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貪得無厭的代價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10-22 04:41      字數:2222
  李煥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確認後方才確認徐穆之沒說錯,五十萬畝良田,折合三點幾億多平方米。

  要知道四百年後那家號稱宇宙第一房企的房地產公司土地儲備麵積也不到三億平方米,而徐穆之這通操作下來,李煥手中的土地可遠超許皮帶,而且李煥手裏的土地可都是可耕作的良田,隻能說徐穆之這頓操作實在牛大發了。

  “快跟我講講,你是如何操作的。”李煥知道徐穆之既然敢開這個口,肯定不會是信口開河,所以李煥迫切地想知道徐穆之到底是如何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

  “說來慚愧,其實真沒什麽,不過見機行事而已。”見李煥如此誇獎,徐穆之一臉謙虛道。

  在徐穆之的揭秘下,李煥總算知道徐穆之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了。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了激勵麾下士卒,闖賊的這些大頭領會允諾破城之後可盡情劫掠,所以破城之後,闖賊士卒們將迎來自己的狂歡。

  闖賊的狂歡那就意味著城內百姓的苦難,特別是那些朝廷官員和士紳大戶,闖賊士卒們將把這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存在徹底踩在腳底下。

  當然出來混的還是得在乎點自己的名聲,特別是這些闖賊頭領可是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所以在手下士卒狂歡的差不多時,這些闖賊大頭領會讓麾下士卒滾回兵營,爾後拿出一小部分糧食裝個開倉放糧的樣子。

  為了活命,城內百姓隻能裝著“不計前嫌”的樣子,吃著闖賊從自己手裏搶去的糧食,還要對闖賊感恩戴德,甚至還要去給這些闖賊當炮灰。

  闖賊的算盤打得好,可百姓們也不個個都是傻子,一見闖賊要扯呼,不少百姓就開始當起了逃兵,畢竟飯雖好吃,可如果要拿命去換那就太劃不來了。

  闖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也顧不得這些逃跑的百姓,隻是這些逃跑的百姓一回家就傻眼了,家中的糧食早就被闖賊劫掠一空了,如今逃回來也隻能望鍋空流淚。

  百姓們隻能嗷嗷待哺等著朝廷的救助,可李煥恰好給朱大典獻上了一條籌糧的妙計,所以百姓們等來的隻是一條限製民間買賣糧食的命令。

  當然受限製的是沒後台的,像徐穆之這樣有後台的自然不在受限之列,再加上朱萬化打的是撈一把就走的主意,所以朱萬化隻想撈銀子,根本就不打算要這些田產,最後反倒便宜了李煥。

  徐穆之抓住時機,趁著朱大典兵敗六安的時候抄底成功,吃下了潁州周邊近一半的土地。

  “幾十萬畝土地看似不少,其中有將近四十萬畝是原廣西布政使劉九光和兵部尚書張鶴鳴家的田產,此番闖賊南下,劉家和張家損失慘重,不僅劉九光和張鶴鳴這兩位大佬被虐殺,族中成年男丁也悉數被殺,隻留下些許婦孺。”

  “闖賊退去之後,這兩家主事的婦人已經被駭破了膽,特別是六安兵敗之後,這兩家的婦人隻想著南逃,所以我才用如此低價將這兩家的田產盡數吃下,剩下的十餘萬畝則是潁州大小官員的,而那些普通百姓,基本上是無田可賣,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餓死。”徐穆之說到此處也是一臉沉重。

  徐穆之如此行為難免有欺負孤兒寡母的嫌疑,可為了兼並更多的土地,徐穆之也顧不得許多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永遠是血腥的,李煥也不能例外。

  為了兼並土地能順利進行,徐穆之隻能盡可能地壓住手上的糧食,造成民間缺糧的假象,隻有這樣才能逼迫這些地主出售手中的土地。

  隻是如此一來,那些普通百姓就隻能活活被餓死,雖然徐穆之做事一向果斷,可看著那麽多無辜百姓被餓死,徐穆之這心裏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李煥見狀隻能拍拍徐穆之的肩膀以示安慰,說到底這些百姓根本不是因為徐穆之而死,而是因為這些士紳大戶貪婪而死。

  朝廷大員在鄉購買兼並土地本就是官場惡習,不說劉九光和張鶴鳴,就說嘉靖年間鬥倒大貪官嚴嵩的徐階,就在老家鬆江有近兩百萬畝的良田,劉九光和張鶴鳴跟這位前輩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士紳階層的貪得無厭讓天下七成土地被這些豪門大戶給兼並,土地兼並之後,士紳階層利用手中的特權開始逃避賦稅徭役,一句話,士紳階層在薅整個朝廷的羊毛,最後富的是這些豪門大戶,窮的是朝廷,苦的是普通百姓。

  納稅的土地減少了,可朝廷的開支卻越來越大,別的不說,單單就朱元璋那些龍子龍生,那數量可是一年比一年大,朝廷為了養活這些蛀蟲,投入的錢糧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另外朝廷對外征戰要錢,加固黃河需要錢,疏浚運河需要錢,皇帝和百官的開銷還需要錢,這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可交錢的土地卻越來越少,既然士紳階層盤剝不了,那就隻能加大對這些普通百姓的盤剝力度了。

  老百姓手中的三成土地承擔了天下所有的賦稅,最後是勞作一年僅夠果腹,一旦遇上災荒之年,那就隻能餓肚子了。

  按道理來說,百姓遭了災朝廷不光要免除賦稅還得賑濟災民,可道理歸道理,最後還是要錢來說話,如今的朝廷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銀子來賑濟百姓,反而那些當地官員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會加大盤剝力度,畢竟繳足了賦稅錢糧才能升官發財不是。

  如此多管齊下,老百姓徹底沒了活路,不扯旗造反就見了鬼了。

  扯旗造反就意味著和朝廷徹底撕破臉了,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允許自己治下出現如此打臉的行為,所以但凡出現民亂,朝廷的第一想法肯定是派兵圍剿。

  派兵圍剿簡單,可兵馬一動又要耗費錢糧無數,如今國庫空虛,為了籌糧籌錢,朝廷隻能加大賦稅,如此一來百姓身上的賦稅更重了,最後陷入到一個無法掙脫的死循環中。

  西北局勢為何糜爛到這種地步,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而這些士紳也為他們的貪得無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隻是野火一旦燒起來了,那燒死的可不光是這些貪得無厭的大戶,這些普通百姓也要一同隨葬。

  “既然土地已經囤積的差不多了,那咱們接下來就立即開始賑濟災民。”李煥想了想後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