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應對含象殿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4      字數:3488
  明黃錦鍛鋪成的雲鳳紫檀圍榻上,韋太後垂足為坐,高髻堆如烏雲,兩側金簪垂下明珠流蘇灩灩,可這發飾光華,卻不奪雙頰紅潤與眼中精神,這哪像“犯厄”而不濟頹靡模樣,奕奕神采足能照亮這略顯幽深殿堂。

  ??尋常普通麵見外客時垂足頗為失禮,然則天下唯有三人不受此則拘束,便是聖人、太後與皇後。

  ??可熟悉太後者也都清楚,等閑情況下,這位一般不會端著這與眾不同威儀,莫說賢妃、義川王妃等曆來親近者,便是其餘命婦,若非正式朝見,一般都在偏殿、宴廳甚至起居處,可偏偏今日詔見韋太夫人這位手足姐妹,太後卻破天荒地啟用正殿。

  ??此位天下至為尊貴婦人這時唇角帶笑,端坐鳳榻眼看太夫人拾階而上,緩緩好一歇,才到座下,施足跪叩大禮,依然是無可挑剔的儀態,不卑不亢得讓人如鯁在喉。

  ??她與太夫人其實同年出生,略長兩月,本是十分相近年歲,論來姐妹間應當投契,然而因為蔣姬當年自恃得寵身份也不算低微,時常與主母較勁,這讓她受了許多牽連,幼年之時,便與太夫人有些貌合心離,後來她好容易憑借自身努力討得嫡母歡心,更得阿耶憐愛庇顧,也曾竭力奉承太夫人這位嫡女,可惜太夫人竟然油鹽不盡,一直對她疏遠冷淡,便是後來她入選後宮、貴為實際上的後宮之主,更甚至於眼下享太後之尊,對方卻始終敬而遠之,不肯顯露半分奉承阿諛。

  ??有時還真讓人恨得磨牙,卻更生征服挫警願望。

  ??可太後也不得不承認,識人善斷如她,對於這位四妹卻始終難以揣摩透徹,甚至讓人沮喪更是,仿佛她在太夫人跟前,竟然反而有幾分“無處遁形”透明感,每每她有意示以親近,居然會自覺虛偽,很有些演不下去的尷尬。

  ??想當年,祖父雖然也曾官居吏部侍郎,父親也有三任資曆,韋家又是大姓,更因曾經出過被史官讚為“女中堯舜”之端慧文皇後而躋身名門,可論權望,終究不足裴、薛等京兆顯望。父親韋靖又很有些風流任性,娶妻重“色”,故而嫡母也並非出自名門,隻是中流世族女兒,賢惠是真賢惠,見識卻十分有限,略用手段便能討好,便連這時相國夫人六妹妹,不也是淺薄無知之輩?偏偏嫡母所生這位四妹,也不知從哪學得這般心機城府、矝高不屈。

  ??太後至今尤覺懊惱,“可惜”了柳正這麽一個貪圖榮華極易收攏的人,怎麽竟娶了四妹?

  ??倘若當年,是謝相娶了這位……任憑四妹如何不甘,這時也隻能隱遁後宅,頂多不過,將時光消磨於姬妾爭鋒,油鹽柴米。

  ??柳正這人哪裏都合適,“唯一”缺憾便是太過貪圖享樂,眼睛裏隻看得進金銀美色,連個家都治不安穩,偏偏四妹還是宗婦,在族中威望,也不知勝過柳正這個宗主幾多。

  ??當然,柳正倘若不是柳氏宗主,太後也不會廢心籠絡恩服。

  ??想到這裏,太後不免目光銳利——她原先以為四妹是因謝郎才至於對她惱恨不滿,可當她入宮,四妹完全可以順理成章嫁入謝府,沒想到……卻是寧願嫁柳正為繼室。那是她第一次看走眼,錯誤低估這位妹妹的心性。

  ??太後在此百感交集時間,偌大正殿仿佛落針可聞,安靜得似乎連朱紅立柱邊上那個鏤花銅鼎裏的薰香化燼聲息,都清晰可聞一般。

  ??“坐吧。”終於,太後輕輕一拂大袖。

  ??韋太夫人這才起身,微兩步於朱絨織金大氈上的一方錦榻,坐下前,仍不忘一個肅拜禮。

  ??而在她身後,一同獲詔入見的柳蓁卻仍在原地,隻未再膝跪,而是改為跽坐。

  ??“最近一次見四妹,仿佛還是新歲朝禮,當日繁瑣,也未及與四妹閑話家常。”太後卻仍舊忍不住“平易近人”,這確是她習以為常,說完後自己也覺懊悔,果然便得一句——“正旦朝見大禮,是妾身不敢逾矩。”看似自責,卻避而不談數回推辭宴見一事,導致太後自覺無趣,幹脆也不再邀。

  ??這不是跟自個兒添堵麽?太後微咳了一聲,似乎這才留意見柳蓁,微笑說道:“怎麽竟是四娘隨你入宮?”

