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地主的覺悟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10-22 04:41      字數:2255
  李煥本意是求財,既然土地已經到手了,那就沒必要再讓這些無辜百姓躺槍了,況且為了日後著想,李煥也得保證這些災民不被餓死,要不然這幾十萬畝土地讓誰耕去。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李煥剛一提出要賑濟災民,一旁的徐穆之就提醒,賑濟災民這事還真不是你李煥想幹就能幹的。

  李煥設個粥棚對災民施粥送藥都沒問題,可若是想以花自己的錢買糧賑濟救濟這潁州的百姓,不說李煥的手頭的銀子夠不夠。

  即便李煥真有這麽多銀子,李煥也不能這麽幹,說到底這些災民是朝廷的百姓是老朱家的百姓就不是李煥一個人的百姓。

  朝廷可以救,地方的州府衙門可以救,甚至是知縣衙門都可以救,可誰要是敢以私人的名義賑濟這些災民,那隻能是自己找不自在。

  這些災民活著是老朱家的人,死了是老朱家的鬼,哪個私人敢去賑濟,若是被對手送個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帽子,那簡直跳到黃河裏都洗不清了。

  要知道中國曆史上可不乏有人借著對災民噓寒問暖來拉攏人心,遠的有漢末黃巾軍張角起義,近的元末明初的白蓮教起義,朱元璋就是利用白蓮教起義奪了天下,對這套路實在太熟悉了。

  “難不成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無辜百姓活活餓死不成?”本來是一片好意,如今反而要被戴上一個圖謀不軌的帽子,李煥聽完徐穆之的分析,最後一臉鬱悶地反問道。

  “大人的心情我能理解,可事實上就是如此,要想救濟災民就必須由衙門出麵。”麵對李煥的憤懣,徐穆之也隻能如實回答道。

  “潁州衙門但凡有一點銀子,吳大人也不至於住在那小破房裏麵,想要潁州衙門籌錢買糧,根本不可能。”李煥直截了當的說道。

  “大人誤會了,潁州衙門沒錢沒糧我早就知道,可潁州衙門沒錢可以向知府衙門總督衙門要啊,所謂愛哭的孩子有奶吃,吳大人不如索性把事情鬧大,就說這潁州十餘萬災民,如果處置不當,萬一引起暴動,那大家夥可就都吃不了兜著走”

  “如果總督衙門能拿出糧食賑濟災民當然最好,如果不行那就給些政策嘛,比如讓周邊州縣也接濟一二,甚至上書朝廷免除潁州的今年的賦稅。”麵對李煥的質疑,徐穆之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這倒也是個辦法,不過以總督衙門的尿性,這事要有個結果估計也得拖到猴年馬月了,要想保住這潁州百姓,咱們必須得自己想辦法。”李煥想起自己在鳳陽的所見所聞,對朱大典的節操不抱任何希望,這事報上去一時半會也沒個決斷,可如今災民等不了,如果餓上三天,這些災民非造反不可。

  “其實辦法也不是沒有。”徐穆之想了想後說道。

  “先生盡管直言。”李煥一聽這話眼睛一亮,知道徐穆之肯定還有辦法。

  “辦法就是讓這些災民成為大人的佃戶。”徐穆之猶豫許久後對李煥說道。

  徐穆之的道理很簡單,李煥如今手裏有五十萬畝良田,可有田就必須得有人種植,這五十萬畝良田少說也得要五六萬個成年勞動力耕作。

  一旦這五六萬人成為了李煥的佃戶,那李煥就能名正言順地給這些人發放錢糧,即便朝廷查起來也有話可說。

  可徐穆之太知道地主是如何盤剝這些普通佃戶了,而且徐穆之實在不想李煥變成隻知盤剝百姓的大地主,如果當初不是路見不平,徐穆之也不會冒險去幹那盜取稅銀的事情,如果不是見李煥實在無計可施,徐穆之是萬萬不會提出這法子的。

  一個成年勞動力後麵就是一個家庭,所以隻需要救濟了這五六萬個成年勞力,就能救濟這五六萬個家庭,如果能處置得當,那潁州的賑災就完成了一大半。

  “感情是讓我當地主,不過我這個地主可有些不一樣。”李煥聽完徐穆之的介紹不禁一愣,弄了半天自己成了最大的地主,所謂的救濟就是讓這些人給自己打工。

  “大人請說。”徐穆之也有些奇怪,難不成這地主還能有什麽不一樣。

  “凡是給我們種地的佃戶,不管收成如何,我們必須給佃戶留足一年的口糧,扣除口糧之後,再按三七分賬,而且我這個莊家有權規定田裏所種的作物。”李煥想了想後對徐穆之吩咐道。

  在這個時代,失去土地的農民是無比悲慘的,為了活命隻能租地主的田地進行耕作,而大多數地主可不管這麽多,一旦有佃農租了自己的田地,那地主到了年底就前去收租即可。

  若是碰上豐年,佃戶交了地主的租子,還能留下一小部分糧食度日,可若是碰上災年,田地裏的莊家收成不行,那可就慘了。

  大多數地主可不管收成如何,一律按事先約定好的數額收取租子,相對於地主把種地的風險全部轉嫁到佃戶的身上,所以碰上災年,佃戶種了一年的地,不僅賺不到口糧,估計還要賠本。

  而李煥的做法則厚道得多,作為地主承擔了所有的風險,給這些種地的佃戶一份固定的收入,如果年成好地裏收獲高,那再拿出一部分收益作為獎勵。

  至於說李煥可以要求更換地裏作物的種類,那也是為了後期考慮,潁州地處淮河北岸,百姓們多種植小麥為食,但李煥知道,如果光靠種小麥,土地產出太低,根本沒辦法支持李煥接下來的暴兵。

  所以為了提高糧食的產量,李煥隻能想到那個每個穿越者都能利用的大bug,土豆、紅薯、玉米等外來作物。

  準確來說,以上幾種作物已經在大明的沿海大規模種植了,甚至大明內閣次輔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詳細記錄了以上幾種作物的種植方法,所以李煥推行這幾種作物還真沒那麽玄乎。

  對於李煥的提議,徐穆之自然是心悅誠服,他萬萬沒想到李煥竟能如此大氣,至於李煥說的那幾種糧食作物,徐穆之更是沒有異議。

  為了給馬匹籌備草料,南下的闖賊竟然將地裏的小麥苗全給糟蹋了,補種已然來不及了,隻能想辦法種些別的,否則今年這五十萬畝良田全得拋荒。

  “以每人十畝的麵積招募佃戶,選人的時候注意點,然後趕快去蘇杭等地采購種子和糧食,至於銀子,我這次從太和帶了一些過來,剛好可以派上用場。”商議妥當之後,李煥立即拍板決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