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安置所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2      字數:5644
  ps:還有幾個小時,三月份的月票就過期了,各位,千萬別浪費,投給咱們的豬腳如何?!多謝了!

  大家想來,自己的隨身衣物被褥等物,雖然說汙穢了些,但畢竟也是跟隨自己多年的,正所謂敝帚自珍。但是,就這樣被一把火燒了,未免很是讓人心疼。

  隻是在李華梅為首的在場南中軍眾人眼中,這些衣物未免有些過於醃臢破爛,很多衣裳多次縫補,正是所謂補丁摞補丁,破舊的如百衲衣相仿。黑乎乎的根本看不出布料的原本顏色。

  有一個土人幫傭,拿起一床棉被,上麵更是大窟窿小眼無數,破洞處露出黑乎乎的棉絮,那幫傭用藤拍拍打了幾下,但髒得卻連一絲棉絮都飛不起來。裏麵怕是跳蚤滿被,自然要收走焚燒。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一個執法頭目在一旁高聲呼喊。

  “沿著箭頭行走,到前麵被裝處領取衣物,大人一套,小孩二套,棉被一床。留在這安置所觀察幾日後,會有屯堡安置你們。到屯堡後,會發下基本的生活用具,農具、口糧,幫助你們搭建房屋。當然,這些都是將軍府暫時借給你們的,以後要在你們上繳的錢糧稅賦之中扣除!”

  聽得要發放新衣服,流民排成的長龍又緩緩的向前移動。

  華梅隨著那喝她剩粥的婦人母女到了領取女裝的庫房前。

  一名胖胖的婦人打量了一下她們三人,向庫房內吆喝了一聲。“成年女裝兩套,一大一中,女童女裝一套,大號!”

  三套紅色的女裝,俱都是用紡織得十分細密的棉布製成,月白色小衣齊全,兩套成年女裝包裹內中更有兩條為女人月事時使用的,那婦人已經有了這麽大的女兒,自然一看便是知曉此物做何用處。雖然能夠潑辣到去喝李華梅的剩粥,但是看著包裹中那月事專用之物卻也有些羞人。快手快腳將李華梅的那套衣物遞給她。將自己的衣物趕緊抱在懷中,唯恐被人發現。隻有她的女兒,隻怕是從小到大也未曾穿過屬於自己的一件嶄新的棉布衣服,抱著布包跳躍不止。

  “這布包也是好布製成。回頭可以給你阿爹縫製幾條布襪子!”

  婦人們以百人為一隊。到那幾間冒著熱氣的澡堂中沐浴衝涼更換衣物自不必說。

  洗澡完畢。眾人更換好了新近發下來的衣服,那婦人看了一眼李華梅,不由得喝了一聲彩。“好俊俏標致的人物。”

  “大姐,你也不錯。”

  用皂角洗淨了身上臉上的泥垢汗水,那婦人露出了本來的麵貌,雖然算不上什麽美人,卻也是五官端正,她的女兒更是一張女孩子應該有的青春麵龐。

  互相誇讚了幾句,三人繼續隨著人群向前行走,“妹子,前麵是幹什麽的哦?你識字,給咱們看看?”

  前麵一長溜在流民行進的道路上擺放著數十口大桶,裏麵不知盛放了些什麽,一陣陣藥味向外飄蕩。

  李華梅翹腳向前望了望,那旁的標識牌上寫的是“用藥處”三個字。

  “大姐,沒事,是給咱們發藥的。那桶裏裝的應該是湯藥。”

  “喝藥?人沒有病為什麽要喝藥?!”

  “俺在鄉下老家聽田主說,南中這裏是給人喝藥之後,讓人迷失心智,之後變成行屍走肉,隻知道幹活的活死人,丟到幾十裏深的礦井裏去挖礦!”

  “胡扯!”

  一個執法頭目領著幾個執法在人群中往來穿梭巡視,聽到人群中有人如此議論,傳播這路邊社消息,不由得勃然大怒。

  “時下南中疫病流行,將軍大恩大德,派人四下裏采購藥物,各村各寨各鎮都要按照人頭服用,你敢說將軍的壞話?!”

