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京軍虛實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903
  三個人的動作一時都停滯了。麵具裏麵是一張蒼白英俊的臉,英俊到有些秀氣,若不是瘦削的臉龐線條硬朗,看上去簡直就像個京城裏的公子哥。看見騎士剛才使蠻力的樣子,人人心裏都當他是個粗壯漢子,哪裏想到會是那麽俊秀的一個青年。

  ??鄂爾瑾滿腔的激情忽然變做了涓涓細流,彎彎繞繞在胸中流地溫暖,一肚子話卻連一句也吐不出來了。她伸手捏了捏耳垂,不知道為什麽那裏比臉頰還要燙,

  ??還是騎士開口打破了沉默,他大口喘息了一陣子,擋住劉伯的手,輕輕搖頭:“軍務在身,不敢卸甲。”

  ??“哦……”兩個店夥一起茫然地點頭。

  ??“軍務……”鄂爾瑾滴溜溜地轉著眼珠子。這騎士一身重甲,連白馬都是防護良好。按照酒館裏那些人的說話,京軍自來就沒有多少重騎。驍騎營更是沒有這樣的西洋甲胄的重騎兵。而這名騎士……鄂爾瑾的目光落在他左胸的徽標上。

  ??大乾渤人八部鐵騎都有各自的徽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獅”、“白麟”、“金猊”、“玄豹”,都是什麽模樣,鄂爾瑾早已爛熟於胸,由於乾日兩國因相互通商交往密切,對於日本武士的家徽她也很是熟悉,但這個騎士鎧甲上的徽標,卻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的。

  ??那是一頭昂首向前直立的猛虎,猛虎的爪中握著一柄利劍,一看便不是中土的徽標。

  ??光看這徽標還真不知道這騎士的來路,鄂爾瑾又看了一眼他身上的西洋甲胄,心裏突然咯噔了一下。

  ??這身西洋鎧甲作工精美,上麵浮雕了各種各樣的花卉卷草紋飾,一看便十分名貴,絕非尋常人家所能擁有,而這個騎士將這麽一套名貴的鎧甲隨隨便便的就這麽穿在身上,莫非是一個專門行竊貴家的江洋大盜?

  ??身為渤人,鄂爾瑾愛憎分明,要是劉伯費了老大力氣救出來的是一名江洋大盜,鄂爾瑾當然心中別扭。她心中小心思轉得快,伸手把那支魚叉又拿在手裏。

  ??騎士咳了幾聲,稍稍閉目養神,開口又問:“請問這是哪裏?”

  ??劉伯口快:“芙蓉溪啊!”

  ??鄂爾瑾咬著嘴唇,把魚叉捏得緊緊的。

  ??騎士顯然知道芙蓉溪的名字,麵上掠過一絲喜色,接著又問:“那西山大營可是不遠了?”

  ??劉伯答道:“不遠不遠,就是十裏多地啦!”

  ??騎士雙臂在地上一撐,用力站了起來:“那便好!”看他的意思,竟然這就要去西山大營。

  ??去西山大營的話,那就不會是江洋大盜了,很可能是一名騎兵頭目。

  ??鄂爾瑾放下了魚叉,上前雙手一攔:“你就這樣怎麽去?”

  ??騎士愣了一下,明白過來:“還沒有謝過幾位援手,不過軍務緊急,容我回頭再來答謝。”

  ??話一出口,鄂爾瑾就知道自己莽撞了,當下轉了聲氣,結結巴巴地說:“不是答謝,不是……”眼光一轉,登時有了說法,“你的馬剛才都脫力了,現在連個鞍子也沒有,要怎麽跑。”

  ??騎士原想說光背馬也得跑,可是看看白馬的四肢都在微微發抖,喘息聲沉重急促,不由也是一陣心痛。白馬的牙口已經有些老了,一夜跑下來已屬不易。這白馬在家中地位畢竟不同,跑的時候他盡可以毫不顧惜地驅策,可是現在停下來就再不忍心騎上去,一時沒有了計較。

  ??鄂爾瑾見他心思活了,連忙趁熱打鐵:“現在就是跑死了這匹馬也未必到得了西山。你又有什麽了不起的軍務,連歇息一口氣都不可以。”一心隻想套出他的話來。

  ??騎士擰著眉頭,象是自言自語:“是沒什麽了不起的軍務……要是回去晚了,這比賽我可就輸了……”

