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麻煩大了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1-05 22:14      字數:5476
  姚奇英和曹鳴鶴一直對峙到傍晚。

  雙方既不前進也不後退,隔開他們的幾十輛大車仍然寂寞的待在那裏。沒有饑民敢圍觀。

  天,漸漸黑了下來。

  ……

  清化鎮。

  培養了一年多的參謀部還是不給力,平時讓他們隨便練手沒問題,當前要緊關頭,李自成必須親自把握。

  軍隊裏“參謀”一職古已有之,唐代就有記載了。當然它還有其他別名,謀士、軍師、幕僚、幕賓、師爺、讚畫……

  古代設置的參謀雖然不是很正規,但負責的事情和後世沒多大區別。

  聰明又懶惰的人,適合當司令官;聰明又勤快的人,適合當參謀長;愚蠢又勤快的人,可以被支配著使用;愚蠢又懶惰的人,隻能讓他滾蛋了。

  決策者:隻需指出大而粗的戰略目標,沒必要被旁枝末節的細碎問題浪費時間。

  參謀者:領會決策者的意圖,並製定出切實可行的作戰計劃。

  執行者:不必動腦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衝上去幹就行了。如果他們稍微再有些主觀能動性就更好了。

  人類曆史上的任何大規模戰爭都不是依靠蠻力碾壓對手而獲勝的,所有戰役一級的戰鬥都有詳盡的作戰計劃,往往會提前準備幾個月,一年,兩年。

  戰爭,並不隻是一個無腦衝鋒就能解決的問題。

  通常意義上的一個作戰計劃包含六個方麵——

  戰前準備階段:敵情判斷;上級意圖;本級任務和決心;部隊編成、部署和任務;作戰階段劃分;行動預案;協同動作的原則和要求;主要保障措施;指揮、觀察配係等。

  這些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在開戰之前理論上先讓己方立於不敗之地。至於將來實際上是勝是敗,將來再說吧。

  在收集了敵方情報,對比了敵我情況後,開始配置自己這邊的戰鬥力部署,依據不同的戰鬥力部署再搭配物資的輸送。這樣你的士兵才可以在戰場上始終以優勢兵力對敵人進行作戰,並且也不會擔心自己的彈藥打光、軍糧不夠吃等在戰場上很難解決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對敵人的偵查和情報獲取進行反製和欺騙。

  戰鬥進行階段:對初戰或第一階段的行動作總結,當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修正或改變原計劃。

  還有,在戰鬥中,坐在指揮部裏麵的指揮員怎麽獲取“全局視角”?

  偵察兵、傳令兵、通信兵、內奸、密探等把各處信息搜集回來,參謀們把信息歸納總結,先篩選出部分無效信息,再把剩下的分門別類統一匯報給指揮官。這就是名將們之所以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原因。

  諸葛亮在隱居時應該就有很多“參謀”,不然為什麽他足不出戶又能知天下事?三天兩頭不在家,說是找朋友喝酒,其實就是去業務交流去了……

  戰果獲取階段:消除隱患;布置防守。

  很多人會有一個很簡單的勝利概念,就是消滅了一部敵軍或者占領了“一塊地盤”。但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消滅或者占領僅僅是戰果獲取的序章。

  占領區是不是真的安全了?你敢在剛剛打敗敵人的焦土上悠哉樂哉?必須一邊清除隱患,一邊建立防禦體係,準備抵擋敵人的反撲……之後你才可以守住剛剛拿到手的戰果。

  所以,在作戰計劃中往往會包含消滅了敵人以後,如何迅速建立防禦的計劃。

  戰局穩定階段:安撫占領區。

  占領一個城鎮,當地居民的安撫問題也是前期作戰計劃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賑濟貧民打土豪還是來一次屠城立威?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士兵駐紮等等,都是一場戰鬥過後需要立刻著手去做的事情。

  怎麽做,做到何種程度,調配多少物資支援等等,方方麵麵的參謀必須要考慮到。

  李自成之前就因為心慈手軟,沒有對占領區土豪劣紳施行強力鎮壓,導致了一係列隱患。做為革命者,天生就和舊利益團體有矛盾衝突,指望完全感化他們,不現實。以後要吸取教訓。

  戰後階段:戰鬥效果評估。

  仗是打完了,究竟我們是贏了還是輸了?這事吧其實沒有人能立刻說清楚。

  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算不算贏?花了一萬塊拿回來八千塊算不算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能算贏?要經過評估才能弄清楚。

  再比如,剛沾沾自喜的攻下一座城,高興的說這簡直贏麻了,但是立刻發現外麵被敵人合圍了。完蛋吧!