  ??“隻因七娘年小,得知長住禁內不免惶恐,四娘友睦,不忍見七娘不安,故自請入宮。”太夫人根本不提什麽誠心祈福的話。

  ??自請?太後挑起一邊長眉,居高臨下瞥了一眼一直垂眸低麵的女子,隻從那不自覺般握緊的拳頭,也能品度出怨憤不甘之意。

  ??於是她一聲長歎:“我也知道,七娘這樣年歲,又曆來嬌生慣養,隻怕乍一時間離家而居禁內會不習慣……可誰讓我好端端竟就犯厄呢?也實在別無他法。”再看一眼四娘,麵孔更是低下去幾分,拳頭也握得更緊。

  ??柳蓁此時也不是完全裝模作樣,她縱然因為祖母勸慰,再經十一娘一番開導與坦誠身份而鬥誌昂揚,這時再不存輕生之念,然則當見太後一副神彩奕奕卻仍稱犯厄無可奈何,不由想到當年這位佯作關心母親“重疾不起”時的舊事,心中哪能沒有憤慨,是以便將祖母臨入宮前叮囑的不甘懷憤模樣“演繹”得淋漓盡致。

  ??太後又故作關切問道:“可四娘不是就將出閣?若因我之故,耽擱晚輩婚事,哪能安心,罷了,那合適之人再尋就是,萬萬不能讓四娘委屈。”

  ??這時,本應由柳蓁“呈情示忠”一番,故而太夫人也沒急著插嘴,然而過了十餘息,柳蓁卻隻是看似恭順跽坐著,太夫人當然不能繼續沉默下去,說了一句:“太後鳳體安康為重,妾身怎敢隻顧私己,四娘一貫忠孝,也萬不會覺得委屈。”最後一句,語氣沉肅下去,警告意味十足。

  ??於是柳蓁這才叩禮:“蓁若能為太後祈福解厄,自覺三生有幸。”

  ??太後眼見柳蓁可憐兮兮不甘不願模樣,眼中恍過一絲笑意:“如此,便讓四娘先往紫陽觀,四妹,你不容易入宮,今日可得好好陪我說上一陣話。”

  ??便有宮人引領四娘拜辭出去,太後又揮一揮手,摒退侍從,險些又沒忍住“親近”,好容易才憋了回去:“四妹,王家那邊,你欲如何交待?”

  ??太夫人似乎也覺得明人不說暗話更加自在,當然更加不會客套婉轉,竟然冷冷一笑:“還能如何交待?四娘為太後祈福,天下人誰敢非議,然則王柳兩家聯姻本是遵從祖令,也不能就此作罷,眼下柳氏嫡宗女兒,論年歲,也隻有五娘合適,隻妾身卻拿不準王家是否認同,畢竟,五娘隻是庶子嫡女。”

  ??“信宜雖為庶子,不過四姐視他不是曆來有若嫡出?再者信宜本身也具才品,王氏並非短見門第,應不會計較,我看,是四妹多慮。”

  ??太夫人沒好氣說道:“但願如此罷。”

  ??殿內氣氛一時消沉,仿佛那些朱柱越發高險幾分,太後睨目俯視太夫人一陣,總覺得心裏不甚暢快,並沒有壓服逼迫得償後的愉悅感覺,因而又慢條斯理問道:“四妹可還有話?”

  ??“不知貴妃可還安康?”太夫人直捅捅問道。

  ??太後不由蹙眉,冷哼一聲:“能吃能喝,她好得很!怎麽,四妹隻關心親生女兒,竟一點不憂慮四娘今後處境,這似乎……有悖於你一貫公允慈和。”

  ??“太後謬讚,妾身一貫親疏有別,哪當公允二字,太後不是也正是想讓妾身自認偏心,才至於如此。”

  ??這話頗顯大逆不道,幾乎是要揭開窗戶紙了,太後卻開懷大笑,連連撫胸:“你呀,還是這樣脾性……也罷,到底咱們是一家姐妹,我今日就給你句準話,不會讓你過於為難……與王家這門姻緣,五娘更加合適,至於四娘,我還不至於與她一個晚輩過不去,待三兩年後,我再替她擇選一門良緣,那時雖然已經過了嫁齡,不過眼下士子因學業耽擱,二十好幾還未定親者也不算少數。”

  ??“太後這番話,對譽宜說來更加妥善,橫豎我現在就算廢這唇舌,他也隻會念太後恩恤。”

  ??還是一塊硬梆梆的卵石,不,卵石也經江流緩平棱角,這簡直就是塊峭石!

  ??太後也覺沒好氣,又盯了這位姐妹好一陣,才又說道:“罷,這回你既趁我意願,我不妨再應你一事……你柳氏嫡宗子侄的確各賦德能,均宜在太常寺繼續消沉下去也不應該,你心裏如何打算,不妨道來,我盡量滿足也就是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