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亡國第一百四十四天
作者:團子來襲      更新:2022-02-11 23:34      字數:3171
  裴聞雁掌心一下子有些汗津津的, 她努力放平聲線:“小侯爺說笑了,裴三與小侯爺素無交集,又何來得罪之說。”

  謝馳點了點頭, 說:“是我誤會裴三姑娘了。”

  邁步走過來時, 繡金線的膝襴隨著他走動輕輕拂動,腰帶上綴著一枚羊脂玉環,天光與雪光交相輝映之下, 他臉上有著一種特有的少年英氣, 還遠不是她夢境裏陰沉狠厲的模樣。

  但裴聞雁還是下意識想避開他的視線,做過那些和現實奇跡般吻合的夢後,再麵對這位有著小狼王之稱的小侯爺, 她總覺著有些怪異。

  一枚繡工精致的香囊出現在自己跟前, 捏著香囊係帶的那隻手,修長俊瘦, 因常年習武指關節很是明顯。

  謝馳聲線有些懶洋洋的:“裴三姑娘的香囊落在了暖閣, 在我謝府丟了東西, 若是給裴三姑娘造成什麽困擾, 這得是我謝府之過。”

  他手往前遞了遞:“物歸原主。”

  裴聞雁低頭一看,自己腰上的香囊果真落下了,伸手去接:“想來是方才走時落下了,多謝小侯爺。”

  她已握住了香囊要往回收手, 謝馳捏著香囊係帶的手卻沒鬆。

  他偏著頭看了裴聞雁一會兒, 視線落到了那係帶上:“這絡子打得真別致。”

  裴聞雁握著香囊的手收回也不是,繼續這麽僵持著也不是, 隻得硬著頭皮道:“隻是尋常的打法, 小侯爺若喜歡, 改日我隨秦姑娘來府上時, 教府上的丫鬟打。”

  這絡子是縫在香囊上的,要把這條絡隻贈出去,就隻能把香囊一起贈了。

  男未婚女未嫁,贈香囊什麽的,傳出去不好聽。

  謝馳看著眼前頷首低眉的的女子,不知在想些什麽,隻鬆了手,說了句:“也好。”

  裴聞雁剛收回香囊,謝桓便領著秦笙從垂花門那頭走來了,身後跟著兩個抱妝花綢緞的婢子。

  謝桓見他們二人站在此處,還有些意外:“二弟這是送裴姑娘出府去?”

  謝馳並未提香囊一事,隻說:“盡賓主之誼罷了。”

  他不提,裴聞雁自然也不會主動說。

  謝桓還能不知謝馳是什麽性子,當即有些怪異地看了他一眼,連秦笙都察覺到他有些反常,烏黑的眼珠子滴溜溜在他和裴聞雁之間打轉。

  等送秦笙和裴聞雁上了馬車,謝桓才意有所指道:“裴三姑娘雖說也是武將世家出生的,但終歸是個女兒家,你那臭脾氣,在人家跟前且收一收。”

  謝馳知道兄長大抵是誤會了什麽,他沒解釋,反而有些困惑地道:“哥,為什麽有些人,你明明沒見過,但從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總覺得很熟悉?”

  包括她身上的味道。

  在撿到那個香囊前,謝馳印象裏自己根本沒聞到過那樣的香,但聞過後,卻又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還香囊時,他下意識想問的是裏麵是什麽香,不過這般問一個女兒家不妥,才改口誇那絡子好看。

  對方的回答,比他預想之中的還要謹慎。

  不說回去打幾條新的送給他,而是說下次和秦笙一道登門拜訪時,教謝府的丫鬟打那絡子。

  就算他往後用上了那絡子,也同她沒有半點幹係。

  而且……下次登門的時間還遙遙無期,這推托之詞,太明顯了。

  他一開始的感覺沒錯,她就是在躲著他,不願和他有半點交集。

  謝桓聽到謝馳的問話,意味深長笑了笑,拍拍他的肩回府去了。

  謝馳看著兄長的背影,皺了皺眉,他也知道自己那話有些歧義,但他打第一眼見到那位裴三姑娘,的確有種似曾相識之感。

  馬車上,秦笙見裴聞雁離開謝府後,就一直無意識抓著她腰側的香囊,有些擔憂道:“聞雁,是不是小侯爺為難你了?”

  裴聞雁神色微怔,隨即搖頭:“並未。”

  秦笙鬆了一口氣,溫聲細語道:“小侯爺性情是不如大公子好,不過隻要你不動他的戰馬,大多時候他應該還是講理的。”

  這話不知哪裏戳中了裴聞雁的笑點,她有些忍俊不禁,極低地呢喃了一聲:“原來他少年時也這般。”

  秦笙沒聽清,問:“什麽?”

