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青竹齋夥計
作者:指尖的墨      更新:2022-01-09 09:20      字數:2137
  中年婦女說:“郡主可以叫我李三娘,李大勇是我家那口子,他說沒人守鋪子,就讓我來幫忙守著。”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一個人走了進來:“竟然開了鐵器鋪子。”

  李三娘立刻拋下郡主,跑去招呼買東西的客人:“想買什麽,你隨便挑。”

  客人走到農具麵前,隨後拿起一個農具:“這是什麽東西,為什麽和以前見到的不一樣?”

  “這是經過改良的,是用來割麥子和粟的,”

  “這,好用嗎?”

  “絕對好用,你可以買一把回去試試,至少可以用十幾年,都不會壞。”

  客人看著農具,沒有說話,還在沉默。

  李三娘繼續推銷:“這都是郡主親自改良的農具,絕對比以前的好用,你可以放心大膽地購買。”

  客人終於心動了:“多少錢一把?”

  “不貴,就三十錢一把,買一把還是兩把?”

  “就買一把,我先試試看好不好用。”

  “你放心,絕對好用。”

  客人付了錢,然後拿著農具離開了。周宛芸這才繼續之前沒說完的話:“對了,為什麽沒有把犁拿出來,擺在鋪子裏賣?”

  “李大勇說鋪子太小了,如果有人要買的話,再拿出來。”

  周宛芸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幹涉。畢竟當初說好的,她不管這些事。

  離開鐵器鋪子後,她才回居所。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她想起來幫席靈問的事情,就對席靈說:“我幫你問過了,魯斯已經娶妻了,而且感情特別好,你沒有機會了。”

  席靈愣了一下。

  過了一會兒,她突然說了一句:“我可以做妾。”

  周宛芸也被這個回答嚇了一跳。雖然納妾不是什麽罕見的事情,甚至可以說非常常見,但她還是被席靈的想法嚇了一跳。不過,她也說不出來支持的話,也沒理由反對,便隻能輕輕地拍拍席靈的肩膀,不再說話。

  她還沒到居所,就看到居所門口停著幾輛馬車,還有幾個人。

  正是之前看到的那幾個人。

  她趕緊走過去。那幾個人見到她,先是行了一個禮,然後其中一人說:“郡主,我們是青竹齋的夥計,奉東家的命令,來拿東西。”說著從身上取出半塊牌子,遞給周宛芸,“郡主請查驗。”

  這是代表陳守信的牌子,隻有持有這半塊牌子的人,才是陳守信的夥計。

  牌子的另外半塊在周宛芸這裏。

  “你等我一下吧。”

  周宛芸接過牌子,回臥室取出另外半塊牌子,然後把兩個半塊牌子合在一起,確定是嚴絲合縫,就回到居所門口,把那半塊牌子還給夥計:“行,你們跟我來吧。”

  她帶著幾名夥計,往造紙的工坊走去。

  幾人來到造紙工坊。

  夥計解開馬車上捆得結結實實的繩子,然後解開蓋在最上麵的麻布,露出了下麵的東西:樹皮。

  幾輛馬車全都是樹皮。

  “郡主,這是你要的東西。”夥計說。

  這確實是周宛芸讓陳守信帶來的。

  她想著,反正這些夥計過來的也都是空車,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順便帶些樹皮過來。畢竟,這裏的樹木還是稍微有些少。

  “行,都搬到屋裏去吧。”周宛芸說。

  幾名夥計立刻就行動起來,很快就把所有的樹皮都搬進屋裏了。

  “你們跟我過來吧。”周宛芸對夥計說。

  她帶著夥計來旁邊的倉庫,打開倉庫的門:“紙張都在裏麵,你們自己搬吧,過一下秤就可以了。”

  “是。”

  幾名夥計的動作十分麻利,很快就把紙張都搬上了馬車,然後開始固定紙張。

  周宛芸還想著,用麻布覆蓋紙張的話,如果不小心遇到下雨,很容易把紙張打濕。

  然而,夥計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他們把麻布覆蓋在紙張上,又取出一捆硝好的皮子,小心地覆蓋在麻布之上,最後才開始固定紙張。

  而且,他們擔心繩子會勒壞紙張,還特意準備了一些很薄的木條,把繩子壓在木條上,然後固定紙張。

  夥計們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弄壞了紙張,以至於這一步花費的時間,比搬運紙張的時間還長。

  夥計弄好一切後,帶上周宛芸寫給陳守信的信,馬不停蹄地離開了。

  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陳守信可以去京城拿紙,以及應該找誰,這一些具體的事情。

  接下來的空閑時間,她都去監督建工坊的建造。

  比起之前的工坊來說,製作肥皂的工坊要複雜得多,她擔心幹活的人會出錯,所以必須親自監督。

  一個月之後,製作肥皂的工坊終於建好了。

  她又順便讓這些人把製作水泥的爐子也做了出來。之前沒有煤,所以水泥一直是使用的非常簡易的水泥,效果不是非常好。

  現在終於可以製作出正式的水泥了。

  早晨,周宛芸去了一趟造紙工坊。造紙工坊裏,做工的人一大早就已經把浸泡在河裏的樹皮撈回來了,正在等待她的下一步指令。

  見到她出現,李大興就連忙詢問:“郡主,下一步要做什麽,還是和之前一樣的做法嗎?”

  “先放在石灰水裏攪拌一下,然後放在大鍋裏蒸煮。”

  “要煮多久?是六個時辰,還是一個半時辰?”

  “這一次要煮八天八夜,其間一直不能熄火,也不能把水燒幹。”

  聽到她的話,在場的人都震驚了。

  周宛芸笑了笑,繼續說:“這還不算完,煮完之後,放進河裏浸泡五天,然後再加入草木灰,還是煮八天八夜,同樣不能熄火,煮完後同樣要放入河中浸泡,所以你們需要兩個人,輪流煮料。”

  “你們自己商量一下,哪兩個人來煮料。”周宛芸說。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說話。

  周宛芸想了一下,才明白大家為什麽沒反應,於是又補充了一句:“守夜的人工錢比平時更高。”

  這一次,李大興的大孫子站了出來:“郡主,我來吧。”

  周宛芸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不行,你要負責烘幹紙張,王英中也不行,必須趕緊把手藝練出來。”

  王英中是新雇的抄紙工人。

  最後,一個中年婦女站了出來,表示自己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