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終於到京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24 09:50      字數:2196
  參觀完煉鋼廠,朱慈烺轉道去了鑄幣廠,鑄幣廠雖然改用衝壓工藝鑄幣,但是銅熔煉爐依舊是鑄幣廠的重大項目。

  因為回收的銅錢質量是不一樣的,含銅比例不同,所以需要進行重新熔煉,然後根據熔煉內最後銅溶液的比例適當加入純銅錠。

  最後使得銅液達到含銅量百分之八十的目標,之後在打開導流槽,讓銅液沿著導流槽然後趁著還是液體被切成小銅球。

  最後滾入模板,模板趁熱放入衝壓機,然後一次性衝壓成型。

  這樣的熱衝壓比冷衝壓對衝壓機要求要低得多。

  管事的是一個胖子,這樣的環境,一圈走下來他大汗淋漓,不停的用手帕擦著。

  朱慈烺問道:“目前有什麽困難?”

  管事的放下手帕:“最大的困難還是純銅錠供應不足的問題,目前衝壓機和熔煉爐隻開動了一半,而且也沒有達到滿負荷運轉。”

  朱慈烺嗯了一聲,依舊是老問題,不過下一步大琉球開發之後這個問題應該能緩解一部分。

  朱慈烺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明年就能解決,現在你維持生產就好。”

  新式銅幣依舊是圓形方孔,但是圖案印花要比以前的銅錢豐富,這也是衝壓比起鑄造的優勢。

  其中金銀幣為了防止被人磨幣減重,邊緣還有鋸齒紋路。

  最後朱慈烺去了炮廠,這邊正在生產岸防炮。

  大明的鑄炮工藝一直都在改進,但是終究還是逃脫不了鑄範鑄炮,新的鑽膛鑄炮法目前還在理論階段。

  想要實現不僅僅需要車床技術進步,還需要煉鋼等技術全麵跟進。

  有了好炮還不行,還需要新式的火藥技術,這又是化工範疇。

  總之大明看似各行各業進步神速,一副跑步進入現代化的感覺。

  但是實際上隻不過是朱慈烺把自己對這些行業的初級知識進行了普及,然後大明工匠對自己以往經驗的實用化。

  現在各行各業,一到了需要真正突破的時候,進度一下子就慢了下來。

  其實如果朱慈烺真的用心參與某一項研究,還真未必不能出成果,畢竟十多年的學上下來,多少都能懂一點點。

  但是大明現在需要的不是某一項技術的超越,而是全麵的進步,朱慈烺更大的作用是指導大明走上正確的道路。

  以大明的巨人體量,隻要路走對了,即使腳步慢一點,一步跨出,其他人也要追趕半天。

  更何況大明現在未必就比他們走的慢了。

  因為采用鑄模鑄炮,泥沙模具鑄造巨型岸防炮,為了避免模具坍塌,隻能采用豎著鑄造的失蠟工藝,動輒萬斤的炮聲,稍有不注意一個氣孔,一個裂紋都會導致鑄造失敗。

  但是這已經是當今最先進的鑄炮工藝了。

  除了這種岸防重炮之外,大明第二大的炮就是戰列艦炮了,不過現在戰列艦裝備數量少,這種火炮隻是小規模製造。

  朱慈烺來的時候,崇禎十年式戰艦上用的火炮已經鑄造完成裝運到天津船廠去了,所以朱慈烺沒有看到。

  不過崇禎八年式炮艦用炮倒是生產的如火如荼。一百五十艘以上的數量,每船72門大小火炮。

  也就是說僅僅崇禎八年式所需要的火炮就要超過一萬門。

  而陸軍一個炮團的火炮數量也不過三百多門大小火炮而已。也就是說大明陸軍十五個師完成換裝後,裝備的火炮也不過不到五千門火炮而已。

  所以為什麽海軍比陸軍花費貴!為什麽海軍是高技術兵種!

  而後膛炮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發明,大明本來就有後膛炮,隻不過因為氣密性,炮藥威力等等因素影響,實戰效果不強。

  而新式後膛炮,最終還是要解決密封問題、膛線問題、炮彈問題、火藥問題等等一係列的問題才能實現。

  其中鑽膛工藝又是前置條件,而想要獲得穩定的鑽膛速度,又需要動力上有所革新。

  這繞到一圈又繞回蒸汽機上麵,朱慈烺遠遠低估了蒸汽機製造的難度,原本以為氣缸是個難點,結果僅僅一個鍋爐就讓那些工匠們抓破頭。

  一體成型,沒那技術,分段製造,壓力大了要麽漏氣,要麽爆炸,反正就是搞不定。

  而且往複式蒸汽機涉及到的機械原理,根本不是開一個金手指就解決的了的!

  蒸汽機是歐洲十八世紀初的發明,發明之初,因為效率低下,僅僅用來給煤礦抽水。反正煤礦就是不缺煤。

  之後用了七十多年之後,瓦特著手改良蒸汽機,瓦特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完成改造任務。

  之所以發明七十多年之後才有人改革成功,並不是說瓦特有多天才,那隻是一個方麵,這更是因為,技術需要進步,尤其是機械加工技術需要進步。

  對方近百年的路朱慈烺想三年走完,那是不可能了,大明現在工業基礎更加薄弱,甚至具有科學思維的人都是少數。

  這個慢慢來就是了,反正大家都沒有這個技術,大明也等的起。

  看完永平的事情,這次朱慈烺終於動身回京了,京城那邊也隨著太子回京日子的臨近變得詭異起來。

  說不上那些大臣有什麽串聯,隻不過是大家在太子手下失敗太多次,已經有點畏懼了。

  大家雖然不敢在報複,但是不合作總可以吧!咱們不說,不問,不聽,不作為所有關於太子的事務。

  但是沒有想到,崇禎並沒有打算就這麽放過他們。

  朱慈烺到通州的時候,就得到消息,崇禎為了表彰太子殿下的功績,要求禮部出城十裏迎接太子。

  但是禮部拒不合作,以辭官相威脅,然後就被罷免了。

  之後禮部一般官員告病或者告假,甚至有人跟著提出辭官。

  禦史覺得太子行的是與民爭利之事,在江南更是殺得人頭滾滾,抄家滅族的事情更是沒少幹,憑啥被百官出郊迎接十裏。

  朱慈烺對此也是無奈,這些人竟然又想搞強項令那一套,迎接不迎接的朱慈烺本來無所謂。

  但是現在,這些人要是不出來迎接,反而顯得他朱慈烺不得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