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不願為敵的人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4      字數:3349
  韋太夫人今日雖然已經盤算好如何問對,可實不料太後竟然直言不諱涉及官務國政,這態度,越發讓太夫人篤定早前推測,然而她這時雖然毫無避諱與太後對視數息,眼睛裏卻仍然顯透出幾分震驚、考量神色,又深深吸一口氣,才說道:“對於仕途經濟,我一介婦人知之不多,然,卻深悉均宜更願外放州府曆練。”

  ??這還真是獅子大開口!太後心底冷笑,臉上卻是了然之色:“我原本還覺奇異,均宜如何了得,十五即中進士狀頭,大周朝可是唯他屈指一數,又是顯望子弟,當初怎麽會外放為縣尉,原來是他誌在如此……甚好,隻熟聖賢書,卻不知民情時務也非真正才幹,均宜果然心存遠大……然而,他這時已為太常少卿,高居四品,倘若再外放,也唯有上州刺史才不算貶謫,不過畢竟……均宜之前也就是一任縣令,資曆淺著一些,眼下之職倒罷,到底不涉要政……莫若還是待任滿,再授兼任,六部郎官也罷,禦史台也未嚐不可,磨礪些年,將來入政事堂也不會再有人議論誹薄。”

  ??這就是畫餅充饑,不過太夫人原本也沒打算太後會遂她心願,不過是想以“私心”混淆視聽罷了,這時微笑道:“也是,均宜畢竟資曆淺薄,更遠不如元刺史明察善斷,一躍而居地方政要,實在不合適。”

  ??太後哪裏聽不出這番諷刺之辭,相比柳均宜到底是正式科舉出身,元德誌不過一吏胥,既無出身又無郡望,還不是一躍而為地方大員,如此“不合適”的事情都照樣發生,天下哪還有“公允”二字?

  ??她這位四妹,的確不似普通婦人,隻知那些後宅瑣利,看來對官製不無研究。

  ??如此正好,豈不更應懂得趨利避害,才是世間真理。

  ??太後不怒反笑:“如若均宜也如元得誌一般‘明察善斷’,將來勢必得展抱負,四妹理應督促教導才是。”

  ??韋太夫人倒也“謙遜”:“犬子雖善詩賦,於民情律令卻不熟慣,自當磨礪。”

  ??太後卻也從這話中聽出難得一見的妥協服軟之意,話說得更是鋒芒暗顯:“均宜一貫行事,頗有些張狂不羈,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出身富貴又才名早揚……不過我卻信得過柳氏門風,更信得過四妹品性,否則,也教導不出譽宜、信宜兄弟二人……均宜是四妹親子,四妹理應更加用心。”

  ??這哪裏是在評價柳少卿?韋太夫人對親生兒子又怎能不了解,張狂不羈四字,那是萬萬沾不上邊,無非是有些“不務正業”罷了,連這也是逼不得已!張狂不羈四字,說的是她罷!

  ??總之,這日韋太夫人與四娘祖孫兩人入宮,歸者隻有一人,又幾乎是迫不及待“請托”柳信宜夫婦,讓兩人隨她親往王府致歉,好端端一門婚事,隻待王七郎親迎,卻因太後“犯厄”,需得柳蓁修道祈福橫生變故,可兩家情誼不能斷,否則隻怕會引世人議論,因而,婚事照常,但新娘換為柳五娘。

  ??之所以讓信宜夫婦隨往,固然主要原因是好教太後放心,免得那位疑心太夫人“陽奉陰違”又生計謀,卻也符合禮數——婚姻之事本是兩家結好,一旦有意外,太夫人這位一家之主免不得致歉,論理四娘之父源平郡公才當隨往,然而郡公喪婦眼下居鰥,總不可能讓他“搭配”蕭氏這個娣婦……也隻有“代嫁”五娘之高堂父母柳拾遺與喬氏夫婦隨往商議,才不算荒謬。

  ??喬氏自覺趁心如願,柳拾遺也不會覺得這事為惡,至於王府,雖然“驚愕”,然則一聽四娘是為太後“解厄”,當然也不敢怨謗,於是這麽一來,流傳於柳府內部“妹代姐嫁”一樁奇聞便得證實,這可是多少年來都沒發生的稀罕事,自然引得仆嫗私下交頭接耳竊竊不止。

  ??可這些風言風語引起的諸多動蕩,沒有一絲半點波及柳府“中樞”所在——旭曉堂。

  ??不過十一娘思來想去,還是在這日顯現出來對阿蓁命運的關心,她也沒有惺惺作態,而是直問韋太夫人:“大母,四姐入宮,是否真能平安?”

