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洛水大橋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3      字數:4217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大唐一共有十五道,每個道的麵積都很大,當然,也都蘊藏了大量的資源,石灰和黏土,是每個道都有的,沙子和碎石塊當然也不會缺。

  為了讓大唐帝國普及水泥作坊,李安在京城附近建造水泥作坊的同時,專門培養了三百名人才,並打算讓他們學會製造水泥的工藝之後,前往各道建造水泥作坊,然後,一步步的將轄區內適合建造水泥作坊的州縣境內,建造一定數量的水泥作坊,以促進道路建設,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條件。

  因為水泥的製造實在是非常的簡單,所以,三百人才很快就培養完畢了,並按照每道二十人的規模派往各道境內。

  在處理完水泥推廣的相關事宜之後,李安開始考慮修築大量橋梁的計劃,當然,目前修築的所有橋梁,全都是為日後修築通往萊州的鐵路服務的,沒有這些橋梁,通往萊州的鐵路便無法鋪設。

  既然鋪設這些橋梁的目的是為了修築鐵路服務的,那麽,這些橋梁所在的位置,必須是在鐵路線上,也即是說,必須先確定通往萊州的鐵路線,然後才能開始修建大橋。

  當然,在兩條戰略鐵路開始鋪設的時候,李安就已經派遣兩路勘探人馬,開始考察鐵路線了,其中一路是安西境內的戰略鐵路,另一條就是通往萊州的戰略鐵路。

  安西境內幾乎全都是沙漠,根本就不需要關心造橋的問題,而通往萊州的鐵路線就不同了,這條線路要穿越很多水係,而且,還有濟水這樣寬度近二裏的大河,幾乎是天塹縱橫,所以,李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東部的鐵路線上,並立即發明了水泥和混凝土,當然,還有更高端的鋼筋混凝土,為的就是在這些沿途的水係上建造大型橋梁,從而讓鐵軌可以一路順暢的通行。

  勘探鐵路線的鐵路局官員,已經返回京城,並將勘探的最佳路線交給了李安,讓李安最終拍板決定。

  李安沒有太多的時間,親自跑去視察線路,既然這些鐵路局的人才已經將道路確定下來,他也不會提出反對,並立即同意了。

  洛陽通往萊州的鐵路線被確定下來之後,第一步就是要建造大橋了,隻有大橋先修通,各種鋪設鐵路的物資,才能順暢的運往鐵路沿線,從而加快鋪設鐵軌的進程。

  在修建春明門外龍首渠大橋的時候,這些參與修建的工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建造混凝土橋梁的經驗,不過,龍首渠是個很窄的河流,根本不能與洛水和大運河相比,所以,若要建造洛水大橋和大運河大橋,還是必須要進行一番研究的。

  洛水距離洛陽並不遠,所要通過的大運河的路段也在洛陽城附近,為此,李安首先要建造的就是這兩座橋梁。

  為了將這兩座鐵路橋造好,李安首先派遣一支人馬,在洛陽城附近興建水泥廠,並召集人力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另外,利用絞吸式挖泥船,在洛陽城附近的河道淘沙,以供應造橋之所需,還有就是調運大量的黑火藥前往洛陽附近,將附近山中的青石給炸碎,這樣,碎石塊就有了,至於鋼筋的製造,長安城附近的作坊已經準備多時了,利用火車貨運,就可以大批量的運往洛陽城。

  在這些物資材料安排好了之後,李安帶領千餘造橋方麵的人才,乘坐客運火車前往洛陽城,準備現場指導,給出建造大橋的思路和方法,讓工匠們去完成。

  按照目前火車的運力,千餘人馬隻需要一列火車就足夠了,而造橋所需要的各種機械,則又用了一列貨運列車,這些都由魚朝恩安排妥當,不用李安費心,他隻需要坐車前往就可以了。

