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橋部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3      字數:4277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大型橋梁對於大唐帝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論鐵路的正常鋪設,還是馬路的便捷通行,都離不開大型橋梁,而大唐境內水係眾多,這意味著需要建造大型橋梁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人員和貨物流通比較頻繁的地方,是最需要建造橋梁的。

  以前,受製於材料和技術的限製,想在比較大的水係上建造橋梁,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而現在,隨著鋼筋混土的研製成功和投產,這一願望已經可以實現,並正在實施。

  而既然大型橋梁可以建造成功,並逐步在大唐全境普及,這就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橋梁方麵的工作,以促進橋梁事業的快速穩步發展,體現朝廷對大型橋梁的重視。

  早在建造洛水鐵路橋之前,李安就已經考慮到,成立造橋衙門的重要性了,隻是由於造橋之前的準備工作太多,耽誤了李安太多的時間,以至於讓李安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專心致誌的思考如何造好洛水鐵路橋,並忙著親自前往洛水附近,指導造橋工作。

  這一次突然返回長安城,除了要前往研發中心,解決工匠們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敦促橋梁建設機械的研發,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向皇帝進言,成立專門的造橋衙門,就像內侍省的鐵路局一樣。

  不過,讓李安沒想到的是,不但自己想到這個問題了,工部侍郎郭虛己也想到了,為了讓造橋衙門隸屬於工部,他不惜在長安城火車站等著自己,以說服自己,支持將造橋衙門歸屬工部。

  不得不說郭虛己這個老狐狸還是挺有眼光的,居然能看到日後大唐橋梁事業的輝煌,並提早將其抓入手中,從而讓自己名垂青史,讀書人嘛,最看重的就是名聲了,幾乎沒有什麽東西比名聲,比名垂青史更重要了。

  試想一下,若郭虛己能夠多活幾年,在其親自指導下,黃河和長江大橋相繼修建成功,如此,悠悠史就會記住郭虛己這個名字,並將郭虛己這個名字與大唐第一黃河橋掛鉤,從而一直流傳下去。

  李安並不在意造橋衙門隸屬於哪個部門之下,不過,既然郭虛己能夠頂著寒風在長安城火車站等著自己,他覺得將造橋衙門歸屬在工部之下,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之前成立鐵路局的時候,從工部抽掉了大量的人才,讓工部損失慘重,這一次若不給點補償,對工部就太不公平了。

  隻是李安並不確定皇帝也這麽想,所以,並不能給郭虛己任何的承諾,以免兌現不了,讓郭虛己失望,從而抱怨自己。

  “李侍郎,自從成立鐵路局,從我工部調走大批人才,我工部就已經損失慘重了,這一次成立造橋衙門,勢必也需要我工部的人才,若是不能將造橋衙門歸屬工部,我工部可就沒人了。”

  郭虛己一臉的可憐兮兮,站在寒風中猶如一片隨時要飄落的樹葉。

  李安不忍讓郭虛己傷心,開口道:“郭侍郎也不必憂心,本官答應你,會在陛下麵前為工部力爭的,相信陛下也一定會同意的。”

  “哦,如此就多謝李侍郎了,選日不如撞日,不如我們現在就進宮覲見陛下,將造橋衙門的事情給定下來。”

  郭虛己趁熱打鐵,笑著說道。

  “天都快黑了,這合適嗎?”

  李安被郭虛己的積極震驚了,這個時間皇帝或許正在後院陪著妃嬪玩樂,貿然前去打擾,似乎非常的不妥。

  “不瞞李侍郎,現在有很多人盯著造橋衙門,連九寺五監的人都盯上了,說要組建造橋監,改為九寺六監,如此,若不盡快確定下來,怕是要夜長夢多啊!”

