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輿論的力量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4      字數:3470
  喬氏很得意,尤其是在隨韋太夫人前往王府之後,這種得意甚至已經膨脹到柳府無法包容的地步,盡管執掌中饋主婦暫時沒有變迭,可喬氏已經張狂到在旭曉堂晨省時公然指責蕭氏苛薄的地步,這不由讓許多仆婦都惴惴不安——要是變天……她們可不願看喬氏臉色,這人心狠無道至什麽地步?心腹瑤英不知還在人世否!

  ??就連蕭氏閨中好友李氏都抽空來了一趟,與閨蜜竊竊私語:“怎麽回事,你們家四娘聽說要當女冠?這不滑稽嗎,不是說兩月後就快出閣!我竟然還聽說,柳拾遺就快進政事堂,你那姒婦要被封夫人……晉升也沒這快罷,眼下政事堂雖然無白發者,已經足算空前絕後,可至於三十出頭就拜相?這真有意思了,若是如此,義川郡王有一庶女,聽說馬馬虎虎也能嫁人了,要不我趕快讓侄子迎娶,搞不好侄子十七八時,也能混個六部尚書,等我兒子夠齡入仕,沾沾光,一下子就是一州刺史。”

  ??蕭氏:……

  ??被纏煩得沒了脾氣,才說一句:“謠言止於智者。”

  ??李氏:……

  ??“你這人,真沒趣味,聽不出我揶揄打趣呀,喛,你倒是說說,四娘真要修道,眼下嫁去王家者換成五娘?喛,你那姒婦,真是劉玄清私生女?劉玄清是不是真如傳言,與毛相國那啥……天,你那姒婦莫不是毛相國外室女吧?”

  ??蕭氏:……這都什麽亂七八糟!

  ??群眾的力量無窮大……莫不如說賀十四郎的力量無窮大……如果準確一些,應該說瑩陽真人的力量無窮大……

  ??十一娘當然也聽說了這些閑言碎語——從柳三郎口中。

  ??這位當日聽親姐姐一見麵就劈下兩道重雷,一:她要入宮為女冠;二:十一妹其實是裴五姐轉生!多少日子以來,可憐柳三郎一直生活在渾渾噩噩中,以致於有回半夜驚夢,居然摟著蕭小九痛哭“外王父”,被受驚過度的蕭小九好一番拳打腳踢“解厄”,第二日鼻青臉腫來見十一娘,揮揮手完全將不知是小堂妹還是五表姐的關切詢問置若不顧,胡謅一句“馬蹄上磕著了”,隻魔怔一般追問:“我乃誰?我來至何處,將往何歸?”

  ??得了一句毫不留情的調侃“你是小豬”時,三郎呆愕半響,又再哭笑出來,直摟著十一娘不放,讓她這時小小的身軀“不堪熱情”。

  ??當年三郎就有此一問,而裴五姐也正有此一答。

  ??不幸的是姐弟相見悲喜交加的情境才一起頭,就被尾隨而至的蕭小九無情打破,他又是一番拳打腳踢,還嚷嚷著“小人走,惡鬼避”……這回三郎總算是清醒了,小九還沾沾自喜:“看,十一妹,我厲害吧,這都是從仆從那打聽來,果然有效,要不……讓四姐也對太後這般施法,說不定術到厄解,兩三日就能回府了,哪用擔心婚嫁?”

  ??三郎與十一娘齊齊:……

  ??小九,還真是活在一個孩子的世界裏呀。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三郎已經暫時成為十一娘溝通外界的耳目唇舌,不過考慮到在此節骨眼大家不得小心行事,賀湛才未堂而皇之登門柳府拜訪,畢竟他是王七郎好友,倘若這時節與柳府過多接觸,隻怕會引太後生疑,因為——十一娘已經得知,在韋太夫人的計劃中,擔當大梁者,正是王七郎。

  ??當韋太夫人領著喬氏這個監督者拜訪王家不久,坊間傳聞還限於貴族之間茶餘飯後並未鼎沸時分,王七郎卻掀起一股讓才剛經過春闈,神經略微放鬆正處於慶祝抑或頹靡士子們一股議論狂潮——他拒絕父母之令,堅持早定之盟,非柳四娘不娶。

  ??柳四娘因為太後犯厄,自願清修祈福,王七郎也恨不能太後立即恢複康泰,因此願往慈恩寺剃度,與未婚妻“一道一僧”,同心協力禱告上蒼。

  ??慈恩寺為皇室赦令修建,眾法師自然不可能輕易允可這位極大可能日後還俗者輕易剃度,但王七郎毫不氣餒,在慈恩寺外結廬而居,著緇衣服素食,自稱居士,朝暮祈於佛前,誓稱太後一日未複康健,他便誓不“返俗”。

