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ACE【王牌】(3)
作者:王小決      更新:2020-03-22 19:27      字數:2370
  世少賽之前,露華從沒有在球場親眼觀看世界級足球賽事的經驗,J聯賽現場倒是帶著南葛中學足球隊去過幾次。今天,目睹火力全開的卡爾·施耐德的表演,她終於體會到了一些隻有在世界賽場上才能感受到的心潮澎湃,仿佛空氣中都充滿了劍拔弩張的味道。

  按照若林的說法,無論是對日本隊的友誼賽,還是之前與葡萄牙、加拿大的小組賽,施耐德是留有餘力的。開場後還不到一分鍾,烏拉圭隊的比克多利諾利用一記俯衝勾球先行射門得分,讓德國隊員和全場觀眾都有些措手不及。

  石崎說,莫非要開始進球比賽了?若林卻低聲說,卡爾要認真了。

  果然,烏拉圭隊的興奮隻持續了兩分鍾,謝斯特帶球進入敵陣,再由卡魯治製造機會,把球後傳給施耐德。施耐德距離球門有相當遠的距離,但他果斷地抬腳打門,觀眾們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射球起飛角度極低,全程就像罰點球一樣疾馳而過,越過守門員的雙手,徑直飛進了球網。

  “好快!”在一片叫好聲中,澤田驚叫道,“這球速……比在漢堡那會兒要快得多!”

  “外腳背射出長距離低平球,這是卡爾的拿手好戲。”若林對露華解釋說,“我見過更快的……有人用開槍時子彈飛行的速度,來比喻他的射門。”

  一句話還沒說完,施耐德已經與謝斯塔合作,從烏拉圭隊員腳下把球搶過,由施耐德帶球前進。露華留心觀察,他的盤球與射門相比竟毫不遜色,動作糅合了力量與韌性,剛踏在大禁區線上,不等後衛們形成包圍,施耐德立刻就把身體從帶球切換成了射門姿勢。

  這一球也毫無意外地進了。扭轉比分幾乎就是一眨眼的事情,快到很多觀眾都沒看清楚,球場邊的大屏正在進行慢動作回放:施耐德在奔跑中完成了這次射門,起腳動作很小,毫無預兆,因奔跑而揚起的額發還沒貼上腦袋,左腳落地的一瞬間,他已經身體前傾,繃緊右腳肌肉,全速踢出——簡直就是風馳電掣。

  在他這一精彩射門的過程中,謝斯塔跟著插上,露華相信他在隨時準備補射;進攻組織者卡魯治則守在大禁區右路,預備這球在被守門員撲出時及時搶斷,就地發動新一輪進攻。

  前鋒施耐德、中鋒謝斯塔、中場卡魯治,這三名德國少年隊中最活躍的球員,令露華想起了鼎鼎大名的“德國三架馬車”。1990年,她第一次和路德一起收看世界杯,當上球隊教練後又拿當時的比賽錄影當作研究資料,反複觀看過很多次,印象深刻。

  那年,三員日耳曼大將撐起了整支德國國家隊的脊梁,他們合作無間,令俱樂部和國家隊在一段黃金歲月中戰無不勝,所向無敵。這三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球星,如今兩人在拜仁慕尼黑俱樂部,斬獲本賽季的德甲冠軍和歐聯杯冠軍;另外一人在凱澤斯勞滕俱樂部,在剛結束的這個賽季中,以德國足球乙級聯賽冠軍身份升至甲級聯賽。

  若林說過,卡爾·施耐德已與拜仁慕尼黑簽下合同,明年將作為職業選手參賽,與這些名宿前輩並肩作戰。老將未隕,新星綻放,綠蔭場上總是擁有層出不窮的神話。

  落後的烏拉圭隊奮起直追,比克多利諾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速度,德國隊後衛來不及斷球,隻能在他尚未衝入禁區前伸腿將他絆倒,然而摔倒的位置離罰球點非常近。烏拉圭隊獲得一個位置極佳的直接任意球,比克多利諾當仁不讓,要求主罰。

  德國隊卻在這時提出換人申請:他們要更換守門員,背號18的迪達·穆勒上場。

  大名單裏有這個名字,但相關資料卻是一片空白,露華向見上反映過這個問題,見上說他會想辦法打聽。一周過去了,這位球員的資料收集仍沒有一點兒進展,卻先見到了本人。

  露華看了一眼神情嚴肅的若島津,像他一樣臨危擔當重任的,恐怕都是殺手鐧類的角色。場邊走來一個鐵塔般的球員,長臂長腿,皮膚呈橄欖色,長著一頭硬刺般的沙金色頭發。若林雙眉上揚,不可思議地說:“竟然,是他。”

  “我的老天哪。”石崎的目光在球門和球場大屏上來回打著轉,瞠目結舌地說:“他跟我們一樣不滿15歲?他是吃什麽長大的啊?”

  新田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位剛上場的門將,同樣吃驚到了極點:185cm、75kg的大友中學門將一條勇,在這位德國門將麵前都顯得渺小羸弱!隊中唯一的大個子——次藤,摸著下巴,眯起了眼睛。

  露華問若林:“認識的人?”

  “隻能算是聽說過。”若林喃喃地說:“卡爾說過這麽一個人。他父親的朋友——斯圖加特的boss,去年帶隊在瓦茨曼峰附近的山地拉練,曾在村裏見到一個極出色的守門員苗子,那人才13歲,長得又高又壯,沒受過門將訓練,反應卻特別靈敏,能撲住職業球員的射門。斯圖加特的老板當時就想簽了他走,但那孩子不願意離開家鄉。”

  日本隊成員們都在認真聽,瀧一緊張地問:“後來呢,他出山了嗎?”

  “不知道。”若林看了他們一圈,搖了搖頭,“大家都叫他‘影子守門員’,什麽資料也沒有,就連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誰也不清楚。見上先生問過我,‘迪達·穆勒’是誰,如果是他,那麽,影子守門員應該就是他。”他看著已站到球門前的18號門將,肯定地說。

  作為一個不滿15歲的男孩,迪達·穆勒魁梧得嚇人。露華以球門框為基準估計,他的個頭將近兩米,單臂伸展近80厘米,根本不需要跳躍,抬手就能抓住橫梁;7米多的球門寬度,他左右挪動各一步就能讓球門無死角,光從架勢看,站在他麵前罰球的球員,氣勢就先矮了一截。

  隨後,德國隊撤去了人牆,隻留下這位姓穆勒的守門員同比克多利諾單對單。觀眾席上發出一片嘩然,德國隊主教練也站起身,在球場邊線觀望著。

  非常有自信。露華想,這樣大的塊頭,不知移動是否靈活?

  比克多利諾顯然也是這麽想的,他飛快地起腳,瞄準相對最難防守的球門左下角,射出一個很刁鑽的快球。穆勒個頭雖大,反應速度一點兒也不慢,他輕輕向左跳出一小步,左臂一伸,單手就把足球抓在手中——輕鬆得簡直就像成年人陪學齡前兒童玩球一樣。

  不等比克多利諾或其他人跑來補射,穆勒掄圓手臂將球擲出,足球直直地飛向了施耐德!

  (第十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