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巡洛陽城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3      字數:4227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選擇用中間打通的粗壯竹竿,做抽水和排水的管道,實屬無奈之舉,在後世,抽水機用的都是鋼鐵的管子,小一些的則使用塑料管,而這兩樣材料,一個是造不出來的,另一個製造的難度太大,也太過耗費成本。

  塑料管子是李安沒本事造出來的,也沒有製造塑料管子的設備,而長度超過三五丈的長鐵管,李安想想都頭疼,就更別提進行製造了。

  所以,思來想去,不論從哪個角度考慮,用中間打通的粗壯竹竿,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至於竹竿容易損壞的問題,那就太簡單了,換一根好的就可以了,而且,經過多種工藝處理過的粗壯竹竿,也沒那麽容易損壞,使用三五年,應該還是毫無問題的。

  抽水機研發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呈給了李隆基,得知李安再一次獲得一項科研成功,而且,還是對春耕極其重要的成果,李隆基龍顏大悅,立即下令對抽水機進行批量生產,以彌補水車應用不足的問題。

  李安得到旨意之後,立即在研發中心,開辟抽水機核心部件的生產線,而抽水和排水的管道,則畫在圖紙上,讓人帶往江南,並在江南尋找最大口徑的竹子,就地進行處理製作,然後將成品放入木船,從大運河運往洛陽城,然後,從洛陽城裝上火車,運往長安城,並最終組裝成合格的抽水機。

  而為了不耽誤時間,蒸汽船會投入應用,並牽引裝載竹竿的木船,快速前往洛陽城。

  與耕地機械一樣,抽水機械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此,很多大貴族在看到抽水機械的能力之後,也打出了訂購意思。

  當然,抽水機械與耕地機械不同,不能全部賣給貴族,朝廷也要留一部分,否則,就會出現貴族的田地永遠不缺水,但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卻很難得到水源的情況,朝廷掌握大量抽水機之後,才能大規模的打水,讓地勢高的老百姓的田地,也能及時澆上水,從而確保產量。

  耕地機械與抽水機械相繼研發成功,並進入批量生產的階段,這讓李安大為興奮,接下來,李安就可以繼續研發新的機械了。

  而為了加快製造機械的速度和質量,李安將目標對準了加工機床,有了蒸汽機這個動力,完全可以生產動力機床了。

  此刻,李安加工的很多產品,用的都是手搖機械,比如,太陽灶內表麵的拋光,用的就是手搖拋光機械,非常累人,效率也不是很好。

  若是在手搖拋光機械上裝入蒸汽機這個動力,拋光的效率,比然會大大增加,拋光的效果也會強大很多,這是必然的。

  而除了製造太陽灶的拋光機械,其它的各種製造零件的手搖機械,也可以裝上蒸汽機這個動力,從而極大的提高效率。

  有了這個思路之後,李安立即抽調大量優秀的人才,對這些機械進行研發,而那些製造的工作,則交給技術差一些的工匠。

  其實,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發展,研發中心附近的技術人才和苦力是越來越多了,如今,總人數已經突破三萬,每日光是消耗的糧食就非常可觀。

  好在他們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出這些消耗,否則,就算是國庫的財力也會被這些人拖垮的,這也是為什麽李安總是如此黑心,會是兩三倍的價格賣出產品,為的還不是增加國庫收入,從而緩解日後繼續研發黑科技的壓力嗎?

