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柏林之行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854
  陳偉並不知道,作為一個從另一曆史時空來的穿越者,林逸青對於這艘名叫“定遠”的鐵甲艦,有著怎樣難以割舍的眷念。

  ??“那就辛苦你了。”

  ??“沒關係,我會將她設計成超過老師們的優秀作品。如果您願意的話,我現在就開始,方便您下訂單時使用。”

  ??“謝謝,詹姆斯。”

  ??林逸青目送著陳偉離開房間,想到自己將使這級原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巨艦在自己手中獲得重生,不由得激動不已。

  ??“將軍,我寫好了,您要不要看一看?”一個輕柔的聲音在門口響起,林逸青猛然回過神來。

  ??是他的小秘書江藤晴子。

  ??現在隻有她還叫自己將軍。

  ??“晴子還沒有休息啊!”此時天色已晚,林逸青看到江藤晴子竟然還在為自己工作,不由得甚是憐惜,“快,拿給我看看。”

  ??江藤晴子緩步來到林逸青身邊,雙手將寫好的稿子呈了上來。

  ??“坐。”林逸青拉過一把椅子,讓她坐下,然後拿過稿子,仔細的看了起來。

  ??“……日耳曼民族,以個人主義,著聞於世,故富於獨立自尊之心。而為我心之強盛,主張自己權利,不肯絲毫放過,亦為諸族之冠。遇事則堅忍不拔,不憚無謂之研究,社會交際,則上下階級,非常分明,無敢或紊。故凡與德人遊者,不易肝膽相照,恒使人生畏怖防範之心。因其對於他國,主張自國之權利,對於他人,主張自己之權利,爭競之態,溢於詞色,不若英人之態度寬宏,法人之溫和如玉,相與接近者,自覺靄然可親也,實則為我者,人類之本性,德人特率其本真,不作偽以欺天下耳。”

  ??“階級分明,最易抑人進步,而德人則因是以固其守分之心,嚐聞某國某武員,居柏林時,謁內務府長官,行至近旁,忘內務府之所在,就詢於一公署之衛兵,應曰‘不知。’武員更問所守護者係何官署,長官何人,則曰‘予隻奉命守衛此門,何署何人,非予所關也。’武員轉詢於路人,則此衛兵所守護者,為亞帖耳親王府,內務府即其緊鄰,觀此則知德人軍隊教育,但知命令,命令之原因如何,絕非所知。蓋德人心中,深信為予長官之人,其賢能必非予所可比擬,故能安心聽從,無所容其思索,雖令赴湯蹈火,亦視為當然也,特實際確有足以使人聽從之道,階級習慣,又為堅其信念之一因,訓練至今,儼成一純粹盲從,絕無心智之器械,誠奇觀也。”

  ??“德國國主,設有特別之學術研究所,就中有以物理化學著聞之某教授,被聘為所員,服務之初,國主忽發命題曰,瓦斯何以爆發而為火,汝試發明其理。夫瓦斯之爆發,巳成自然之事實,研究其何以爆發,與研究天地間何以有生物,生物中何以有人之問題,幾無多殊異。在他國學者,必不樂為此枯窘之研求,而該教授則欣然應命,冥索半歲,竟得其真,因此發明煤礦中預防爆發之方法,其能耐無謂之思索,大都如此。”

  ??“德人之親子關係,如鳥類然,羽翼長成,便聽其自求生路。當未離父母時,兒子稍有收入,便當繳納食宿費,其價約與旅館相當。至是則所謂親子關係者,主客關係耳,故因食宿費而家庭詬誶者,數見不鮮。自吾人觀之,不可謂非冷酷,然其獨立性格,實緣是而養成,國無棄人,人無棄力,非偶然也。”

