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危局前夜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715
  金玉均就此發下了誓言,而差不多與此同時,在深宮中的朝鮮王國世子李拓突然打了一個冷戰。

  ??記得冊封自己為朝鮮王國世子的那一天,李拓是被母親炫耀般地牽著,一步步踏過漢白玉長階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座宮殿不歡迎自己,宏偉高曠的巨大空間冷冷張滿他的整個視野,他想到王父大院君和大臣們眉梢眼角溢出的不屑與傲然,無形的距離橫亙在他與他們之間。李拓從小就乖巧,無人教他,他隻是直覺地感到,稍顯懦弱的溫和與謙讓,可以讓他們鋒利的高傲無處放射。

  ??而對於母親,他隻是個載體,載著她的寄托,她似乎沒有距離不敢跨越,沒有風浪不敢直麵。他的母親,閔紫英,一個並不算美麗的出身貧寒的女人,曾以聰明智慧和溫柔體貼繚亂了父親和祖父的眼,又以鐵腕讓人望而生畏。小小的李拓記得,宮裏的宮女侍監們私下議論著母親,聽到他踏著青石地板走近的聲音就四散避開,所以他捕捉到的,唯有模糊片語的不祥。後來,他連隻字片語也捉不到了,那些人全都受到母親無情的懲罰。母親就這樣恣意地耀眼奪目著,帶著他走進昌德宮,成為朝鮮王國的王妃。

  ??記得那一天,冊封的盛典繁複而冗長,小李拓卻有的是耐心等待……那一天,侍從驚訝地奉承:“王世子殿下小小年紀,也算修養卓絕了!象這種儀式,少有能坐得住的孩子呢……”

  ??後來,他隨母親走上織錦高台,接受大乾朝的天使授予他的封冊,眼角餘光一瞥,隱約對上一抹禮貌的微笑,母親掀起麵紗,儼然一尊威嚴的雕像,她在對他笑嗎?還沒等他轉過臉,那重白紗又垂下了,驚鴻一瞥,依舊看不真切。

  ??多年後,李拓和自己的兄長完和君李鄯習練弓箭。濃密的樹林中,偶爾掠過幾聲清越的鳥鳴,雨後的水氣在林中彌漫,難以分辨的一點朱砂在綠潮間若隱若現。毫無征兆,“嗖”的一聲,一支羽箭隨著刹那鬆開的弓弦破風而至,精準地穿透那片塗著朱砂的樹葉,穩穩釘在數丈外的樹上。

  ??早有士兵快步跑去,小心地拔出羽箭,連同箭頭的樹葉一起,恭敬地雙手捧箭,跪遞給著深紅衣袍的少年。少年接過看了看,興奮的神色在英氣的臉上蕩漾開來:“弟弟,弟弟,你看我又射中啦!”他望向幾步之外調弓取箭的少年,舉起羽箭,頑皮地對自己晃了晃,葉尖的雨珠滴落,箭頭上塗著朱砂的樹葉仿佛勝利的火苗。

  ??“完和君殿下的箭術真是進步神速!”清瘦的的戎裝老者淡淡誇獎道,又轉向另一邊年紀稍長的黑發少年,“不過世子殿下也不要灰心,習箭術,最忌分心急躁,稍後你再試試。”

  ??李拓點點頭,垂下了小小的弓。箭術老師以為,他是急躁?垂下的長發遮住了他若有所思的雙眼……他和母親來昌德宮五年了,母親很快發現自己和公公之間的隔閡,於是她有意無意排擠著公公,仿佛帶刺的豔紅薔薇在雪野上燃燒。但輸給母親的隻有趙大妃和李尚宮,她在公公眼中輕如鴻毛,他住的雲峴宮令她蔑視,也恐懼;無星之夜,母親獨自在樹影間魅影般遊蕩,如華麗的羅網在虛無中捕獵著空洞;如檀木箱中的刺青緞麵上洇開的血跡,絕豔而頹敗。這樣的母親使他害怕。所以他九歲時,故意使宮女教自己房中之術,讓她吸吮自己那裏,一連做了好多天,直至落下終身病根,因為他不得不找個借口疏遠母親,他要逃,逃離母親就是逃離絕望。

