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為了畢業論文
作者:魚年無鉤      更新:2021-08-19 06:32      字數:2266
  這些年,人們的思想在西方文化的輪番進攻下,有人選擇極力迎合,有人選擇不屑一顧,有人選擇下海撈金,有人選擇滿世界亂竄。而青春爛漫的許飛燕卻在苦苦尋找人生的出口借以安防蓬勃的青春與無盡的的夢想。

  恰好,冀東機務段“紅旗號”機車的誕生,引起了這個漂亮姑娘的興趣。

  作為冀東大學中文係的佼佼者,她想拿出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畢業論文。“紅旗號”機車的前世今生,被她列為撰寫論文的備選方案之一。

  許飛燕特立獨行,不想寫曆屆學長、學姐千篇一律的論文。

  她計劃深入社會,到生產一線,對產業工人的現實生活進行調研,並得到了導師的支持。

  這是一個值得的紀念的日子,1987年6月1日,許飛燕走進冀東機務段客運車間。

  樓道裏一塵不染,每一層樓的主牆上都有“紅旗號”不同時期的精彩展示。

  在抗美援朝時期,“紅旗號”的前身是2966號機車組,在司機長牛奔的帶領下,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白天冒著敵人飛機轟炸的危險,徒步丈量勘察線路狀態,把火車經過的每一處坡道、山洞、橋梁刻在在腦子。夜晚,胸有成竹的駕駛2966號內燃機車,給浴血奮戰的誌願軍運送補給,為打敗野心狼建立了不朽功勳。

  60年代,2966內燃機車組成員不怕吃苦流汗,出滿勤幹滿點,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還主動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兒100多件。

  70年代初,在一次洪水當道中,司機長牛奔協助列車員疏散旅客時不幸犧牲。第二任司機長周兆光吃苦耐勞,先人後己,兢兢業業,時刻發揮車組老大哥的作用,是全體乘務員學習的榜樣。

  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12月,2966號內燃機車獲得冀東局“共青團號先進集體”;1983年1月,獲得冀東分局“路風建設先進集體”;1983年3月,獲得冀東分局“學**先進集體”;1984年7月,獲得冀東局“紅旗班組”;1985年,獲得冀東分局“青年示範班組”;1987年3月1日,安全行駛10萬餘公裏的2966號機車被冀東鐵路局授予“紅旗號”機車,成為冀東鐵路局火車頭中的“火車頭”,發揮著“骨幹車”“放心車”的先鋒模範作用。

  許飛燕了解了“紅旗號”的光榮傳統,覺得不虛此行,而且心潮澎湃。

  她在繼續爬樓梯時遇到一位幹部摸樣的人,“您好!請問韓大路在嗎?”

  “哦,韓大路走車了,下午回來,找他有事兒嗎?”

  “我叫許飛燕,是冀東大學中文係的學生,我認識韓大路,想找他了解一些“紅旗號”的情況,我想寫一篇關於火車司機的調研報告,作為我的畢業論文。“

  “哎,選題不錯,有點兒意思,請到我辦公室等他。其實,‘紅旗號’的前世今生都在牆上。”

  “嗯嗯,很詳細,剛才我看過了,很感人,但是這些圖片文字隻是記憶,我想了解‘紅旗號’的靈魂。”

  “哦,不愧是大學生,韓大路就是‘紅旗號’的第一任司機長,你算是找對人了。”

  “啊,我以為韓大路是一位普通火車司機,原來他非比尋常啊?”

  “是的,他是一位退伍軍人,還是一位武林高手。”

  許飛燕激動的手舞足蹈,讚歎道:“啊,我有眼不識泰山,韓大路太傳奇了。今天,我一定要等他回來。您是他同事嗎?”

  “我是他的同事,要不我帶你參觀一下車間。”

  “太感謝了,在見到韓大路之前,我先惡補一下機務知識,也讓他對我刮目相看一次。”

  張主任帶著許飛燕先參觀整備車間,廠房裏工人們聚精會神地進行機車維修工作,處處是一片繁忙景象。

  “老活寶”看見主任給一位年輕漂亮姑娘指指點點,好奇地問:“張主任,您怎麽變成了導遊,這是誰啊?美麗的像個電影明星!”

  許飛燕一聽,不好意思地說:您是主任啊,我們怎麽好意思打擾您,耽誤您寶貴的時間。”

  “這有什麽,好不容易來了一位大學生,我榮欣地當一次導遊,天經地義嘛。”

  “老活寶”從主任的和姑娘對話裏聽出了意思,自告奮勇地說:“張主任,您去忙,我來陪姑娘參觀。”

  “好好,我還真有些事兒,再見啊小許。”

  “張主任謝謝您,一會兒我去您辦公室。”

  “好的,你慢慢看,注意安全。”

  “老活寶”口若懸河,給許飛燕詳細介紹介了機車整備車間的作用……

  兩人來到設備車間參觀了給機車更換零部件的師傅們精湛嫻熟的技術。

  “姑娘,我們機務段的整備車間負責運行機車日常保養維護工作,設備車間負責更換機車零部件任務,就像汽車的輪胎行駛到一定的公裏就得更換。

  機車也是一樣,每一處部件隨著機車運行裏程的變化,達到使用壽命必須及時進行更換,以確保安全。機車就像人,零部件也會老化……

  運用車間負責開火車,表麵上看這個車間工作輕鬆,其實鐵路安全的最後一道關口是運用車間把守。”

  參觀完三個車間,快12點了,許飛燕說:“謝謝您,要不,我請您吃頓便飯。”

  “哎,我一個半拉老頭子,可以回家吃,怎麽能讓一個學生娃娃請客,再見!”

  許飛燕覺得剛才走進機務段的心情和現在站在機務段大門口心情截然不同。

  大門口“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全回家去”14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出入口庫機車發出的轟隆聲清晰可聞,工人師傅維修保養機車,給火車頭更換零部件的場麵曆曆在目。

  他們一身油汙,非常專注,麵帶微笑,偶爾開幾句玩笑,廠房裏蕩漾起歡聲笑語,顯得親密無間,自然和諧。

  沒有看到課本所說的工人磨洋工的現象。不過,磨洋工是無產階級對付資本家的辦法,在社會主義的工廠裏雖然有懶漢,畢竟少之又少。

  當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工作,有一半個吊兒郎當的人,計件工資考核辦法就會核減他的“二鬥紅高粱”。

  大鍋飯已經打破,多勞多得激發起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勞動光榮蔚然成風。

  這就是許飛燕今天零距離參觀機車背後無名英雄的最大收獲。

  思緒紛飛的許飛燕一步三回頭,向一條最熱鬧的街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