  ??“德人處事,隨在皆有科學精神,如浴盆,至瑣事也,因調浴湯之冷暖,普通以攝氏三十八度為宜,然因各人嗜好不同,浴湯冷暖,往往異度,因於浴盆置寒暑表,生平喜用幾度之溫水,則置幾度之浴盆,傾水其中,自能恰如分際,故市上有所謂攝氏幾度浴盆之名詞。自惰性民族觀之,亦可謂不憚煩矣。”

  ??“德人營業時間,較歐洲他國獨多,如倫敦商店,星期三六,午後一時休業,星期全停,柏林則平日午前八時至午後八時,為營業時間,星期六且展至九時,星期日,午前十時,至午後二時,照常營業,而規定時間,非常正確,過時一分,決無絲毫交易,其國民性之精進沉著如此。……”

  ??林逸青看完後,不由得讚歎出聲。

  ??這個江藤新平的小女兒,文筆已經比乾國的好些學者水平還要高了。

  ??“晴子寫得真好,單就是這字,就足夠進翰林院了。”

  ??“將軍不要光看字,您覺得文章的內容呢?”江藤晴子不好意思的一笑,問道。

  ??“你這篇文章,也足夠進翰林院了。”林逸青正色說道,“能把德人之民性說得如此透徹,無論乾國還是日本,晴子都是第一人。”

  ??“將軍您過獎了。”江藤晴子害羞的垂下了頭,“晴子自從跟隨將軍,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行文常有不能盡意之感,還得請將軍多多指教。”

  ??“指教可是不敢,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吧。”林逸青笑著拍了拍江藤晴子的手,江藤晴子抬起了頭,林逸青注意到她眼中有不少血絲,知道這些天她為了給自己代筆,耗費了不少心血,心中一陣痛惜。

  ??“這些天把晴子累得不輕,真是對不住,晴子今天一定要早些休息。”林逸青柔聲說道,“我們在德國還要呆幾天,作為答謝,我會找時間請晴子出去遊玩一番。”

  ??“好的……”江藤晴子微微點頭道,雖然她仍是一副恬靜的樣子,但林逸青還是能從她的眼神中看到她內心的歡愉。

  ??送走了江藤晴子,林逸青想到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以及威廉一世國王可能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等候自己的到來,不由得微笑起來。

  ??柏林的帝國皇宮之中,威廉一世正在等著俾斯麥的晉見。

  ??立於陽台上的威廉一世,此時又想起了當年的往事……

  ??當年也是在這座王宮。威廉一世單獨召見了時任普魯士駐法大使的俾斯麥。

  ??那時威廉一世剛登基一年多,就遇到了最困難的局麵。他雄心勃勃要增加軍費,改變兵役製年限的主張被議會下院否決。因為議會擔心國王這樣做會擴張權力,危及他們代表的資產階級利益。威廉一世倔強地拒絕讓步,並準備以退位相威脅。俾斯麥朝見時,看到桌上放著威廉一世的退位書。

  ??“陸軍大臣隆恩向我舉薦了你。”國王說。俾斯麥才思敏捷,機智善變。左拉在詳細端詳俾斯麥的舉止後對朋友說,他“像一位詼諧的巨人在和少數的來賓侃侃而談”。隆恩也非常看好俾斯麥,他認為德國人的深沉和高盧人的優雅在俾斯麥身上得到了恰到好處的融合,可以說是德國將國家政治和思想精神融為一體的少數典範之一。

  ??“陛下,如蒙您恩準,我將不理睬那些議員的反對意見,堅持執行您改革軍隊、建立新兵役製等強兵富國的決定。”俾斯麥表示了他的效忠決心。

  ??兩個小時的談話後,威廉一世撕掉了退位書,說:“我任命你為國務大臣,代理首相職務組織新內閣。”這一天是9062年9月22日。

  ??“由俾斯麥出來當首相,就如同一個不會遊泳的人跳進水裏一樣。”普魯士王太子妃維多利亞大公主聽到任命後,曾這樣輕蔑地說道。同樣,政府裏不少官員對俾斯麥毫無信心。俾斯麥組織的內閣成員,除了陸軍大臣隆恩,也沒有什麽政壇名流。一個星期後,議會討論軍費預算。一位議員振振有詞,另一位議員侃侃而談。俾斯麥即席發表一通講話,斥責他們的空談無濟於事:“當前種種重大問題,不是說空話和多數派表決能解決的,必須用鐵與血來解決。”

