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智比司馬的蔣濟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2617
  這邊長安還沉浸在重回舊都的喜悅中,東邊的曹魏卻早已按捺不住了。

  洛陽曹魏太極殿中

  “眾卿可有良策?……你們,倒是說話呀!“魏帝曹睿再也忍不住了,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大聲咆哮著。

  曹睿,字元仲,是魏國第二任皇帝,曹操之孫,曹丕與甄宓之子。曹叡從小相貌俊美,超凡脫俗,又年幼聰慧,博聞強識,過目不忘。祖父曹操對此十分驚異,因此倍加喜愛,常令他伴隨左右。雖然曹叡一度因為生母甄宓被賜死的緣故,不受曹丕喜愛,但最終還是得以繼承皇位。

  曹叡繼位後,勵精圖治,依靠曹丕留下的輔政大臣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先後擊退吳蜀的多次進攻。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深諳製衡之道,頗有祖父曹操之風,但是因長於宮廷,喜好營建宮室,又好色成性,後宮妻妾成群,因而年紀雖輕,但早早落下病根。

  上月曹睿接獲戰報,大都督司馬懿拖困蜀軍之計不成,反中諸葛亮連環奸計,不僅司馬氏父子三人被斬,而且精銳的西北騎兵軍團盡喪敵手,整個西北也全境淪陷。接連的敗報讓曹睿驚駭不已,已經整整幾天沒有合眼了。

  曹睿強撐著略微被酒色所累的身體,雙眼布滿血絲,注視著庭下的這群帝國肱骨之臣,心中有股說不出的悲涼。

  大魏建國十幾年來,朝政蒸蒸日上,朝中以司空陳群、司徒董昭、尚書令陳嬌、大司農趙儼、廷尉高柔、衛尉辛毗、中書令侍中孫資和劉放、司隸校尉崔林等人為主。但是邊疆一直戰火不斷,曹叡繼位後,曹魏大多時間是在與蜀漢、東吳的戰事中度過。南邊的東吳北伐尚可應付,隻是西蜀諸葛亮的曆次進攻攪得曹魏不得安寧。可惜曹操曹丕時代留下的名將謀臣已經漸漸凋零,名將如張遼、徐晃、樂進、張郃、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曹休、許褚等如今已經過世,一流謀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蔣濟、劉曄和董昭等隻剩後三人猶存且都已經老邁。

  雖然曹魏還有滿寵、田豫、朱靈、文聘、孫禮、毋丘儉等名將鎮守邊疆,但是這些人已經明顯沒有前輩那麽能夠獨擋一麵了。更別說曹氏和夏侯氏的第二代親貴,自從夏侯尚、曹休、曹真先後逝世後,基本上很難有拿的出手的大將之才了。

  曹睿環顧四周,滿朝文武,僅有司馬懿尚能數次成功抵禦蜀漢。曹睿雖然內心十分忌憚司馬懿,也不得不不任用他。可如今連司馬懿都敗亡了,靠誰抵擋諸葛亮呢?

  “仲達啊仲達,你這個老狐狸怎麽這樣就走了,你辜負了朕對你的一番重托啊。“雖然曹睿內心並不喜歡司馬懿,甚至非常忌憚他,但他還是牢牢記住了先帝曹丕臨終對他的囑托,當前還遠不是對付司馬懿的時候,西蜀的諸葛亮才是頭號勁敵,所以依然對司馬懿委以重任。卻不想原本預計的凱旋數月之內就風雲變幻,司馬懿接連丟城失地,自己的性命搭上不說,還把整個西北拱手送給了諸葛亮。

  曹睿雖然內心恨不得把司馬懿千刀萬剮,但是為了安撫眾心,他還是好言勸慰了司馬懿及郭淮等人留在洛陽的親屬,並親自為司馬懿舉行了國葬。

  曹睿心中很明白,長安一失,整個中原門戶已開,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原本以西蜀步兵為主,如今掌握了西涼騎兵,數日內就可長驅直入兵臨洛陽,隨時威脅著帝國的首都。雖然不清楚諸葛亮為什麽至今尚未有舉動,但是曹睿每每想到自己君臨天下,如今尚有性命之憂,便如同芒刺在背,數日寢食難安。