  ??“還請到小店歇息片刻,我們店裏雖然沒有馬,健騾還是有兩頭的,我們可以套車送你,是吧大小姐?”劉伯說到最後才想起需要請示鄂爾瑾。鄂爾瑾滿心興奮,哪裏會拒絕,用力點了點頭。

  ??騎士苦笑一下正要拒絕,聽見後半句話就不再猶豫了:眼看白馬是載不動最後這十裏路,要早點趕到大營,看來真需要這酒館裏的騾車。

  ??看見騎士答應,劉伯笑出了聲來,大聲說:“將軍請!”

  ??似乎是覺得這聲“將軍”聽起來顯得尤其刺耳,騎士皺眉說:“我不是什麽將軍,我叫呂明允。”

  ??“好好好,”劉伯連聲答應,“如此呂將軍請!”

  ??呂明允張了張嘴,想想還是搖了搖頭,不再爭辯了。

  ??他抓住馬韁繩,輕聲對白馬說:“好了,不叫你再跑了。”語氣親密溫柔,聽得鄂爾瑾竟然有一絲妒忌。過了落花溪,白馬疲態頓現,走得一瘸一拐。呂明允滿心憐惜,正想摟住馬脖子撫慰一番,聽見鎧甲碰得叮當作響,忽然覺得天旋地轉,眼前漆黑一片。

  ??脫力的豈止是白馬,他是平生第一次穿這種西洋重甲和人賭賽,一夜狂奔下來,都是一口氣撐著。現在心思安定下來,這口氣就吊不住了,何況還是一身灌了水的重甲,他身子歪一歪,人就倒了下去。

  ??“呂將軍!”兩個店夥大驚失色,連聲呼叫。倒是鄂爾瑾冷靜了下來:“沒事的,就是累壞了,五子你去把車趕出來,劉伯你去把溪裏的鐵甲鞍具撈出來。”呂明允連盔帶甲隻怕有兩百多斤的分量,他們三個抬是抬不動的。那五子答應了一聲,牽了那白馬就要往酒館裏去。白馬卻是連聲哀嘶不肯離開。鄂爾瑾知道白馬戀主,也不強求,揮手讓幾個夥計先去趕車,自己在這裏陪伴白馬和呂明允。

  ??鵝黃的緞子短衫和白色的絲質長裙都沾滿了泥水,鄂爾瑾平日裏最愛幹淨,這時候卻全然不顧。她跪在泥水裏麵用帕子輕輕擦這騎士的臉。手指隔著帕子滑過他英挺的輪廓。“呂明允麽?”鄂爾瑾默默念他的名字,他是做什麽的?他從哪裏來?雖然是昏迷中,鄂爾瑾也能從他的眉宇之間看到逼人的英氣。鋥亮的鎧甲,威猛的重劍,神駿的白馬,這是都她以前在小說裏才看到過的。

  ??鄂爾瑾心裏有種奇怪的感覺,故事裏那種橫戈沙場的好漢就躺在眼前泥水裏麵,曾經那麽遙遠的現在那麽近,好像世界的兩極接到了一起。可是她不是很確定這是不是她一直憧憬的東西。熱切的心情底下,她似乎能聽見一絲壓抑的警告在湧動。

  ??坐在廳堂之中的柳原前光和水野遵將這一幕盡收眼底。

  ??“乾國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古代。”柳原前光用日語對水野遵說道,“這樣中世紀的重甲騎兵,在現在的戰場上,隻有死路一條。”

  ??“你誤會了,他隻是在和人比賽而已,不會穿著這一套上戰場的,柳原君。”水野遵笑了笑,喝了一口酒,“這個人應該是屬於乾國北京禁衛軍驍騎營的,林君除了負責訓練健銳營外,敬親王有意要把驍騎營也交給林君訓練,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很久的。”