  在舒適的軟臥車廂裏,李安拿起紙筆,在一張潔白的硬紙上畫了一個橋梁的圖形,也就是後世的鐵路大橋,分成兩層,下麵一層是鐵路,上麵一層是給車馬走的公路。

  這樣的鐵路橋構造頗為複雜,建造的難度和所消耗的材料,必然是十分巨大的,但建造這樣的大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不論付出多麽高昂的代價,也要將這些橋梁造出來。

  雖然洛水和大運河的寬度,僅有幾百步,連一裏都不到,但為了保證水運的暢通,鐵路橋的橋麵必須建造的高一些,而為了讓車馬容易上橋,就必須修建很長的引橋,這樣一來,所要修建的橋梁的總長度,會比河麵寬很多。

  當然,引橋究竟需要多長,還要看兩側的岸邊與河流水麵的高度相差多少,然後才能做出決定,若河流的水麵被兩側的岸邊矮很多,則引橋就不需要太長,若兩岸與河麵幾乎等高,那就需要很長的引橋了。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隻有到了現場之後,李安才能最終確定橋梁的總長度需要多長,目前在火車上,隻能畫個大概的模樣,還不能最終確定下來。

  在圖紙全部畫好後,李安讓幾名技術骨幹進入車廂,並將鐵路橋的結構和特點,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們,讓他們明白鐵路橋該如何鋪設,以及可能會遇到的技術難點。

  這些工匠都是造橋方麵的專家,雖然以前造的都是石橋和木橋,但對造橋的原理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造完龍首渠大橋之後,很快就明白了混凝土橋梁的各種特點,並知道這種先進的造橋材料,比石頭和木頭強太多。

  對於李安提出要在洛水和大運河上建造橋梁,這些工匠剛開始的時候,全都非常震驚,覺得李安有些瘋了,但在仔細分析混凝土橋梁的特點之後,他們又確信,李安的構想完全可以實現,並全力支持李安,畢竟,隻要這些先進的大橋被造出來,他們這些工匠也會感到自豪的,任何職業都有職業自豪感,造橋工匠當然也不例外。

  天黑之前,火車按時抵達洛陽城火車站,李安帶著一千多工匠,暫且在洛陽城棲身,準備第二日一早,立即前往洛口方向,考察如何修建大橋。

  晚飯過後,李安繼續畫圖,以完善鐵路橋的各個細節,尋找最佳的設計思路,以最低的成本,建造最高端的鐵路橋。

  第二日一早,李安帶領一千工匠,還有大量的造橋機械,奔向洛口方向,工匠和機械行動太慢,李安甩開他們,僅帶領少量技術骨幹策馬先行,當然,還有幾十名帶刀護衛和幾名鐵路局的人才。

  “李侍郎,就是這裏了,此處河道最窄,最適合修建大橋。”

  一名鐵路局人才,指著前方的洛水,大聲介紹道。

  李安抬頭掃視了一下,這個位置確實非常的不錯,不但距離隻有百餘步,而且,兩側的岸邊比河麵要高出許多,如此,就不要過於抬高橋麵,引橋也就不需要太長了。

  在經過一番觀察之後,李安最終確定了大橋的方案,而這個方案上,大橋的總長度是二裏路,下層的鐵路與兩側的道路齊平,而上層的馬路要稍微高一些,如此,就要專門為上層的馬路修築引橋了。

  而引橋要向一側彎折,不能與主橋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就擋住鐵軌和火車了,畢竟是鐵路橋,主要的功能是為了讓火車走的,而且,馬車可以輕鬆的轉彎,而火車卻隻能走直線,如此,當然要犧牲馬路的平直了。

  方案確定下來之後,就要開始動工了,而此時,各種造橋的材料都已經準備了很多,雖然不足以支撐整個橋梁之所需,但前期施工所需要的各種材料,還是足夠的。

  引橋的橋墩比較容易建造,隻需要挖地基,並灌注鋼筋混凝土就可以了,而主橋的橋墩就不太好建造了,這需要在水中打地基,而且,整個橋墩的高度比較大,所需要耗費的材料也比較多,但這些是難不倒聰明的施工人才的,他們早就有這方麵的經驗了,很輕鬆的就搞定了水中橋墩的建造。