  由於李安一直在研發各種手搖機械,而蒸汽機的技術又比較成熟了,將各種手搖機械裝上蒸汽機,這個難度真的不大,為此,很快就接連取得突破,大量蒸汽動力的機床被製造出來,並投入到生產之中,讓各種產品的生產速度大大增加,當然,也讓李安大為欣喜。

  收割機和挖泥機械,都是李安說好要研發的,但這些並不急迫,李安並不急於研發這兩樣東西,畢竟,李安還要研發和製造各種蒸汽機床,就算有三萬人力作為基礎,李安還是有些力不從心,暫時抽不出精力研發收割機和挖泥機。

  冬天很快就到來了,大雪毫無預兆的襲來,讓整個關中進入了雪白的童話世界,也讓李安的心情大為舒暢,這種雪白的世界,是李安最喜歡的。

  當然,心情大好的不僅僅是李安,李隆基的興致也非常高亢,並作出了巡幸洛陽城的決定。

  不過,這一次,他隻打算在洛陽城停留三日,三日後就返回,而前往洛陽城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欣賞沿途的醉人風景,當然,還有洛陽城的雪景。

  作為核心臣子,李安當然是必須要陪同的,而為了確保皇帝出行的安全,長安至洛陽的鐵路運營再一次被短暫停止。

  隻是這一次,在李隆基的要求下,一切從簡,並不需要攜帶太多的東西,人員也要精簡,以確保出行的快速性。

  當皇家專列啟動的時候,李安躺在第六節車廂的一個包間裏,看著窗外的美麗雪景,心情那叫一個好啊!

  此刻,火車外麵的氣溫在冰點以下,而李安坐在的軟臥車廂配備有超薄壁爐,氣溫還是比較暖和的,雖然比不上後世的空調費,但至少不會覺得冷,而且,包廂裏有被子,若是有的大臣體質虛,覺得冷的話,完全可以抱著被子取暖,絕對不會被凍著。

  “大郎,在看風景呢?”

  李適之門都沒敲,就走了進來。

  “六阿翁,快請坐,看看,外麵的雪景多美啊!”

  李安也不把李適之當外人,並沒有起身,直接讓李適之躺在旁邊陪著自己。

  “哈哈!能躺在溫暖的車廂裏,心平氣和的看窗外的風景,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李適之都已經習慣了,笑了笑,躺在李安旁邊的軟榻上,心平氣和的看向外麵的雪景。

  這大半年來,由於不得皇帝李隆基的重用,他閑散了很多,都快成屍位素餐之人了,好在李林甫總會找些無關痛癢的事情給他做,讓他覺得自己在朝中,還有那麽一點用處,不至於是個廢物。

  “功勞不功勞的都不重要了,不過,能躺在火車裏看窗外的美麗雪景,這就足夠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將事情看淡一些就是了,不必太在意。”

  李安開口安慰李適之。

  李適之疑惑的看向李安:“大郎,你現在可是陛下身邊的紅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隻怕一點都不比右相低,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怎麽會產生如此感慨呢?”

  當然,李適之打死都不會知道,李安是兩世為人,見到的事情比較多,如此,才會產生這種豁達的情懷。

  “六阿翁,我們看雪,這樣的景致,不好好欣賞,實在是太可惜了。”

  李安嘴角一笑,開始轉移話題。

  李適之也不深究,笑了笑,開口道:“窗外的景色的確非常美麗,這都是我大唐的秀美河山,日後通往安西的鐵路修通之後,我一定要親眼看看那裏的萬裏黃沙。”

  “六阿翁放心,最多兩三年的工夫,通往安西的鐵路就會貫通,以我大唐的強大國力,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李安自信的說道,來年春耕之後,通往玉門關和中受降城的兩條鐵路就要開始鋪設了,而以李隆基好大喜功的個性,必然會大規模征發沿途的百姓,另外,還要在關中和洛陽一帶征發勞力,以強大的人力做後盾,鐵路的鋪設必然可以快速完成,甚至比後世鋪設鐵路還要迅速,這就是投入的人力所造成的結果。

  隋朝為了開鑿大運河,動用了數百萬人力,傾國之財,而後世就算搞大運河這麽大的工程,也絕對不會動用這麽多的人力,最多數千上萬人,然後,動用先進的機械進行施工,如此,進度未必比古代快。

  畢竟,後世的各種大工程,投入的人力相對較少,機械能夠增加一百倍的效率,但人力減少了一百倍,如此,速度是差不多的,而對國力的損耗,後世的大工程占比就太小了,而古代搞大工程,往往都是傾國之力。

  “大郎,耕地機和抽水機已經開始批量建造,聽說收割機也會很快進行研發,如此,我大唐也就不需要那麽多的種地百姓了,這些百姓如何安置,你想過沒有?”