  裴聞雁將厚實的車簾掀開一條小縫,看著外邊紛飛的大雪:“我說這戰火,不知何時是個頭。”

  一提到戰事,秦笙麵上的擔憂也多了起來:“汴京往南便是江淮,不管汴京是戰是降,江淮都難遭此劫,母親和兄姊還在江淮,我若有阿昭那樣一身武藝,此刻隻想奔回江淮去了。”

  裴聞雁看著坐在自己對麵細雨梨花一般纖弱又堅韌的女子,透過她,不難想象出她那位盛名在外的姐姐是怎樣一位傾國傾城的美人,但那位美人所擁有的不僅是驚世的美貌,她還手握這亂世裏最寶貴的權利,同時也受天下百姓所擁戴。

  在那位太子妃之前,這世間女子,不管身居怎樣尊貴的位置,所得的最高讚頌也無非一句賢良淑德。隻有她,把世人對男兒才有的讚譽也攬到了身上。

  裴聞雁甚至覺得,正是因為那位太子妃站得足夠高,也足夠耀眼了,才讓許多和林昭一樣心懷大誌的姑娘也跟著在這亂世中嶄露頭角,她自己不也是這般走上這條路的麽?

  她緩聲道:“這天下能安定下來,少不得虎將上陣衝殺,但治理天下,也需要賢臣夙興夜寐。太子殿下帶兵打下了這天下,在後方幫著治理這天下的,卻是太子妃娘娘。”

  “阿笙,太子妃娘娘不僅是你阿姊,也是一手創立了娘子軍、讓肱骨良臣甘為之驅使的太子妃,你莫要太過擔憂。”

  青州。

  從王彪帶信回來的那一刻,整個青州城上方的空氣幾乎都冷凝了。

  王彪一行人回城一行人已是暮時,秦箏命人帶他們下去安置後,立即召見了青州所有大臣,共商禦敵之法。

  “北戎十餘萬大軍即將過境涼州,橫穿汴京取大楚腹地,殿下調兵回江淮最少得半月,諸位有何妙計?”秦箏坐在主座上問下方臣子。

  上一次得知北庭遇襲,娘子軍中有人負傷,她尚且慌亂悲慟,這次麵對文武百官,卻隻剩冷靜從容。

  倒是底下的臣子們聽聞北戎即將大軍壓境,個個大驚失色。

  “十餘萬大軍?”底下有臣子顫聲細數:“江淮如今屯兵三萬,南境尚有兩萬,但調回南境兵馬隻怕來不及,區區三萬兵馬,如何對陣北戎十餘萬大軍?”

  立即有臣子接話道:“汴京沈彥之和李忠手中的兵馬,共計五萬有餘,北戎要想南下,得先取汴京,江淮的三萬兵馬若和汴京聯手,應當能抵擋一陣。”

  “沈彥之和李忠之輩,會同我們聯手?”激進的臣子開嘲:“諸位莫要忘了,涼州裴家的慘案,便是李家和北戎人聯手造成的!那李忠先前被打得一路潰敗,隻能夾著尾巴去汴京求沈彥之庇護,可見那二人本就是一丘之貉!”

  此言一出,倒是讓其餘臣子愈發惶然:“汴京的五萬兵馬若也為北戎所用,江淮一帶還守得住?”

  秦箏看著那名露怯的臣子,眼神堅定又銳利:“胡大人,那隻是最壞的打算,汴京是何抉擇還未表態。便是真到了那步田地,王將軍已去雷州報信,江淮若有難,雷州謝家軍會出兵相援,隻要江淮死守,拖延到殿下調兵南下,也並非無勝戰的可能。”

  陸則在得知北戎繞道南下的消息後,便一直擰眉沉思,至此時才出列道:“太子妃娘娘所言甚是,北戎兵馬以騎射見長,最擅在平原地帶衝殺,從汴京至江淮,多山陵江河,咱們可借住地利,將北戎大軍困死在山陵水域。”

  楚承稷麾下最得力的兩大謀臣,除了岑道溪,便是陸則。

  楚承稷北上時,怕李忠和沈彥之那邊反撲,帶走了岑道溪,便將陸則留在了江淮,武將有安元青、董成兩名得力大將,安元青調回江淮後,清繳南境剩餘淮陽王勢力的變成了韓修。

  宋鶴卿接話道:“水戰有董小將軍,元江聯通汴京和吳郡,要阻北戎蠻軍,可在株洲江域設防。山地作戰可交與安將軍,以壕溝陷阱困殺北戎蠻軍。”

  秦箏點頭:“此計可行。”

  她看向董成:“事不宜遲,董小將軍今夜便點兵先行前往株洲部署。”

  董成出列抱拳:“末將領命!”

  秦箏又看向安元青:“元江以外的防線,本宮便交與安將軍了。”

  安元青抱拳道:“殿下和娘娘幾番於我安家有救命之恩,末將便是身死,也絕不叫蠻賊踐我江淮一寸土!”

  軍事上的嚴防做完,秦箏又對秦簡道:“異族犯我河山,私人恩怨姑且放置一旁,兄長回去後理一封勸誡的帛書送去汴京,且看汴京那邊作何回信。”

  隻要汴京和她們站在同一條防線上,抵禦北戎十幾萬大軍的勝算便又多了一分。

  秦箏麵上雖鎮定,可心中也清楚,汴京的五萬大軍若真為北戎人所用,她們這邊再占據地利,胳膊也擰不過大腿。

  之前十裏亭一敘後,她已表明自己非原太子妃,沈彥之最後卻還是把遊醫的手劄送了回來,秦箏覺著,他心裏或許還是有天下百姓的。

  大抵當前,不管結果如何,為了不讓天下更多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秦箏都願意去信一封試一試。

  秦簡被秦箏點名後,捧著笏板的手緊了緊,沉默幾息後才道:“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