漢。所以吳神醫傳授的五禽戲我一直有在練,而軍中事務大小有費禕和楊儀分擔,軍事謀略魏延、薑維也常有獻策,我如今輕鬆了不少,身體也康複了許多了。這歇息了幾日有點閑不住,一忙又忘記了時間,夫人見諒見諒。”

  黃月英欣慰地點了點頭,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有些失態了。但是自此上次進宮聽聞諸葛亮病危後,幾個月來的委屈和辛酸的確壓的她太難受了。她怨諸葛亮不聽囑咐,不愛惜身體;她怨諸葛亮差點在五丈原離去,連句告別的話都沒有,違背她們白頭到老永不相離的誓言;她怨諸葛亮總有讓她有操不完的心,讓她時刻在家中牽腸掛肚,她怨諸葛亮......但她更多的是深深地愛著諸葛亮。

  黃月英溫柔地望著諸葛亮,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龐。這張臉龐曾經是那麽的年輕俊朗,如今歲月滄桑,也增加了不少的皺紋,兩鬢生出了許多的白發。黃月英的眼中仿佛又漸漸地浮現出那個身著白衣,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青年模樣。

  回首往事,已過二十多年。

  那時的她和現在的果兒一樣,天真爛漫,自由自在。

  父親黃承彥是荊州名士,姨母蔡夫人是荊州牧劉表的後妻,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得黃月英自幼熟讀經史,多才多藝,而優秀的基因,更讓她從小就長的水靈可愛,儼然一副美人胚子。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漸漸發現自己的容貌異於常人,皮膚略黑,頭發黃褐。盡管五官臉蛋俊俏,身材苗條,黃月英的異樣還是使得她成為士族中的異類。

  從那時起,黃月英就基本上沒有和其他士族的女兒家來往,她可以看得出,那些人在眼裏潛藏的種種情緒,那種不輕易間流露出來的嘲笑又或是同憐惜等,都讓她很難受。

  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黃月英寧可自己一個人,就這樣待在黃家院裏,翻看著家中的各類藏書。黃家藏書極為豐富,黃月英又天資聰穎,很多內容往往過目不忘。她尤其是對一眾器具工藝十分感興趣,經常動手做一些木頭或鐵製器具,也許在她的眼中,至少這些木頭、鐵塊什麽的不會因為她的容貌而對她有所不同。

  眨眼間少女長大了,哪個少女不懷春,但到了婚配年齡,卻無人來求親。黃月英不以為然,她自己是巾幗奇女子,自然心高氣傲,平日裏的那些士族紈絝子弟她是看不上的,須得找一個蓋世偉男子才能般配。

  父親黃承彥苦苦尋覓,終於有一日在隆中尋到一青年。黃承彥與他交談後大為驚異,認為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誌,連忙回來詢問女兒心意。黃月英是個主意極強之人,隻見她眉頭緊鎖,給父親提出要三試其人。

  黃承彥欣然應允了。對於這個女兒,他有一種說不出的憐愛和欣賞,他既對女兒的容貌感到愧疚,又對女兒的驚人才華感到欣慰,所以但凡是女兒的請求,哪怕是身為女兒家不喜女工卻成天喜歡折騰工藝器具,他也無所不應。

  一試其德,黃月英交代父親上門求親時,隻說自己容貌醜陋,但是才華出眾,可堪匹配,觀其反應如何。黃承彥欣然前往提親,沒有料到的是,青年雖然聽說了黃月英的醜貌,但是也非常傾慕她的才華,居然高興地當場答應成親了,甚至被鄰裏嘲笑“莫學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也毫不在乎。

  這引起了黃月英極大的興趣,她迫切的希望看一看這個娶妻重才不重貌的奇男子是何模樣,要知道,那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便有了二試其才。她求父親邀請青年上門論道,暢談心中理想,自己則偷偷躲在帷帳後觀察。

