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艱難談判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6133
  心事重重難以入睡的伊藤博文置身於這座山上外凸的陽台,高高懸在灰色調的城市及其藏在綠樹叢中的郊區之上。他們的上下、周圍,到處碧樹攀緣,林本滴翠,柔嫩的枝葉,全是溫帶植物那種有點千篇一律的模樣。接著,他可以瞥見腳下的深水停泊場,隻是縮小、變斜了,在綠成一片的峻嶺中間,窄得像一道可怕的、淒慘的裂口,在底部,很低的地方,在那仿佛是黑色的、靜止不動的水麵上,可以看見到處掛滿旗幟的那些極小的、像是壓扁了的軍艦、艦艇和帆船。在那作為主色調的一片濃綠之中,清楚地顯現出那一麵麵作為國家標記的光彩奪目的旗幟,它們全都張掛起來,迎風招展。

  ??在這五彩繽紛的旗海中,散播最多的是白底上有個紅圓的旗幟,它代表著他們所在的這個太陽升起的東方帝國。

  ??第二天,麵容憔悴的伊藤博文早早的來到了皇宮,參加明治天皇召開的禦前會議。

  ??差不多和伊藤博文一樣,明治天皇的氣色也非常不好,顯然也是一夜未眠。

  ??對於朝鮮發生的日本支持朝鮮開化黨人發動政變一事,乾國駐日本公使黎庶昌一開始便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交涉,要求日本方麵遵守此前和乾國訂立的條約,立刻撤出在朝鮮的軍隊,停止對朝鮮開化黨人的支持,並毫不客氣的告訴日本方麵:“若日兵在韓生事,則中朝定當明正其罪,大張撻伐。”對於乾國方麵的質問,日本外務卿井上馨先是聲稱“韓自生變,與日本無幹,並無在韓日人支持政變一事”,之後又煞有介事的說“韓民素來仇視日本,漢城已然生亂,日僑多有被害者,乾軍不能保護,帝國軍隊自當前往護僑。”給日本出兵朝鮮尋找理由,而隨後仁川灣爆發了激烈的海上大戰,日本海軍大敗,僅有“築紫”、“相川”二艦重傷逃回本土。消息傳來,日本朝野上下全都慌了手腳,而黎庶昌憤恨日本不宣而戰,準備下旗回國,伊藤博文和井上馨趕緊前去挽留,聲稱這次朝鮮發生的開化黨人政變事件和上次日本入侵苔灣的“西鄉大暴走”事件一樣是“無良軍人以下克上”,“非日本政府之本意”,好說歹說的把還沒有從國內得到進一步指示的黎庶昌留了下來。

  ??留下了乾國公使,就等於否定兩國事實上已經處於戰爭狀態,日本就可以避免一場同乾國的全麵戰爭,並且保留一條和談的渠道。

  ??但事情不可能這麽輕易的了結。

  ??現在,朝鮮事變的全部詳細過程,已經被乾國方麵公諸報端,並且得到了朝鮮政府的證實,而困在朝鮮的4000多日軍官兵,成了日本人導演的這場旨在推翻朝鮮政府扶持開化黨人上台的軍事政變的最直接證據。在確定了是日本人在幕後主使後,一向反應遲鈍的乾國政府這一次卻前所未有的快速行動起來:一方麵宣布斷絕同日本的一切貿易往來,扣押全部在乾國的日本船隻,命令駐日本公使黎庶昌問責日本政府,一方麵派出了由8艘裝甲巡洋艦組成的強大艦隊,直駛東京灣,“以為使臣後盾”,擺出了一旦談判破裂就炮轟東京的態勢。

  ??困窘萬分進退無路的日本政府隻能求助於西方國家的調停,作為日本的重要盟友,俄國方麵率先表示願意調停,接著英法美三國出於各自在日本和乾國的利益考量,也加入到了調停的行列當中。

  ??雖然四國調停讓日本政府有了喘息之機,但日本政府明白,如果不付出一定的代價,四國調停一樣也會失敗,而如果乾國和日本發生戰爭,海軍已經遭到重創的日本幾乎沒有還手之機。

