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白米飯收伏好漢心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480
  除了甘輝和施大瑄,陸續有人來投,除了閩省沿海地區,還有那麽對待他們,首先請他們參觀東南府的農田、蔗田、陸戰隊營地和艦隊,讓他們見識到東南府的實力。

  在請他們吃飯時,講清楚待遇,一是成為“正式工”,首先去軍校進修,首領進修軍官課程,部屬學習水兵課程。

  “所有的人都要持證上崗!包括督軍!同時,在正式上崗前還要作宣誓,在媽祖娘娘麵前宣誓,效忠督軍大人!”講得很清楚,到來的好漢們都覺得新奇,這東南府的條條款款真多,不過,東南府的待遇確實不錯!

  比起大陸明軍的待遇高上一截不算,拿的餉銀不被克扣,家人分田不用交納稅賦,將來退伍可直接轉為“公務員”,使用了奇特的軍官服裝還有什麽軍銜製度,按戰功升職而不用什麽溜須拍馬。

  “考證不難!”接待人員說明:“以實務為主,而不是考什麽文字詩賦,大家不用擔心,比方說你考的是艦長證書,你就進行艦長的課程學習,考的是操舟和打炮,不會考許多的文字。”

  “至於不識字,免費掃盲,大家不可錯過這個機會!”

  第二條出路就是成為雇傭軍,將來按戰功取酬報,不受軍隊管轄。

  ……

  高達九成五的人都選擇了第一條路,除了待遇良好,竟然有一個原因是:軍營夥食好!有白米飯吃。

  請吃的都是軍營夥食,不特意開宴,讓他們直接去軍隊裏吃大鍋飯,收到良好的效果。

  “來吧!”接待人員道,眾好漢們拿著餐具---錫製的飯盒,排隊打飯。

  先打飯,好漢們的眼睛都瞪圓了!

  這是白米飯!

  大鍋的白米飯,象亮燈般地映入了他們的眼裏。

  “米飯,不夠就加,請勿浪費!”陪同人員道。

  白米飯管夠、菜式有雞肉、魚肉、豬肉、羊肉吃,在軍營裏天天輪換,軍官更有鹿肉和牛肉吃!

  講的很清楚,軍艦上軍官水兵都有牛肉幹吃,而軍官還有鹿肉幹進胃。

  佐餐的還有蔬菜,水果和茶!

  白米飯,熱騰騰,香噴噴,一口吃進去,盡是愜意。

  通過征服好漢們的胃,而征服了好漢們的心。

  吃白米飯或許在一些地方沒什麽稀奇,要知道這裏是閩省。

  閩省又有什麽?

  它與台灣隔海相望,又恰恰是個資源匱乏的省份。省內大部分地區都是崎嶇的丘陵地帶,其間分布著風化嚴重的紅土壤。

  平坦的耕地隻在河穀邊上和海邊的狹長地帶才可以找到,但不多,很少。

  別的地方江河平原有大量的衝積扇,那是魚米之鄉。

  閩省也有河流,可是受到了山嶺丘陵的擠壓,衝積扇的麵積很小。

  13世紀閩省有個地方官長歎:“從山麓到山巔盡是岩石,耕作永不停息”。

  “低窪地帶盡是鹽堿沼澤,無法耕作”。

  饑饉是個永恒的威脅,盡管聰明、勤勞的閩省人努力,非常的努力,建有大規模的梯田開發和墾荒工程,但閩省的糧食收成從來無法自足,全省所需的大米有一半要靠其他地方供應。

  更糟糕的是運糧的工程並非一件易事,因為山巒丘陵將福建與帝國的其他地區隔絕開來。

  大家都清楚,以當時悲摧的人推(車)牛馬拉車的運輸方式,千裏運糧,十不存一!

  嗯,從長江把糧米運到海邊,再以海船運閩省?

  且不論閩省的重要性不到這種地步,關鍵是當時社會根本沒有“海運糧食”的意識。(直到清朝因漕運的大運河堵塞和戰亂才走海運的)

  閩省自然條件如此之差,想吃上白米飯困難很大,吃的都是雜糧,尤其是番薯,因其極易引種,尺許薯藤即可隨種隨生,閩省民眾大量引用,種在不能種糧食的劣地和山嶺上,番薯是閩省紅土地“民生賴為食”,號稱能讓饑民“足果其腹”,“荒不為饑”。

  正如起初陳衷紀告訴顏常武,在糧食充足的地方,番薯是用來喂豬的。。。二層意思,有米吃,不會吃番薯;吃番薯,是迫不得已。

  番薯。。。窮人的食物。

  白米飯。。。況且,還有肉吃,很大塊的肉,成功人士的夥食。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夥食!”士兵們告訴來投奔的好漢們道。

  東南府軍隊的夥食向來很好,顏常武買民眾的糧食很大程度上分給了軍隊食用。

  於是,吃慣蕃薯粥的好漢們,就被白米飯給收伏了,心甘情願地接受訓練,準備加入。

  投奔東南府的好漢們,有泉、漳等沿海地區的居多,又有閩北山區等地來投,接著是廣東一帶,以及江浙的寧波、溫州,陸續有人來投,他們或三五成群,少的駕著一條船,多的數條船,有水艍船、烏艚船、趕繒船、鳥船等,有上五千餘人,皆被善待安置。

  比起農夫、漁民,他們的戰鬥力更強,哪怕有槍炮,可槍炮還是人使的,悍勇之輩用槍炮的威力更大!

  所以說打出名頭,有了根基(白米飯功不可沒),一文錢不花,就有好漢相投。

  他們進行緊張的培訓,初時不適應的人有,也有的人離開,但不多,大家想到其它地方沒有白米飯,也就咬牙頂住了。

  業務學習、識字、還有必不可少的政治學習!

  來自未來的顏常武怎麽可能丟下我DANG我軍的優良傳統!

  在《東南軍府史》上開篇介紹了優美的台島,這裏正在逐步開發,農業發展迅猛,將形成稻米、雜糧作物和甘蔗的大農業地區,它的漁業發達,海產品豐富,有造船、水泥、造槍、製糖等工業,有木材、煤礦等出產,是座寶島!

  媽祖娘娘,是這塊寶地的守護神!

  這裏的人們勤勞勇敢,為建設自己的家園而奮鬥,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不惜流血犧牲!

  年輕的統帥顏常武,是媽祖娘娘座下金童,不忍見人間生靈炭,蹈海下凡塵去降魔伏妖!

  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艦隊,他打敗了荷人,打敗了不義之賊許心素,威懾明軍不敢動彈。

  經過顏常武的審定,以類似吹棒某個胖子的語言去神化他自己,他是“天降偉人”,民眾是“我們除了您誰都不認”!

  把軍政成員們洗腦,讓軍民們為他而戰,為他舍生!

  ……

  經過洗腦,東南軍府建立了對他的崇拜,當然也有人頭腦清醒的:“一個小娃娃是神人,鬼才信!”

  “吃他白米飯的人信他!”有人回答道。

  此話令人啞人無言,那是真的,大陸絕大多數的地方辦不到普通民眾餐餐吃白米飯啊!

  餐餐讓大家吃白米飯的人確實是神人,哪怕他是個小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