  當見到青年白衣飄飄,英姿勃發的樣子,少女的臉唰的紅了,好一個容貌甚偉的美男子!自己要求別人重才不重貌,如今卻被男子的容貌氣質所吸引,黃月英不覺地笑出了聲。

  但當青年開始暢談心中大計時,黃月英又深深地為青年透出的濟世救國情懷所折服,這不正是自己一直尋找的奇男子偉丈夫嗎?黃月英常恨自己身為女兒身,不然生為大丈夫,生逢亂世,正當以匡扶天下為己任,聽著聽著,黃月英早已芳心暗許。

  但是這個青年畢竟未出茅廬,不知度量如何,他日能否胸懷天下,成就大事呢?黃月英決定三試其量。隻見她從帷帳後輕聲說道,“請父親代我贈與先生一羽扇。”

  黃承彥雖然不明白原因,但是依然照辦了。黃月英在帳後問道:“先生,可知道送你羽扇的用意?”

  青年答道:“是禮輕情義重吧。”

  黃月英笑了笑:“可知還有其二?”

  青年不得其解,便向黃月英請教。黃月英突然正色說道:“先生,你剛才跟家父暢談天下大事,講到你的胸懷大計,氣宇軒昂、眉飛色舞;但是,我見你講到曹操、孫權時,眉頭深鎖、憂心於中,我送你的這把扇子是用來給你遮麵的。大丈夫做事要沉得住氣,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喜怒形於色,否則難成大事。”

  黃承彥一聽有些犯難,哪裏有初次見麵就批評人家的,還是被一女子評論,這讓人家的麵子往哪裏放啊。

  沒想到的是,青年完全不在意,反而鄭重地作了一拜,“感謝姑娘提醒,這把羽扇我以後會隨身帶著,姑娘的教誨我諸葛亮將終身不忘!”

  到此時,黃月英終於心中認定,她的夫君,今後的名字,就叫諸葛亮!

  二人婚後的生活美滿又平靜。

  黃月英忘不了,是他,在鹿山之下,在一對龍鳳紅燭的照耀之下,握著她的手,掀開的她紅蓋頭,被她的美貌所驚豔,認真的說她並不醜,是世上最美的女子。

  是他,陪著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吟詩作曲,抱膝長嘯。

  是他,陪她一起研究奇門巧技,冬日裏,在黃家大院,指導著黃家的工匠,和她一起做出了可以減免大量勞力的水鋸。

  在那一刻,黃月英真的覺得很幸福,覺得心中暖洋洋的,她知道這種暖洋洋的感覺不僅僅是冬日的陽光,也有這個男子對自己溫柔的笑容。

  她和諸葛亮互相激賞,因為以她的聰明和才華,足以做他的知己。曲高則和寡,或許在那個朝不保夕的亂世,隻有黃月英,可以真正理解諸葛亮的理想,給他需要的分享、支持和幫助。

  諸葛亮想隨劉備出山,黃月英全力支持。諸葛亮出山後,一直南征北戰,聰明又賢惠的黃月英就獨自留在家裏辛勤操持家務,撫養孩子成長。

  二十多年過去了,盡管諸葛亮已經官拜丞相,但是他卻把俸祿大多賞給了別人,再加上諸葛亮一身潔白兩袖清風,家中一度過的很清貧。黃月英始終自己養桑織布,自給自足,沒有給丈夫增加一點麻煩。盡管日子過的一直很不易,黃月英卻毫無怨言,二人仍舊是相敬如賓,執子之手,於子偕老。就像陌上青煙,林間流水,仿佛平淡,卻溫和自然。

  眾多周知,諸葛亮長於巧思,擅長改良軍械。舉世聞名的有木牛流馬與諸葛連弩。其實這裏麵少不了黃月英的功勞。

  正是因為黃月英自幼熟讀經史,多才多藝,尤其對工藝製造有天賦異稟,黃月英的這些“異能”給了諸葛亮很多的啟發,他經常拿著圖紙找黃月英一起研究製造。

  久而久之,遇到其他軍國大事時他也會經常尋找黃月英征求意見,可見信任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