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備考進度3/5
作者:緣君九月      更新:2022-02-19 12:57      字數:2278
  數張三尺平方的白紙用漿糊貼在室內牆麵的木板上,大而潦草的黑字寫著一些看上去是功課的東西,例如算術、詩詞、地理一類。

  又有幾行細細的小字,不算漂亮,但規規整整地注明了時辰和內容,字體頗為秀氣,像是女子的筆跡。

  而此時,這間能容納二十人聽講的教習室中,八張書案合拚成一張能容人躺上去再翻個身大的書桌,旁邊地上放置著七八個蒲團,都有被壓過的痕跡。

  除了蒲團外,最多的就是一本本翻開的、卡著竹片做標記的線裝書,其次是一卷卷牙簽散開然後相疊的卷軸,再次是一排排攤開的、如搓衣板般明顯陳舊而泛著潮氣的簡冊。

  亂哄哄地堆在一起,簡直無處下腳。

  而這些還不算,牆角裏還有明顯剛搬來的,累得整整齊齊,高高低低分成好幾類的書本、卷軸和簡冊。

  學子們不高不低的討論聲從書桌旁傳來:“雨季已至,上月末淮河下遊在梨花廂決堤,附近幾個縣的莊稼和農戶都遭了難不說,還有妖物借此作亂,財物人員受損乃是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另一人卻語氣急切地反駁道:“決口事大不假,但梁兄你也說了,這是上月的事,那文試的題目說不準在春季便已擬好,怎會涉及六月的淮河決口。”

  “寧兄此言差矣,文試定於九月初一不假,但其試題曆年乃是由各峰長老聯合文淵閣、翰林院、太學乃至六部中的官員擬成九套題目不同、側重不同的試題。”那少年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語氣卻十分老成,用筆杆的那頭對鋪在桌上的地圖戳戳點點,充滿自信道,“又不是鄉試會試那樣早統一時間擬好試題,而是因各個主峰長老的決議有差別。碧雲天乃是我商鼎第一大宗,又不是佛宗那樣避世不外出的,最倡導門下弟子懲惡揚善、匡扶正義、救濟人間以塑正道心。”

  “所以——”看著旁邊人越來越信服的眼神,他指著地圖上那條從高原雪山一路奔騰,自西向東蜿蜒流入海洋的大河,篤定道,“淮河決口,國之重事,必考!”

  那位姓寧的學子有所動搖,但依舊不甘心道:“去歲蘇丞相改稅法,提議將原先的繁稅分夏秋兩季征收,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這事情早鬧得沸沸揚揚,今年年初聖人以敕詔公布,在長安和萬年兩縣率先推行。此一大變,難道不值得關注?”

  “那你們可還記得多年前那百戰峰首座弟子江硯文,從桃源秘境中帶出的圓蓋黃金戰車和無名神劍?”兩人中忽然擠出一個腦袋。

  那學子與其他二人年紀相仿,也正是十七八歲,身材稍胖,頭頂的黑發卻顯得稀薄許多,甚至形成了一個半環狀的小缺口。

  他圓乎乎的肉臉頰激動得微顫,見眾人不解,拍了下自己的大腿道:“桃源秘境短暫現世,世人隻把目光投在那一輛戰車和一柄神劍上,殊不知最要緊的在於江硯文隨手拾的幾片龜甲獸骨!”

  一聽最要緊,幾個少年的耳朵都豎了起來,一雙雙眼睛全盯著他剛啃了雞腿還泛著油光的厚嘴唇。

  “要說這龜甲獸骨,那可不是一般——”若有那撫尺一座隻怕已經拍下去了。

  “撿要緊的說。”一個清清冷冷的嗓音傳來。

  許仙仙這幾日已經和他們混熟了,彼此知道些脾性。或許因為她抄書寫字時都腰板筆直、表情嚴肅,平常也不怎麽多言,李書華本來膽小,實則有些怕她。

  此刻聽到“命令”,小胖子立馬表情一收,輕咳了下,坐姿也跟著端正起來,“哎”了一聲繼續道:“雖是幾年前的往事靈修界熱鬧了一番便沒了。但據知情人道,那些龜甲獸骨上實則刻有上古文字,文字之古,無人能識。要我說這——”

  仿佛感受到了對麵那看似溫良的少女眼中傳來的陣陣寒光,李書華將開了半個頭的廢話吞回去,受了打擊般語氣平平道:“帝都的宋山木、張紀華,雍州的曾禮,總之好幾位先生都驚奇於此,幾年來在商鼎各地到處收集找尋從秘境或他處來的龜甲和獸骨,隻要是帶字的就收。幾年下來收獲頗豐,一邊收集一邊研究,現前已經識讀出二三十個字符,宋先生和張先生將其編作三卷《桃源古字錄》,在帝都發行。一經傳閱便轟動世人。”

  他說完後有些累了,正摸了杯涼茶喝。卻見幾人都訥訥地望向他,其中一人遲疑道:“轟動……可我們怎麽都沒聽說過。那想來這桃源古字認了也就認了,現下識來也無甚用處。”

  “俗物,俗貨!”李書華急不可耐,罵完人之後扭過去,臉紅通通地問許仙仙道,“你背不背,這書就印了不到千本,我還是高價收來的。”

  其他人也把目光放在少女身上,眼中充滿著某種期待和渴望,像一匹匹盯著獵物的餓狼。

  許仙仙遲疑了下:“我能背。”

  李書華心滿意足,膽大包天道:“孺子可教。”

  許仙仙稍微鬆了口氣,卻聽見另外一個聲音幽幽傳來:“淮河決口民之大事……”

  “我背。”許仙仙捏著帶毛邊的草紙,筆尖在上麵戳了個小墨點。

  梁同川也滿意了,語氣溫和道:“我這就去找劉兄探討,與你設置題目。”

  “那這蘇相之稅法……”

  “也背。”少女微微點頭,模樣很是聽話。

  “蜀州地動……”

  “百煉鋼……”

  “滄海血潮……”

  “冰魔海漂移……”

  許仙仙點頭如搗蒜,隻是草紙上的墨點越戳越大,就像她膨脹起來的肺。

  “你不用操心太多,先背下來再慢慢理解。有什麽不懂的隨時來找我和寧兄。”梁百川拍了拍寧光炎的肩膀,剛剛還爭得不可開交的兩人,此刻親如兄弟地勾著肩離開了。

  李書華滿臉笑容地看了眼她手中正在勾畫的那一遝厚得像豆腐塊一樣的《寧安郡縣圖誌》,舉起三根手指對天發誓道:“每年,每年都會考!不考圖也考地方。”

  許仙仙將正在默圖的筆一擱,語氣平淡道:“你還有什麽要交代的?”

  “沒什麽了,我去把書裏收集的桃源文字都給你寫個大的出來,你到時候照著畫幾遍就行。反正你那麽聰明,肯定一學就會了。”說吧便喜滋滋地走了。

  許仙仙閉了閉眼,將練功多年都未曾如此酸痛的手腕向前伸直,整條手臂像曬幹的藕節一樣平放在桌子上。

  她平生頭一回覺得,“聰明”不是個什麽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