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慶帝的選擇
作者:三零零七      更新:2020-03-26 00:18      字數:5257
  大慶大皇子慶流雲地臉上浮現出一絲意興索然地笑意,“南唐叛軍的大軍裝備軍力遠在我方之上,若是失了滄瀾江天險,我們必輸無疑,但是憑借滄瀾江天險,他們想要打過來也不容易。”

  “那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啊!”營帳之內一個親信將領歎息了一聲。似乎是覺得有些乏味。說道:“既然如此,那個人在我門這數十萬大軍裏進去走一遭,誰又能攔下我來?”

  “保守,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也是我們最差的選擇,是我們不得已地選擇……隻是那位隻怕是在等著什麽,不然他應該早就來了,隻怕那位的圖謀更大。”大慶大皇子慶流雲的手掌穩定地落在地圖之上,說道:“這場戰爭打來打去,打了幾個年頭,最後卻是一場被一個人左右的戰爭啊!。”

  大慶大皇子慶流雲說完這句話,便出了屋子,留下了那些麵麵相覷的將領們。

  屋外風雪已起,雪花並不大,有些碎碎地令人厭煩。

  大慶大皇子慶流雲微眯著眼睛,看著營地內忙碌地軍士和後勤官員,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很複雜地情緒,他想到了帝都城城裏的那位皇帝陛下,想到了那次陛下急宣自己入宮,命令自己接手鎮北軍,無論無何也要將滄瀾江以北打造城鐵通地旨意。

  現在還有那一道隨著暗衛大軍一起到來的秘旨,與其說是那秘旨一道隨著暗衛大軍一起到來,不如說是暗衛大軍一路護送秘旨而來,那不僅僅是一道秘旨,更是慶國最後的希望了。

  ……

  ……

  ……

  鋒指帝都城,卻是要吸引滄瀾江畔的鎮北軍來援,正如大慶大皇子慶流雲所分析的那樣,帝都城外的南唐叛軍的大軍那日急行二百餘裏之後,就再沒有任何行動,完全就是在等待著一場大事的發生。

  就在外麵一切陰謀算計打的火熱地時候,帝都城皇宮裏卻是一片安寧,看著榻上懶洋洋地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咬唇輕聲說道:“陛下,如您所料,帝都城外的南唐叛軍的大軍那日急行二百餘裏之後,就再沒有任何行動。”

  “如我所料?不動?”慶帝帝冷笑一聲,說道:“那個滿肚子壞水地無恥之徒,隻怕是在等人吧。”

  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給他套上了一件灰黑色的大氅,繼續說道:“南唐叛軍的大軍的鋒指帝都城,卻是要吸引滄瀾江畔的鎮北軍來援,這一點人盡皆知,怕是那位打錯了算盤。”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說話的聲音嘶啞。

  慶帝從塌上爬了起來,套上了一件灰黑色的大氅,走到殿門口,看著殿外飄拂著的雪花,這位大慶國往日的最高統治者陷入了沉思之中。

  雪花飄過他微眯著的眼縫,落在了安靜的地麵上,此殿深在皇宮深處,與太後寢宮離的不遠,離山後那座小亭亦不遠中,十分幽靜,若沒有陛下的欽準,任何閑雜人等不得靠近。在這片宮殿的左右服侍的太監宮女人數極少,都是當年太後一手帶起來的老嬤老奴,也不用擔心大慶國最大的秘密會外泄。

  然而就在這樣的境況下,大慶皇帝依然雙手負於後,冷靜地直視雪中,根本沒有透出一絲氣息。

  “老祖宗死後,這個天下有資格左右局勢的人,就隻剩下三個人了。”他的臉上複現出一絲複雜的神情,天氣有些冷,臉頰有些紅,霎那之間,有了幾分厲殺的感覺,“朕未曾想到,朕有一天也會落到如此局麵……”

  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聲音嘶啞的說道:“陛下也不必如此憂心,大殿下也不必過於擔憂,大殿下的能力陛下您是知道的,跟何況那位那人現在還沒有消息,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大慶國皇帝的眉尖蹙了起來,嗬了口寒氣,說道:“如今朕才明白,原來不知是朕,就連你這個老狐狸也是看好朕的這個大兒子啊!。”大慶國皇帝悠悠的說道:“隻是朕沒有把這個天下好好的交給他,不然,以他的能力和手段,恐怕將來慶國的天下又是一個盛世。”

  ‘咳咳咳——’慶帝取出手帕掩住口鼻。

  “隻是朕不明白,那個人為什麽要這樣做,是出於什麽樣的樣的動機可以讓他做的這樣絕?”慶帝冷笑一聲說道:“想來和當年那個女人有關係吧。”

  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緩緩地走到了慶帝的身旁,憂心忡忡地看了這位陛下一眼,將手中的小暖爐遞了過去,輕聲問道:“陛下,你說的是那個人?”

