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節 魔都果阿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7      字數:2407
  印度人很麵,且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吉哈德斟酌後,拿印度人來開刀,自認為是穩妥之計,避免了麻煩。

  後來他得知華人向帝國開戰,居然以此為借口時,他不由得詫異無比!

  ……

  印度果阿城堪稱是印度的魔都!

  這裏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印度的世界,在印度的其它地方華麗花哨的廟宇,和土坯堆砌成的村莊;到了這裏統統換成刷白的教堂和漂亮的葡式別墅。

  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民俗民風,果阿都自成一體。

  街道整潔,壓根兒沒有印度城市那樣垃圾遍地、汙水橫流和神牛當街躺臥,這點甚至是華人來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狀況,也就是說果阿城一點都不印度。

  除了華人,最多的是歐亞混血兒,有迴異於印度人的樣貌特征,還有純種白皮,果阿城裏華人的數量還算少了。

  17世紀的果阿處於全盛時期,是葡萄牙在“香料之路”上的一個繁榮發展的殖民地,其人口快速增長,葡萄牙殖民當局鼓勵葡萄牙人與本地婦女通婚,在果阿定居,成為農夫、商販或工匠。

  須知葡萄牙人在印度身份是強大的歪果仁,等同於刹帝利,即貴族階級---並不是所有的歪果仁都等同於刹帝利,華人、紅毛番可以屬刹帝利,土耳其人也行,但其他國家民族未必行,例如緬甸人想在印度當刹帝利,除非是高官才行。

  既為刹帝利,可以娶印度的刹帝利女子,“向下兼容”漂亮的吠舍與首陀羅美女,葡萄牙男人當然開心啦,就多做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有錢的更找起了小蜜。

  他們在他們的國家裏往往處境不佳---好的話還需要跑遠洋?說難聽點,許多人在葡萄牙連老婆娶不上!到這裏,居然娶得美女,而且那些美女還不象葡萄牙的女子那麽地心高氣傲難以討好。

  印度是有美女嘀,高等級的女子可是屬於白皮的雅利安種,所以,在印度,看誰的膚色淺,一般就是誰的種姓高。

  越黑,誰就是低種姓人口。

  華人受到尊崇是有道理,許多華人膚色比起南印度的婆羅門和刹帝利還要白皙!

  他們很快成為特權等級,之後人種繁衍,果阿也因此擁有相當數量的歐亞混血兒人口。

  父係社會裏,哪怕不斷與印度人通婚,他們有了更多的印度人相貌,遠在歐洲的葡萄牙王廷為了殖民地的統治,照樣承認他們是歐洲人,他們也引以自傲,積極維護果阿城的利益。

  香料之路和財富與不斷的人口讓果阿變得欣欣向榮,這裏很有錢,是葡萄牙人在東方回西方的始發站,香料船都經此處過,從而帶旺了果阿。

  由於距離西方路途遙遠,一切都要自給,因此這裏有兵工廠,鑄造大炮和火槍,算是那個年代的高科技產品,還有修船業和造船業,能夠製造小噸位的船隻,造船也是技術活!

  至於其它生活用品,商路這麽方便,更不成問題。

  有錢有閑,此處的人際關係簡單,頂多就是一個上下級,沒有葡萄牙王國那裏的繁文縟節,生活輕鬆,與三鍋的關係良好,三鍋的戰鬥力弱雞,葡萄牙人不要求擴大土地,不打他們都是他們漫天神佛保佑了。

  在果阿的葡萄牙後代們生活愉快,新來的歐洲白皮也很開心,果阿城經營日久,繁榮昌盛,有過於葡萄牙本土,隻要幹活,就有收獲。

  華人西出馬六甲海峽,紅毛番艦隊不敵,勢力敗退到非洲,果阿城居民聽聞,人心惶惶,頭一回為自己歐洲人的身份而擔心。

  與純種白皮不同,他們家族在此百多年,已經紮下根來,歐洲回不去了!

  不過,到果阿城的華人代表讓他們放寬心,隻要他們同意歸化華人,東南國將承認他們為東南國百姓,擁有國籍,與正宗華人一樣待遇,不必經過什麽考驗的,這條件不可謂不寬大。

  東南國領袖顏常武雄才大略,氣度極為不凡,胸襟氣概無與倫比,他認為自家偉業必須是眾人拾柴火炬高,需要人口,多多益善。

  果阿城有幾萬高素質的混血兒,就不能放過了!

  他派人去果阿傳他的話:隻要願意的果阿歐亞混血人口,在東南國國旗下宣誓歸化,東南國將承認他們是東南國人。

  當然,宣誓之後,就得效忠東南國,絕不能做吃裏扒外的事情,不要以為出身於葡萄牙,卻幹著出賣東南國的事情。

  否則,用當時談判的華人代表的話來說:“如果犯下叛國罪,必須受到懲罰,受到懲罰之後,將來如果還在印度的話,則被打成賤民,這是至尊的領袖親口說的!”

  結果,約有九成半的果阿人同意了華人的提議,大規模地在東南國國旗下宣誓歸化,成為東南國人,他們可以稱他們為華人,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員。

  一句老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你還沒有與敵人開戰前,你的名聲已經在他們當中流傳了。”

  顏常武寬厚待人,國內什麽民族,一概平等,隻認國籍,不管人種,哪怕是三鍋歸化,也都不受歧視,在東南國內更有荷蘭人斯托姆、英國人戴維先生身居軍方高官,他們都是核心的高官,一個是國防副大臣、另一個是陸戰隊司令,掌握實權!

  這千金市骨的效果非常好,果阿人也就信了,加入東南國後,果阿人一樣掌握著市政主要權利,華人進來果阿,果阿城變得更好,更加地清潔衛生,民眾享受東南國的福利,讓他們感受到出乎意料的溫暖,於是果阿民心遂安,他們穩定下來,也就得到了領袖想要的效果:增強了華人的實力。

  果阿城是一座歐式城市,華人進來後,不僅不改變當地建築,還表示該城完全可以繼續歐式歐式,不必拆除,以免浪費,這體會了領袖提倡的多樣性,要知道,在東南國,也有許多歐式建築。

  但在文化教育上,則要求漢化,漢語定為國家法定語言,交流必須用漢語,上學必須學漢語,全部孩童入學,成年人加入掃盲班學漢語。

  但葡萄牙語,領袖亦未要求果阿人廢棄,算作地方語言,這是他的寬大之處,也還允許果阿人信洋教。

  假以時日,果阿人新一代、二代的孩子們,念著漢字課本,每周升起東南國山峰、海洋與星辰的旗幟,他就不信,無法把他們同化!

  關鍵是東南國不亂,日益強大,果阿人自然是服服貼貼的。

  這不,當果阿商人阿爾卡德先生接到他職員的報告,說他被土耳其人沒收了一船神像,因此,他就到市政廳找官員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