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交趾布政司舊事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4      字數:2204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新的雞已經殺了,這些猴子們自然要老實一點,建奴和科爾沁人的榜樣在前。

  朱慈烺相信這一年,這些屬國都會乖得跟孫子一樣。

  所以朱慈烺要不趁著這個時間多賺取一點利益,那豈不是白白打贏這一戰。

  朱慈烺在規劃初期,就已經吩咐,隻要戰爭贏了,那就開始對安南地區的礦產進行勘察。

  不說其他,安南河內那邊那裏可是有富鐵礦和煤礦,河內平原又是優質的稻米產地,一年三熟。

  有資源,有田地,有人口,這樣的地方,宣德皇帝竟然以祖訓中“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告誡廢棄。

  這個當真是強大的理由!

  好在嘉靖帝總算給朱慈烺留下了一副好牌,既然名義上是大明的國土,那朱慈烺就能慢慢的把他實際納入大明國土。

  第一步就是理藩院和探礦。探礦之後,確定了開發價值之後,大明完成了艦隊南巡行動,將會在河內停駐一段時間。

  到時候,朱慈烺將邀請安南王北上,之後還有安南王世子入太學學習。

  並且把那裏作為南海艦隊泊地之一,派駐衛所開發當地資源等等。

  總之做計劃這種事情,不可能像爽文邏輯一樣,出手派出十萬大軍掃平敵國,隻為搶回妃子,然後發現另一個妃子更漂亮,再發兵十萬搶一次。

  一場滅國之戰謀劃兩年,戰前準備一年,儲備物資、訓練新兵、更新武器、調動軍隊、最後一擊而勝。

  但是這一擊是蓄勢兩年的全力一擊,是朱慈烺整合大明全部資源,爆發了現階段能積蓄的全部潛力的奮力一擊。

  再有就像戰列艦建造,崇禎八年式,九年式,依靠大明的造船基礎,輕易就完成了。

  但是十年式,從船模到船隻下水舾裝完成,整整用了三年。

  而後麵的崇禎十二年式,緊緊是船模製造階段就要準備三年,後麵開始建造工期又要兩三年。

  要知道大明可不是一無所有,大明曾經也闊綽過,鄭和下西洋之時,據說最大的龍船噸位超過五千噸。

  即使到了崇禎年,官府船廠已經沒有造船能力,但是民間並不是沒有造船能力,大明沙船福船等一樣縱橫大洋。

  例如鄭芝龍的船都是哪裏來的?憑空變出來的麽?還有鄭芝龍可不止有福船沙船之類的,他在安南有自己的造船廠,是能生產炮艦的。

  天津造船廠,集合大明最優秀的船匠,不僅是官府的,還從鄭子龍那裏要來一批,又忽悠湯若望等人招募了一批南洋的歐洲工匠配合。

  發展很快麽?其實也就是正常速度常規操作而已。

  崇禎十一年,是西曆公元1638年,歐洲還在大航海時代初級階段,各大列強還處在掠奪世界資源的階段。

  大明雖然在軍事技術上跟對方有差距,但這並不是跨時代的差距,大明隻要稍微轉個身,師傅請進門,指明方向追上去很容易。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朱慈烺花了大量的時間,每天埋在公文堆裏,一點點的把這些力量集合成一股。

  背後更是一環套一環的謀劃,就是搞個搶劫都是按步驟實行。

  明知道鹽商富可敵國,開局為啥不先殺鹽商?

  搞不好朱慈烺這邊命令一下,那邊鹽商就支持闖王打進北京了。

  為啥先抄家貪官,而不是先處置八大漢奸晉商集團?

  因為要是上來就處置晉商,手裏沒有兵沒有權,不說能不能除惡務盡,就是抄家所得,朝廷能得一兩百萬兩都算這些人是個忠臣。

  朱慈烺從出生就穿越,前七年,待在宮裏,什麽也幹不了,隻能不斷的想這些事情,一點點的把計劃補齊。

  這才有三年滅建奴的大勝,所以大勝之後的規劃自然也都有所準備。

  現在更是有參謀部協助,對計劃查漏補缺,集合眾人之誌,比起朱慈烺自己一人之權謀,又要厲害的多。

  參謀部已經上交了三次三個不同版本的安南改土歸流路線圖。

  不管哪一個版本,破除大家心目中的‘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固有印象都是重中之重。

  而且從秦漢開始交趾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崇禎想要完成自己超遠成祖超越漢唐的功勳,名傳千古,這個交趾布政司必須完成改土歸流。

  其實從建奴被滅之後,大明就變了,就像那些朝臣,建奴被滅之後,紛紛跳出來要求崇禎裁軍。

  這看著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這恰恰代表著文人的態度,既然外敵沒有了,大明就應該乖乖的把爪牙縮回來,修明內政。

  這代表著大明的保守勢力抬頭。

  也許第一階段擴張,朱慈烺能夠依靠衛所軍人的身份,強製遷移他們到各地建立墾殖公司。

  但是以後呢?經過統計,衛所牽涉的人口大概有兩千萬左右。

  大明要是指望這麽點人口就想完成殖民開發,恐怕一個澳洲都填不滿!

  所以想要吸引大明百姓,行政強製為下策,號召宣傳為中策,利誘才是上策。

  目前參謀部認為,河內附近,先開礦,然後設立工廠,然後駐紮軍隊,若是安南人識趣老實還罷了。

  通過移民漢人一旦占據絕大多數,就可以實現兵不血刃的改土歸流。

  若是安南人對於大明開采他們的礦石不滿,那就更簡單了,那麽喜歡開礦?那你就去開礦吧!

  不過確是在大明軍隊的監視下,帶著手銬腳鐐開礦。

  喜歡開礦的話,土地就不想種了吧?那大明百姓喜歡種地,全部送給大明百姓種吧。

  但是這個也緊緊是一個開始,安南問題比朱慈烺一開始想象的還要複雜,成祖年間,朱棣征服安南之後‘得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八、人民三百十二萬、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

  也就是說緊緊占領了一半的安南,蠻人加上普通百姓就已經超過五百萬了。

  若是在往南算上湄公河三角洲附近,總人口怕是過千萬。

  千萬異族,光靠挖礦能解決多少?又要遷移多少百姓才能完成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