  ??諸士子最為熱衷這等“風流韻事”,一時之間,竟有不少好事者前往拜訪,數日之內,因慕王七郎高品而自願為太後祈福者,已經占據慈恩寺不少地盤,待更多時日,甚至許多早年及第而仍在候職者,也因為各自目的,陸續投入這一“事業”。

  ??此事一時間在京都鬧得沸沸揚揚,太後還未反應,喬氏率先著急上火起來,一邊怒斥王七郎不識抬舉,一邊攛掇著柳拾遺對王府失壓——她不是不想讓太夫人出麵,但太夫人因為心憂太後鳳體,竟然也“病了”。

  ??柳拾遺兩手一攤:“施壓?你長長腦子,王七郎可是為太後祈福,連其父祖都不敢有異議,如此忠孝之行,你敢斥王七郎如何?”

  ??喬氏:……

  ??柳五娘直到這時,當然也已知曉母親盤算之事,羞惱得幾欲覓縫而遁,這日終於受不了喬氏一番念叨,含淚叩首:“母親莫不是想逼死女兒?母親如此行徑,兒實無顏立足人前,更休提……母親恕女兒不孝,女兒實背不得這不睦不義罪名,便是王七郎願意迎娶,女兒也不願代姐出嫁,女兒唯一能做,也隻能與四姐一同禱告佛前,為太後祈求康健!”

  ??喬氏如遭雷轟,險些沒兩眼一翻昏死過去。

  ??柳五娘卻說到做到,當真在自家佛堂齋戒起來,倒與柳茵如成了“難姐難妹”。

  ??相比義憤填膺的喬氏,更覺悔恨莫名者當然是袁氏——她這時哪還能顧及七郎將來仕途,若真眼看著七郎就此出家入了佛門,連香火都得斷絕!於是隻好在丈夫跟前哭求,想讓丈夫出麵拘束七郎莫再任性,甚至要求丈夫說服翁姑聯袂出麵。

  ??“郎君,可不能放任七郎這般妄為呀。”

  ??王績兩眼一瞪:“眼下世人,無不讚七郎至情至性忠義兩全,我王家出此子侄,是家門幸事,怎能阻撓七郎對太後盡忠,對四娘盡義?”

  ??袁氏的哭聲噎住,險些連呼吸都不能維持:“難不成,翁姑與郎君竟就眼看著七郎遁入空門,斷子絕孫……是,是,翁姑遠非七郎唯一孫兒,自然不會擔心,反以為幸,可郎君……”袁氏掩麵哭道:“是,是,郎君也非七郎一子,你還有諸多庶子,唯我隻有七郎一根獨苗,我這才明白,今日總算明白,隻有我一人為致兒著想,不忍看他因為虛名浮利而孤苦終生。”

  ??王績更加蹙緊眉頭:“你這是什麽話?將致兒一片忠義高德說成追逐名利,你這是為致兒著想?”拂袖而去。

  ??一番慘絕人寰的痛哭流遞之後,袁氏隻能前往慈恩寺勸說七郎回心轉意,然而她竟被那隊浩浩蕩蕩的“忠義”之士阻隔在外,不得靠近,連王七郎的麵都見不著,更休提勸說……

  ??袁氏總算體會到事情的嚴重性,靜下心來思量一番前因後果,總算找到問題關鍵所在——都怨劉玄清與喬氏這對姨甥,若非二人攛掇太後,七郎穩穩妥妥迎娶柳四娘入門,哪裏會鬧著出家。

  ??這時袁氏完全忘記自己當初有多麽憂慮不滿,恨不能兒子擺脫這門姻緣。

  ??相比遁入空門斬斷塵緣,這時她隻覺七郎仕途不順隻是小事一樁。

  ??於是……

  ??這日鹹宜觀內,劉玄清正安慰著急上火的喬氏:“你還與五娘置氣?她不過是個孩子,又被太夫人有心教導得刻板,一時轉不過彎來也是常情,再者王七郎鬧出這場,五娘覺得傷了顏麵更是理所當然,女孩兒臉薄,說些氣話罷了……便是王七郎,這小子還真有幾分腦子,不愧名門子弟,借著這機會,豈不是對名氣大有助益?眼下誰不知京兆王家出了這麽個忠義七郎?你放心,待過一段,七郎定會自找台階下來,他從前遠在江南,一年來回長安幾次?與柳四娘不過父母之命罷了,麵都沒見過,哪來這樣多情情深不移,你沉住氣,沒什麽大不了。”

  ??便聽從者入稟袁氏來見,劉玄清還不待反應,就見袁氏麵沉似水入內,張口就是一句:“玄清居士……正好,今日喬娘子也在此,省得我再去柳府,今日我就一句話,倘若二位不求得太後放過柳四娘,我便是豁出命去,也要將你們一番盤算公之於眾,什麽太後犯厄,根本就是無中生有,分明是你二位為圖讓五娘嫁入望族,在後躥掇!”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