  ??聽了水野遵的話,柳原前光的麵色又有些變了。

  ??柳原前光並不會想到,麵前的這位重甲騎士和那個賣酒女郎,會被林逸青變成怎樣可怕的人物。

  ??“看樣子你們的情報工作做得不夠好。”水野遵看著柳原前光,“對於乾國軍隊的實際情況,你們並不了解,隻看到了表相。我在這裏給你一個善意的忠告,柳原君,乾國陸軍雖然腐朽,但並非日本國內的報紙向國民宣傳的那樣,日本最好不要考慮冒險向乾國發動戰爭。”

  ??“我接受你的忠告。”柳原前光打定了主意,回頭便去找岸田吟香,要他把搜集到的關於乾國陸軍的情報先給他看一看。

  ??而紫禁城中,年幼的小皇帝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正津津有味的看著林逸青給他準備的關於京軍訓練情況的圖文並茂的報告。

  ??“……京軍各營不論是編製、錢糧還是教育、訓練等方麵仍循傳統的風俗習慣,始終保持其固有的特點……各營所用的兵器以火繩槍、鳥槍、抬炮(即二人抬的大鳥槍)為主,其次是弓箭、大刀、長矛、藤牌,盾牌、腰刀等。”

  ??“盡管武器粗陋如是,營兵平時仍要加以練習。先說步甲練習弓箭:練習的場所在各旗的箭道,所謂箭道,就是一個約長三百步、寬一百步的空地,空地的一端建有一個涼亭,俗稱演武廳。在廳前百步設立標的(渤語稱‘案看’),這標的由七尺高、二尺寬的木框製成,上麵糊以白紙,如同單扇門板一般。在標的距地四尺高處貼一張剪成圓月形的紅紙,直徑約五寸,算是‘敵人’頭部;在距地三尺處也貼上一張,算是‘敵人’腹部。每日早上辰時以前,大部分人都到箭道來練習。每人每次連發五箭,以五箭全中頭部為合格,胸部次之,腹部更次之。各人所用弓箭均自備。”

  ??“再說騎甲練習‘馬上三箭’和‘馬上三槍’:練習的場所在東門城址和湯門城址之間的湯箭道(因場內有溫泉井而有此名)。湯箭道西側,自北至南掘有一條寬五尺、深一尺、長五百步的馬道。練習馬上三箭的人,左手執弓,右手牽馬,在馬道北端依次排列,按花名冊順序點名上馬,進入馬道。練習開始後要驅馬快速向前奔跑,人在馬上取箭一支扣在左手弓弦上,俟馬跑到第一標的前將箭射出,繼而向第二標的放箭。當馬跑至第三標的前麵時,速度已非常快,騎者若準備不及,是很難射中的。況且所射標的與步甲所射的大不相同,它以牛皮製成,為立體物(各麵均為邊長二尺的等邊三角形),名叫‘皮蹲’,放在馬道左側五十步,計有三個,兩兩相距僅百步,其上亦貼有剪成圓月形的紅紙,半徑為五寸。‘馬上三箭’要以皆中紅心為合格,頗不容易。”

  ??“但‘馬上三槍’比之難度更大,練習時用的槍是火繩槍和鳥槍,火繩槍一遇雨天就不適用,所以當時用鳥槍的居多。練習者背槍上馬進入馬道後,就要迅速地從腰間取出裝有三錢火藥的竹管,將火藥灌入槍膛內;旋即從槍上取下通條塞入槍膛把火藥搗實,再將通條複位;繼之扳開機柄,把引火帽戴在引火嘴上,畢後迅即舉槍向左側第一靶瞄準,俟馬跑到靶子前即勾動扳機。若火藥燃燒爆炸形成的衝擊力能使懸掛於靶子上的小紅皮球擺動起來,就算命中了。所用的靶子是這樣製置的:取一根三尺長的鐵條,先將其一端插入土中,再在另一端裝上直徑為一尺的鐵圈,最後把一紅色皮製小球懸掛在鐵圈的中心。放第二、三槍,如放第一槍一般,練習者要反應靈敏,技術嫻熟,而且動作迅捷,稍有遲緩,馬即跑過靶子而不及放槍了。實際上,這種嚴格的訓練方法,並不適合作戰的需要,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

  ??“除上所述,須提及的還有前鋒營的訓練,其訓練場所在湯門街中間路東,從每營抽選十人,共計八十人入營練習武藝,培養其衝鋒陷陣的本領,以備戰時充先鋒隊之用。參加訓練的人要有較深厚的武術功底,訓練項目為爬城、跳高、跳寬、舉石鎖(百斤以上)、騎術等等,儼如馬戲團的武功夫,實際上也不適用實戰。”