  郭虛己緊張的說道,他這是擔心李安返回別院之後,被找上門來的各部門官員洗腦,從而做出不利於工部的決定,這樣,工部獲得造橋衙門的機會就低了很多。

  “好好好,既然郭侍郎要這麽晚進宮,本官陪著就是了,走吧!進宮。”

  李安爽快的答應了郭虛己,並立即一同前往大明宮,覲見皇帝李隆基。

  很巧的是,李隆基這個時候並沒有休息,也沒有左摟右抱,而是在思考造橋衙門的事情,就在這幾日,不少大臣提出了要組建專門的造橋衙門,主要負責建造大型橋梁,也就是戰略性橋梁,但大臣們的意見並不統一,工部、都水監、內侍省都在爭奪這個差事,另外,還有的大臣建議直接組建造橋監,與尚書六部和九寺五監同一級別,以體現朝廷對造橋事業的重視。

  對於究竟該如何組建造橋衙門,李隆基顯得非常的猶豫,所有提出建議的大臣,說的都很有道理,可謂是言之鑿鑿,這讓他覺得,必須聽一聽李安的意見才好,畢竟,大型橋梁是李安設計建造的,在這方麵,李安肯定能提出更好的意見。

  “李侍郎前往洛陽城已經多久了?”

  李隆基看向身旁的高力士,開口問道。

  “大家,李侍郎已經離開半個月了。”

  高力士連忙回答,李安離開的日期李隆基可以記不住,但作為伺候的心腹太監,高力士必須要記住,這是做奴才所必須的。

  “哦,都半個月了,有這麽久?”

  李隆基蹙起了眉頭,李安最近一年多,很少能離開京城這麽久的。

  “大家,是不是需要派人去洛陽,讓李侍郎回來一趟。”

  李隆基搖頭道:“不,不必了,造橋重要,不能讓李侍郎分心,朕還指望能早些看上大橋呢?”

  在李隆基看來,造橋衙門的組建不必急於一時,不能因為這個並不急迫的小事,幹擾李安的造橋計劃。

  “大家,李侍郎與郭侍郎殿外求見。”

  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了進來。

  “什麽,李安回來了?”

  李隆基完全無視郭虛己,興奮的問道。

  “是的,大家,李侍郎剛下火車,就陪著郭侍郎奔宮裏來了,在大殿外候著呢?”

  “哈哈!這個郭虛己動作倒是挺快的,李侍郎剛下火車,就被他遇上了,還真是巧啊!”

  李隆基笑了起來。

  “大家,老奴聽說,最近這些日子,郭侍郎每日傍晚都會前往火車站,一直等到火車進站之後,才會離開,原來竟是為了等李侍郎啊!”

  高力士也跟著笑了一下。

  “哦,居然每日都在火車站等候,這個郭虛己倒是決心很大,不過,能早些說服李安,倒也值了。”

  李隆基笑了笑,示意小太監宣二人覲見。

  “微臣李安、郭虛己參見陛下。”

  “快快平身,李侍郎,你怎麽突然返回京城了,洛水大橋建造的如何了?”

  李隆基無視郭虛己,直接問候李安。

  “陛下,洛水大橋一切進展順利,幾個月之內就可以完工,待完工之後就可以建造運河大橋了。”

  李安連忙回答道。

  “好,李侍郎但有所需,盡管向朕提出,這些大橋對大唐帝國極為重要,絕對要優先建造。”

  李隆基要對李安全麵開綠燈,全力力挺李安,以確保大唐境內戰略橋梁的大規模普及。

  “陛下,微臣這次返回京城,一是因為橋梁建設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微臣在那兒也沒有什麽事情可做,二是研發中心需要微臣進行指導,三是為了組建大橋衙門的事情。”

  李安說出自己突然返回京城的原因,並下意識的看向身旁的郭虛己。

  “陛下,造橋衙門的組建勢在必行,臣鬥膽自薦,願為陛下分憂。”

  郭虛己連忙順了一句。

  李隆基,瞟了郭虛己一眼,回頭看向李安:“郭侍郎在火車站等了這麽多天,看來沒有白等啊!李侍郎能與郭侍郎一同入宮,看來是支持將造橋衙門歸屬於工部了。”

  “是的,陛下,微臣的確被郭侍郎的誠心所打動,支持將大橋衙門歸屬工部,以彌補組建鐵路局的時候,對工部所造成的損失,而且,微臣相信,郭侍郎一定能將造橋衙門搞好。”