  這就是作戰計劃中戰後評估的作用,千萬不能以表麵的得失論勝敗。

  總之,作戰計劃相當繁瑣又細碎,司令官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不可能一直做這些工作。

  可別忘了——聰明又懶惰的人,適合當司令官。

  他們很“懶惰”的,這特麽都是“勤快”參謀的活兒!

  司令官的作用是指出目的地,而參謀們要去工地上修橋鋪路。

  參謀修出個豆腐渣工程,司令官半路翻車,乃至掉進陰溝;參謀鋪出條高速公路,司令官日行千裏夜行八百,一路高歌猛進。

  參謀部的出現,直接催生了複雜的戰役動作,整個戰役才活了起來。

  由此可見參謀工作的重要性。

  他們對作戰計劃以及軍隊規劃進行統一負責。在戰時之外的時間,參謀還有更多的工作是在部隊的建設和管理上。比如官兵訓練、實戰操演等。

  比如參謀根據任務分工不同,可設作戰(訓)參謀、偵察參謀、軍務參謀等等。

  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對於選兵用將、建軍方略、戰場調度等重大事項,他們甚至連建議的權力也沒有。

  。。。。。。

  派出支援姚奇英的隊伍後,大統領來到參謀部。

  巨大的全國地圖、戰區地圖掛在牆上,李自成看著各路官軍的動向。

  京城傳來消息——

  崇禎皇帝命倪寵、王樸為總兵,將京營兵六千赴山西,以中官楊進朝、盧九德監其軍,而別遣中官監良玉等軍。

  同時,山東戰場的孔有德大勢已去,川軍要提前趕來中原剿賊;陝西的曹文詔同樣要提前進入山西;原本暫時不會動的河南巡撫也接到了過黃河平賊的詔令;還有盧象升的“天雄軍”……

  崇禎要求各部三個月內平定山西流寇,尤其是短毛。

  大順軍麻煩大了。

  在上黨鬧騰的太厲害,甚至公然建立“大順”國,朱由檢十分震怒。先期帶來的後果就是,李自成暫時沒啥,既沒有得到好處也沒啥壞處,可是,劉宗敏玩完了。

  之前新任寧武總兵張應昌帶著三千舊部過黃河進入呂梁山,他都沒去寧武衙門,直接調來八百寧武兵。

  隨著李卑、賀人龍、艾萬年率所部幾千人過河進入呂梁山,他們合兵一處,對“流寇”發起了大規模圍剿行動。

  劉宗敏剛從澤州參加完開鍋小典回到老巢,官軍進剿。

  以劉爺的預備老丈人為代表的很多土豪士紳都當了帶路黨,大順軍在石樓的根據地首先被攻破了。

  連帶李自成從曆山派過去調換的一哨人馬也被打殘了。高一功因為“護送”上千蒙人到沁水,幸運的躲過一劫。

  劉宗敏躺在擔架上指揮突圍,萬幸跑出來幾百人。他們安全抵達了婁煩山寨後才有條件傳出信來。

  那邊根據地被圍剿還有個原因。秋收之後,劉宗敏幾乎把附近幾個縣能收繳的糧食全收完了。可以說他是呂梁地區最大的土豪。數千明軍找不到飯吃,有錢都買不到糧,他們隻能去“打土豪”。

  可憐的小劉。

  李自成不會親自帶兵去救援劉宗敏。

  因為他的全騾馬化“禦林軍”並不適合山地戰,去那邊反倒束縛住了手腳。何況,半路還有張宗衡等數千明軍,大隊車馬想安穩通過不容易。

  另外,馬士英等人還在長治一帶剿賊,他們會不會南下圍剿短毛還未可知。

  尤世祿在張宗衡的威脅下已然“病愈”,統兵到了陽城,幾乎就是大順軍剛走他就趕到了。

  眾所周知,明軍後勤捉急,老尤也不是善男信女,一路走一路找吃食。然後,“總兵尤世祿縱兵掠陽城”。

  飽暖之後思那啥,沒後台的秀才、舉人家女眷都被禍害了幾個。甚至有整個村子都被屠了,因為怕幸存者們上告。

  尤世祿知不知道下麵的情況?外人不清楚。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樣?上麵既要小兵賣命還不給撥錢糧,總兵能咋辦?

