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無農不穩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592
  東南府的節奏明快,街道上幾乎見不到什麽閑人是他的一個特點,民眾田間勞作、下海捕撈,軍隊訓練,工廠開工,就連小孩子也在幫工(當時沒有義務教育,不用去上學)。

  不養閑人,沒有乞丐,隻要有勞動能力,必有工作。

  如顏常武設想的,變成現實,北港造船廠開業,主要承辦民間船隻和小型的政府船,而高雄造船廠則擴大產能,同時開工了六條巡航艦(六級艦),一副大幹快上的情形。

  ……

  這是一片漁米之鄉啊!

  沒有比這裏更肥沃的土地了!

  台南平原!

  台南平原,北至北港北麵多一點,南至高雄,呈棗核形,南北長近二百公裏,東西最寬達五十公裏,麵積接近五千平方公裏,海拔均低於l00米,為台灣第一大平原。平原內地勢開闊,人煙稠密,溪渠交錯,可作為物產豐富的農業區,耕地麵積廣大,後來發現它占全島的40%。這麽大的平原,對於一個孤懸大海、山脈盤結的島嶼來說,真是寶中之寶了。

  台南平原由大肚溪、濁水溪、曾文溪等河流三角洲組成,是包括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的濱海平原。其地勢平坦,幅員廣闊,水係發達,河流、溝渠縱橫交錯。

  有豐富的水源,正好種植!

  瀕海地區可做鹽田和養魚池,再出海捕撈,發展多種經濟。

  東南府的行政主官陳衷紀腹有錦繡,規劃地方。

  他先著民眾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築壩截水,建設埤塘,灌溉農田,接著又開始修建水庫,儲水灌溉,形成灌溉區。

  台南平原的水源有其特點,就溪流而言,由北至南密布著虎尾溪、北港溪、樸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七股溪、曾文溪、鹽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條。這些溪流由於形成的地質年代不同,有著不同的水文特征。

  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樸子溪等河流,都發源於阿裏山西麓,形成於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後,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斷地侵蝕、延伸,最後注入大海,一般積水麵積較大,流路也較長,大都在70公裏以上,曾文溪長達138公裏,是台灣第四大河流。

  除此之外,平原上還分布著一些小的溪流,如鹽水溪、七股溪、將軍溪等。它們是在海岸平原隆起之後形成的,流域麵積隻限於平原之上,流程短,流量小,主流、支流混亂不分,多為季節性河流。

  兩種不同的溪流,對台南平原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作用。源於山區的河流,每到雨季,上遊溪水暴漲,夾帶大量的泥沙,滾滾衝出山口,流入平原,造成洪水泛濫。若再遇上強勁的台風,暴雨傾盆,危害就更加嚴重。但在每年的旱季(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很少,河流的水位便大大下降,而那些源於平原上的短小溪流,此時早已斷流幹涸了。

  不難看出,在台南平原上既要排泄洪水,還要儲水發展灌溉,對農業的發展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因此,陳衷紀組織大量的民力,修建南北幹渠和烏山頭水庫。

  南北幹渠主線北起濁水溪南岸雲林縣,向南穿過條條溪流,到台南附近的曾文溪與鹽水溪之間。南北長達90公裏,再加上支渠和分渠,總長千多公裏,跨及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和台南市,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一旦完成,將成為東南府最大的灌區,為農業保駕護航。另一樞紐工程是曾文溪上遊的烏山頭水庫,這個水庫是截堵官田溪中遊溪穀而成,因河叉繁多,形似珊瑚,所以又叫珊瑚潭。其最大庫容近二億立方米,是灌區主要的水源,一旦建成,台南地區的農田依賴這個水庫供水灌溉,受益非淺。

  這邊大修水利,那邊進行了有名的三三製,即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水稻,三分之一的田地種植甘蔗,最後三分之一的耕地種植雜糧。

  這三種作物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時間各不相同。水稻需水量最大,主要集中在夏季;甘蔗需水時間雖長,卻隻在旱季灌溉就可以了;雜糧是不需要怎麽灌溉的作物。將這三種農作物組合在一個灌溉區內,進行輪換種植和灌溉。

  這樣,既有米吃,又有重要的甘蔗作物去換白銀,而雜糧比方說紅薯則有高產。

  由於規劃得力,大家工作給力,種植的莊稼喜人,豐收絕無問題。

  就在大家都很努力的時候,農曆的三月初八,一個討喜的日子,坐鎮高雄的顏常武接到急報,在高雄對出海麵上發現四條紅毛番大艦!

  現在他一直呆在高雄訓練兵艦,因此接報很快。

  這個消息的接力是巡邏的快船和馬匹送來,“現在還不到秋收,荷人就來了?”大家都感納悶,紅毛番無利不起早,這麽早就想來吃甘蔗了,他們成了泰國人了?(變性)

  沒說的,趕快備戰,軍港內警鍾長鳴,四條戰艦急急啟動。

  軍官和水兵們急奔戰位,因為軍中律條規定,軍艦在港內,艦員要求基本配齊,時刻保持作戰力。

  緊急情況下出動,準備得令人滿意,軍人們各就各位,保持著旺盛的精力。

  四艦以慢速前進,很快等來了坐快船而到的顏常武和斯托姆(另外六條軍艦在外海訓練),他們登上了高雄二號,立即升起了代表提督在此的將旗。

  然後高速迎向來艦,遠遠地看到了來艦,四對四。

  似乎是虛驚一場,對方四條軍艦上係的旗幟是紅十字、白米字和藍底,這是英國人!

  “英國人跑來這裏幹什麽?”大家疑惑。

  盡管不是荷人,但大家的備戰依舊不敢怠慢,因為對方編隊中的兩條大艦給人很大的壓迫感:

  雙層炮甲板,加上一個前樓和尾樓的大艦,外表有花花綠綠的雕刻裝飾,大家數著炮眼,一、二、三……

  每層每側的炮甲板上有13個炮眼,加上前樓、尾樓和露天甲板上的炮位有9個炮眼,那麽火炮的數量達到了26+26+18=70門!

  兩條大艦就140門炮,加上另外兩條各有44門炮的五級巡航艦,總共達到了228門火炮。

  來個對比,顏常武艦隊中有一艘五級風帆巡航艦,有44門炮,另外三艘是六級巡航艦,都有28門火炮,火炮的數量為74門,總共為118門,比英國人少了一倍。

  對方越駛越近,定睛看去,人家的炮口比我們的粗哦!

  顏常武艦隊炮甲板的炮是12磅口徑,甲板炮是6磅,而人家則應該有了24磅的口徑!

  這麽個大艦隊怎麽跑到我這裏的小地方了?

  “真見鬼!”顏常武感到了憋屈,有種在廣州對抗英國戰艦的關提督的感覺。

  什麽是大炮巨艦,今天他充分地感受到了!

  比你的家夥大,比你的家夥粗,比你的家夥多!

  鬱悶!

  他對諸人道:“打不過,那就逃,集中兵力再打過,通知岸上準備堅壁清野,我們這邊一打響,立即發警報!”

  話音剛落,英國人開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