  幾個執法獰笑著朝著那說話的漢子圍攏過來,手中的短棍在手中拍打著。這一幕嚇得那婦人母女二人渾身戰栗,那漢子是她們同鄉之人,眼見得一頓皮肉之苦是少不得了。

  最可怕的是,據說南中這裏執行的是保甲連坐製度,一人有事,全家遭殃。一家有事,全甲被罰。這人在背地裏汙蔑南中的政務,不要連累了大家才好。

  不過那些執法倒也沒有為難其他人,隻是將那說話的漢子從人群中如同蒼鷹撲兔一般捏出來,拉到那藥桶旁,用竹筒舀了一勺灌到他的嘴裏,為首的執法頭目喝令一聲,“不許動!就在這裏站著!讓大家看,看你會不會變成傻子!”

  傻子沒有變成,那漢子倒是被嚇得尿濕了新領的褲子。渾身汗出如漿,口中告饒不止。

  眾人見狀,不敢怠慢,依次上前領取那一碗湯藥,喝到嘴裏隻是覺得一陣苦澀,少頃,身上開始出了些汗,想是那些藥物在發揮作用了。

  華梅在身旁護衛的低聲告知中得知,那些藥物是從扶桑等出尋覓來的大青葉的根莖,主公說是什麽板藍根,對付時下流行的時疫最是有效。隻是扶桑的各個大名現在見南中軍大量收購,有些坐地起價的意思。之前一擔子曬後幹淨的板藍根才換一套鎧甲兵器,如今不曾加工過的也要換一套了!氣得大將軍在府裏很是罵了一通扶桑矮子。但是也是無奈,此物雖說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也有分布,但是路途遙遠不說,到處戰火紛飛,怕是采辦到了,也是病情耽擱了。

  隻得咬牙給他,日後再想辦法收拾這些鬼子。

  華梅點點頭,“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島津家、鍋島家、樺山家這些年在我們身上賺取的銀錢好處也是不在少數了,隻怕到時候。吃下去多少,連本帶利都有吐出來的那一日!”

  “用過藥的父老,全部跟我走,前往地字號區,進行戶口技能登記。”

  幾個大嗓門的執法口中吆喝著,搖動著三角小旗,黑壓壓的人群,繼續緩緩的向前移動,隨著他們往前方而去。

  正前方的空地邊緣,同樣矗立著一排柵欄。木柵上開著幾十個口子。柵欄的口子旁邊,搭建有一間小屋,屋內有桌子,一些辦事人員坐在桌子後麵。不時的詢問著入內人員的一些情形。很快流民又被分為數十批次。排隊進行戶口技能登記。

  那婦人一家人期期艾艾的站在書案前。有些惶恐的麵對著這些辦事人員,看著桌上擺放著的筆墨紙硯、一張張的戶口帖子,朱砂印泥等物。還有一個個方形菱形的戳子,不知道是用來派什麽用處的。

  “姓名,年齡,來自何處,幾口人,在家鄉做什麽為生,有什麽種田以外的技能,可曾會讀書識字?”

  聽得那辦事員程式化的詢問,那婦人的丈夫定了定神。

  “小人,黃林夏,來自佛山,一家來了四口,兒子在路上走散了。就剩下老婆和女仔在一起。讀過幾天書,能夠算賬。在佛山的時候在鐵廠打鐵,不吹牛,咱打得東西經久耐用,左近的幾個鋪子工場都說好。”

  “好了!按上鬥箕!”

  那辦事員快手的在戶口帖子上寫好了黃林夏的基本情形,描述了他的體貌特征。在職業技能一欄中填上了冶金、打造鐵器的字樣,在上麵鄭重的蓋上了帶有編號的戳子。

  眼下南中對於各種流民的入境實行分理梳清,將入內流民的職業技能和家庭情況詳細登記,這樣既方便他們就業,也便與南中進行人口管理。同時,對於那些意圖不軌的各派力量試圖進入南中刺探軍情的人員也是第一道防線。

  對於黃家這樣拉家帶口的人,自然是管理甄別不是那麽嚴格,若是孤身或是結夥而來的青壯,便是另外一種態度了。

  在三份戶口帖子上都留下了自己的鬥箕之後,黃林夏珍而重之的將戶口帖子收好。

  “拿好這個,在安置所呆幾天,看看你身體沒有什麽毛病,會有人來這裏招工,你若是手藝好,試工被選上,你就有好日子過了。咱們南中實行的是計件工薪製度。下一個!”

