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統山河(公元265-280年)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2663
  朋友,你聽說過“兩腳羊(北方胡人對漢族女人的稱呼)”嗎?晚上陪睡覺,白天殺了煮熟當糧食吃。你聽說過兒子觸怒了父親,父親殺光兒子全家的嗎?你還聽說過主人請客喝酒,家裏的丫鬟伺候,如果客人不喝就殺丫鬟,一連殺幾個的嗎?

  類似這樣的事件很多,不僅真實的存在,而且都與西晉有關。

  西晉是曆史上一個短命的王朝,存在了52年,如果從統一算起,隻存在了37年。

  而這37年裏,隻出現了約10年相對和平的局麵,司馬炎死後,更是上演了皇族的爭權奪利,仇殺,經過八王之亂後,逐步形成五胡十六國,北方的中國大地上,戰爭不斷,漢人幾乎絕跡。

  大家都熟悉三國曆史,在曹魏,孫吳,蜀漢三國鼎立的局麵下,司馬家族如何一步一步的崛起,走向政治巔峰的呢?

  要了解這些,我們不能不上溯一下司馬家族的最重要的人物,司馬懿。

  隻有了解司馬家族的先祖,才能揭示司馬家族的上位過程。

  第一節高平陵事件

  在了解事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司馬懿家族及其上位過程。

  司馬懿(公元179-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即現在的河南省溫縣人,三國時曹魏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者。

  司馬懿的先祖隨項羽參與了滅秦的戰爭,受封殷王,郡治在河內,故世代居住於此,是河內的大族。

  司馬懿高祖、曾祖及祖父都做過大官。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做過京兆尹,育有8子,司馬懿排行老二。

  司馬懿從小環境優越,受過良好的教育。成年後,取了張春華為妻,後來又續取了3個妾室。育有9子2女。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伷、司馬亮、司馬彤、司馬倫。司馬師與司馬昭皆為正妻所生,後麵4人在八王之亂中有出現,故此提到,其餘的暫且忽略。

  那麽司馬懿是如何步入仕途的呢?

  公元201年,司馬懿所在郡的官員推薦他出來做官。

  曹操當時任司空,就派人征召司馬懿。

  可是,司馬懿是個有抱負的人,不想在曹操手下做事,主要是曹操的出身並不好,宦官之後。

  於是找了個借口,說自己有風痹症。

  何為風痹症呢?

  簡單說,就是不小心受了風寒,造成筋絡不通,口眼歪斜,短期內半身不遂。也有說是痛風病,症狀有相似的地方。

  哪種病這裏不去探討,本來就是司馬懿的一個借口而已。

  曹操一代奸雄,自然有點將信將疑,於是派人夜裏去打探,發現司馬懿真的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確像得了風痹症一樣。

  也有說法是曹操派人夜裏闖入司馬懿的臥室,拔劍在他眼前晃了晃,司馬懿瞪大眼睛看著這個人,並沒有反抗,這個人就走了。回去向曹操匯報,司馬懿確實不能動。

  竊以為是傳說而已,去家裏看看,探探動靜倒是有的。

  《晉書》裏有一些說法經不起推敲,這裏不多加評判。

  司馬懿似乎在為自己的幸運而高興,躲過了征召。

  事情真的就這樣過去了嗎?

  被征召,隻會遲到,不會缺席,因為有人一直惦記著他。

  公元208年,距離上次征召過去好幾年了,曹操仍然沒有忘記司馬懿。

  俗話說的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一個被人惦記的人,是躲不過去的。

  這時,曹操已經高居丞相之職,急需一批有才能的人,他又想起了司馬懿。

  他這次對派去的人說,如果他再裝病躺床上,直接給我抓來,關起來。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司馬懿害怕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個道理他是懂的。

  於是,司馬懿乖乖地就範了。

  司馬懿上任後,曹操給他的官職是文學掾,開始官不大,主要就是和太子往來,其實就是培養太子。由於經常和太子在一起,因此,升遷的機會比較多。

  如果隻是這樣也不錯,可是,曹洪這個人不學無術,想結交他。

  司馬懿看不起他,不屑與他為伍。

  曹洪就向曹操打司馬懿的小報告,於是,曹操就把司馬懿召到了跟前,為自己效命。

  司馬懿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發現這個人很有野心,因此,曹操對他不太放心。

  有一天,曹操做了個夢,夢見三匹馬在一個槽裏吃食,醒來後,心裏很不愉快。曹操多疑,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曹操覺得這是一個不祥之兆,就把太子曹丕叫到跟前,對他說:司馬懿不是一個甘於做人臣的人,將來一定會幹預我們的朝政和家事。

  曹丕對司馬懿很信任,並沒有把曹操的話放在心上。

  司馬懿被征召後,通過以下三件事,初步嶄露頭角並確立自己的地位。

  公元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輔佐太子曹丕,由於司馬懿善於籌劃,主意多,因此,深得曹丕信任,這為他後來取得曹丕支持非常有益。

  第一件:司馬懿轉任軍司馬,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提出屯田製,為曹操所采納。

  不僅民屯,還實行軍屯。

  鼓勵百姓墾荒,促進了經濟的極大發展,讓飽受戰爭摧殘的流民可以安定下來,不至於忍饑挨餓,軍隊也可以解決部分的生計問題。

  第二件:司馬懿曾向曹操上書,他認為荊州刺史胡修對待屬下簡單粗暴,南鄉(今南陽西部)太守傅方驕奢淫逸,不適合做邊境的地方大員,可惜,曹操沒有重視。

  到了8月份,漢水流域發生暴雨,造成了自然災害。

  蜀國將領關羽乘船進攻,斬於禁,殺龐德,胡修、傅方二人竟然嚇得投降蜀國。

  於是問題來了,由於許昌離樊城(今襄陽)很近,而漢獻帝就居住在許昌,離前方太近了,曹操出於安全的需要,考慮要把都城遷到黃河以北的地方。

  司馬懿勸阻並分析:連續很多天的暴雨,大軍被大水所淹,屬於自然災害,戰術上本身沒有錯,對國家也沒有大的損失。如果遷都,等於向對手示弱,同時,容易在漢江流域一帶的百姓心中造成恐慌。

  接著,司馬懿向曹操獻計:孫劉表麵上很和諧,私下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現如今,關羽攻城拔寨,會座大,孫權內心肯定不安,我們設法把這件事告訴孫權,孫權自然會想辦法去牽製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

  “妙計。”曹操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奸笑。

  於是,曹操采納了這個計策。

  事情確如司馬懿猜測的那樣,孫權果然派呂蒙率軍進攻公安,並殺了關羽。

  第三件: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司馬懿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朝野上下各懷心事,司馬懿井井有條的處理曹操的喪事,並護送曹操的靈柩回到了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北)。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並擔任丞相長史。

  當時,孫權率軍西進,魏國方麵認為樊城、襄陽缺糧,很難守住,打算把守衛的將軍曹仁召回到宛城(今南陽宛城區)。

  司馬懿分析了時局,他認為:孫權剛剛擊敗了關羽,應該是結好曹魏的時候,不會和魏國作對。襄陽是水陸交通要道,一定不要放棄。

  曹丕沒有聽從,還命令曹仁放火燒毀了樊城、襄陽。

  後來,孫權果真沒有來侵犯二城,曹丕後悔不已。

  以上三件事,說明司馬懿是有智慧的,當然,他的智慧和表現也不僅僅現於這些。

  而且,因為和曹丕親近,深得曹丕喜愛,因此,進入權利中樞的起點就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