  ??因而這一次的禦前會議,便是要討論怎麽樣以最小的代價,結束這場危機。

  ??這場軍事冒險所帶來的危機可以說給一直在日本國內頗有市場的“征韓論”劃上了頓號,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需要上至天皇下至小民的整個日本民族來承擔。

  ??參會的各位重臣要員早已到齊,隻等天皇駕臨,在天皇到來之後,禮儀官便宣布會議開始。

  ??“現下之局勢,諸位愛卿想必已經十分清楚了,有何建議能夠解救帝國於危難之中,便請眾卿明言。”明治天皇顯然急於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直接將會議的議題說了出來。

  ??“此次朝鮮事變,其罪全在我,我願引咎辭職!乾國若要追究責任人,可將責任全歸於我,我願一力承擔,剖腹向其謝罪!”陸軍卿山縣有朋猛地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

  ??見到山縣有朋突然站出來慷慨激昂的說要承擔責任,並且還要引咎辭職剖腹謝罪,伊藤博文不由得吃了一驚。

  ??伊藤博文不自覺的將目光轉向了擔任文部大臣的西園寺公望,卻看到西園寺公望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嘲諷的冷笑。

  ??伊藤博文頓時想明白了山縣有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表現,心裏不由得暗暗的佩服他這一招“以退為進”的高明。

  ??“山縣卿,此戰之責任是該你承擔,但並非全是你的責任,朕也難辭其咎,若是朕拚卻一己之身,能夠消化此次危機,朕也如你一般情願,但隻怕乾國人並不在意朕和你的性命,而是貪圖從日本得到的利益。”明治天皇顯然也明白山縣有朋這一番話的意思,冷冷的說道,“戰爭責任的事,不妨先放一放,先說如何能讓乾國人不至過於逼迫日本吧。要知道,乾國軍艦就在東京灣。”

  ??聽了天皇的話,山縣有朋額頭的冷汗涔涔而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原本準備了一晚上的把狡猾的乾國人(林逸青)痛罵一頓再痛批自己一頓臣無能雲雲愧對將士雲雲的說詞全然派不上用場,都爛在了肚子裏。

  ??“井上卿,你身為外務卿,負列國交涉之重任,外交之策,你最擅長,可有什麽辦法嗎?”明治天皇見除了山縣有朋表示要引咎辭職謝罪剖腹之外,其他的大臣全都閉口不言,他心下焦躁,幹脆直接點名了。

  ??“啟奏陛下,臣以為,前番既然已經向乾國公使黎庶昌說明,此次朝鮮事變,亦是下臣暴走,則政府負有管束不嚴之責,可適當賠償乾國兵費,以及朝鮮所受損失,而土地與利權,則不必在和談之內。”井上馨小心的措著詞,說出了自己想了幾個晚上的善後辦法。

  ??聽了井上馨語焉不詳的建議,明治天皇麵色愈發的陰沉了。

  ??井上馨在這次朝鮮事件當中充當的什麽角色,明治天皇的心裏是十分清楚的。

  ??開化黨利用形勢變化決心發動政變,日本外務卿井上馨認為有機可乘,對開化黨人的活動十分熱心。日本駐朝公使館方麵從9084年夏天起就多次轉告金玉均等人支持他們的活動,特別是10月底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回到朝鮮後,他極力攛掇金玉均等開化黨人起事。因此開化黨和日本一拍即合,一道密謀發動政變。此外,《漢城旬報》的主編井上角五郎和他的老師福澤諭吉等人也為開化黨購買槍炮炸藥等各種武器,並以走私方式大量輸入朝鮮。竹添進一郎在11月12日就朝鮮政變問題擬定了甲、乙兩案上報日本政府,甲案為日本煽動開化黨作亂,由開化黨引入日軍,以此擊退乾軍,而乙案則為不幹涉政策,竹添進一郎還在“附言”中極力主張甲案。後來的政變則完全是依竹添進一郎的甲案而行。據天皇了解的情況,竹添進一郎從一開始就受到日本外務卿井上馨的各種指示,與朝鮮開化黨接觸並支援其發動政變。

  ??當然,光靠井上馨和竹添進一郎,采取這樣大規模的顛覆行動是有很大的困難的,他們顯然得到了包括陸軍卿山縣有朋和海軍卿川村純義等政府重臣的支持,而明治天皇則有意無意的給瞞過了。

  ??“此議甚好,那就由伊藤卿來和乾國人談吧!”明治天皇以不容置辯的語氣說道,“乾國方麵已經同意和談,由我國派出使團前往乾國,談判之地設在天津,伊藤卿便辛苦一次吧!”

