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公主有心結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4034
  十一娘為同安擇的兩個婢女一名婷潔,一名柔潔,十七、八的年紀,活潑伶俐善解人意還不失機警,她們跟著同安住進太原衙內,朝夕相處不過三、五十日,便都看出了這位公主心事沉沉,表麵上樂天達觀竟是在強顏歡笑而已。

  ??這日公主與阮娘子說話,不用婢女貼身服侍,婷潔柔潔遠遠站在花蔭下,低低議論著。

  ??“王妃叮囑咱們,貴主遭遇劫難恐怕不易開解,如今看來確然。”

  ??“可不是,貴主待咱們也客氣太過了些,初初幾日,我隻道因為陌生,貴主難免疏遠,已是隔了月餘,見我們時常逗趣,貴主越發也愛玩笑了,可與我倆話雖多了起來,日常仍是稱謝不斷,那日一個沒留意,尹小娘子把貴主新寫詩稿撕毀,貴主忙不迭安慰我兩,小心翼翼就怕我兩自責,我才意識見貴主對我兩竟然敬畏得很。”

  ??“不是敬畏我兩,怕是敬畏王妃呢,這都是韋太後作孽,使堂堂一國公主金枝玉葉竟不知何去何從,生寄人籬下之苦,確然讓人歎息。”

  ??“貴主這心結一時難以解開,咱們當否知會王妃?”

  ??“不可。王妃讓我兩服侍貴主,交待務必盡心盡力,從此視貴主為主,若我兩一味隻將主人言行告知王妃,豈不成了耳目探人?貴主機敏,若是察覺,對王妃怕是越生誤解。”

  ??此二婢女看出同安心結,阮鈺當然也有所感知,這日趁尹紳下值,將粘纏在父親膝頭撒嬌的小女兒硬是交給乳媼帶走,與他說道這件煩難:“貴主心中鬱鬱,我竟無法開解,大是為難。”

  ??“怎麽,貴主仍計較單住在這裏?”

  ??“就是因為太不計較了。”阮鈺輕輕歎息一聲:“自來我們這,貴主興致盎然,從不將愁鬱見於表麵,無論何時都乃笑麵迎人,隻日日朝夕,無論晴雨,都不忘與我道禮,竟如同晨昏定省,亦從不挑剔飲食,起初我亦不察,有回與貴主用膳,一道波棱菜,貴主笑問波棱恐不易得,我隨口稱道市麵上雖不常見,太原大族府邸,卻有番商按季興販,見貴主甚愛,也便交待廚內常備,怎知一日去晉王府,王妃留我用膳,正好也有一道波棱菜,見我愛食,王妃便讓備上兩筐新鮮波棱讓我走時帶回,見我推辭,王妃道這菜雖說珍貴,亦非人人皆愛那澀味,她就不喜,這點倒與貴主一樣,我才知貴主竟深惡波棱,卻緣何故作喜愛?無非是擔心讓人誹議挑剔。”

  ??又大歎同安不易:“貴主生母葉昭媛,因毒殺裴後,被先帝恨之入骨,賜死不提,乃至遷怒貴主,貴主雖為先帝獨女,卻從未得獲父親關愛,從前以為太後乃貴主祖母,總歸不少慈愛,怎知竟然更加不顧血肉親情,貴主看著有那金尊玉貴身份,卻不曾享過親長愛護,被親長厭惡利用,也難怪她處處小心迎合,如今隱姓埋名寄居太原,雖幼時與王妃交好,更兼殿下關愛,然則貴主才剛經曆劫難死裏逃生,未免擔心若不被王妃所喜,將來處境越發堪憂。”

  ??尹紳不解:“阿鈺從不願與我說道後宅這些瑣細,今日侃侃而談是為何故,這些女兒家心事,我亦無能開解,怕是不能替阿鈺分憂解難了。”

  ??阮鈺便笑道:“我說這麽多,可不正是為了要讓尹明府幫手?貴主日常喜好我不慣知,隻知一點,貴主喜愛詩詞,偏琴棋詩畫四藝,我獨獨不擅長這門,那日貴主將新作交我賞評,我看上去首首都是優佳,隻能讚賞奉承,貴主便再不與我談論詩詞歌賦,分明洞諳話不投機,幹脆繞開免我尷尬無趣,隻貴主唯一這門喜好,若能讓她折服,豈不可為知交,要開解煩難,唯知交不可。”

  ??又遞上一盞茶湯,阮鈺越發討好尹紳:“尹明府乃長安五子之一,又是進士及第,詩作當為優長,空睱時候……”

  ??她話未說完,尹紳便推拒了那盞用作賄賂的茶湯:“阿鈺又非不知,我曆來謹慎與女子交近,更不懂開解芳心,這事也太過為難了,恕我無能為力。”

  ??“郎君可是看不起女子?”

  ??“大不敢小看女子,韋太後之狠厲、晉王妃之才智,多少男子不及?更不說舍母,開明賢達連大父亦讚難得,紳自幼受母親教誨,不敢唐突女子……”

  ??“誰讓尹明府唐突佳人?”阮鈺打趣道:“明府遠避侍婢,不納姬妾,愛惜妻兒高風亮節,實乃良人,鈺三生之幸,可難道尹明府原來是視女子為洪水猛獸,萬一親近,德行之堤便將潰之千裏?”

  ??“這……”

  ??“再問尹明府,是否視殿下為君?”

