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丞相何日奪洛陽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1706
  曹魏在宮中激辯是否遷都,長安蜀漢這邊也有著自己的疑難。

  長安丞相府

  自諸葛亮奪取長安後,一麵派人駐守前方潼關險要,防止魏軍來犯。一麵命下榜逐一安撫西北各郡,收合司馬懿殘軍,司馬懿舊部郭淮等人誓死不降暫被收押。

  轉眼一月過去,眾將原本摩拳擦掌,想進取中原立不世之功。卻見丞相諸葛亮不溫不火的搞起了內政,為首的大都督魏延和驃騎將軍李嚴率先沉不住氣了,於是直入府中麵陳諸葛亮。

  魏延心直口快,略有怒氣的問道:“丞相,現在司馬懿已除,魏國剩下的都是鼠輩。魏都洛陽近在咫尺,如果我軍趁勝出擊,魏軍必定膽寒。我願率數萬鐵騎直抵洛陽城下,攻取洛陽。滅魏斬睿,就在今朝!為什麽丞相大軍連日逡巡不進?如果遷延日久,士氣低落,他日再想進軍中原就難了!“

  對於魏延的失禮,諸葛亮倒是顯得不在意,搖扇笑道:“文長別急,我並不是不想取洛陽,實在有困難啊”。

  “丞相姑且說來,我們看看有無道理!”魏延還不解氣,繼續追問。

  一旁楊儀見魏延太過無禮,正想發作,諸葛亮揮扇示意他退下,笑著說:“第一我西北新定,後方不穩,諸郡恩信未施。如果我軍匆促東進,洛陽城高牆堅,怕是一時難下,魏軍必征四方勤王。如果此時諸郡反叛,劫我糧草斷我歸路,那麽我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第二,進軍中原須倚仗騎兵,我們雖然新得魏軍數萬鐵騎,但是隻得其眾不得其心。眾降將還沒歸服,戰騎也尚未演練,所以騎兵戰法難以見效。

  第三,東吳孫權,首鼠小人,如果我軍進取太快,他必不願我獨大,荊州之變猶曆曆在目。況且魏國除司馬懿外,也不乏智謀之士,如果知道我軍有此三難,恐怕也會設計埋伏我。所以我軍應該徐徐圖取,不宜操之過急。”

  魏延仍是不服,冷笑道:“有這三難,難道就此停手,不進取中原了嗎?丞相之難在我看來多慮了,兵貴神速,用兵出其不意才是上策。如果事事算計,何日才能匡複中原!”

  “文長勇武,天下莫敵。但是用兵之道,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今正酷暑,不宜進軍,況且中原地形尚不熟悉,而後方人心也未歸附。我們可以先操練演習騎兵戰法,等到我降服眾心,安定後方,秋高馬肥之際再出兵未遲。”諸葛亮見魏延心急,好言安撫道。

  魏延見狀似無話可說,憋了半天道出一句:”先帝於行伍之間提拔我,委我重任,我也誓死北伐以報先帝。現在眼見大漢中興有望,丞相卻一再推阻,難道是以為得了長安,有此大功,擁兵自重,想….”

  “魏延大膽,怎敢如此放肆!”一旁的薑維再也看不下去,衝上前來大聲嗬責。魏延也自知無禮,嚇得忙向後退縮了幾步。

  大將軍費禕和驃騎將軍李嚴見氣氛尷尬,忙上前來賠笑,費禕說道:“伯約勿惱,丞相莫怪,魏延也是心急一時失了分寸。丞相神機妙算,我們謹遵丞相教誨便是。”說完忙去拉一旁的魏延,魏延也趕忙作揖賠罪。

  一旁的李嚴為了轉開話題,一臉諂媚的笑道:”今日不提政事啦,下官日前聽聞成都宮中傳來喜報,陛下敕封魏延大都督為關中侯,食萬戶,敕封薑維為平涼侯,食千戶。至於丞相,陛下感激丞相辛勞,又有收複西北長安大功,想贈丞相九錫,加封為王,眾將也都有封賞,真是可喜可賀啊!”

  李嚴,字正方,是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李嚴雖然很有軍政才能,但是心術不正,好弄權謀,曾寫信勸諸葛亮加九錫稱王,又屢次希望加官進爵,諸葛亮為國家大計一直隱忍。之後李嚴擔任北伐重要的後勤保障工作,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押運糧草的時日。李嚴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諸葛亮查明真相後,聯合眾臣彈劾李嚴,最終李嚴被廢為平民。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在五丈原險些患病身亡,病好後想起李嚴的才幹非常可惜,於是上表恢複他驃騎將軍一職,召回軍中聽用,希望他能痛改前非,為諸葛亮分憂。李嚴感激諸葛亮,也一改前行,全心投入支持北伐。

  眾將一聽有封賞紛紛喜上眉梢,隻有諸葛亮眉頭一緊,心想李嚴又舊“病”複發,還拿九錫稱王說事,正色厲聲地說道:“李嚴,為人臣者,盡人臣事,這是本分。大漢的子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不應貪圖官爵,當多思早日解救天下難民。以後封王的事情不要再提了,我自會上表說明。眾將無事可散去了。”李嚴一驚,連忙稱是,從此閉口不提。

  眾人麵麵相覷,都稱諾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