  ??“哈咿!”伊藤博文沒有想到天皇會點自己的將,趕緊起身鞠躬應道。

  ??明顯是不想再聽這些大臣們相互推諉扯皮,明治天皇接著說道:“乾國要求我國派政府首腦前往和談,光伊藤卿一個人是不行的,大隈卿,西園寺卿,你們倆也辛苦一次,陪同伊藤卿前往。朕會讓柳原卿也參加,幫助你們。無論你們談成什麽樣的結果,朕都接受。”

  ??“哈咿!”,“哈咿!”大隈重信和西園寺公望也都趕緊起身鞠躬應道。

  ??伊藤博文看了一眼大隈重信和西園寺公望,三個人各自驚疑不定,不知道天皇為什麽會任命他們三個人去乾國談判。

  ??“井上卿,你和山縣卿一樣,在這次事件當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們都先引咎辭職吧!”明治天皇冷冷的掃了一眼井上馨和山縣有朋,“切腹謝罪就不必了!朕不需要!”

  ??“哈咿!”,“哈咿!”山縣有朋和井上馨滿麵愧色的鞠躬應道。

  ??“就這樣吧!朕累了!先休息了!”明治天皇說著起身,大步的離開了會議廳,將一幹政府重臣們丟在了會議廳當中。

  ??伊藤博文望著明治天皇矮小佝僂的背影,發出了一聲沉重的歎息。

  ??9085年(大乾光旭十一年,日本明治十八年)1月4日,在英法美俄四國聯合調停下,乾日兩國在天津就朝鮮問題展開談判,乾方的談判代表為欽差特命全權議和大臣、毓慶宮行走、二等靖東伯(又晉爵了),尚書銜兵部左侍郎林逸青;總理衙門會辦大臣、尚書銜禮部侍郎郭筠仙;戶部尚書閻丹楚;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紹泉全權代表李敬方。日方的談判代表為內務卿代理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大藏卿大隈重信,文部卿西園寺公望,駐乾國公使柳原前光。

  ??郭筠仙在自己的日記當中,詳細記下了當時的談判情景。

  ??“和談開始,大隈染病未能到席,日方以伊藤為首,西園寺次之,餘與林瀚鵬同其對談。”

  ??“林瀚鵬曰:‘貴使見我此次節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

  ??“伊藤曰:‘此為和談,辯論亦不可?’”

  ??“林瀚鵬曰:‘辯論自然可以,然所訂條件,絲毫不許減少。’”

  ??“伊藤曰:‘即以此已議款項辯說。第一,賠款四百萬鎊,為數甚巨,我國實難擔當。’”

  ??“林瀚鵬曰:‘此為已減之數,所減一百萬鎊,乃因我皇太後格外開恩,已然減無可減,若貴國不允,戰端重開,則賠款更巨矣。’”

  ??“伊藤曰:‘賠款如此,固日本無力給予,款若更巨,則更無從給矣。還請少減為是。’”

  ??“林瀚鵬曰:‘款數已萬難再減,我水師艦船現在東京灣,此為城下之盟,不能不如此。’”

  ??“伊藤不能答,林瀚鵬又曰:‘日本變更舊製,維新變法,鐵路、電報、采礦、商貿皆有大成,又改良幣製,可謂財源廣大,區區四百萬鎊之數,未必因此而減色。’”

  ??“伊藤曰:‘維新僅有小成,地僅農產,出糧尚不能自給,財源無多,無法可開,若付此款,款未能付盡,則我民皆死矣!還請再減。’”

  ??“林瀚鵬曰:‘日本居四海通隅,出產甚豐,財源甚廣,我國之民亦有萬人在日本討生活,日本維新之後,國勢日上,開源甚易,且國有急難,人才易出,即可用以開源。’”

  ??“伊藤曰:‘日本請貴大臣為首相如何?’”