  ??小李拓表現得謙和溫馴,這樣才能在昌德宮生存下去,而不是母親的淩厲野心。這裏一切都帶著疑雲,一些大臣偶爾來見父親,父親總是心事重重地沉默著。

  ??“樹葉選好了,請世子殿下再試射一箭。”箭術老師的聲音打斷了李拓的思緒,他穩穩的張開弓,隻要不麵對哥哥的那雙黑色的瞳子,他都知道怎麽做——絕無閃失。所以箭離弦的刹那,無人察覺,他以中指不輕不重撥了一下羽箭尾翎。

  ??羽箭和目標擦過,雨珠四濺,尾翎帶上了一點朱砂,陪練的軍士一片惋惜之聲。“唉,我的箭術的確不如哥哥啊,還要多練呢。”他收起弓往回走,對老師露出歉意的微笑,再轉身給得意的哥哥一個慚愧的鬼臉。

  ??而母親聽到這件事之後不久,哥哥就永遠的從他的視線當中消失了。

  ??母親的手段一向如此,霸道而淩厲。

  ??母親降生時,朝鮮李氏王朝已有國460年,盡顯末世景象。而且,此時的李朝王室虛弱到了連兒子也生不出的地步。在長達50年的時間裏,王宮中未聞嬰兒啼哭聲。這種情況被王族出身的爺爺李是應看在眼裏,他心中難免暗暗盤算。

  ??那一年哲宗國王去世,無嗣,儲位出空。李是應立即顯示其非凡本色,他暗中結交各派勢力,頻頻展開隱秘活動,終於使其親子——12歲的李熙入承大統。他就是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於是,李是應自然而然地入朝攝政。按朝鮮的佼製,以旁係入承大統的國王之生父得號大院君,因此前他已有興宣君名號,故人們稱之為興宣大院君。

  ??其實閔氏外戚集團的形成是大院君一手造成的。父親15歲的時候,即位已三年,到了大婚的年齡。執政的大院君根據多年來外戚專權的教訓,提出王妃候選人的苛刻條件,即其本家須人丁蕭條,無外戚專權之慮,候選人本身要溫順賢淑,無幹預政務之心。

  ??尋來覓去,他的視線盯住了妻家遠支的一個孤女。這位姑娘年方二八,是大院君的閔氏夫人遠支族人閔致祿的女兒。閔家原本是望族,但此時已經沒落。農曆辛亥年九月二十五日,閔致祿在四麵透風的草房裏得一女。這是他的獨生女兒。女兒8歲時,閔致祿在貧寒中撒手人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孤苦零丁的閔氏女為生活所迫,很小年紀便到京城幾家親戚家走動求助,自然對世態炎涼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這種處境造就了她機巧多思、從容處事的本領。這多少有點像大院君,也可能就是她進入大院君視野後立即被選中的原因。然而,其中也隱伏著二人難以兼容的宿命結局。

  ??農曆丙寅年三月,父親終於大婚,閔氏女正式成為王妃,這年她16歲,父親15歲。

  ??入宮最初三年,母親嚴守國母儀製,克盡為媳孝道,很得公婆滿意。但令她不安的是,她的小丈夫對她有點敬而遠之,而對另一個女人李尚宮卻顯示出情竇初開的少男熱情,不久便有了結晶:李氏得子。這是農曆戊辰年四月的事。

  ??這對母親是一個沉重打擊。熟讀本朝故事的母親,每每想起那些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品的女人,就不禁驚出一身冷汗。要想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自己手中就要有決定命運的權力。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懦弱丈夫的王位,她一定要奪權。於是她開始悄悄地行動了。