  李適之憂心的問道。

  “六阿翁,我現在缺人啊!研發中心有三萬工匠,但遠遠不夠,還有,鋪設鐵路每次都需要臨時征召大量的百姓,若種地百姓不需要那麽多了,日後,就可以組建專門的鐵路工匠了,這樣,不但農閑的時候可以鋪設鐵路,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鋪設,另外,我還有很多實用之物需要發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種地人口越少,對大唐帝國越有利,若一個人種地,可以養活十個人,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李安開口解釋。

  他知道李適之的思維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對帝國工業化還不太認可,但時代的趨勢是不可以改變的,農業人口越少,一個帝國就越強大。

  “哦,你說的也是,一個人種地養活十個人,這樣一來,大唐帝國就再也不會遭遇饑荒了,好事,這是好事啊!”

  李適之按照李安的思路想了一通,覺得確實是好事,但很快又問道:“一旦大量百姓失去種地的差事,如何保證他們一定能夠找到事情做,若真的有一多半百姓不用種地,你造機器和修鐵路,真的能將所有人都收下嗎?若仍有很多百姓找不到謀生的路子,豈不要天下大亂。”

  李適之的這個擔憂,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他也太高估耕地機這些機械的能力了,按照目前的產能,這些機械隻能緩解大唐帝國對農業人口的需求,讓一小部分百姓失去農業工作,從而轉移到工業上來,而大唐的工業規模也會逐步擴大的完善。

  從而實現農業人口減少一部分,工業需求相應增加一部分的良性循環,如此,自然不會導致大唐出現大量的閑散人口。

  而出現少量的閑散人口也不是什麽大事,隻要控製得體,社會保障完善,完全可以避免出現亂子。

  李安將自己的對策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並向李適之保證,農業人口的減少和工業人口的增加,一定會形成良性的循環,絕對不會讓大唐出現亂子,另外,也將社會保障的一些知識講解了一遍,說的通俗點,就是讓沒飯吃的百姓有飯吃,給他們最低的生活保障,從而不至於讓他們鋌而走險,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想辦法給他們找工作。

  李適之聽懂了一半,他對社會保障的問題,還有些不太明白,這等於是讓某些沒有謀生能力的人,白吃白喝,損失的是朝廷的財富,而且,還不是在災荒的時候,這樣的常態化賑災,容易滋生懶漢。

  李安仔細解釋了社會保障的諸多好處之後,李適之才完全聽懂,並認可了李安的觀點。

  窗外的景色一直在不停的變幻,雖然始終都是雪白色,但形狀卻不盡相同,有白色的大樹,白色的平地,也有白色挺拔的山峰。

  李安在與李適之談論了,關於工業化的相關知識後,一直在靜靜的欣賞窗外的雪白色風景,心情何其的舒暢。

  在第三節車廂裏的李隆基,同樣非常的愜意,他躺在寬大的軟床上,摟著嬌滴滴的楊玉環,並與其一同欣賞窗外的童話般景色。

  與李安所在的車廂不同,李隆基所在的幾節車廂,都安裝了更多的超薄壁爐,另外,保溫措施做得也比較好。

  為此,雖然外麵白雪皚皚,氣溫在冰點以下,但李隆基所處的車廂裏,卻是如春日般溫暖,用後世的一句話,就叫做人體最佳舒適溫度。

  在如此溫暖的車廂裏,李隆基無需穿棉衣,隻穿了秋季厚度的衣服,楊玉環比較肥,穿的就更少了,跟夏季的衣服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