  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是先帝陛下留下來的,也是宮裏的老人了,從小也是看著眼前這一位陛下成長到如今的地步的,他是眼前這一位陛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完全信任的人,對於那年的那件事他也是知道的,是非功過

  對錯如今都不論,他如今卻是整個大慶國皇宮裏為數不多的剩下的幾個人了,他與大慶皇帝之間的關係,比很多人猜測的都更要親密一些,他是看著眼前這一位陛下長大的。

  “當然是哪個人,也隻有那個人有資格,也有膽子敢搶朕的天下。”大慶皇帝輕輕地摩娑著微燙的暖爐,歎了一口氣說道:“他有個心機,自己對自己也夠狠,才有了如今的勢力……不要低估他的狼子野心,他要的東西恐怕隻會比我們想的更加多。”

  “至少眼下,我們並不是他最想要的,如果他想要,怕是早就已經打上門來了,對大慶來說,這一點是要更有好處的。”大慶皇帝幽幽說道:“僅此一點,就證明了他有更大的圖謀。”

  好東西誰不想要,如果送到嘴上的好東西都不要,那就說明人家還有更好的東西。

  “天寒地凍的,不要站在殿門口了。”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小心翼翼地看著皇帝的臉色,眼角餘光很不易察覺地拂過那件大氅包裹著的腹部。

  大慶皇帝何等樣聰慧敏感的人,馬上察覺到了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的視線,“朕的身體,朕自己比誰都清楚,不用擔心!”

  看著眼前大慶皇帝這副神情,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卻是更加擔憂:“不知道外麵那些人,若知道陛下此時的情況,會做如何想法,陛下應當是要好好保重龍體的。”

  ‘咳咳咳——’慶帝煙嘴輕聲說道:“不打緊,朕的身體,朕自己比誰都清楚,不用擔心!”

  “倒是那個人,那個人無情的厲害,就連自家的人都不放過,不虧是個有野心的家夥,是個當皇帝的好材料,這個方麵朕不如他啊!。”大慶皇帝毫不留情,刻薄地自我批評著,對於南方叛軍裏的那個男人,冷笑說道:“一個有野心的家夥,又準備了這麽些年,不知道最後,要是知道了……”

  大慶皇帝輕輕地摩娑著微燙的暖爐,雙眼微眯,盯著南邊的天空,目光已經不知道飄到那裏去了。

  “陛下難道就真的想要將大半個江山放下?”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眼波微轉,輕聲問道。

  大慶皇帝身子微微一僵,似乎沒有想到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一眼便看出了自己其它的打算,沉默片刻後說道:“朕乃大慶之主,豈能因為哪一個人就放棄了我大慶的江山社稷。”大慶皇帝輕輕地摩娑著微燙的暖爐,雙眼微眯,頓了頓才有繼續開口說道:“隻是朕已經沒有時間了,隻能為他門留下那麽多了,剩下的就隻能靠他們這些年輕人了。”

  “現在隻是有些擔心大殿下,也不知道的是滄瀾江畔的兩道防線當不當的住那些狼崽子,要是那個人去了……”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低眉應道,這句話其實輪不到一位他一個宦官來說,隻是現在這裏也就隻有他了,在很多時候,其實他和大慶皇帝的謀臣差不了多少。

  “那個人的確有可能去滄瀾江畔……”大慶皇帝微微皺眉,一雙手收在黑色大氅裏,“你也不要小看了朕的這個大兒子,那人不去,有朕的暗衛在,他們想要強攻天險,不死也要殘一半。”

  大慶皇帝微微皺眉,一雙手收在黑色大氅裏,緊緊的握緊,“不過,那個人明顯所圖甚大,要去那裏,他早就去了,現在還沒有去,應該是就不會去了。”

  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緩緩地走到了慶帝的身旁,憂心忡忡地看了這位陛下一眼,說道:“陛下洪福齊天,大慶一定能挺過這一次難關的……。”

  風雪令人寒,令人臉頰生紅暈,大慶皇帝平視風雪,緩緩說道:“若朕這一次活著,這個天下以後也不屬於朕了,天下還是那個天下,隻是他已經不屬於朕了,這個天下終究還是屬於他們年輕人的。”

  皇帝陛下身邊站著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緩緩地走到了慶帝的身旁,憂心忡忡地看了這位眼前這位陛下一眼,眼前這位陛下今天與往天卻有不同。

  就在這個時候,殿外一陣腳步匆匆而至。

  “稟陛下,軍報已至,諸位大臣於尚書房候駕。”殿外一位老太監沙著聲音,急促稟道,如今外麵正在打仗,軍情緊張,誰也不敢誤事,在重重的大軍包圍之中還能將外麵的軍報送進城來,其中多少凶險和困難可想而知。

  聽到這句話,大慶皇帝霍然抬起頭來,眼眸裏早已化成了冷一般的平靜。大內太監總管魏老太監趕緊跟在陛下身後,向著殿外行去,腳步穩定,帝王氣度展露十足,出了深殿,諸位大臣於已經靜候於外。

