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母子過招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5      字數:3085
  天子值此午膳之時前來含象殿,當然不是單純為了來問安省見,實在是因一條製敕被毛維、李子沅領銜的門下省封駁,又有幾大國相因為政見爭執多日難以決斷,雙方都是寸步不讓,天子也實在無可奈何,深知症結是在含象殿,是以才能找太後商議。

  ??因為天冷,太後往常起居處雖然移往西殿暖閣,然則在那商談政事卻顯得草率,故而一聞天子駕臨,就先移步本應是正式寢居的配殿,但她卻沒有去坐那麵碩大山水隔屏下的正位,緩緩轉向朱紅立柱間,由錦簾稍稍隔出的一處雲台。

  ??坐下不久,便見天子在內宦引領下近前,太後蹙眉打量了一下兒子的麵色,有些嚴厲地盯著內侍監顧懷恩:“我看聖人氣色比日前更加不如,爾等可曾盡心侍奉?”

  ??顧懷恩正要答話,天子卻揮一揮手,示意他退下。

  ??“母親不需憂慮,兒子身體無礙,隻是因為天寒,不免引發咳疾,夜裏沒有睡好臉色才不好罷了,有諸位太醫日日診脈用藥膳調養,並不妨事。”

  ??太後聽了這話,難免舊事重提:“雖政務繁重,然而聖人玉體可為國之重要,萬萬不可輕忽,另眼看聖人登基已近十載,然仍無皇子為繼,如何不讓臣民憂慮?聖人視後宮為虛設,獨寵貴妃實為……”

  ??“阿母。”天子對於這個話題仍舊避而不談,一改往日溫順敬服,打斷太後的長篇大論:“兒子今日來見,實為國政相商。”

  ??“君帝後嗣,涉及國祚,難道就是私事?”這事實在是太後的心頭顧重,並不因天子這話就閉嘴不談。

  ??雖說四年前,在瑩陽真人的勸導下,天子總算是容納下與裴後麵若的秦桑近身侍奉,據紫宸殿中不少耳目稟報,秦桑也確得聖寵,然而讓太後憂慮的是四年下來,那宮人竟然也沒任何“音訊”,太後忍不住詔人來見,令醫女診驗是否身有隱疾,竟知秦桑依然還是處子身!追問之下,秦桑總算承認天子雖然容她近身,往常也不乏令其彈琴慰藉,然則卻並未真正寵幸。

  ??太後一番苦心白廢,勃然大怒卻又無可奈何,除了加緊勸令天子雨露均沾之外,也是別無他法。

  ??兒子不願寵幸妃嬪,她這個母親難道還能強逼不成?

  ??至於秦桑,太後也隻好暫且將她留在紫宸殿,仍存著那一絲期望,到底因為此婢與裴氏貌若,天子不曾拒之千裏,至今仍無寵幸,許是心頭還放不開舊人,可時移日長,難保不會有情難自禁時候。

  ??太後又哪能想到身患隱疾者原是天子,畢竟前有葉氏誕下同安,後有裴氏身孕嫡嗣。然而這其中因由賀衍一來羞於啟齒,再兼他一早篤定心意要將儲位傳予弟弟賀燁,一點請醫調治的意願不存,等閑也沒太醫膽敢問詢天子這一方麵有無疾礙,事情就這麽隱瞞下來,成了貴妃獨寵卻不能生育。

  ??貴妃本是潛邸舊人,太後壓根不會想到竟然還不曾真正侍寢,貴妃份位在那兒擺著,又有天子庇護,太後也不可能比如對待秦桑一介宮人般,直接詔見貴妃令其接受醫女診驗。

  ??而每每太後糾纏這一樁事,天子當然暗自難堪,唯有聆聽教誨事後依然我行我素,任由太後一直誤解。

  ??今日也是一樣,見太後不肯輕易放過,賀衍隻好默坐著聽了足有兩刻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賞一般諾諾答允下來,趁著太後好不容易捧飲潤喉時,果斷提及正事:“王相國建言應先顧及賑災事宜,韋相國與毛相國卻堅持當以建陵為重,薛相國也認為陵寢耗廢甚為巨大,而眼下北境不寧需得屯兵屯糧以防潘逆之部,又逢今冬南境雪災,凍亡傷病無數,百姓急需救治是一方麵,也得防範因為雪災導致今年耕收不足引發饑荒,當暫停陵寢工建,並節縮規製,慎防鋪張。”