  ??她組織自己的人馬,不動聲色地把閔氏子弟安插到朝廷各個衙門,再拉攏爺爺大院君的親舊部下,又結交清議尋找奧援。當時儒林中不乏對大院君鐵腕統治不滿的人,如名震一方的巨儒崔益鉉等,就經常縱論大院君之失。於是母親立即指使親族前往聯絡。

  ??這樣,一度被爺爺大院君視為後宮小女子的閔妃,就在他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組織起了一支強大的反對派勢力。

  ??農曆辛未年母親終於得子,她興奮異常,認為這下可有以嫡奪庶、清除頭上陰影的機會了,誰知此嬰兒一連數日大便不暢,爺爺大院君進山參醫治,服藥三天後竟然夭折,這使母親的期望頓時化作了青煙。她痛不欲生,更加堅定地認為這是爺爺大院君有意所為,遂暗中切齒,一意報複。

  ??此時朝鮮王朝正經曆著空前的內憂外患。北方天災,邊民外逃;美國武裝商船入侵被燒毀,揚言報複,派艦來攻;德國人潛入朝鮮企圖盜掘大院君父親南延君的墳墓未果;民間有人煽動造反;國家糧倉失火,損失慘重。更為危險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擴張,“征韓論”甚囂塵上。

  ??母親認為條件成熟了,開始出擊。她首先離間父親和爺爺大院君的父子關係,說服20歲的父親臨朝親政,然後鼓動言官臣僚上疏彈劾爺爺大院君,在朝野掀起一股強勁的倒大院君風潮。大院君被這突如其來的波濤打得不知所措,一時難以找到說得過去的理由阻止業已成年的國王親政,遂被迫隱退雲峴宮私邸。這樣,大院君苦心經營了十年的政權,竟突然被尚是小女子的兒媳顛覆了。是年農曆癸酉年,母親不過23歲。

  ??母親反對爺爺大院君起初隻是為了鞏固自己“中殿”的地位以求自保,但在陰謀政治中她卻嚐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快感。特別是在大院君被迫放棄攝政以後,懦弱的丈夫根本承擔不起國王的重任,權力便自然地落到了她的手上。這時,她開始真正體會到號令全國、生殺予奪的權力真是個好東西,於是她決心以權力捍衛權力。

  ??她首先在思想理論上進行清理,全麵否定大院君推行十年的各項保守的內外政策。為破壞大院君的威信,她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其次在組織上進行整頓,把大院君的心腹一一排擠出局,甚至還動了殺機。

  ??這時朝鮮的災害不斷,內部矛盾漸漸激化,一些人認為國難頻仍乃母親擅政所致,他們開始懷念大院君,密謀擁戴大院君長子李載先,廢黜父親,使大院君複出執政。他們預定農曆辛巳年起事,但尚在準備階段便為母親偵知,母親便開始搜捕鎮壓。首要分子30餘人伏誅,李載先因是國王胞兄而賜自盡。在長達兩個多月的鎮壓活動中,母親一石二鳥,借機捕殺、罷斥大院君殘餘勢力,清除反對她的力量。

  ??壬午年朝鮮大旱,人心浮動,有軍人起事。大院君利用局勢,引起義軍人把矛頭指向閔氏外戚集團,襲擊戚族家宅,處死領議政(首輔)李最應,衝入王宮搜尋母親。機敏的母親見勢不妙,立即化裝成宮女出逃避難。由於母親出走,諸閔姓被殺,朝鮮政權癱瘓,父親隻得請爺爺大院君出台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複出的大院君手中有權後立即改編軍隊和政府,恢複舊製,將母親一係勢力從各要職中剔除,建立起以他為中心的統治機構。為了防止閔氏外戚集團再起,大院君宣布母親已死於亂軍之中,並煞有介事地為母親舉行隆重國葬。

