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好漢來投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622
  除洋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大大地舒了一口氣,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表情。

  沒有誰想與龐然大物也似的明國對上,明國占地萬裏,州縣無數,豈是隻得區區四鎮之地的東南府所能夠對抗的?!

  一旦明國下定決心對付東南府,原來輸送人口的的各地宗族就向東南府的族人發出呼喚:回來!

  不回來的清出族譜!

  別小看這招大殺器,身為穿越者的顏常武在此界之前是沒有一個親戚朋友的,都是便宜的,他可以不當一回事,可是其他人都很在意。

  如果他們不在意,則顏常武就得在意他們的忠誠度了:“六親不認,連自己祖宗都可以不認的人,你能夠信任他嗎?”

  大陸的物資、人口和金錢往來盡皆對東南府關閉了大門,無法做轉口貿易,在甘蔗成熟之前,東南府徹底地淪為土裏刨食的鄉下地方!

  做海盜打劫?

  假裝成倭寇去攻擊大陸,洗掠地方?做了壞事就說我是“日本人?”

  不,除非是萬不得已,顏常武不會走到這一地步,他會愛惜羽毛,保護自己的名聲,畢竟他所圖甚大。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體製為自己服務,披上明國的皮,把自己洗白成為正統,正而八經地去收稅,而不是收保護費。

  這是當帶頭大哥的最高形式!

  ……

  顏常武繼續道:“我雖不反明國,但我也不是宋江,我就是我!”

  “明白!”眾人一起點頭道。

  宋江“盼招安”的經曆廣為人知,各路好漢才不會這麽傻呢。

  要是信了朝廷,那自己被賣了死都不知道怎麽一個死法。

  定了大戰略,就出台政策方針。

  “我想過之後,采取以下措施,大家看怎麽樣?”顏常武說道。

  “一、立即成立北港造船廠,充分利用兩個船塢,擴大東南府的造船能力。”

  大家認可,經過上一場的戰鬥,大家對於高雄艦(目前六艘)的作戰力感到滿意,這是一種良好的戰爭機器,它速度快、操作靈活,火力猛,能打能跑,對付大陸的硬帆船有很大的優勢。

  可惜數量太少了!

  因此所有人都同意同級再增建六艘,如此達到十八艘的總量,高雄船廠在盡力建造,再增加一個船廠有好處,高雄船廠主建戰艦,北港船廠負責建造其它中小型的船隻(以前高雄船廠什麽都建造),如此做到“術有專攻”,提高生產效率。

  “二、成立技工學校,培養技工,主要進行修船、建船業務,再有我們的水泥生產、機炮的生產也可以兼顧!”

  這就是有根據地的好處了,成立學校(學堂)表示上檔次,讓孩子們掌握知識,多一條出路。

  通過軍校,大家也都知道了用書教學的好處,想來技工學校會很快成為東南府騰飛的助力。

  東南府現在教育體係以實用為主,大規模的普及教育還得慢慢來。

  “三、廣納人手,除了繼續招募農民和漁夫,還要招收更多的江湖好漢,做‘跨越式的發展’!”

  顏常武的新名詞層出不窮,大家司空見慣,見怪不怪。

  窮瘋的顏常武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明國入侵而不惜一切代價了,決定廣開門路,來為他作戰的肯接受束縛,那就納進軍隊序列裏,成為正式軍人,不願意成為軍隊中的一員,則作為雇傭兵參戰。

  換作以前,他有自知之明,想讓別人來投他一個毛頭小子,簡直是癡心妄想。

  但他在廈門港前當著幾千官兵的麵前斬殺許心素,正式地揚名立萬,江湖上都知道了有他這一號人物,他就成為了能讓人納頭就拜的帶頭大哥!

