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開戰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2571
  太後所遣使者正是王遠致,他在雲州變亂前便早歸長安,如今正式授職為左拾遺,來太原出這趟公差,雖知晉王應當早存逆謀之心,不過當然佯作不察,當恭賀晉王喜添子嗣後,極度悲痛的轉述了同安公主遭遇北遼蕭劫殺,而王遠致這趟公差至晉陽還不算終結,得繼續北上,傳天子敕令,著燕國公速速攻破榆關,平蕩潘逆,以此叛臣之死力挫北遼,為同安公主複仇。

  ??同安聽後,再度冷笑:“潘博乃大周叛臣,太後曆來恨之入骨,欲將其五馬分屍,與我死活何幹?再者太後以為劫殺真凶乃北遼蕭,若真欲為我複仇,便該征兵北遼蕭,僅除潘逆也算複仇?太後這是廣告臣民,並不在意我之生死,固然是她本意,然而就不怕有傷國威及她所謂聲名?”

  ??尹紳原不打算與同安談論軍政之事,然阮鈺眼見公主好不容易顯露出真性情來,連忙暗示:“先不說北遼蕭,隻論被阿史那奇桑俘虜那位死間,原本是為誤導太後及奇桑,不疑貴主乃殿下營救來太原,死間論來萬無生路,卻不曾想,太後因那死間忠於北遼蕭,縱然酷刑加身也一口咬定乃北遼王指使,竟公然聲稱敬其忠義,赦免死罪送返北遼蕭,豈不更是對臣民公示,根本無意為貴主報仇血恨,太後如此絕情,豈不傷仁德之名?”

  ??“貴主與阿鈺到底不涉權術,見事難免膚淺。”尹紳沒聽出妻子是在裝糊塗,意在開解同安釋懷,一本正經解釋道:“貴主固然尊榮,然則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大周以儒學治國,自當遵奉先賢主張,既君帝尚在萬民、社稷之下,更何論君之子女?故太後堅持讓貴主和親,聲稱為罷幹戈戰亂,是為大義,天下臣民無人指責太後狠絕骨肉親情,因在臣民眼中,自是不望戰亂四起流亡無依,若貴主和親便能換得天下承平,臣民稱頌,豈不讚譽太後仁德?”

  ??這就是說,人皆利己,管你大周公主是否高人一等,隻要自己不受戰亂之禍,那麽也不用理會公主平安喜樂。

  ??阮鈺度量同安神色,見她微微蹙起眉頭,竟難得的露出不愉之色,便也不阻止自家丈夫繼續魯直的發揮。

  ??再聽尹紳說道:“同理,貴主遇‘劫殺’,然而卻在突厥境內,太後若問罪突厥,當初又何必和談?若因貴主之故,興兵北遼蕭,反而放過潘逆叛臣,不利社稷,豈不有違大義?北遼蕭雖與北遼耶律氏絕裂,二者卻仍為一國,滅潘逆,有利社稷,威服北遼,更益社稷,反而太後若助耶律氏平定內亂,日後耶律氏與潘博再行兵犯,豈不是因私廢公,反而於大義無益?”

  ??又評韋太後對死間的處置:“太後看來,區區刺客而已,生死無妨大局,恕其不死,反而能夠推崇忠義,刺客聽令於北遼蕭,並非大周臣子,故劫殺貴主非乃刺客之罪,而為北遼之罪,恕刺客,罪北遼,方顯是非分明,故何懼臣民質疑?”

  ??尹紳發揮完畢,阮鈺歎服道:“原來如此,經郎君剖析,妾身方才恍然大悟,但又有疑惑,難道殿下營救貴主,反而是不顧大義,因私廢公?”

  ??“若貴主和親,真能促使兩國修好長罷幹戈,殿下當然不該阻損,然則事實並非如此,縱然貴主遠嫁突厥,阿史那奇桑必定也會起兵犯周,營救貴主,並不會讓勢態惡化,既不傷大義,殿下若不顧貴主安危,豈非涼薄無情大失仁義?而韋太後,也不是真正以社稷為重,無非懂得操縱權術博取聲名而已。”

  ??阮鈺頷首:“妾身是徹底明白了,太後無論讓貴主和親,抑或寬赦死間,都是源於私利……貴主一直以來,不解太後為何如此狠絕,如今應當也會醒悟,蓋因太後以利欲為重,然則如殿下,如王妃,縱然涉及權術詭譎,與太後卻大有區別。”

  ??同安“果然”醒悟,泛紅了眼睛:“若非叔父叔母,我已死於突厥王帳,又怎會疑心兩位親長?”

  ??阮鈺見她如此,分明仍未釋懷,倒也明白用力不能過猛,所以安撫幾句,便將話題岔開了。

  ??——

  ??大治二年,王遠致這趟公差仍在返程途中,八月未罄,突厥可漢阿史那佗斤“病故”,奇桑正式繼位,九月,三大親王遇刺,突厥、鐵勒大親王死於非命,唯有吐蕃王哈吉勒死裏逃生,然而亦是身負重傷,一度危重。

  ??原來是奇桑將謝瑩獻計略微改動,單單留下哈吉勒一條性命,主和一方使者幸存,鐵勒、突厥使者卻遇難,豈不證實確乃周國意圖毀約?吐蕃讚普若然不肯出兵,那便是背叛五部之盟,連吐蕃也有了與周國串通的嫌疑,兼奇桑已然說服天竺、大食等,聲威浩浩,吐蕃讚普眼看不能白占便宜,情勢逼迫他必然站隊!

  ??吐蕃終於讚同起兵,突厥五部號稱百萬精銳,進逼甘州!

  ??屈辱的讓步,換來尚且不足一年的和平,韋太後固然大怒,但這時她當然不會再懷饒幸,也隻能積極備戰,然而卻在主將人選上極度犯難。

  ??王淮準等舉薦安寧伯齊俊,理由很簡單,安寧伯對安北地勢、軍務熟諳,率軍平定衡州內亂,連連告捷,足見驍勇善戰,蠻夷大舉犯周,善戰者理當為將。

  ??然則莫說朱子玉一眾叛黨尚未平定,韋太後委實不願半途而廢,就算她痛下決心,亦不能信任將數十萬大軍盡托安寧伯——畢竟此人忠誠與否,尚且存疑。

  ??韋元平、謝饒平這回又再意見一致,竟共同舉薦燕國公,太後大為意動。

  ??怎知姚潛卻自請為將,不願去揀榆關這個便宜,而是力求率軍迎擊蠻夷。

  ??他的理由似乎也很有說服力:“微臣原本便鎮西疆,多與蠻夷交戰,對安北情勢可謂熟諳隻因營州事急,倉促領命抗擊,前因燕國公冒進,後因不熟地勢,導致慘敗,然,並非微臣不善戰事,但望太後及聖上再予微臣機會,抵禦蠻夷,保甘州,複安北。”

  ??太後原就更加信任姚潛這個心腹,聽他信心十足,大是意動。

  ??更不說,姚潛的支持者是元得誌,安寧伯的支持者還有蜀王黨!

  ??太後終於下定決心,令姚潛、楊懷義等領五十萬禁軍,開赴甘州。

  ??大周與突厥的戰爭,正式打響!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