  ??“林瀚鵬曰:‘當奏我皇上,若皇上允準,即可前往。’”

  ??“伊藤曰:‘奏如不允,貴大臣必不能去。貴大臣當設身處地,將我等為難光景細為體諒。果照此數寫明約內,西洋各國必知將借洋債方能賠償,勢必以重息要我,債不能借,款不能還,失信貴國,又將複戰。何苦相逼太甚?’”

  ??“林瀚鵬曰:‘此次乃是貴國犯我屬邦在先,殺害韓民及我國僑民,炮轟城市,捕殺官吏,劫掠朝鮮王室,我國與朝鮮之民死傷累累,財貨損失以億萬計,貴國侵朝之前,曾一思有今日之困境否?此乃貴國自取也!非我國一味相逼,實是血債太多,不如此不足以紓民憤,解國之困。至於借債還款,此乃貴國之責。’”

  ??“伊藤曰:‘不能還則如之何?’”

  ??“林瀚鵬曰:‘已從兩國敦睦起見,減去一百萬鎊,萬難再減。’”

  ??“伊藤曰:‘總請再減。’”

  ??“林瀚鵬曰:‘無可減矣。’”

  ??“伊藤沉默半晌,又曰:‘此款我未能答應。然借款之權在人而不在我,借能到自能早還。貴國此役雖得勝,何必逼人太甚?使人不能擔當?’”

  ??“林瀚鵬曰:‘貴使言不能擔當,是否為不允之說?’”

  ??“伊藤曰:‘我等誠心實意,願意與貴國重修舊好,但我等辦不到之事,不能不直言相告。’”

  ??“林瀚鵬曰:‘照我節略,已然竭力減少,若貴國堅持不允,隻有開戰索償一途。’”

  ??“伊藤曰:‘賠款還請再減二百萬鎊,四百萬斷難承受。’”

  ??“林瀚鵬言:‘無可再減,貴使如不允,當遣兵登陸,至貴國政府索要。’”

  ??“伊藤曰:‘貴我兩國乃一衣帶水之鄰邦,不必如此決裂,總須和好才是。’”

  ??“林瀚鵬言:‘此等賠款,乃貴國償我之失,猶債也,債若還清,兩國自然和好。’”

  ??“伊藤曰:‘索債太狠,雖和不誠。前送節略實在句句出於至誠,而貴大臣怪我不應如此說法,我說話甚直,明白告訴貴大臣,日本不易攻取。英法美諸國多次攻打皆未得手,日本近海風浪湧大,且日民強悍好鬥,非貴國之民可比。貴國現下僅有鐵甲船兩隻,帶甲兵輪十餘隻,以西法所練之兵不過數萬,何能攻取日本?”

  ??“林瀚鵬言:‘能否攻取,一戰便知。此次朝鮮京城為貴國所破,我民慘遭橫禍,我水師陸師將士切齒深恨,不論何種苦處,皆願承受!此次貴國侵朝,我兵阻之,人皆以為我兵不能吃苦,輪船火炮皆不能施,不是日兵對手。而我兵自入朝驅除賊徒,數次劇戰,未見吃虧,水陸處處得手。”

  ??“伊藤曰:‘朝鮮非日本本土可比,日本民氣勇烈,守土抗戰,當誓死戰鬥到底。從前邧兵入寇之時,傷亡極多。貴國水師陸師雖強,畢竟數量無多,攻擊日本本土,必然折損極重。貴我兩國死鬥,兩敗俱傷,有何益處?徒為西洋諸國所笑耳。還望貴大臣三思。”

  ??“林瀚鵬曰:‘而今情勢已然不同,我兵非當年之邧兵,我水師兵輪亦非元邧之木船,貴國若要與我國開戰,看我就以此有數之兵擊破日本。’”

  ??“午時,和談休止,各自作別。握手時伊藤再請將賠款大減,瀚鵬搖首曰:‘不能再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