  “陛下,為今之計,隻有遷都才是上策!”隻見一人出列奏報。此論一出,頓時朝堂炸開了鍋。

  曹睿定睛一看,原來是安西將軍、駙馬夏侯楙。

  曹睿內心苦笑,夏侯楙,字子林,是已故大將軍夏侯惇次子,向來無用兵謀略,隻是憑皇親身份位列朝堂。昔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幸好曹睿及時西征,並把當時的安西將軍、都督關中的夏侯楙調回朝堂,才不至於他把長安“送”給諸葛亮。可是沒想到如此危急關頭,居然是他率先提出對策,看來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自家人。且罷,姑且聽聽他怎麽說。

  “如今諸葛亮奪了長安,距離洛陽近在咫尺,如果發大軍來攻,那麽聖駕不安。不如遷都暫避鋒芒,再作計議!”夏侯楙自信滿滿的說道。

  雖然胸無謀略,但作為魏氏宗親的夏侯楙仍擁有眾多謀臣。眼見曹睿數日茶飯不思,夏侯楙一看獻功的時機到了,一連多日和眾參謀商議,終於思得一計。夏侯楙臨上朝前再三背誦,爛熟於胸,自以為今日如果能解君憂愁,他日必頗得聖寵。

  遷都暫避?曹睿心中咯噔一下,昔日關羽強盛,水淹七軍,太祖曹操也想過遷都。不料數十年後,又是這種情形?曹睿低頭陷入了沉思。

  “陛下,不可!”護軍將軍蔣濟大喊著出列反對。

  蔣濟,字子通,是曹魏三朝元老。自曹操時代起便是曹魏的心腹謀士,蔣濟目光長遠,善審軍事,昔日就曾說服曹操聯合東吳擊敗關羽。蔣濟又與司馬懿交好,兩人都堪稱魏國棟梁之士。

  曹睿一見是蔣濟,不禁肅然起敬,抬起頭來問道:“先生有什麽高見?”

  蔣濟作揖一拜,“昔日太祖皇帝因關羽逼近也想遷都,幸納臣言,關羽覆滅。國都是一國之本,遷都是示弱,大失民望,東吳孫權也會趁機作亂。況且洛陽是重鎮,一旦丟失,中原門戶洞開,他日再想奪回非付出數倍代價不可。”曹睿一聽有理,不由自主的微微點頭。

  蔣濟繼續說道:“現在西北雖失,並沒有動搖國家大計,陛下還控有河北和中原數十州。如果能夠堅守,再征四方勤王,洛陽城高牆堅,諸葛亮一時必不能攻下。等到各路勤王援軍雲集,諸葛亮必定退軍,則西蜀之患可解。況且諸葛亮與孫權,外親內疏,有國仇之恨,諸葛亮得誌,孫權必定不願看到。我們可派人遊說孫權其中厲害,許諾割川蜀封賞孫權,令他們相互攻擊。就算孫權不攻蜀,也會作壁上觀,那麽東南危機也會解除。此才是上善之策,望陛下采納。”

  “你怎敢在朝堂上胡言亂語!”夏侯楙見風頭被搶,曹睿頻頻點頭,似有稱讚之意,忙不迭的喊叫起來。“蔣濟老兒,昔日太祖遷都,自有聖斷,你怎麽敢邀功?你原本就與司馬懿沆瀣一氣,如今司馬懿誤國負君,你也想效仿嗎?諸葛亮大軍旦夕將至,你卻讓陛下堅守。如果援軍晚至,陛下聖駕陷於險境怎麽辦?我看你是居心叵測!”

  “陛下,臣還有一言,諸葛亮至今大兵未動,必定是內部不穩,西北全境還需逐一安撫。郭淮等人為忠貞之士,雖陷敵營,必不肯降。陛下可趁此良機下詔勤王,待大軍集結,再號召西北義士響應王師,裏應外合,西北可一戰而複!”蔣濟全然不顧夏侯楙,繼續進諫。

  夏侯楙愈發惱怒,大聲喝道:“蔣濟昏聵老邁,盡是儒生迂腐之見,還想收複西北,癡人說夢!你屢次勸阻陛下遷都,難道是和諸葛亮暗通,想要等蜀軍到來謀反嗎?”

  “絕無此心,陛下!”

  “陛下!”

  曹睿聽著兩人爭論不休,心亂如麻,揮手示意退朝,他日再議。眾人於是都怏怏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