  為了增加強度,所有橋墩之中,都埋入了鋼筋材料,修築橋墩需要很長時間,李安利用這段時間,前往不遠處的大運河沿岸,考察第二條運河鐵路橋的建造方案。

  大運河所遇到的情況,與洛水完全不同,這裏的岸邊與水麵幾乎等高,若要保證漕運船隻的順利通行,橋麵的高度必須往上抬高,這樣一來,引橋的長度就需要大大增加了。

  李安初步估算了一下,要建好運河鐵路橋,鐵路這一層的引橋加主橋,需要五裏路,而上層的馬路加上引橋,則需要七八裏的路程。

  也就是說,運河鐵路橋的建設難度和工程量,比洛水鐵路橋要大很多,隻有在洛河鐵路橋修建成功之後,才能抽出人力來建設運河鐵路橋。

  當然,先建造洛河鐵路橋,而不采取征召人力一同建造,是為了驗證造橋的技術,看看采取如此建造方法,造出來的鐵路橋效果究竟如何,在總結足夠經驗的基礎上,再建造第二座橋梁,然後繼續總結經驗。

  李安相信,隻要洛水鐵路橋和大運河鐵路橋全部建造成功,並投入使用,下麵的幾座橋梁就不用自己操心了,這些掌握了技術的造橋工匠,完全可以勝任建造這些橋梁的任務。

  洛水鐵路橋的橋墩建設,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模塊化的鋼筋混凝土橋麵結構,也在建造之中。

  李安在巡查了幾天之後,確認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於是坐火車返回長安城,將建造橋梁的重任交給了這些技術精湛的工匠,並相信他們一定可以不負眾望的完成建造橋梁的任務,而李安也會在幾個月之後,再次回到洛口大橋這裏,檢查大橋的建造質量。

  傍晚的時候,火車準時抵達長安城火車站,李安在護衛的簇擁下走下馬車。

  “李侍郎,這麽巧啊!”

  李安剛走向火車,就看到工部侍郎郭虛己,笑嘻嘻的走了過來。

  “郭侍郎,你怎麽在這裏,夜間的火車好像並沒有開通吧!”

  李安非常好奇的看著郭虛己。

  他感覺郭虛己是故意等在這裏的,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能見到自己,不過,李安返回長安城屬於臨時起意,事先並沒有告訴任何人,在這個手機電話全無的時代,郭虛己絕對不可能事先得到通知。

  難道郭虛己真的是碰巧經過這裏?或者是有什麽未卜先知的能力,會掐指一算的功夫。

  “李侍郎,本官是恰好路過,看到李侍郎下車,就迎了上來,怎麽樣,洛口大橋修建的還順利吧!”

  郭虛己隨意的搪塞的一句,並詢問大橋的事情。

  “哈哈!洛口大橋修建的還算順利,工匠們正在日夜趕工,估計,用不了幾個月就可以修建完成了。”

  李安非常自信的介紹了一句,對於自己設計的鐵路橋,他有絕對的信心,並相信負責建造大橋的工匠,一定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大橋一切順利就好,一切順利就好,這真是大唐之福啊!”

  郭虛己高興的說道,笑的有些合不攏嘴。

  “郭侍郎,你用得著高興成這個樣子嗎?”

  李安蹙著眉頭,側目看向郭虛己。

  “嘿嘿,李侍郎,有個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郭虛己訕訕的說道。

  “什麽事情,郭侍郎但說無妨。”

  郭虛己醞釀了一下,開口道:“李侍郎,修建大橋是大工程,而且,日後還要修建更大的大橋,如此,朝廷應該專門成立一個造橋的衙門,就像鐵路局那樣就行。”

  “造橋的衙門?”

  李安猛然一愣,並立馬明白,郭虛己根本就不是路過,而是故意等在這裏的,而他等在這裏的目的,就是為了造橋的衙門。

  “郭侍郎的意思,本官非常明白,朝廷也非常有必要組建造橋的衙門,不過,這個造橋的衙門會不會隸屬於工部,本官就不能保證了,一切還要看陛下的意思。”

  李安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