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裴府舊奴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5      字數:3669
  “微臣雖然為柳三郎所托,問清上述舊事,固然對絢之有所改觀,然則起初也並無深交之想,但因為從前心存偏見之故多有冒犯,過意不去,這才置席相邀,可與絢之暢談一番後,是真感覺到絢之智計才華,見識頗遠,尤其……太後恕微臣直言,四年之前聖人頒詔罪己,微臣已知多年來聖人不問政事,天下軍政竟是太後執掌,那日酒後興起,便與絢之議論,問其有何見解。”

  ??如今之於大周,還沒有不準世人議論國政的禁令,莫說賀湛與薛陸離這等宗室顯望子侄,便是布衣百姓,也不乏聚眾談論國政的時候,太後當然不至於怪罪,尚且頗有些興趣:“薛絢之怎麽說?”

  ??“絢之直言,不論古舊,多少巾幗不弱須眉,隻說本朝,也有女中堯舜文皇後奠定盛世之治,聖人一度因為悲慟沉湎縱酒,三年以來若非太後賢德,國政何至於有條不紊。這話實與微臣知見如一。”

  ??太後當然聽得出這是賀湛借機奉承,心裏雖十分受用,嘴上卻說:“當年我也是無可奈何,總算聖人終於擺脫悲慟,才是天下幸事。”

  ??賀湛卻滿麵憂慮:“然則,聖人太過信重馮薛二相,再兼榮國公這等……重利擅權之輩,實在讓人憂心。”

  ??馮伯璋與薛謙已然是太後心頭兩根利刺,再兼一個榮國公,當年劉玄清一案就是被他鬧了出來,待朔日朝會後,又收買顧懷恩,逐漸獲取天子信任,屢進讒言挑是生非,意圖破壞太後與天子母子關係,為盧家牟利,更讓太後想來就如鯁在喉。

  ??但她這時當然沒有表示,隻聽賀湛繼續說道:“絢之以為,薛相當年因受謝刺史與毛相國打壓排擠,雖被授參知政事一職,卻如同擺示,與期望相差甚遠,經朔日朝會,好不容易贏得聖人信重,起初也力倡嚴懲劉渡貪墨一案,卻當毛相國與韋相國察明劉渡罪證後,忽然改為力保,這事大有蹊蹺……因馮相國曾為裴逆門生,絢之懷疑其說服薛相欲利用裴鄭逆案陷謝刺史與毛相國於不利,名為忠良昭雪,實為削除異己。”

  ??“這都是薛絢之推斷?”太後心中驚疑不定:“薛家與裴家世代姻親,薛絢之從前更與裴逆有師生之義,難道他就完全不疑裴鄭逆案為人有意陷構?”

  ??“身為大周臣民,理因以盡忠君國為重,私情居次,絢之與微臣都是這般以為,才至於性情相投。絢之曾說,裴逆曾為外戚重臣,若非罪證確鑿,聖人又如何會定罪處治,身為臣子,絕不敢質疑聖斷,絢之甚至認為就連薛、馮二相,也萬萬不信裴鄭蒙冤,不過是借這名義鏟除異己,卻沒想到這番行為會將君上置於不利,潘逆猶據營州,倘若大周內亂,豈不是授逆賊侵我國土之名?”

  ??裴鄭若有冤屈,“同謀”潘博豈非也是受人陷害,叛國謀逆大罪就成了逼於無奈,在這關頭一但翻察舊案,還真是授潘博“洗冤屈”、清君側的旗號,名正言順興兵!

  ??所以,天子賀衍無論如何都不會翻察舊案,隻會借口栽陷劉渡將謝毛治罪,甚至韋元平!

  ??賀湛這話,顯然指明薛謙與馮伯璋是為黨爭,其實根本無心為裴鄭翻案,當然也有向太後示誠的意思,暗示憑借四年之間朝堂紛爭,他與薛陸離已經洞悉些微隱情,這事雖則有些冒險,不過反而可能讓太後相信。

  ??要說如今朝局,世人若還看不穿謝韋等為太後黨,薛馮卻是天子臂膀,表麵看來是兩派黨羽之爭,實則太後臨朝之欲不減,那就是真笑話了。

  ??隻要不觸裴鄭舊案,太後還不至於忌憚,更重要的是,庸凡之人,也無能得到太後真正重用。

  ??賀湛這是拉著薛陸離站隊,表達兩人願意效忠君國,而所謂君國,這時顯然並非賀衍一人的君國。

  ??“十四郎,今日我這番詢問,你當明白不能外傳罷。”對於賀湛的示忠,太後這時依然不置可否,仿如完全沒聽明白一般。

  ??“微臣遵令。”

  ??“至於薛絢之,你雖與他交好,最近還是不要來往了。”太後又道。

  ??縱然賀湛多智機械並擅察人心,這時卻也拿不準太後將他這番話聽信多少,薛家是否能如計劃般轉危為安,然而也隻好如此,出宮之後,他非但沒再與陸離來往,甚至叮囑十一娘最近也再莫去薛府。

  ??“太後應當還會再行試探。”十一娘斷定。

  ??賀湛也以為然:“雖為防事漏,咱們不應再與陸離聯絡,可萬一陸離不防,正中圈套,豈非前功盡棄?”

