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統山河 續1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2366
  公元220年11月,曹丕接受“禪讓“,登上皇帝位,史稱魏文帝。

  魏文帝在位的短短六年裏,司馬懿的官職更是高歌猛進,一路升升升,升官到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根據史書記載,曹丕繼位後,授予司馬懿尚書,不久任督軍、禦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公元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仆射。

  公元224年,司馬懿奉命鎮守許昌,並改封為向鄉侯。

  公元225年,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5000,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假節,什麽是假節呢?

  即皇帝將符節借給臨時執行任務的臣子,代表皇帝親臨,威懾一方,執行完任務再收回符節。

  符節,又是個什麽東西呢?

  古代朝廷派遣使者、傳達命令和調兵遣將的一種憑證。用木、竹、玉、銅等為原料,上麵刻上文字,分成兩半,一半留朝廷,一半為外任官員或將領持有,使用時兩半相合為一即可。

  很多人應該記得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就是偷虎符,用來調兵。

  公元226年5月,曹丕駕崩,臨終時,托孤給司馬懿和曹真、陳群、曹休為四位輔政大臣。

  當然,四位輔政大臣的構成,說明曹丕是經過仔細審慎思考過的,曹鎮、曹休為皇室宗親,陳群為河南穎川世家大族,參與過編撰《魏律》,是士族的代表,司馬懿和陳群一樣,是士族代表,也是實力派人物,這標誌著司馬懿的進一步上升,進入到帝國的權利中樞。

  如果還有異議,那我們就看看曹丕在位時,曾經的兩次伐吳,都對司馬懿委已重任。

  尤其第二次,伐吳前夕,命司馬懿鎮守許都,一邊安撫百姓,一邊為軍隊籌集糧草。

  臨行前,對司馬懿說的一番話,絕對是對司馬懿深信不疑,幾乎是把整個朝堂托付給了他。

  曹丕是這麽說的:我擔心糧草和朝內之事,所以將這些大事委托給你。曹參雖多有戰功,但是蕭何在後方的支持才更為重要。如今你留守後方,使我無西顧之憂,這可行嗎!”

  不僅言辭非常懇切,而且非常依重司馬懿。

  之後曹丕由廣陵(今揚州)回師京都,又對司馬懿說:“我向東進攻孫權,你該總理京都洛陽的事情;我在洛陽,你則應當總理東征孫權的戰事。”把司馬懿擺在了一個極高的位置。然後,又命司馬懿留守重鎮許昌。

  曹丕病逝後,太子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公元226年8月,當孫權得知魏文帝駕崩後,開始對魏國用兵。派諸葛瑾、張霸分兩路向襄陽殺來,自己則親自領兵進攻江夏(今武漢)。

  司馬懿在危急時刻又一次站了出來,親自帶兵擊退了孫權,又打敗了諸葛瑾,斬了張霸,殺了吳國兵士1000多人。由於用兵有方,12月,司馬懿升任驃騎將軍。

  此時的司馬懿繼續用輝煌的功績抒寫著自己的人生,開始發揮輔政大臣的真正意義,起到安邦定國、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為輔政大臣,在司馬懿的領導下,內部安定後,在邊境做了如下幾件事:平定孟達、關隴抗蜀、直麵五丈原、定策遼東。

  司馬懿平定孟達。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向魏國南部,湖北房縣一帶,這裏是前線,離蜀國、吳國很近。

  孟達何許人也?

  陝西扶風(寶雞)人,簡單說,這個人的特點就是喜歡投降。早年是劉璋的屬下,後來投降劉備,再後來又投降曹魏。

  為何投降魏國呢?

  因為關羽率軍圍困樊城、襄陽的時候,他拒絕發兵救關羽,劉備震怒,他很害怕,於是就投降了曹魏。

  曹丕在時,待他不薄,因此,這個人很老實。曹丕死後,他覺得自己失寵了,於是,開始不安分。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任命孟達為新城(湖北房縣)太守,司馬懿此時受命駐守宛城,負責管理荊州、豫州軍事。他給魏明帝上書勸阻:此人反複,不可信任。這次魏明帝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蜀國丞相諸葛亮私下派人送信給孟達,暗通款曲,圖謀叛魏。

  諸葛亮也深知這個人反複無常,就使了一計,以便加速他的行動。諸葛亮聽說他與魏興(湖北鄖西)太守申儀有矛盾,就派郭模到申儀那裏詐降,故意泄露孟達要叛魏的消息。

  孟達聞知消息泄露,就打算起兵。

  申儀很快將此事秘密地報告給了司馬懿。司馬懿也很擔心孟達突然發難,怎麽辦?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先給孟達寫封信,誇獎、安慰一番,先穩住孟達。這個效果非常不錯,孟達接信後,心裏非常的高興,開始變得猶豫了。

  司馬懿正是打算利用他猶豫的機會,快速用兵,解決這個反複的小人。

  公元228年正月,司馬懿率軍日夜兼程,隻用了八天的時間,急行軍1200裏,就到達了新城,兵臨城下。

  新城三麵環水,孟達設置了障礙,而司馬懿兵分八路進攻,進軍到城下,開始圍城。

  經過連續多日猛烈的進攻後,孟達部屬眼看守不住,開始動搖了,開城投降,魏軍蜂擁入城,擒獲孟達並斬首,俘獲10000多人。

  同時,司馬懿也派兵擊退了援救孟達的蜀國、吳國的援兵。

  司馬懿作風果斷,敢於擔當,為了保密,先斬後奏,確是做大事的人。

  司馬懿不僅解決了孟達,同時,由於申儀在魏興郡專權,不守法度,司馬懿也順便解決了他,把他送往京師,把孟達的餘眾七千戶遷到幽州。

  在平叛後,司馬懿仍回師宛城。

  他很注意發展生產,獎勵農桑。由於邊境的安定,經濟發展,蜀將率領7000多人來投靠,充實了曹魏戶口人丁。

  孟達事變之後,魏明帝曾問計司馬懿:如果要伐吳、蜀,從那裏著手呢?

  司馬懿回答:就吳國來說,他們認為我們北方兵不習慣水戰,所以才敢在東關(安徽含山長江附近)一帶活動。要攻擊他們,一定要扼製他們的咽喉,攻擊他們的心髒,而夏口(武漢)、東關就是這樣的地方。如果我們在陸上攻擊皖城(安慶潛山),孫權必定派水師東下援救,這時我們趁其空虛的時候,派水師進攻夏口,就能大破吳軍。

  魏明帝非常認同司馬懿的觀點,就派他再次屯兵宛城備戰。

  公元228年8月,大司馬曹休自作主張,徑自深入吳軍腹地去皖城(今安徽潛山縣)迎接詐降的周魴,東吳名將陸遜在石亭(今安徽桐城縣)設伏,大敗曹休,魏軍被斬殺、俘虜10000多人。不久,曹休背上毒瘡發作,在憂憤中病逝。

  四個托孤大臣,少了一個負責軍事的。司馬懿的地位將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