  “民婦黃何氏。丈夫是方才的黃林夏,這是我的女兒,沒讀過書。在家時除了料理家務之外,便是紡紗織布,貼補家用。差不多每五天能夠織造出一匹布來。”

  “好!按上鬥箕!”

  “你會紡紗織布,過幾日一樣有織布場來這裏招工,你要是驗工驗上了,掙的銀錢不一定比你家漢子少!”

  那辦事員遞過戶口帖子令黃賀氏在上麵按鬥箕,李華梅看了一眼上麵登記的信息,在職業技能一欄裏寫著紡紗織布。

  “女人也能出去幹活掙錢?”別看黃賀氏敢搶李華梅的粥喝,但是對於女人也能到工場做工這樣的事情還是有些膽怯。

  “切!短見識了吧!如今咱們南中,女人出來幹活經商務工的,不在少數!最有名的便是那蘇四娘,人家的夥食堂,可是開遍了南中各處,哪一家的廠礦工場不是把夥食外包給她?!每天賺的錢比她當總辦的夫君一個月的薪金隻多不少!”

  “那就是說,我以後如果去了您說的那織布廠,也能賺錢養家?不比這死鬼賺的少?”

  黃賀氏恢複了女中漢子的英雌本色,指著自己丈夫的身影詢問著辦事員。

  “那也得看你自己的手藝如何了!下一個!”

  黃賀氏將戶口帖子緊緊的抱在懷中,拉著女兒向前走,一麵走,一麵叮囑女兒,“等安頓好了,娘就找一部織布機好生的教你織布的手藝,這樣以後你也有可以給自己掙一份嫁妝,免得以後受夫家的氣!”

  按照公事流程,對於一批流民進行了身份甄別、職業技能鑒定之後,便是進入隔離檢驗檢疫階段,在這為期三五天的隔離期間裏,除了觀察流民是否有隱疾和傳染病以外,便是將這批移民的身份技能資料整理之後上報。

  然後或是安排去種田,或是由相關的工場來進行試工。若是技能過關,便是簽訂試用期契約,這些人便是進入到了各個廠礦工場,去從事冶金、紡織、製造等行業。

  黃家這一家人很幸運,他們會進入河靜製造和紡織行業,成為為南中軍製造生產各類工業品的生產線上的一員,操作著果下馬紡織機生產棉布,用九轉鋼、熟鐵、呲鐵鋼製造各種金屬器具。

  而大多數人則是被辦事員無情的在職業技能一欄上寫上種田二字,不久以後,他們會被按照戶口帖子上的編號。打亂宗族姓氏、地域分布。甚至是操著同一種口音的人都不會安排在一甲之內,到南中各地去從事種田開荒等活動。但是,最起碼是保障了衣食無憂了。

  當然,這隻是粗略的分類。若是在種田中再行分類。有人還會養豬養牛養雞養鴨養蠶。有人會敲豬騸馬,還有的人會種植茶樹種植花生、芝麻、柑橘、香蕉等各類經濟作物,都會在這段隔離期間有人專門對他們的職業技能進行甄別分類。同時也是防止奸細借機混進來的一個手段。

  你說你是種田人。手上沒有老繭,說起農耕桑麻之事一竅不通,那你不是奸細誰是奸細?這樣的做法可能會有冤枉的,但是很少有漏網的。

  剩下的時間對於黃家一家人來說是有生以來最為閑適舒服的日子了。

  在安置所幫傭的引導下,一家人來到了自己的住處,雖然是一排排房屋中的一個大通鋪,中間用竹子隔成一個個小間,好多戶人擠在一起,不過他們已經心滿意足。

  女人們忙著在水池邊上將自己的衣服拿出來洗幹淨,而男人們則是四下裏同左近的“鄰居”們進行著攀談,這也許就是日後的最早一批朋友。小孩子們則是蹦蹦跳跳的在一起玩耍,交流著各自的語言。