  ??這位新任代理首相那頭金紅頭發下的眼睛,嚴峻地逼視四周,真有股殺氣騰騰的氣勢。

  ??鐵與血!如此赤倮倮地鼓吹武力與戰爭,立即遭到政府官員的議論與抨擊。在趕回柏林途中的威廉一世得到報告也深深憂慮。他與議員、官員一樣,擔心俾斯麥的強硬言論會激起民眾反對,引發革命。

  ??威廉一世的專列在距柏林七十公裏的小站暫停時,俾斯麥已恭候在此。他要趕在威廉一世未回柏林前提前晉見。

  ??“我已預見到將會出現的場麵,在歌劇院廣場、我的窗前,你先被砍頭,然後過些時間再砍我的頭。”國王想起十四年前,在9048年歐洲革命風暴影響下發生的群情激奮的場麵,至今還膽戰心驚。盡管他那時的身份隻是軍事總督。

  ??“我們不能有更好一點的死法嗎?”俾斯麥用幽默的口吻,消除了國王的憂慮。他然後表示自己有能力控製政治局勢:“陛下,我為我的國家利益和陛下您而奮鬥。您為捍衛上帝授予的權力而奮鬥。”他的提前晉見取得了效果,威廉一世回到柏林後正式任命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

  ??得到國王的信任後,俾斯麥大刀闊斧推行他的強硬政策。他下令查禁鼓吹資產階級自由思想的報刊,罷免傾向資產階級自由思想的官員。四年中被他免職的政府官員竟有1000餘名。他甚至宣布議會無限期休會,不讓議員幹擾他的執政。俾斯麥堅持改革兵役製、擴編軍隊、更新軍隊武器裝備,任命名將毛奇為軍隊總參謀長,強化軍隊訓練。增加的軍費開支議會拒絕批準沒法支付,俾斯麥則命令出售國家控製的鐵路股票,並許給大銀行家利益,籌得款項使用。

  ??“首相閣下,您這個決定將被人指責違背憲法。”他的下屬提醒他說。

  ??“我們沒有其他路可走了,隻有奮鬥……衝突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衝突中最有力量的一方一定會勝利。”這位“鐵血宰相”認定的勝利,就是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國。

  ??本世紀中期,德國仍然分成大小三十多個邦國,每個邦國都有自己的君王或首腦、自己的政府,維護各自的經濟、政治利益。它們共同組成德意誌邦聯議會,由奧地利控製。奧地利和普魯士是眾多邦國中實力最強的。普魯士強悍地用武力統一各邦國,奧地利將受到威脅,必然要阻撓。同時,法、俄、英等國家也不希望看到有個與他們實力相當的統一德國的出現。

  ??俾斯麥出生於德意誌封建莊園地主家庭。原先他擁護奧地利和德意誌邦聯,認為他們能阻擋民眾革命運動,維護自己封建莊園地主的利益。9051年他被任命為普魯士駐邦聯公使。這一時期的政治活動使他轉而認識到,隻有建立以德意誌民族主義為目標的統一的德國,才能維護封建莊園主利益,同時也能滿足資產階級的要求,阻止革命的發生。俾斯麥說:“這是一種不舒服的有利政策。”當了首相,有了先進武器裝備的普魯士軍隊,俾斯麥信心百倍,將先打敗奧地利作為目標。

