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私塾先生
作者:雲中月      更新:2021-08-17 09:26      字數:2187
  毛蛋的生意孟雲清轉交給了劉氏二人,孟家的地單獨招了工人幫工,替他們打理,每日交的工錢也不過二十文。

  可以說是一筆不小的工錢,有不少人搶著要做,孟雲清招了兩個瞧著不錯的工人替著她打理孟家的幾畝地。

  她生意上掙得銀子可要比種地得到的糧食換來的價格要高的太多,孟雲清心知肚明,便不願意將著家裏的勞動力用在這上麵。

  她覺得兩個兒子的半生不應該隻是在莊稼裏和家中忙碌。

  將來若是有朝一日她又莫名穿越回去了,家裏所有的人都已經被她安頓好,她也無愧於自己的內心。

  孟懷恩常常同著客人們打交道,做事情又十分勤快,耳朵又激靈。

  客人一句話他便趕回去服務,準備客人需要的東西,甚至還會同著客人開一句適宜的玩笑。

  客人被服務好了,心裏舒坦,吃的也高興,便會經常光顧。

  火鍋的生意久而久之也積累了不少客人。

  待家中罐子裏的錢再一次堆積起來,孟雲清有意租下一間鋪子,按著她最初擺攤的想法,孟懷恩也跟著答應下來。

  當孟雲清詢問孟懷恩可有心儀的姑娘的時候,孟懷恩搖頭了。

  他並未說謊,隻是這些日子忙忙碌碌,無暇顧及兒女情長,也沒有一眼看中眼緣的姑娘,這件事情便一直耽擱了。

  孟雲清也不曾催促孟懷恩,隻說的婚姻大事並不急於一時。

  不過孟懷恩若是想了,隨時可以同她說。

  在那之前,孟懷恩一直想著早早成家,擔心家中清貧,他討要不到媳婦。

  又因著原主整日在孟懷恩麵前念叨,劉氏對一家言聽計從,任勞任怨,孟懷恩便也想著得劉氏這樣的妻子,伺候他的衣食起居,又能夠當他的出氣筒。

  他常常也會羨慕兄長,討要了一個漂亮能幹的妻子。

  原主一直都知道孟懷恩的心思,時常在孟懷恩麵前教導劉氏,讓孟懷恩看著。

  將來有朝一日討要了老婆,如法製炮,妻子言聽計從便是隨手拿捏的事情。

  在他們家,劉氏的地位一直都是最低的,這一點兒原主不停的給眾人灌輸著。

  直到孟雲清穿越過來,附身到原主的身上,家中的局勢才有了改變。

  孟雲清保留著原主本該擁有的記憶,對劉氏始終都是心疼的緊。

  她一直想著將來為孟懷恩娶了妻子,要如何教導孟懷玉善待妻子,她不知的是她潛移默化中,已經改變看孟懷玉根固在骨子裏的想法。

  娶妻並非是娶一個伺候人的丫鬟回家,而是得到一個相濡以沫,了解彼此之人。

  孟雲清知曉,孟懷恩的書隻讀了一半兒便放棄了,家中隻供孟懷文一人,原主家裏清貧,供不起兄弟二人在學堂裏的花銷,最後采用了抽簽的方式決定了一人。

  有關於孟懷恩的想法,孟雲清也未曾問的明白。

  她倒是想要請個私塾先生,單獨教書孟懷恩,不過這件原本隻有矛頭的想法也因為火鍋生意的紅火被淡忘在腦海裏了。

  直到深冬的一個夜裏,孟懷恩陪同著孟雲清一道清算一整日下來的利潤。

  “娘,三弟在京中書院待的有一段日子了,我們要不寄一封家書和些許細軟給三弟?”

  許多日子,孟雲清未曾提及孟懷文,孟懷恩以為母親忘記了三弟。

  一家人皆知,母親同著三弟的關係一直都不算和諧,三弟一向不喜母親的所作所為,不討好母親。

  母親對三弟始終都是冷冷清清的,並且譏諷著自己的兒子本事不大,對待娘親的態度倒是一絕。

  三弟鮮少回家,也不喜同家中伸手要銀子,每次回來都隔著數月光景。

  全家無事的時候也不會提及這個名字招惹母親的不快。

  孟雲清這才想起原主還有第三個兒子,已經許久未曾歸家。

  她這些日子忙碌,倒是將著未曾謀麵的小兒子給忘記了。

  孟雲清拍打著自己的腦門,有些懊惱。

  “你想得周到,我這就去寫。”她向來是隨想隨做,很少做拖延的事情。

  人還未走到門口,她又折了回來,雙手撐著桌麵靠近著孟懷恩。

  孟懷恩有著困惑,不解的看向孟雲清。

  “娘還有吩咐?”

  “倒也不是什麽大事,關於你的。”

  趁著這個機會,孟雲清難得想起。

  “我打算請個私塾先生黃昏之後來家裏為你開課。”

  “娘在說什麽糊塗話,我們這樣的人家哪裏能夠請私塾先生。”

  入學堂本就需要不少的銀子,請私塾先生那樣的大手筆向來隻有京中的富貴人家才會去做的。

  孟懷恩以為是娘親被如今的收入衝昏了頭腦,說的糊塗話。

  他還算是清醒,雖想要要重新讀書,但也不會不明狀況便答應著。

  孟雲清瞬間蔫了氣,很快她又提起了精神。

  “不是不可以,你告訴我你想不想讀書?”

  “不是很想,不過願意讀書。”

  孟懷恩清楚他肚子裏的墨水並不多,但他不願意屈居人後,他心裏始終有高人一等的抱負。

  小小的年紀,滿腹的心思。

  他是個聰明人,孟雲清不願意埋沒他,他也不願意糊裏糊塗度過此生。

  若是有可以提高自身修養和見識的機會,孟懷恩一定不會錯過的。

  他一口答應著孟雲清,滿是期待的目光看向孟雲清,隻希望對方並不是一時興起。

  孟雲清當天夜裏便寫了一封家書給孟懷文,並且附上了一些碎銀子和兩身簡單的亞麻質地的長衫以及一雙黑色長靴寄給孟懷文。

  原主雖然不喜孟懷文,但對其不算苛刻,該有的東西都是有的。

  孟雲清希望她能夠給足孟懷文足夠的關心,原主記憶裏對孟懷文的了解並不多,她也未曾見過那孩子,如今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書信被寄出去的那一刻,她顯然輕鬆了不少。

  那孩子是孟家唯一一個在學堂的孩子,將來若是能夠中個秀才,再接著舉人,以此類推,必然能夠出人頭地。

  就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一樣,在京中的聲望也能夠跟著提高。

  孟雲清知道古人迂腐,一些文人一輩子窮過日子讀書科考,就是為了一紙文憑。

  孟雲清也並非看不起這些文人,相反閱讀古文時反而覺得他們意誌堅強,學識淵博,算得上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