  ??朝鮮的動蕩不安為外國勢力的介入提供了借口,先是日軍不請自來,接著是乾國的海陸大軍接踵而至。

  ??母親不知用了什麽辦法,得到了乾國人的支持,乾國軍隊火速平息了兵亂,重新恢複了父親的權位——其實是母親的權位。

  ??但母親這一次似乎失算了,就在這一天,傳說已經死去的異母哥哥完和君李鄯,又出現在了她的麵前,並且是被乾國人保護的。

  ??象是知道母親的心思,可能是為了讓母親今後有所顧忌,乾國人竟然把哥哥李鄯帶走了,聽說是去了北京,成了年幼的大乾帝國皇帝的伴讀。

  ??母親從那一天起,便一直坐臥不寧。

  ??而為了對付乾國人,母親竟然選擇了和日本有密切聯係的“開化派”作為奧援。在戚族重新主政後,母親便安排了好多開化派人物進入到了朝廷當中。

  ??開化派是由實學派中的北學派演變而來,它是受到外國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在朝鮮被迫打開國門以前,朝鮮就已經形成了開化派的雛形,如吳慶錫、劉大致、樸珪壽等。朝鮮開國以後,不斷有公派或私費的朝鮮青年貴族子弟東渡日本,進行考察參觀,這些貴族子弟目睹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嶄新景象,歎為觀止,深受感觸。他們對比朝鮮國內泥古不化、死氣沉沉,遂產生了脫離乾國,改革國政,使朝鮮成為“亞洲的法蘭西”的誌向。於是這些貴族子弟逐漸結成所謂的“開化黨”。

  ??開化黨以兩班名門出身的貴族子弟為主,如出身安東金氏的金玉均;領議政洪淳穆之子、出身南陽洪氏的洪英植;哲宗國王之駙馬、出身潘南樸氏的樸泳孝;重臣尹雄烈之子尹致昊;母親閔氏的侄子閔泳翊;領議政李最應之子李載兢、出身達城徐氏的徐光範和徐載弼等。開化黨也包括出身中人和僧侶的劉鴻基、李昌奎、李東仁、卓挻埴等。開化黨倡導開化思想,主張“外結日本,內行改革,聯日排乾,脫離乾朝控製,宣布朝鮮獨立,實行君主立憲”,開化黨領袖金玉均更是三番五次前往日本,拜日本維新派思想家福澤諭吉為師,一心想在朝鮮發動日本明治維新式的改革,他曾對父親上書說:“以茲四百多年積累之頑俗,猝無以化矣,勢不得不有一番大更張,改革政府。”深得父親嘉許。經過不斷的發展,開化黨逐漸成為朝鮮國內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開化黨和守舊派之間,又產生了中間派,又被稱為穩健開化派。他們也提倡開化思想,要求效仿西方實行改革,又不像開化黨那麽激進,他們主張維持乾國和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因此提出了“東道西器”的口號。中間派有金允植、金弘集、魚允中等重臣。

  ??為了對抗乾國,也是為了和保守的大院君針鋒相對,母親自我標榜開放,逐漸親近開化黨。在朝鮮和日本訂立了平等商約,正式建交之後,又分別派使團訪問乾國和日本,實行了一些改革政策,起用金玉均、洪英植、閔泳翊等開化黨人物。母親還專門寫信給日本外務卿井上馨,稱“盡管曆史上大院君常常采取鎖國主義,但我閔氏始終主張開國論,以保護日韓兩國的和睦,我閔氏對日本實際是有恩有德。然而日本不顧這些曆史,仇視閔氏,是違背情理的。每每夜裏思及此事便不禁要流淚,實在是無情無義啊。”據說井上馨看了這封信後“大為感動”,以至於流下了眼淚。為了表示友好,井上馨秘密的贈送了母親100萬日元的支票,作為“朝鮮王室改革所用”的啟動資金。能讓日本人白送錢來,母親的手段之高明可見一般。

  ??作為國王,父親非常喜歡聽外國的消息,金玉均、樸泳孝、洪英植等開化派人物便時常出入宮中,向父親講述國際形勢和各國的政治製度,力陳改革與自立之刻不容緩。父親生性懦弱,很想要借助開化黨實現真正親政,因而也對開化黨表示讚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