  剛進入澤州的左良玉部軍紀也差不多類似。

  記錄農民軍就是“百般拷打,損人耳目,斷人手足,燒人肌膚,金銀珠玉罄搶一空,豬羊牛隻蠶食殆盡。家家戶戶無一物所存,無一物不毀”;

  記錄官軍呢,“兵馬太重,玉石難分,誤傷良民亦多。”一筆帶過。

  再比如澤州的大陽鎮,原時間線上先被平穩占了兩次,當時土豪們給了錢糧。第三次不願給了,農民軍才攻城。

  各路反王裏應該有畜生,但是絕大多數並不會亂殺無辜,那樣對他們有什麽好處?

  他們隻是要吃飯。地主老財們要對抗,那被殺不是很正常。至於底層貧民,自己都快餓死了,農民軍瘋了去殺他?

  亂殺無辜一點收益沒有,還浪費體力、損耗軍械,你以為農民軍能天天吃飽?他的兵器容易找?

  (尤其秦始皇時期就是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將近兩千年後的明清同樣還是,能拿個木棍子就算武裝人員。)

  當然,這話對明軍同樣適用——適用一半。他們割貧民腦袋可冒充軍功,有收益。

  地主的後代們,以及自幹六們總說農民軍無惡不作,可是,再舉個例子——

  原曆史線,陽城附近除了竇莊,後來的五六十處大型堡壘都是在農民軍三番五次來來去去後,在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後才逐漸修築起來的。

  農民軍要是把他們殺光搶空燒完了,他們哪來的錢修堡?哪來的勞力修堡?後世哪來的那麽多明代老房子?尤其清代以降,絕大多數堡寨、老房子都廢棄湮滅了,不然留下來的更多。

  農民軍攻破的城鎮不在少數,有些縣甚至來來回回被破了六七次的都有。縣裏的縉紳、退休官員以及未來不久會出仕當官的人等等,很多還不是活的好好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比如向來傳言好殺的張獻忠,他占據縣城時,聽說有個後生的哥哥是知府,想著打個土豪弄點錢糧,結果跑去對方家裏一看,並沒有啥家產。

  張獻忠就給知府寫信:“使為官者人人皆如我公,百姓不受脧削之苦,獻忠何能起事?”並且說他知道知府不會回信,他也不希望得到回信。

  知府確實沒回信,不過張獻忠和他弟成了“不拘形跡”的朋友。

  這位知府的結局咱以後再說。張獻忠以及很多農民軍頭領本來就是窮苦人出身,即便他們殺人不眨眼,但好歹也有基本人性,知道什麽人該殺,什麽人沒必要殺。

  可掌握話語權的並不是農民軍,所以,還不是任別人怎麽編排?及至大明僅剩下最後一口氣,有點良心的士紳官僚們才在筆下才把評論顛倒過來。

  “今官兵所至,動以打糧為名,劫商賈,搜居積,銀婦女,焚室廬。小民畏兵,甚於畏賊。”

  “賊來兵去,兵去賊來。賊掠於前,兵掠於後。賊掠如梳,兵掠如剃。總督之令不能行於將帥,將帥之令不能行於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濟!”

  “(官兵)殺民如剪草,列顱(冒)稱賊首。”

  “各攜利刃爭相逐,函首忙報將與督。哄然攘臂受賜金,屠盡一家與九屬。”

  “將無紀律,兵無行伍,銀汙殺劫,慘不可言。所掠婦女,荊布者徒步隨行;錦繡者乘馬掩泣。尾賊而往,莫敢奮臂,所獲之級,半是良民。所報之功,毫無寔績。”

  “賊令嚴明,將吏無敢侵略。明季以來,師無紀律,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井裏為墟。而有司供給軍需,督逋賦甚急,敲撲煎熬,民不堪命。至是陷賊,反得安舒。。。。。。”

  乾坤顛倒!