  ??十一娘輕笑:“事情進行到這地步,陸哥又怎會魯莽行事?”

  ??——

  ??卻說賀湛才出含象殿,太後問話處的圍屏後就繞出一人,正是韋元平。

  ??“十四郎那些話你已在後耳聞,如何看待?”太後問道。

  ??“我早就看穿此子並非池中物,果然心明眼亮,又善斷利害。”韋元平拈著長須:“隻是薛家到底與裴家牽連太深,雖眼下看來薛謙不像表麵那般耿率,實為大奸似忠,但薛家餘眾如何,尚不好說,太後若問我看法,還是幹脆鏟除幹淨。”

  ??“若有這般容易,我也不會廢這周折。”太後蹙眉:“薛家雖無掌兵之權,卻根深蒂固,一點子小罪如何能將之連根拔除?再用謀逆重罪,這時卻沒當年機緣巧合,更何況聖人也沒那麽好蒙蔽,若是引起世家顯望人人自危,串聯一氣再鬧出聯名上書懇請明斷,反而弄巧成拙。”

  ??“太後意思是……”

  ??“賀十四郎如此看好薛絢之,意氣相投應該不虛,另有一重要則是薛絢之身後薛家,若能交好,將來也是他根底,明賢公對這曾孫子栽培之心不庸置疑,這些年來薛謙鬧得惡誹不斷,後頭想來也有薛子瞻謀劃。”

  ??“薛謙畢竟是嫡長子,不至於罷。”韋元平懷疑道。

  ??“可是這嫡長子卻可能將薛家拖入泥沼!”太後笑道:“你以為薛子瞻當真不問世事?不過是韜光養晦而已,家中子侄多已成年,又有薛絢之這般才華橫溢之輩,薛子瞻甘心薛家就此沒落?這麽看來,當初他辭官歸隱,多半是因為與裴家牽連太深,擔心天家忌防,推出薛謙來是為示誠,隻沒想到薛謙這般冒進,薛子瞻也是逼於無奈,才打算舍長子而保大族。”

  ??“這老狐狸!”

  ??“不過十四郎今日倒提醒了我一點,潘逆尚且據域稱王,聖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翻察舊案,裴鄭二族飛灰煙滅,縱然如薛家這等世代姻親,如今也岌岌可危隻圖自保,怕是再沒閑心為裴鄭平反昭雪。”

  ??太後捧盞,微啜一口暖湯:“薛謙就罷了,但若薛家餘眾還能為我所用,倒比廢力鏟除更加有益,隻人心如何,卻也不能大意……當年在裴府安插那耳目,叫什麽來著?”

  ??“太後是說尤三?”

  ??“他仍在京都?”

  ??“是,當年裴府一應仆役皆被處死,這尤三又已改頭換麵成了商賈,不怕有人認識。”

  ??“這回,可得利用利用這人……待事了後,將他送去別處,這麽一個人,當年留在眼皮底下是好監管,但終究是個把柄……罷了,這些陰損事你別插手,我交待毛維處治。”太後放下茶盞,沉吟片刻,又對韋元平低聲交待一番。

  ??尤三何人?其實已被賀湛早早從元康口裏套問出來,原來這人便是當年提醒元康叩玉家的叩音娘子與裴後貌若之人,賀湛起初以為及恩侯府收容有當年裴府舊仆,哪知摸察一番卻並沒收獲,反而讓他察出個韋元平安插的耳目,後來才從元康那裏聽聞尤三的存在,當然,元康並不知道尤三在裴鄭舊案中的作用,隻曉得此商賈頗得謝饒平與毛維庇顧,故而樂意交好。

  ??十一娘卻也不認得尤三,隻因尤三本是裴府馭夫,十一娘根本沒有注意,但尤三卻是見過裴五娘,當初,也正是此人將那封所謂書證偷藏相府被殺人滅口的幕僚家中。

  ??尤三一早被謝饒平收買,也被及時救出裴府,因而才沒被牽連處死,太後也沒急著將他滅口,這時卻正好最後利用一回。

  ??未過幾日,近段時日因為事事順心而神清氣爽的馮伯璋才剛在平康坊豪飲之後歸府,便有幕僚於讓神秘兮兮請見。

  ??“什麽?有個商賈飲醉了酒,竟對你誇口為裴相府舊仆,並聲稱知道當年逆案真相!”馮伯璋拈著胡須,噴著酒氣,微咪眼角看著於讓。

  ??“在下起初也不信,今日再找借口邀了那尤三,好一番威逼,他才鬆口……聲稱隻要相國予以重金,他便將當年真相告之。”

  ??馮伯璋心中冷哼,卻沒拆穿於讓,隻道:“裴鄭一案我從未想過翻察,這事……罷,我隻告訴薛相一聲,看他有無興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