  ??“此外,還有由總理王大臣直接主持下的三大軍事訓練,即秋操、演炮和馬政。”

  ??“秋操,即每年秋季將八部全體官兵集會在東門外校場演習半天。雖然隻有半天,而事先預行演習就需半個月……”

  ??“……行列出東門後向東校場進發,至演武廳前總理王大臣下轎,所有官員向前參見。俟至黎明,即由中軍下令開始演習。令畢,雲梯城(係演武廳左前方的一座城牆,也叫指揮台)上便放起第一聲號炮,城上一名旗手手執一麵長九尺、寬六尺的三角大旗(旗的周邊綴著蜈蚣齒,旗中心有一用大絨剪成的‘令’字),一聞炮響,就將令旗左右搖動一次,第二聲、第三聲炮響亦如是;俟校場南端響起戰鼓後,乃將令旗懸在旗杆上。這時校場戰鼓齊鳴,號角亦嗚嗚不止,預伏在山腳下的官兵(在距演武廳約六千尺處)麵北正對演武廳,擺開一字長蛇陣。官兵排列整齊後,鼓號暫歇。頃,鼓號又起,各兵聞聲即把鳥槍移至胸前,取出預先盛好火藥的竹管,將火藥灌入槍腔內。俟第二通鼓號一響,即從槍上取下通條插入槍膛把火藥築實,旋將通條放回原處,恢複右手執槍姿勢。一聞第三通鼓號,同時舉槍成預備放姿勢,並裝上引火帽。繼之號角又鳴,即端槍向前瞄準。此時擊鼓連聲,繼而暫寂,旋‘咚、咚、咚’再起三聲,第三聲即是射放信號,於是各槍齊放。總理王大臣在演武廳上每見對麵山腳下亮起一道長蛇似的火龍,緊接著響這一陣整齊的排槍聲,便會對左右官員說:‘很好!很好!’至此,演習的第一個項目進行完畢。此時天已大明,第二項演習開始:前鋒營的官兵各牽駿馬,在距演武廳前約百步整齊排列,向將軍行禮後即上馬表演各種不同騎姿。然後擁至雲梯城邊,奔馬搭人梯爬上城牆,旋即放下軟梯。俟官兵全部上了城牆,此項演習即告結束。第三項亦即最後一項是藤甲兵演習,以長矛與盾、短刀與長刀相比試,較為精采。演畢,一年一度的秋操至此告終,總理王大臣回衙,官兵卷旗息鼓各回駐地。”

  ??“演炮,於每年初冬舉行。屆時各部官兵齊到東門外附近的山穀中作實彈射擊,各部統領亦到場檢閱。演習場亦有一所演武廳,廳前三百步設一靶子。靶子以鐵條製成長方形架子,兩腳埋人土中,架上橫懸一塊長四尺、寬二尺、厚一寸的鐵板,鐵板四周漆上黑邊,中畫一個徑約五寸的紅圈。槍兵向將軍行禮後即轉身麵向靶子,舉槍瞄準後連放三槍。若鉛丸命中鐵板,即會‘當’地一響,監靶兵(伏在靶子左右的安全處)就敲起鑼來;若未命中,則將手中小旗左右搖動。若三槍全中,由統領發給獎賞或記名補缺。接著演習二人抬炮及紅衣大炮、劈山炮(隻放空炮,不用實彈),此亦每年例行的一件大事。”

  ??“馬政,就是檢查馬匹,並考察協領、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帶兵官的武技,於每年春季舉行,地點在湯箭道。屆時旗營各官兵將自己所養的馬牽來檢驗,以肥壯、清潔、調教得好為合格。評比時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有獎,丁等則罰。當日,各帶兵官要演練‘馬上三箭’和‘馬上三槍’,優者記名候補(如遇佐領出缺,防禦之優者即可補上)。以馬政事關前途,各官無不奮力爭取。……”

  ??小皇帝看完了圖冊,合上書頁,一時間小小的腦子裏充滿了關於軍事的遐思。

  書屋小說首發