  ??韋太夫人原本也沒心情一如既往與小孫女“溝通”家事,可已經被人問到麵前,卻也沒有避而不談:“你以為四姐會有危險?”

  ??“兒實擔憂,隻因雖信任大母應當會護四姐,然而……當日聽得一言半語,竟似是……仿佛世母亡故與裴相滅族都與太後有關。”

  ??韋太夫人盯著十一娘看了好一陣,這才說道:“伊伊,你以為我為何容你在旁聽聞這些要緊大事?”

  ??“孫女不明所以。”

  ??“因為柳氏一族眼下看來富貴,實則卻也險象環生。”

  ??十一娘略微沉吟:“孫女依稀明白,比如四姐,眼下便有如生死一線。”

  ??太夫人輕歎:“伊伊,倘若將來,你也會麵臨四姐這樣處境……”

  ??“伊伊隻記得四姐所說,身為柳氏女,為保家族平安,義不容辭!”

  ??這話讓韋太夫人心中不由震動,又再盯了孫女好一陣,才伸手揉揉她的發頂:“若到那時,伊伊不會怨怪大母?”

  ??“大母是親長,孫女隻會怨怪仇人。”

  ??韋太夫人不由失笑,又歎出一聲來:“是大母沒用,不能保得子孫安適,你四姐,這些年大不容易,可我也隻能看她身涉險境,伊伊,這回若非你機警,大母勢必,措手不及……隻望一切都如我推測那般,保四娘有驚無險。”

  ??“太後凶狠,四姐不知會不會遭遇意外。”

  ??韋太夫人倒被“凶狠”兩字真心逗笑了,可那笑容也不無苦澀,好一息才說:“放心,這點我還是有成算,太後不至於在意四娘……再者她一貫……若非萬不得已,不願……”韋太夫人到底將“雙手染血”幾字咽下,拉了拉女孩兒的手:“四姐必然會平安,伊伊,相信大母,大母但凡一息尙存,也不會容外人再害子孫。”

  ??這日十一娘雖被韋太夫人留宿同居,然而卻一晚不能入睡,當然,她也聽聞得隔扇後太夫人也是輾轉不休,對於這位起初疑為逼死姑母者,到了如今,十一娘是真心生發不少感佩,說實在,雖然經曆家族慘禍,她卻並沒親身遭遇過多少人走茶涼,她現今想得更多的是賀衍起初信任祖父清白時,說與她知不少那些與謝黨爭鋒相對力證裴鄭無辜者,包括眼下明知太後施逼仍然不負信義的王氏一族,還有韋太夫人與蕭氏,恩師瑩陽真人,以及賀十四郎,她從來不是,孤身一人……

  ??上蒼,確是對她別開恩惠,不僅予以新生,還予以這樣一批至親至友。

  ??可她在這樣明月清風夜晚,不可避免也想到另一個家族。

  ??薛家……薛陸離,那個曾為知己者……

  ??娶了她的胞妹,然而卻在裴鄭案發時,竟然也導致胞妹難產而亡,一屍兩命!

  ??陸離,我願意相信你也是別有隱情……

  ??我實在不願,與你為敵。

  ??明月照窗,而帳內昏暗,在這清恍與黯沉之間,清晰的是薰香蘊繞,模糊的是事物輪廓。

  ??十一娘麵壁睜眼,不由想起那個白衣款款溫潤如玉男子,無論何時,目光澄靜,笑意清雋。

  ??“你放心,我會善待涒如。”這仿佛,是他們之間最後一句交談。

  ??她記得當時自己笑得那樣暢快:“我當然信你,陸哥。”她總是那樣稱呼他,雖然不止一回被母親責備。

  ??是什麽時候呢?應當是某年曲江宴。

  ??那時,她已經是太子妃了。

  ??她看著他轉身走開,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注意到他的衣角,竟然沾染上仿若指甲蓋大小的苔汙,這可是從未有過之事,她想叫住他提醒,然而卻被賀衍打斷,當時他在身後大聲呼喚“太子妃”,陸離就走得就越發快了。

  ??轉眼之間,他的背影就消失在落花如雨的轉角。

  ??這是最後一眼。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