  打了許心素,固然暴露了自己的實力,也帶來了好處。

  ……

  一旬之後,李英帶來了一個條好漢:施大瑄。

  晉江人氏,字應敕,號達一,原與鄭芝龍有聯係,亦與陳衷紀李英等相熟,顏常武殺了鄭芝龍,施大瑄有疑惑,沒有投靠而流落江湖為海寇。

  今顏常武大開方便之門,李英知道施大瑄有本事,遂去信相招。

  顏常武看他的履曆,哦,他的二兒子施琅,現在才六歲。。。對於施大瑄,顏常武不識他,但施琅的名聲,可是在顏常武腦海裏的曆史上響亮無比,他原為鄭成功舊將,有能耐而自傲,號稱“海霹靂”,可見其戰力水平之高。

  與鄭成功關係不好,導致鄭成功要殺他,鄭成功既不仁也不怪施琅無義,施琅憤而投清,引清兵收複台灣。

  當然,將來施琅有否此事難說,但顏常武相信隻要以國士待人,人必以國士回報!

  顏常武收納施大瑄!

  再有陳衷紀引進一人,乃甘輝也。

  甘輝,明末清初海澄縣(今屬福建省龍海市)東園村下房人。父母早喪,家貧如洗。為人重義任俠,好打抱不平,因此遭族長迫害,流浪於漳州、石碼、海澄等地,不敢久居鄉裏。

  在顏常武腦海裏的曆史上,甘輝的履曆很光鮮:

  鄭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招軍買馬;甘輝投入鄭軍帳中,以驍勇善戰馳名行伍間。鄭軍攻同安,甘輝出頭陣,即斬清守備王廷於馬下。守將祁光秋、廉郎及知縣張效齡乘夜潛逃。拂曉,居民開城門迎鄭軍。甘輝任親兵鎮。鄭成功率舟師攻叛將蘇利,戰不利,回師駐潮陽。此時清降將黃亮采乘機反噬,偷襲鄭軍行營,甘輝迎戰,斬亮采。八月,鄭軍轉戰漳浦,漳州總兵王邦俊帶兵救援,為甘輝所阻不得進,漳浦守將計窮遂降。鄭軍攻取長泰,甘輝進兵北溪,破清守將王進及總督陳錦軍。甘輝以功升任中提督、後升任中軍督……

  鄭成功大舉北伐,聲勢浩大。《台灣通史》記載鄭軍有甲士17萬、習流5萬、習馬者5000名、鐵人(渾身披鐵甲)8000名、戈船8000艘,號80萬。初期進展順利,

  甘輝向成功建議:“瓜(洲)、鎮(江)為南北咽喉,但坐鎮此,斷瓜洲,則山東之師不下;據北固,則兩浙之路不通,南都可不勞而定矣。”成功不聽,率師徑攻南京,南京守將郎廷佐約期降,許之。甘輝複建議早攻,勿中敵人緩兵之計。成功又不聽。前鋒營餘新輕敵無備,縱兵捕魚,文恬武嬉,戒之如故。

  清援軍大集。梁化鳳由儀鳳門穴城偷襲,餘新倉皇應戰,被擒,全營皆歿,形勢大變。清軍大隊抄出山後,直衝左先鋒楊宜營,楊敗走,鄭軍往援,山高不得上。清軍從山上往下逼,鄭軍勢蹙大敗,成功揮師撤退,爭舟而渡。甘輝斷後,且戰且退,至江,從騎僅剩30餘人。甘輝擊殺百數十人,馬力疲而絆倒,甘輝被俘。

  甘輝與萬禮、餘新都被解至南京,清兩江總督郎廷佐與固山金礪會審。甘輝挺立不跪,萬禮、餘新皆跪,甘輝以足蹴之,說:“傻子,到這裏還想活命嗎?”甘輝大罵不屈,英勇就義。

  ……

  現在的甘輝和施大瑄都還很年輕(其實整個東南府的“君臣”都是年輕的),顏常武知道他們在曆史上留名絕非僥幸,遂以禮相待,請他們先去軍校進修,待畢業後成為軍官,就可以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