  ??“當然忠心無二。”

  ??“殿下與王妃盡皆心憂貴主愁鬱,貴主如今以明府族妹之名,寄居敝處,心結難解,明府是否當有開慰之責?鈺因無能為力,方煩動明府投其所好勸其釋懷,明府卻以男女有別推脫,又稱不敢唐突,難道是憂慮流言蜚語纏身,有損清名,鈺今日方知,明府亦存世俗之見,為聲名所累。”

  ??尹紳被數落得冷汗直冒,自悔不迭:“阿鈺好辯才,竟使紳羞慚無地,再不敢狡言推脫,隻阿鈺素知,某素性迂腐,恐不能行阿諛奉承之巧,非但難以開釋貴主寬懷,反而觸怒。”

  ??“貴主也並非樂信機巧者,否則我讚賞佳作,貴主正該趁心,哪裏又會避而不談?再者尹郎直率,不屈權貴,風骨昂然素來讓妾身心折,又怎會迫使尹郎行為機巧之事?貴主詩作但凡不足,尹郎大可直言指謫,貴主若服尹郎為師,諸多心結,尹郎方有開解之機益。”

  ??尹紳無奈於妻子的雄辯滔滔,再無法推脫,隻好答允。

  ??同安的確心結甚深。

  ??她曾視十一娘為知交,甚至師長,當初太後擇十一娘為晉王妃,同安亦覺慶幸,然則此番她遭遇劫變,可謂在生死攸關行走一回,她萬萬沒有想到貴為一國公主,竟然險些落得眾叛親離辱死異族的下場,更深切的明白所有尊榮都是虛妄,她生於皇室,卻孤苦無依。

  ??更關鍵的是,她唯一能夠依靠的晉王叔,現如今卻不僅僅隻有她一個親人,同安明白親疏有別的道理,她並不妒恨十一娘與遲兒分薄叔父的關愛,但她沒有安全感。

  ??同安看來,這世間所有的感情都會隨著時移日長變質。

  ??她從前不也相信,及笄之後,祖母遲遲不許婚嫁,果然是因為不舍得她這個唯一的孫女嫁作他人妻,她是公主,也許不用侍奉公婆,不用對丈夫卑躬屈膝,一旦許嫁,卻該出宮立府,雖說不上再無相見之日,禁苑內外,宮牆隔阻,自不如過去便利。

  ??結果呢?

  ??分明是她自作多情,韋太後這個祖母哪曾是不舍骨肉之情,而是因為她這個孫女的姻緣大有利用之處,輕易不肯廢耗。

  ??同安對大明宮與韋太後的感情格外複雜。

  ??她在大明宮,在韋太後,並未得到多少關愛,但她生於宮廷長於禁苑,她當然會視宮苑為家,一度也以為太後是她最堅實的依靠,是她的親長,盡管嚴厲,但不失憐惜。

  ??然而什麽都靠不住,靠不住。

  ??所以她再也不敢疏忽,她不願稱謂十一娘為叔母,隻是因為不安,她害怕這聲“叔母”喚出,叔母有朝一日也會成為祖母,不再友愛她,一心琢磨怎麽利用她可笑的公主名份。

  ??但同安也明白,縱然固執不改稱謂,卻無法阻攔感情的變質。

  ??叔父如今不也事事以大局為重,不再對她千依百順了嗎?

  ??她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弱女子,如今甚至連公主的名份都已失去,若然再引叔父與叔母厭棄,又該何去何從?

  ??大明宮、晉王府、太原衙,這三個地方對她並無區別。

  ??這是一個多麽慘痛卻又無奈的醒悟。

  ??故而莫說阮鈺,即便對待婷潔、柔潔二婢,同安也時刻提醒自己必須禮遇小心,從前在大明宮時尚存那幾分金枝玉葉的傲骨徹底曲折了,誰讓這時她萬一大意,就可能終生僅為“尹娘子”,也就直到尹紳開始指點她的詩文,並不阿諛奉承應酬客套,的確是投同安所好,雖對尹紳越發敬重有如師長,並不敢逾禮親昵,隻暗暗將尹紳看作知己,多少真能排遣孤寂悲苦.。

  ??又說尹紳,逼不得已才與公主交道,雖說對這平易近人的金枝玉葉不存厭鄙,甚至也還欣賞同安的文才,卻因她詩文顯露過於傷悲哀怨,尹紳很有些不以為然,直言指謫謬處不提,空閑時也不忘敲打,見公主倒還聽教,尹紳也不妨把外界發生之事告知。

  ??轉眼便到遲兒百日命名禮,原本儀式雖然鄭重,卻並不需大張宴慶,奈何正如十一娘所料,宮中果然遣了使者下旨賜名,故而賀燁執子右手命名,訴諸保姆,保姆告諸婦諸母,再告管家,管家遍告家人的過程隻好采用太後所賜“信”字,當然皇室記於玉牒,晉王燁嫡長之子名稱信。

  ??又因乃太後賜名,晉王府必須設宴謝恩,幼子百日命名之禮倒比顯貴宗子周歲之宴還要鋪張熱鬧,足足鬧騰了三日。

  ??同安當然不能赴宴,聽尹紳說明,冷笑道:“信?太後信過誰?莫說叔父,便連叔母她又何曾信過?她若能信遲兒,大治年今後怕將日從西出,月向東移了。”

  ??尹紳倒也幽默:“太後多疑不可怕,好在是殿下、王妃從未輕信,如今便連貴主,也識破了太後狡偽。”

  ??“叔父應當會另為遲兒命名罷?”

  ??“確,殿下知會我等,少主名晧。”

  ??同安默默不語,忽而笑道:“朝廷既遣使者,隻怕已經通曉叔父,我已遇不幸?”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