  河南襄城有個士紳叫張永祺,和王鐸是同年舉人。他從崇禎五年開始,集合了一幫大小地主出錢出糧協助守城。十年時間,他自己花了折合一萬多兩銀子。襄城也一直平安無恙。

  崇禎十四年底,李自成來了。包括襄城知縣在內的很多人都要開門投降,張永祺不同意。他大義凜然的要死守。

  結果,最後關頭他借口老母想要出城躲避,就溜了。張永祺跑到溫縣花了八十兩銀子買了座大宅子安頓下來。

  一個月後,張永祺“始得家書,雲闖賊入城,家業蕩析已盡,家口無恙。”

  接著,他去找了王鐸等人的關係,托汪喬年麾下總兵鄭嘉棟捎帶自己回襄城老家,順便當帶路黨,要做還鄉團。

  當時剛過完年,先下雨又下雪,張永祺跟隨從洛陽開拔的秦軍“日行泥中,夜宿霜地。手拾枯枝煨麵餅,日一餐。與各兵不鹽食者數日,甚至求勺水潤口不可得。草空豆盡,營馬長嘶。嗚呼,身在事外,痛恨兵丁驛騷,及入行伍,備悉艱難苦楚,可為痛苦浩歎也。”

  可憐的秦軍,張永祺還感慨了一番。

  秦軍們半路想打個寨子補充糧草還沒打下來,灰頭土臉的撤了,汪喬年的結局以後說。

  至於張永祺,他記錄說李自成打敗汪喬年後把襄城190多個讀書人“割鼻斷足”。而他這個正經的還鄉團團長,被俘後反倒沒被割鼻斷足,奇怪了。

  鄉親們惱他引官兵入城,招來那麽大災難;汪喬年的親屬也一再告狀,稱張永祺通賊,又懷疑他侵吞官兵財產。

  張永祺在家裏待不下去了,隻好又去外地買了座宅子,吃嘛嘛香,還看了一眼康熙盛世才嗝屁。運氣真好。

  最後,他在書裏記錄的那些事情,有多少真的有多少假的,已經沒人知道底細了。

  人民裙眾創造曆史,可傳承曆史的是達官貴人。塗脂抹粉的是他們,瞎幾把編排的也是他們。

  繼續說農民軍和官軍對比——

  “惟闖賊過則家室完好,畝禾如故。百姓竟德之,竟多歸附,勢益大。”

  “闖賊分兵下孝感,姚乘舟避難南湖,唏噓不已。鄰舟婦解之曰‘賊自入黃來未殺人’。”

  李自成在襄陽時,明朝監紀推官朱翊辨向崇禎報告說:“賊又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牲,務農桑,為久遠之計。民皆附賊而不附兵,賊有食而兵無食。”

  李自成在京城時,文人陳濟生於《再生記略》中記敘了自己逃出京城,在京南一帶大順政權統治區看到的情景:“居民稠密,諸鄉村肩荷而來,日中為市,至晚方散。太平光景,於茲僅見。”

  《定興縣誌》中說:“(大順)偽縣令劉鍾泰自山右來任。時賊法嚴,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任二十餘日,邑甚安之。”

  (農民軍絕不是吃人惡魔,被汙名化太久了。不一一舉例了。有些記載失傳了,有些是屁股不同的人瞎寫,還有些入清後被篡改。能多方驗證的還稍微可以還原一下原樣,不然就隻能人家怎麽寫後人怎麽信了。)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很多留京官員們本來想南逃,但聽說小烏龜是要“擁立東宮”登基,他們就屁顛顛跑去迎駕。結果“則是清九王也,百官相顧驚異”。有的書就直接改成“擁立新君”,百官反應也刪去。他們也算是被扣屎盆子了。所以很多官員後來又逃跑南下了,然後又被南明小朝廷搔操作逼回去了。)

  (大清兵分道西伐,更糾西人攻臨洮、甘肅以牽之。自成勒邊兵與戰,殺傷相當本朝兵分道西伐,自成勒邊兵與戰,大敗——雖然最終結果都是敗,但刪去好幾萬蒙古狗腿子的功勞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