  一種新的語言便在這大通鋪的交流中悄然形成。

  類似於大明的官話,但是又不太相同。

  當晚,人們的晚飯在玄字地域的飯堂內享用,雖然依然是粥,但是每個人卻有了一個醃製的冒著紅油的鴨蛋,男人們美滋滋的用筷子挖著蛋殼上的鴨蛋碎屑,口中不住的遺憾著,“要是有口酒喝就好了!”夜晚,安置所內掌起了燈火,有執法手執刀槍在各排房屋間往來巡邏。屋子裏傳來一陣陣呼嚕聲、夢囈聲,甚至是磨牙放屁的聲音。人們都睡得十分香甜,這應該是他們南下這許久以來睡得最安穩、最舒心的一夜。

  第二日依舊是濃稠香甜的米粥,卻多了幾樣小菜,鴨蛋之外更多了一碟香腸擺在了飯桌正中供人們取食。中午,開始吃飯,除了大盆的米飯以外,整盆的燉魚燉肉更是晃花了眾人的眼睛。幾個來自於珠三角地區的移民家庭更是吃出來了盆菜的感覺。

  除了吃飯之外,這一日人們仍舊無所事事。但是到了午後,安置所的管事到各個筒子房內,組織起各家聽候先生的宣講。講述在南中各處生活應該注意的各種事項。更懸掛了幾副掛圖讓眾人觀看。

  “怪不得先生說不能吃蒼蠅爬過的食物,你看那圖上畫的,想不到南中的蒼蠅如此巨大!”

  黃賀氏抱著女兒悄聲的指著圖上描繪的一隻巨大的紅頭蒼蠅在食物上爬過的情景,大為驚歎。

  除了觀看掛圖,聽先生講解之外,更加直觀的例子也有。

  幾個執法將十幾個貪圖近便,不去公共廁所解決問題,而是在房前屋後隨地便溺的家夥綁成一串,脖子上掛著紙牌子,在各個房間之中往來巡遊供眾人觀看。

  有那淘氣的孩童在這群倒黴蛋前後左右奔跑,不時地用手指刮著臉,“羞羞羞!”

  不過,第二天對於黃家夫婦而言就沒有那麽閑適了。

  有安置所的管事按照登記簿子上記載的住處按圖索驥而來,告訴他們,有河靜製造和紡織廠的用工主事前來招募工人,要他們前去試工。

  黃賀氏很是拘禁的給坐在桌案後麵的五個婦人行了一個萬福,“民婦黃賀氏,見過五位管事。”

  “不必多禮。看過你的登記薄子,在家的時候自己紡紗織布?”

  “是的。隻不過是自己一人在家織造些布匹罷了。不敢與這裏製造的精細棉布相比。”

  問話的管事婦人滿意的點點頭,示意黃賀氏去看一旁擺放的一架機器。

  黃賀氏眼前一亮,一部果下馬紡織機的簡裝猴版出現在了她的麵前。(為啥用簡裝猴版,大家想來都明白,保密嘛!)機杼、木質的梳齒全部用九轉鋼製成,內地通行的八個紗錠改裝增加成了十二個紗錠,機器的錠子也進行了牽伸,加上了一個滑動架。並且,在滑動架上按上可以旋轉的錠子。紡紗的時候隻需將滑動架前後移動就可以了。

  而正式版本的現役紡織機已經升級到了二十四個紗錠了。

  有一個管事婦人上前來為黃賀氏演示了一番機器的操作,完畢之後示意她上前操作一二。

  黃賀氏手上到底有點斤兩,雖然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機器,但也是積年的紡紗織布好手,一磅棉花也紡出來了潔白精細的細棉線。

  “我看是個熟手。定了吧!”

  幾個婦人商議了一番,遞給黃賀氏一張契約。

  “你要是願意,就在上麵簽字畫押按手印。以後便是紡織廠的女工。每月計件取酬,底薪不少於五塊銀元,有一餐飯食,加班的話也有飯食供應,有加班費。”

  “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

  黃賀氏忙不迭的滿口答應,上前在契約文書上畫押按上了手印,領了五塊銀元的安家費,歡歡喜喜的回到下處。

  那邊黃林夏的試工也是不錯,兩口子滿心歡喜的捏著包裹裏的十塊銀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阿娘,那個和咱們一道來的姐姐那裏去了?這幾日都未曾見過她?”

  黃賀氏的女兒想起了李華梅。

  “就是啊!那個漂亮小姑娘去那裏了?我還打算請他吃頓酒飯慶祝一下呢!”(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