  李安正色說道。

  “陛下,臣一定不負眾望,將造橋衙門搞好。”

  郭虛己急切的表態。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看向郭虛己,問道:“朕想聽聽郭侍郎對造橋衙門有什麽高超的見解,日後該如何推進造橋衙門的發展。”

  “陛下,臣會親自督促屬下,認真修好每一座大橋,對貪腐和不負責任者嚴懲不貸,臣還要親自前往造橋之地,部署修橋事宜……”

  郭虛己說了一堆大話,言之無物。

  李隆基搖了搖頭,正色道:“造橋衙門歸屬於哪個部門,朕並不關心,朕關心的是如何快速修建足夠多的大型橋梁,以方便百姓的生活,其實,李侍郎倒是最適合組建造橋衙門的,不過,李侍郎需要負責的事務太多,倒是有些分身乏術,既然李侍郎支持將造橋衙門歸屬工部,那就歸屬工部吧!起個什麽名字好呢?”

  “陛下,不然就叫橋部吧!這樣一來,工部下屬的四部就變成五部了。”

  李安開口建議道。

  大唐的工部一共分為四部,分別是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現在又多了一個橋部。

  “好,那就叫橋部吧!不過,橋部郎中的職位要比其他四部高,就定為正五品上階吧!”

  李隆基非常愉快的就做出了決定。

  大唐工部的四個下屬機構,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的郎中,都是從五品上階,而橋部郎中被定為正五品上階,顯然是最高的職位,在工部的地位僅次於工部尚書和工部侍郎,從這官位的品級,就可以看出朝廷對橋部的重視程度。

  “謝陛下信任,微臣一定竭盡全力,將橋部組建完成,為大唐多造大橋。”

  郭虛己激動的跪地謝恩,為了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李隆基沒空理會郭虛己,將橋部劃入工部,完全是給李安的麵子,畢竟,這一切都是李安締造的,他不好駁了李安的麵子。

  “李侍郎,洛水大橋一定很氣派吧!不知造完之後,會是什麽模樣?”

  李隆基非常好奇的問道,他很想知道洛水大橋造好之後的樣子,有些迫不及待。

  “陛下,微臣已經讓木工,將洛水大橋的樣子雕刻了出來,現在就在殿外,呈上來。”

  李安早有準備,在回來之前,就已經讓木匠,按照圖紙雕刻洛水大橋,以獻給李隆基,也好讓李隆基提前過過眼癮。

  “哦,已經雕刻出來了,李侍郎考慮的還真是周到啊!”

  李隆基高興的站起身來,看著被呈進來的木製橋梁模型,感到大為驚奇。

  “李侍郎,這麽大的橋梁,下麵隻有這幾根單薄的柱子,真的能夠保證安全嗎?”

  李隆基發現眼前的洛水大橋模型,與前些日子看到的龍首渠大橋不同,這個大橋的支架更多,但也更加的鬆散和單薄,看上去好像難以支撐橋麵似的。

  “陛下放心,微臣都已經仔細計算過了,這些支柱足以支撐大橋,而且,就算上麵站滿行人,也絕對不會垮塌。”

  李安自信的回答,並指著大橋介紹道:“陛下,底麵的一層是鐵路專行道,鋪上鐵軌之後,可以讓火車在裏麵自由的通行,但行人和車馬絕對不能通行,以免幹擾火車的正常運營,上麵一層是馬路,是專門給行人和車馬走的,這樣,火車與行人車馬分開走,就不會出現危險了,兩側拐彎的是馬路的引橋,為的是減小坡度,同時避免幹擾火車道的通行,主橋橋墩之間的最大距離,是漕船寬度的三倍,漕船完全可以從兩個橋墩之間通過,水麵與大橋底部的距離也比漕船的高度要大得多,所以,漕船也不會撞到橋底。”

  “兩層道路,火車與行人馬車分開行走,橋底也不影響漕船通行,李侍郎設計的大橋,可真是巧奪天工啊!在整個大唐,找不出第二個人啊!”

  李隆基聽完李安的介紹,對洛水大橋讚歎不已,並稱讚李安是大唐難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