  ??見太後不置可否,賀衍又道:“兒子以為,阿母之陵建萬萬不能停滯,然,義川王叔報請工建所需似乎……的確太過奢華,有逾製之嫌,為免阿母因而遭受非議……”

  ??“不需說了。”見賀衍支吾為難,無非是聽信薛謙等人之說,認為自己陵寢工建超逾,太後倒還不動聲色:“聖人之意,難道是想暫停帝陵工建而先顧及為母?這可大失妥當,聖人為九五之尊,陵建關及國運,怎能擱滯!倒是我之陵建,原本便有些違製,無非是因聖人至孝,堅辭未免辜負,我才勉受,既有內庫不足之憂,暫且停建理所應當。”

  ??卻提也不提節縮規製一事,太後在表示這番大度後,轉而說道:“然,內庫不足一事卻不能輕疏,根結所在無非稅收不足,各地授田丁男逃亡避稅太多,才至於堂堂皇內捉襟見肘,不是縮節用度就能治本,是以,聖人應令嚴察逃戶,才能補足賦稅。”

  ??賀衍微籲口氣:“馮卿也是這般認為,故,兒子欲令其主責督辦此事。”

  ??馮伯璋?他倒奸滑,看穿搜察逃戶一事有利可圖!太後雖然忍不住輕挑眉梢,然而卻沒有駁斥,反而意味深長一笑:“聖人既有決斷,固然上佳。”

  ??這一樁事順利解決,天子又再提起另一樁:“再者便是薛卿之前請諫,潘逆長據遼北實為隱患,而如今幽州都尉無能與其對抗,多戰失利,不堪重任,原幽州部領將武威伯秦步雲驍勇善戰,又熟諳軍情地勢,才當交以重托鎮服北遼剿滅逆黨。”

  ??然而這事卻引起門下省數回封駁,就在今日常朝,政事堂幾個國相為此還吵成一團,導致天子頭暈耳鳴,幹脆來與太後商議。

  ??不過這回太後卻沒那麽大度了。

  ??秦氏一族鎮守幽州多年,尤其武威伯頗得先帝器重,不是太後能輕易恩服,又因潘逆據地自封,幽州儼然成為抗拒潘逆之前線要地,增兵授權成為必然,可讓一個並非心腹者掌握如此大權太後怎能安心?她好不容易趁著剿伐潘逆不利的機會,坐實武威伯延誤戰機之罪,根本不顧其實是當時她授以重任的姚潛指揮失當,隻將秦步雲貶往定戎,名正言順削減其兵權,太後多少能暫且安心。

  ??如今又怎能讓武威伯起複?!

  ??當外敵壯大聲勢之時,太後關心的仍是一己權勢,其餘所有,都得拋低之下。

  ??因而她這回嚴肅聲色,毫無轉圜餘地:“武威伯當初延誤戰信,若非他自以為是,潘逆豈能成勢?留其爵位隻是貶遷已為寬赦,身當委任重托豈非荒唐!幽州之衛事關大周安危,怎能交予戴罪之人?此事顯然薛謙妄言偏執,聖人需得三思謹慎!”

  ??天子一聽這話,不由也猶豫起來,實在作用秦步雲阻力太過,就連馮伯璋及眾多四年以來擢升重任的官員,也顯然有所保留。

  ??太後幾乎是立即捕捉到天子的猶豫,越發篤定斷言:“此議當駁,即便應當增強幽州戌衛,也該考慮能者,多年以來,姚潛力鎮新厥,邊關無擾,依我所見,大可調其兵部支援幽州,再加強對北遼之震慎,同時積蓄國力,待軍備周妥,何懼不能立平潘逆?”

  ??天子明知裴鄭若為蒙冤,姚潛必定是關鍵之人,哪肯重用於他,可還不待他反駁,太後已經冷聲說道:“潘逆未平,大周憂患不解,聖人還當以大局為重,若受蠱惑再生內亂,如同自亂陣腳,更會引得天下不寧紛爭不斷,若我眼看聖人如此,莫如早下九泉,請罪於列祖列宗,賀姓先祖!”

  ??一聽這話,賀衍幾欲魂飛魄散,當即匍匐叩拜。

  ??就這麽,塵埃落定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