  ……

  ……

  ……

  一場大戰的消息傳傳遍整個大陸的時候,已入初冬,今年帝都城的天氣有些反常,下雪的天更加綿密,似乎將天空中的水

  分都擠落了下來,入冬之後,天空萬裏烏雲密布,天氣冰涼蕭瑟寒而高,時常天天下雪,而且每一次下雪一下就是連續好幾天。

  大軍圍城數月有餘,沒有大量的情報支持,身居帝都皇宮內院的慶帝,並不清楚外麵的局勢,但這並無法阻止他從中分析出接近真相的判斷。

  沒有大量的情報支持,身居帝都皇宮內院的慶帝,對於帝都城裏的掌控也減弱了許多。

  ……

  ……

  ……

  帝都城裏的一處隱蔽的私宅裏,大慶太子慶流天身披一身黑色大氅,在幾個手持長劍的護衛護衛下,走進了這座隱蔽的私宅裏。

  大慶太子慶流天眉間那抹陰鬱的原因很複雜,或許是他發現自己其實根本沒有辦法影響當下的局勢,更是就連陛下的想法都不曾了解半分,他這個大慶國太子當的可是不是一般的憋屈,華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外麵數十萬南唐叛軍的大軍圍城,北方滄瀾江畔,大慶大皇子慶流雲則是按兵不動,養兵自重,北方滄瀾江畔構築了兩道防線,根本就沒有要南下救主的意思,這一點讓他這個大慶太子十分惱火,在東宮裏不知道已經摔壞了多少瓷器,跳腳大罵大慶大皇子慶流雲是個吃力爬外的狗腿子。

  現在,帝都城岌岌可危,北方滄瀾江畔,大慶大皇子慶流雲則是按兵不動,北方滄瀾江畔構築了兩道防線,根本就沒有要南下救主的意思,一旦帝都城外麵數十萬南唐叛軍的大軍攻城,那麽他們這些人留在帝都城裏必死無疑。

  最最關鍵的是,對於大慶大皇子慶流雲按兵不動,在北方滄瀾江畔構築了兩道防線,根本就沒有要南下救主的意思之後,在此事之後宮裏的態度,這位大慶的皇帝陛下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樣的態度就很能說明問題了,他們這下人也和整個帝都城一樣,他們都已經被這位大慶的皇帝陛下放棄了。

  其實,現在還在帝都城裏的人,但凡眼尖的大人物們都能看明白這一點,他們是陛下選好的要和帝都共存亡的人,於是乎有些人也就清楚了大皇子慶流雲在此中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了解這一點的人並不多,然而皇宮裏那一位的沉默,仍然讓眼尖的大人物們有些始料未及,一切都好像是已經經過了他的首肯一樣。

  皇宮裏的那一位沒有表態的情況之下,其他的也就隻能幹看著……

  那幾位大慶國眼尖的大人物們會震驚於大皇子慶流雲的影響力,他們都沒有想到這位大慶的皇帝陛下居然最後選中的人是大皇子慶流雲,而且這個大慶國太子說放棄就給放棄了,說和帝都城陪葬就陪葬了。

  這些天難得上一次柳國公府,這個大慶國太子的母妃出生柳國公府,柳氏的父親,在朝中沉默多年,卻餘威猶在的柳國公,語重心長地與這個大慶國太子談了整整一夜。

  柳國公是柳氏的親生父親,算起來也是這個大慶國太子的祖輩,這個大慶國太子這些年在京中對柳國公府一直極為尊敬,這位柳國公雖然很少出府,但在關鍵時刻,從來都是站在這個大慶國太子的一方,所以對於柳國公的教訓,這個大慶國太子雖然一直保持沉默,但並沒有反駁。

  這個時候那裏還有心情去爭論那些,說不定什麽時候,一旦帝都城外麵數十萬南唐叛軍的大軍攻城,那麽他們這些人留在帝都城裏必死無疑。

  身為慶國人出身,柳國公有些震驚和驚恐於帝都城外麵數十萬南唐叛軍的大軍攻城,隻是事情無法挑明,所以老人家也隻是警告了這個大慶國太子數句,提醒了數句。

  連柳國公這種不問世事的人物都開始忌憚帝都城外麵數十萬南唐叛軍的大軍攻城,宮裏為什麽還會如此平靜?連柳國公這種不問世事的人物都不相信皇帝陛下會沒有後手準備,陛下向來都是謀而後動,隻是這種安靜和沉默,委實有些不尋常。

  寒氣漸凝,帝都城的大雪終於又飄了下來,冬月初,逢冬至,以往這個時候,帝都裏各處民宅裏的大鍋裏開始煮著餃子,各處肆坊裏殺羊的生意好到了極點,街巷每個角落裏似乎都升騰著羊肉湯的美味,隻是今年,帝都城裏一片蕭瑟,隻有寥寥數家還能看見些許炊煙。

  在京都裏沉默了許久的和親王府,今天有貴客臨門,然而依然無法熱鬧,因為來的人總不過是那幾位。而和親王府外負責護衛的禁軍,用警惕的目光注視著各處的動靜,如今這些禁軍們的作用,更大程度是用來防守宮裏那位窺探的吧。

  大皇子不回京,這件事情朝中幾位大臣知曉,一位領軍在外的皇子,在宮裏遇到危險而不回京救援,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極為大逆不道,隻是宮裏的那位一直保持著沉默,宮裏的那位沒有發話,就沒有人能說什麽的。

  ……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