  ??9064年,丹麥和德意誌邦聯之間為兩個小國的領土歸屬發生糾紛。普魯士與奧地利聯合出兵戰勝丹麥,兩個小國一個歸普魯士,一個歸奧地利。隨後,俾斯麥又在外交上討好英、法、俄,造成孤立奧地利的局麵,再借口指責奧地利對新占領的小國管理不善,惹得奧地利對普魯士宣戰。戰爭一開始,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就取得勝利。當普軍完全可以乘勝直搗維也納時,俾斯麥又果斷決定停戰。他的方法是逐步統一德國,生怕緊逼奧地利會招來法國出兵幹涉。

  ??戰敗的奧地利隻得讓步,聽任普魯士吞並德意誌北部各個小邦國,成立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誌聯邦。

  ??普魯士的議會和資產階級從此對俾斯麥大唱讚歌,有人在文章裏把俾斯麥比喻成神奇的紡織工:“這個人人多麽神奇地紡出了那樣光彩奪目的織物的全部經緯,結實、牢固,似乎一根線都沒斷過。他對所有的手段都那麽熟悉,使用起來那麽得心應手……”

  ??這兩次戰爭,特別是普魯士戰勝奧地利,使英國、俄國、意大利和法國都感到了不安。

  ??“一個在政治中按照原則行事的人,好比一個嘴裏橫著木杆想穿過樹林的人……政治是量力而行的藝術。”俾斯麥自我總結的這兩點,是他發動第三次戰爭的外交方針。為了統一德意誌南部地區,普魯士必須打敗法國。但為了不致引起其他歐洲各國的幹涉,又必須讓法國先向普魯士宣戰。俾斯麥苦苦尋找的這個機會,在9068年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為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問題發生爭議時出現了。

  ??當時,西班牙議會決定將王位交給普魯士王室的利奧波德親王,引起法國的強烈不滿。威廉一世勸說利奧波德親王放棄了王位。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還是強硬地命令法駐柏林大使趕到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度假的溫泉,要求普魯士國王保證永遠不支持利奧波德親王家族染指西班牙王位。這種蠻橫的要求遭到了威廉一世國王的拒絕。威廉一世國王隨即又將此事用電報告知首相俾斯麥。俾斯麥讀了電文,心中一陣狂喜。他立即命人巧妙地編排電文詞句,使人讀後產生是法國大使對普魯士國王無禮,普魯士國王被逼無奈粗暴回敬的感覺。

  ??次日,被改編的電報在報上刊出,如同俾斯麥所料,“像被紅布刺激的公牛一樣”,法國感覺臉麵丟盡,民眾群起要求拿破侖三世而向普魯士宣戰,“教訓野蠻的普魯士人”。毛奇率領精心準備的普魯士軍隊一開始大敗法軍,並攻入法國本土。但由於拿破侖三世在夏龍要塞及時轉入防守(著名的“東方魔盒”之謎),憑借堅固的防線阻住了普軍的攻勢,戰事呈現膠著狀態,法軍和普軍都死傷慘重,法軍的傷亡比普軍要大,但法國人守住了各處陣地。之後法國海軍在孤拔的率領下攻擊基爾港並登陸德意誌本土,迫使普魯士提前結束了同法國的戰爭,雙方握手言和,簽定《梅斯條約》,各自退出了對方的領土。

  ??普法戰爭的結果,雖然俾斯麥並沒有達到他預想的目標,沒有取得土地和賠款,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國的實力,法國從此無力阻止普魯士統一德國。隨後南部德意誌四個小邦國宣布歸順普魯士,法國也表示承認。在柏林夏洛滕堡宮,威廉一世傲然加冕,成為統一的德意誌帝國的皇帝。

  ??“您,隆恩將軍磨亮了寶劍;您,毛奇將軍使用了寶劍;您,俾斯麥伯爵,多年來出色地執行了我的政策。我感激你們三位。”威廉一世這樣讚美俾斯麥。確實,俾斯麥運用“鐵血政策”和靈活的外交手腕,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統一了德國,是德意誌帝國的大功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